《紅樓夢詩詞鑒賞辭典》前言

《紅樓夢詩詞鑒賞辭典》前言

《紅樓夢詩詞鑒賞辭典》前言

紅樓詩詞

  《紅樓夢》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結晶,是一部蘊含豐富的文化小說。作者曹雪芹,以他那生花的如椽巨筆,幾乎使用了我國幾千年來所有傳統的和民間的文藝形式,包括詩、詞、曲、賦、歌、詠、謠、諺、楹聯、誄文、小調、小曲,以至燈謎、酒令、偈語、俚語、禪詩、古散、古駢等等,對全書藝術框架的構建、主題思想的深化、環境氛圍的描繪、故事情節的照應、藝術形象的塑造、人物命運的暗示圖讖,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運用得契合、恰到好處,成為小說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將整部作品結構成一個體制嚴密、構思完美的藝術大整體。因此,欣賞和理解這些散文以外的眾多文體的作品,正是欣賞、理解、研究《紅樓夢》這部文學巨著的思想、藝術成就所必不可缺少的。

為了幫助廣大讀者閱讀、研究《紅樓夢》,提高鑒賞能力並增長有關知識,我們共同編寫了這部《〈紅樓夢〉詩詞鑒賞辭典》,對《紅樓夢》一書中作者自己寫的或托書中人物所寫的詩、詞、曲、賦等作品238篇(首),逐一進行了鑒賞。每篇(首)作品之後附一篇鑒賞文章,即為一個詞條。我們將《紅樓夢》作為一部完整的一百二十回本作品看待,對於後四十回續書中的詩、詞、曲、賦等亦予收錄,在鑒賞中如認為必要時,則對其與曹雪芹原創作意圖或可能有出入之處,加以點明。

在鑒賞這些詩、詞等作品時,我們將它們作為一篇篇獨立的作品進行賞評,作出美學的審美評價,並且聯繫小說的前後情節,聯繫作者(曹雪芹所托的書中人物)在全書中的活動,將它們置於全書的整體藝術構思之中加以分析,引導讀者認識與瞭解這些篇什在全書中所處的位置與作用。即如魯迅先生所要求的,對詩詞的評賞應顧及「全篇」、顧及「全人」、顧及作者所處的「社會狀況」,進行鑒賞。從而,加深對《紅樓夢》偉大的思想、藝術價值的研究和理解。

《紅樓夢》的藝術境界,是景與情的完美結合,而書中的詩、詞等作品正是作者抒情造境,創造典型環境的重要藝術手段。

賈寶玉在夢遊太虛幻境前,曾先後來到寧府上房和秦氏臥房。對於這兩個判若霄壤的典型環境,作者是通過運用不同的掛圖與對聯加以區別的。寧府上房貼著《燃藜圖》,配有一副庸俗的舊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秦氏臥房,張掛的是唐伯虎繪的《海棠春睡圖》,兩邊是仿宋學士秦太虛寫的一副對聯,上聯是:「嫩寒鎖夢因春冷」,下聯是:「芳氣籠人是酒香」。兩幅畫圖、兩副對聯,為各自不同的兩個典型環境,分別奠定了不同的基調。前者,賈寶玉看了心中不快,連連嚷道要「快出去」;而後者,賈寶玉看上一眼便魂銷魄醉!

一座大觀園,宏偉奇妙、精美巧秀,堪稱我國古典文學史上舉世無雙的藝術殿堂。在它裡面,怡紅院、瀟湘館、蘅蕪苑、綴錦樓、秋爽齋、蓼風軒、稻香村、暖香塢、凹晶館……,千姿百態,異彩紛呈,為《紅樓夢》眾多的人物,造就了各自的典型環境與藝術氛圍。由作者代書中主人公為這些景物擬寫的題額、對聯,對於概括集中各自景物的特點,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如,沁芳亭的景色清幽恬適、秀麗多姿,作者讓寶玉為之題寫了「沁芳」的新雅匾額,又作了一副七言對聯:「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讓花柳與溪水相借相分,彼此掩映,相互點染,相得益彰,更加鮮明地突出了「沁芳亭」樹繞花圍、溪環水回的特色。脂硯齋評贊它「貼切水字」,「恰極,工極,綺靡秀媚」。瀟湘館內的翠竹,曹雪芹寫它「竿竿青欲滴,個個綠生涼」,並且一再進行描繪,賈寶玉為其題的對聯是:「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突出描繪的也是瀟湘館蒼翠欲滴、掩映生涼的翠竹。由於這些題額與對聯運用了以物喻物、渲染烘托的表現手法,為藝術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具體的、獨特的環境氛圍,昇華為詩的意境,便顯得愈發蘊藉含蓄,真切可感。誠如脂批所說:「『尚綠猶涼』四字,便如置身於森森萬竿之中。」

曹雪芹在借助對聯、詩詞並將其熔鑄於敘述描寫之中,構築出無與倫比的大觀園各具形態與意蘊的館、苑的同時,還運用詩歌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托書中人物賦詩填詞,作為對書中敘述、描寫的深化與補充,活化出各自景物及其在特定情境下的形態與神韻。例如, 《代別離·秋窗風雨夕》。時值深秋,林黛玉悶坐在房中養病,作者在做了一番聲色並作、淒涼慘淡、情景如畫的黃昏、秋雨的景物描摹之後,又代黛玉吟成這首樂府體詩,悄唱低詠,徘徊往復,一連吟出了秋花、秋草、秋燈、秋夜、秋窗、秋風、秋夢、秋情、秋屏、秋院、秋雨,使這些特定的淒涼景色,更加哀婉蕭瑟,蕩氣迴腸。其他如《賦得紅梅花三首》、《訪妙玉乞紅梅》、《紫菱洲歌》,以及群芳與賈寶玉所題大觀園諸詩等等,就都是將景物描寫詩畫化,繪出了景物的獨特神韻和美的意境、美的詩情,從而,為塑造殊神異體的紅樓人物群像,創造了各自所必須的典型環境。

《紅樓夢》中的詩、詞、曲、賦等作品,又是作者藉以塑造典型形象、刻畫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曹雪芹將詩詞曲賦的抒情性塑繪與散文的反覆皴染描寫相結合,使二者互為表裡,相互補充,相輔相成,從而雕造出一大群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

一部《紅樓夢》,不僅塑造和描寫了賈寶玉、林黛玉這一對悲劇主角人物的藝術形象和他們的悲劇命運,而且塑造和描寫了元春、探春、迎春、惜春、寶釵、湘雲、妙玉、鳳姐、李紈、秦可卿、晴雯、鴛鴦、香菱以及司棋、尤二姐、尤三姐、寶琴等等一大群妙齡少女的生動形象和其各自的悲慘命運。這些眾多的人物,不是一個個單獨地在大觀園這個龐大的藝術宮殿裡活動,而是在同一個時間和空間裡一同活動;小說故事情節的衍進不是單線進行,而是整體地在發展。

在這個整體發展中,作者通過結詩社、猜燈謎、題對額、行酒令、同題賦詩、填詞等活動,以及托書中人物各自所寫的詩詞作品,抒發了他們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揭示了他們各人的靈魂甚至心底的隱秘。例如,湘雲、探春、寶玉、黛玉、寶琴、寶釵等人吟詠的《柳絮詞》,都是描寫柳絮的形象特徵,但是,又都是借物抒情,寄情於物,以柳絮自況,描繪得各具特色,鮮明生動,多彩多姿,寄寓著各人自己的思想感情。詠柳絮就是寫自己,寓各人的思想於柳絮之形象中。林黛玉的《唐多令》:「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對成毬。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 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歎今生誰捨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句句著跡,不離柳絮,而又句句自喻,寄情寓意。柳絮「一團團逐對成毬」,隨風飄泊,亦如人命淺薄,徒有繾綣情懷,空具風流靈巧,無人拾收,只好自傷自歎,「憑爾去,忍淹留」,任其飄零了。一幅零落飄泊、慘淡孤淒的動人情景,正是林黛玉借物抒懷,傾吐胸中沉哀積怨、傷感內心悲傷憂思的自我寫照!薛寶釵的那首《臨江仙》則是物我同一,用第一人稱的手法,自詡為柳絮,在上片中直抒「我」的所謂高潔情操和凌雲夙志:「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捲得均勻。蜂團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正是薛寶釵的「夫子自道」。這個一向「豁達大度,隨分從時」的少女,在賈府這個勾心鬥角的環境裡,左右逢迎,既討得了賈母、王夫人的喜歡,又大得「下人之心」,所以,在她的筆下殘落飄飛的柳絮,也顯現出翩翩起舞、輕盈優美的歡態嬌姿,在「蜂團蝶陣」的紛亂情境裡自得其樂。下片則直抒自己的胸臆:「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寫得多麼直截了當!「我」將「任他隨聚隨分」,要借助風力青雲直上了!正是這個寶釵,置寶玉、黛玉於不顧,憑借賈母、王夫人的勢力,終於成就了「金玉姻緣」,登上了寶二奶奶的寶座。因此,這裡的「我」既是柳絮,也是寶釵,是她以柳絮自擬,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處世哲學和人生理想的。其他人的《柳絮詞》亦都是各自心靈的生動寫照。湘雲的《如夢令》,留露出一種留戀、惋惜春光的情緒。探春的《南柯子》,則借描寫柳絮與柳枝分離,隨風飄遊,寓示對自己離親遠嫁的詠歎。她寫完上片悲慼得再也寫不下去了,只得由寶玉給她填完下片,才成完章。寶琴的《西江月》則滲透著自己喪父客居的感喟。作者就是這樣,借柳絮繪塑了各個不同的藝術形象。

曹雪芹在借助詩詞等文體樣式塑造人物時,充分發揮了我國古典詩詞的抒情作用,通過作品造成濃重的抒情場面,激發起深沉的感情激流,讓人物直接傾訴出內心的強烈感情,盡聲盡情,飛越激盪,一洩無遺。例如,黛玉、湘雲偷離凸碧堂宴席來到凹晶館暢敘衷曲,接著又聯句作詩;後來妙玉趕到,邀二人到櫳翠庵飲茶,又續作十三韻,成就了《中秋夜大觀園即景聯句》詩,淒淒涼涼,孤孤單單,同「蘆雪庵爭聯即景詩」時,眾少女一個個逞才鬥智、媲美爭俏的熱鬧場面,形成鮮明對照。淒涼深幽、冷清奇譎的抒情畫面,凝聚成頹喪悲涼的詩情,湘雲因之得: 「寒塘渡鶴影」的詩句,黛玉也聯作「冷月葬花魂」的聯語。由「對景感懷」,進而「發為悲音」,真是「何等自然,何等現成,何等有景,且又新鮮」!晴雯死後,作者又讓賈寶玉,遠師楚人之《大言》、《招魂》、《離騷》、《九辯》、《桔樹》、《問難》、《秋水》、《大人先生傳》等作法,「杜撰」成《芙蓉女兒誄》,不離法度而變化自如,寄托遙深,表達了他對晴雯的深情厚誼,抒發了他心頭的沉哀積憤。「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敏感的黛玉聽了「忡然變色」,如脂硯齋所評:「一篇誄文總因此二句而有。又當知誄晴雯,而實誄黛玉也。」又說:「明是為阿顰作讖。」曹雪芹就是這樣,通過為《紅樓夢》裡各個人物擬寫的詩詞,使其「感情成為可見的東西」(泰納《〈英國文學史〉序言》),真正做到了「藝術就是感情」(《羅丹藝術論》),「把每一個形象的看得見的外表上的每一點都化成眼睛或靈魂的住所,使它把心靈顯現出來」(黑格爾《美學》第一卷)。

《紅樓夢》詩詞曲賦中,似這樣刻畫人物、塑造形象的作品最多,質量也最高。除十四首《金陵十二釵圖冊判詞》、十四首《紅樓夢曲》是作者以第三人稱分別吟詠金陵十二釵和晴雯、襲人、香菱以外,其他還有《春燈謎》八首、《詠白海棠詩》六首、《菊花詩》十二首、《螃蟹詠》三首、《牙牌令》七首、《賦得紅梅花詩》三首、《燈謎詩》三首、《懷古絕句》十首、《酒令》三首、《花名簽酒令》八則等。這些詩詞,都是作者托書中人物的名義寫的。其中托林黛玉之名寫的詩詞最多,除了上面列舉的組詩均有黛玉的詩作之外,她還有《葬花吟》、《題帕絕句》三首、《代別離·秋窗風雨夕》、《五美吟》、《桃花行》等,這些都是書中異峰突起的詩詞名篇佳作。《紅樓夢》的這些詩詞作品都是個性化的,包括不會作詩的賈母、王熙鳳、劉姥姥、賈政等人的一句聯語、令詞、對句,幾乎都限定出自某人之口,顯示了各個人物的心靈、性格、情趣與文化素養、社會地位等,絕對不可以相互挪移調換。

預示事件的發展,隱寓人物的命運結局,也是《紅樓夢》詩詞在全書描寫、結構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紅樓夢》是一個暗示的海洋。曹雪芹博采旁搜,嘔心瀝血,把詩詞、曲賦、燈謎、酒令、對額、聯語等等,全部用來作為隱喻故事情節開端、發展、結局和人物遭際、命運的藝術手段,而且用的得當,恰到好處,增加了懸念,引人追索,發人深思。

曹雪芹曲折隱晦的藝術構思是他生活在雍、乾時期,文網森嚴、暴政酷虐現實的必然產物。全書開宗明義第一首詩《石上偈》,以頑石自喻,昭示本書創作的由來。短短一首七絕,借用「石頭」這個虛擬的形體,隱括人生,解剖社會,渲洩胸中不平,含蓄地表示了與封建王朝的不合作態度,這是他交給讀者啟開作品閘門、理解作品內涵的一把鑰匙,照亮讀者於曲徑通幽之處的領路光環。而《自題一絕》則是作者對本書的自我「評價」。他像一個護寶人當著監督人之面向來訪者打啞語而對方並不理解一樣,感到無比的焦急、難言的灼痛;願讀者能沿著他手指的方向,進入《紅樓夢》這座金光燦燦的藝術寶庫,探尋這無與倫比的藝術瑰寶!第五回描寫的太虛幻境,實際上是作者書中描寫的大觀園的一個縮影。在他那個時代,如果明火執仗、大刀闊斧地直抒胸臆,只會自禍其身而於事無補;太虛幻境則是作者為了掩人耳目、以假隱真而虛構的仙境。他為這個太虛幻境宮門所擬的匾額為「孽海情天」,對聯是:「厚地高天,堪歎古今情不盡;癡男怨女,可憐風月債難償。」這也就是作者對全書主旨的含蓄寓示,被脂硯齋稱之為「通部之總綱」。賈寶玉剛剛步入大門,便聽到這樣一首歌:「春夢隨雲散,飛花逐水流;寄言眾兒女,何必覓閒愁。」這便給全書情節的發展和所描寫的人物預示了一個悲劇的結局。甲戌本在歌旁夾批道:「將通部一人唱。」十二釵圖冊判詞,將詩的意境與形象畫面結合,充溢著濃郁的詩情畫意,既透示出人物各自的主要特徵,也暗喻出他們各自不同的悲劇命運。請看晴雯的圖冊判詞,在「又非人物,也無山水,不過是水墨滃染的滿紙烏雲濁霧」,象徵那個黑暗污濁社會的畫面上,判詞這樣寫著:「霽月難逢,彩雲易散。」這頭二句由畫入詩, 自然貼切,含意豐贍,既是自然現象的真實寫照,又暗寓著有如「光風霽月」般的晴雯不為黑暗污濁社會所容的深刻含義。接著兩句:「心比天高,身為下賤。」正面點出晴雯倔強高潔的心性和「下賤」卑微的奴婢身世。最後,「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譭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寫她「風流靈巧」的風韻情致,桀傲不馴的個性特徵,這也就是她「招人怨」、被迫害致死的原因。短短幾句判詞,對晴雯的一生作了高度的概括。讀者讀了這一判詞,便會自然地由畫入詩,神遊於作者所創造的藝術境界,追尋書中所暗示的情節線索,想像晴雯充滿抗爭的悲慘遭際。從而,極度關注人物命運發展,以證實和應驗作者所作出的暗示。

《紅樓夢》作者運用古典詩詞曲賦預示人物命運時,常常運用象徵手法,他巧於熔裁化鑄,將象徵、被象徵物合二而一地融合起來,使二者渾然一體,難解難分。例如,林黛玉那首有名的《葬花吟》,花是象徵物,被象徵的對象是黛玉和她的身世命運。作者以花喻人,以花開花落來預示黛玉本人的悲慘命運和結局。而且由於葬花者和吟詠者就是黛玉自己, 「葬花」即「葬儂」,所以,花與人便合二為一、融為一體了,也就特別膾炙人口,耐人尋味,成為千古絕唱,具有震人心魄的藝術魅力。明義《題紅樓夢》詩說它是讖語,有一首說:「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讖成真自不知。」「似讖成真」就是對黛玉命運的暗示或寓意。其實,這也不單單是寫黛玉。「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當然說的不是愛情;「天盡頭,何處有香丘」?顯然寫的是社會;「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指的自然是社會的污濁現實。因此,這首詩飽含著曹雪芹自己對於黑暗社會污濁現實的厭惡態度。

烘托社會文化背景、反映社會時尚,是《紅樓夢》詩詞在全書描寫中的又一重要作用。

「《紅樓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部古往今來、絕無僅有的『文化小說』。」我國古代人們的文化生活,在這部小說中得到了「最好的最真的最美的寫照」(周汝昌《紅樓夢與中華文化》)。而這一切的完成,是與書中所寫的詩詞活動、詩詞作品的鑄造,密不可分的。

小說《紅樓夢》雖然只寫了一個家庭、一個家庭的興衰榮辱與悲歡離合。但是,它是中國幾千年悠久的文化傳統發展到十八世紀的一個縮影,它特寫般地反映了中國社會傳統的文化生活,讓讀者從一個家庭看到了代表千百個「大族名宦之家」的整個封建社會。《紅樓夢》是中國文學史發展到十八世紀中葉時特定的文化背景的產物。如同莎士比亞出現在英國、巴爾扎克出現在法國、托爾斯泰出現在俄國,而不能互易其地一樣,曹雪芹和他的《紅樓夢》只能出現在中國這塊中華民族文化長時期積澱的沃土之上。

文化生活,包括居家度日,建築裝飾,琴棋書畫,衣食住用,言談笑迎,行為舉止,節日習俗,親朋往來,社會交遊等等,真是五光十色,多姿多彩。書中描寫的題額、擬對、賦詩、填詞、制謎、行令、聯句等詩詞活動正是這些文化生活的藝術反映。例如,寫賈寶玉和眾姐妹奉元春之命為大觀園諸景賦詩,即是封建時代臣僚們奉帝王之命而作應制詩的一種假托;賈政試才讓寶玉給大觀園題對,正是自古以來,人們遊覽名山勝水即興擬句留題、勒石刻字的風氣的寫照;大觀園眾女子兩次結詩社,是為清代廣結女子詩社的社會風尚留下的不朽見證;蘆雪庵、中秋夜大觀園兩次即景聯句,以及《詠白海棠》、《菊花詩》等命題、限韻題詠的活動,正是封建時代文人們的詩友酒伴、吟詠唱酬詩風的藝術的再現;行酒令、制燈謎、玩骨牌,鬥智競巧,花樣翻新,也都是封建時代流行的社會習俗。吟詩、填詞、作賦、猜謎、行令等等創作活動,都是在遊園、繪畫、弈棋、賞花、品茗、宴飲等等活動中進行的。在這裡,生活被藝術化了、藝術也被生活化了,二者融為一體!通過這些詩詞、對額、燈謎等作品的創作,描繪出《紅樓夢》裡各個人物在各種日常生活中的心態和意趣,他們的喜悅,他們的悲傷,他們的心性,他們的情味,他們的命運,他們的遭際,他們的荷擔等等,都得到了形象的寫照。從而,使《紅樓夢》這部偉大的古典現實主義傑作,顯現出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光彩和高妙的藝術境界!

綜上所述,《紅樓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寶庫。從《詩經》開始到清朝中葉為止,幾千年來,古典文學和民間文藝的各種形式,應有盡有,真可以說是文備眾體;古典文學的各種表現手法,也都各擅其長,得到充分運用;就反映生活的豐富性來說,它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部百科全書。作者把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與它所反映的社會生活的特點結合了起來。它所反映的是封建社會裡的一個貴族家庭,是一個詩書仕宦、文采風流之家;描寫的是這個封建大家庭裡一批年輕的、有傳統文化修養的公子、小姐。在封建社會裡,中國古代各種文化傳統,在這樣的家庭裡才會普遍地存在。作者運用了各種傳統的文化、文藝形式與表現手法,反映了他們的生活,表現了他們各自的心態,構成他們生活風貌的特徵。因此,曹雪芹如果沒有多方面的文化素養,是絕對寫不出《紅樓夢》這樣偉大的作品的。同樣,沒有多方面的文化素養和相應的知識準備,也讀不懂《紅樓夢》。缺乏對詩、詞、曲、賦等方面知識的瞭解,讀不懂《紅樓夢》詩詞曲賦等等作品,何談對《紅樓夢》思想、藝術價值的理解和研究!因此,加強對《紅樓夢》中詩、詞、曲、賦等等眾多文體作品的研究,通過對這些作品的藝術欣賞和科學闡釋,探討《紅樓夢》與民族文化傳統的多方面的關係,從而,藉以加深對《紅樓夢》思想、藝術價值的理解,推動紅學研究的深入發展。這些賞析作品傾注了作者的研究心得,有些篇什就是作者紅學研究新成果的結晶。在鑒賞部分正文之後,本書還附錄了《〈紅樓夢〉詩事年表》、《〈紅樓夢〉詩話輯注》、 《〈紅樓夢〉所用詩詞曲賦介紹》、 《題〈紅〉詩詞選錄》等,供讀者參考。

賀新輝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

【原載】 《紅樓夢詩詞鑒賞辭典》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0.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