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二首·評賈寶玉》解讀
《林黛玉進賈府》一課,在寶黛初會時寫道:「後人有《西江月》二詞,批寶玉極恰,其詞曰: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譭謗!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
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褲與膏梁:莫效此兒形狀!」
對這兩首詞的理解,紅學專家李西凡先生曾評論說:「都是表面的貶,實質卻在褒。這一切都應當從正面理解賈寶玉的叛逆性格。」這是很恰當的評論,現行的「教參」也說:「後人的兩首《西江月》似貶實褒,表面上用世俗觀念批判賈寶玉,而實際上卻是賈寶玉叛逆性格的寫照。」高中語文課文註釋為:「這兩首詞用似貶實褒、寓褒於貶的手法揭示了賈寶玉的性格。」那麼,怎樣具體理解「似貶實褒、寓褒於貶」呢?按人教社的教參說法是因為詞用「世俗觀念」來批判賈寶玉,所以要用反世俗的觀念理解為「是賈寶玉叛逆性格的寫照」。而當時的「世俗觀念」又是怎樣的呢?
所謂「世俗觀念」,就是指一個社會的社會風尚,人們普遍持有的價值觀念。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個社會占主導地位的思想觀念往往就是統治階級的思想觀念。因此,在中國封建社會占主導地位的思想觀念必然是封建正統觀念,是封建統治階級讀書做官經邦濟世光宗耀祖那一套。從兩首《西江月》中,我們可以看出,詞作者此時此刻也是完全站在封建正統的角度,用封建正派人物和封建衛道士們的眼睛來看待賈寶玉,用這些人的觀點和口吻來評價賈寶玉的。因而詞中的賈寶玉是個十足的不肖子孫。描寫他的目的是以儆貴族子弟傚尤。這裡,從寫作學的角度來看,實際上是作者主體視角的轉換,他已經不是曹雪芹,而完全是「世俗觀念」的代表,所謂「後人」是代表統治階級的說話人,甚至是代表賈政之流的。所以我們理解這兩首詞時,要先從統治階級的觀點來看賈寶玉,再通過對「貶詞」進行「褒解」,才能準確理解賈寶玉的叛逆性格。
生在鐘鳴鼎食之家,錦衣玉食,理應無憂無慮,好好讀書,以博取功名,光宗耀祖。賈寶玉不知如此,卻「頑劣異常,極惡讀書,最喜在內幃廝混」(黛玉母親語),偏要「無故尋愁覓恨」。在他剛上學時,賈政就吩咐他:「只是先把《四書》一齊講明背熟,是最要緊的。」可他對這些「最要緊的」東西,偏偏「怕讀」,以致「大半夾生」,「斷不能背」,而對《西廂記》、《牡丹亭》之類理學先生所最反對讀的書卻愛如珍寶,妍詞麗句背得滾瓜爛熟,有時竟能脫口而出。大家都在走「學而優則仕」的仕宦道路,他不但不肯隨潮流跟進,還要說人家走「正途」是「沽名釣譽之徒」、「國賊祿鬼之流」。在「白首為功名」的封建時代,這不是典型的「草莽」、「愚頑」、「無能」、「不肖」嗎?當時,「文死諫,武死戰」是傳統儒家的「大丈夫名節」,他卻要說人家是「胡鬧」,是「沽名釣譽」;「男尊女卑」是普遍的社會道德觀念,他卻要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剛剛還說得好好的,聽說黛玉沒有像自己掛的那塊玉,便「登時發起癡病來,摘下那玉」,「狠命摔去」,還大罵「勞什子」,這些言行不是典型的「偏僻」、「乖張」、大逆不道嗎?這樣的人能治國齊家平天下嗎?不是家國的不幸麼?所以「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的批語是批得「極恰」的。
在這兩首詞中,作者故意轉身站在封建正統人物及其衛道士們的立場上,通過他們的眼睛,模擬他們的口吻,高度概括了賈寶玉的言行性格,讓我們看到了封建統治階級評論人的標準及其腐朽的人才觀,充分發揮了這部小說「封建社會百科全書」的認識作用及其歷史價值,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生動鮮活的封建社會叛逆者賈寶玉的形象。
因此,我們今天的讀者理解他的性格特點,還需要把主體視角再轉換一下,對貶詞從「褒」的角度進行解讀。如第一首概括賈寶玉的性格特點,他的「尋愁覓恨」,實際是對封建末世的憂患;他的「似傻如狂」,實際是一種獨立不羈、個性解放;他的「不通世務」,實際是不願結交仕人、應酬官府、遵守禮教;他的「愚頑怕讀文章」,實際是對封建統治階級奉為經典的孔孟之書,對獵取功名利祿的敲門磚——八股文毫無興趣;他的「行為偏僻性乖張」,實際是主張男女平等,是對封建專制的不順從,是對封建禮教的大膽挑戰和批判;他的「那管世人譭謗」,正是他傲岸不屈、「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的反封建精神的集中體現。
第二首的批評與告誡,實際也是對賈寶玉叛逆性格的頌揚。「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實際是指賈寶玉對封建正統思想的叛逆和反抗精神無人可比,堪稱「第一」,堪稱「無雙」。「於國於家無望」,實際是表現封建統治階級對其前途命運的灰心失望,無比悲涼的心境,表現出叛逆者反抗的力量。
通過轉換主體視角,對貶詞進行褒解,我們看到作者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看到他對封建正統思想的不滿和反抗。可見,作者說《西江月》二詞「批寶玉極恰」,絕非虛譽。二詞高度濃縮,言簡義豐,以少勝多,把賈寶玉的性格特點凸現無遺,堪稱妙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