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    脂

胭    脂

胭    脂

紅樓文化

寶二爺自小在女孩堆裡長大,脂粉氣十足,不光識得胭脂好壞,且還敢吃掉女孩兒唇上的脂紅。《紅樓夢》第44回中平兒無辜被鳳姐打了,寶二爺勸平兒擦些脂粉,描寫極其細緻:

寶玉忙走至妝台前,將一個宣窯瓷盒揭開,裡面盛著一排十根玉簪花棒,拈了一根遞與平兒。又笑向她道:「這不是鉛粉,這是紫茉莉花種,研碎了兌上香料制的。」平兒倒在掌上看時,果見輕白紅香,四樣俱美,攤在面上也容易勻淨,且能潤澤肌膚,不似別的粉青重澀滯。然後看見胭脂卻是一個小小的白玉盒子,盒內如玫瑰膏子一樣。寶玉笑道:「那市賣的胭脂都不乾淨,顏色也薄。這是上好的胭脂擰出汁子來,淘澄淨了渣滓,配了花露蒸疊成的。只用細簪子挑一點兒抹在手心裡,用一點水化開抹在唇上;手心裡就夠打頰腮了。」平兒依言妝飾,果見鮮艷異常,且又甜香滿頰。

書中的「紫茉莉花」現在叫胭脂花。《廣群芳譜花譜二二紫茉莉》引《草花譜》曰:「紫茉莉,草本,春間下子,早開午收,一名胭脂花,可以點唇,子有白粉,可傅面,亦有黃白二色者。」可見古時女子的胭脂與唇紅皆為一物,不似那現代的女人們,光胭脂就有無數種顏色,還派生出了眼影。

中國傳統以紅為飾,胭脂的紅是從硃砂、紫草、紅花、山花、石榴等物中提取的。胭脂在漢代,原名為「焉支」、「閼氏」,後來轉音為「月脂」、「燕支」、「燕脂」、「煙肢」、「煙脂」等,直到唐代最後定名為「胭脂」。《中華古今注》曰:「燕脂蓋起自紂,以紅藍花汁凝作燕脂」,其原料是紅藍花、紫草、重絳、蘇方木、山花、石榴、紫茉莉花等植物,當時匈奴貴族婦女用來妝面。公元前139年,漢武帝遣張騫出使西域,胭脂得以引進。西晉時紅藍花被移種於中原,南北朝時這種植物在北方得到大力的推廣。

古時胭脂的製作方法多種多樣,《古今注》、《天工開物》、《北戶錄》都有記錄。而《齊民要術》在介紹胭脂製作時提及必須要用好醋及飯漿,這讓我想起了張恨水《啼笑因緣》裡的一段話:

家樹找到肥皂,對了鏡子洗臉,正將那幾塊紅印擦著,陶太太一個親信的女僕王媽,手端著一個瓷茶杯進來,她笑道:「表少爺,我們太太叫我送了一杯醋來。她說,胭脂沾在肉上,若是洗不掉的話,用點醋擦擦,自然會掉了」。

這真應了以毒攻毒那句話。

胭脂在名媛才子的詩詞中,一直都是那麼馨香撲鼻,脂艷滿頰。宋代韓元吉的《六州歌頭》裡就有「認蛾眉,凝笑臉,薄拂燕脂,繡戶曾窺」的詩句。好一句「薄拂燕脂」,已足讓人心旌搖蕩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