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與紅樓
魯迅先生論及清代小說的時候,把《紅樓夢》歸入「人情小說」,把《兒女英雄傳》歸入「俠義小說」,這個分類法,容我小聲地懷疑一下:兒女一書的出色,全在它的人情,跟俠義公案,關係是不大的。
都寫人情世故,兒女與紅樓的筆法,可謂截然不同。哪兒不同呢?細究起來太麻煩,若簡單說,一句話便夠了:兒女英雄傳是一部反紅樓的小說。
兒女的出現,在道光時代,那時有兩部怪書相繼面世:一是反紅樓的《兒女英雄傳》,一是反水滸的《蕩寇志》。道光的讀書人,真要算撥亂反正的功臣了。
蕩寇志的反水滸,手法是生硬的一路,直接拿來原書的人物,把他們全部寫死,也就了事。兒女英雄傳的反紅樓,則溫柔得多。兒女的作者,只不過隱用了紅樓一男二女的架構,如此而已。
寶玉和釵黛,與兒女中的安驥和玉鳳金鳳二女,基本上,都能對號入座。安驥有個滿口仁義道德的老爹,依稀便是賈政。挖空心思想給安驥做填房的長姐,不消說,自然是襲人了。
類似的比附,還可舉出一些,我就略過了。兒女的作者,安插了這麼多紅樓的影子人物,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證明天理人情,好人有好報的那一套。寫兒女英雄的那位老先生,並不避諱自己對紅樓的憤怒,在小說中,屢次藉著說書人的一張嘴,罵老曹的那部書真是傷天害理,誤人子弟啊。
紅樓的調子是淒淒慘慘大廈將傾,在兒女中,一變而為喜氣洋洋花團錦簇。兒女的結局,依舊是明清小說的慣路,真正酸得可以。如把兒女一書擱在紅樓身上,那麼您將看到:寶玉娶了釵黛兩位夫人,捎帶腳兒,還納了襲人,然後中探花點翰林,一路高歌猛進,忠孝兩全。
這個大團圓,固然是無味得很。不過,舊時讀書人的理想,多半如此。我們今天覺得它老朽,在兒女的時代,恰是時代的寫照。倘早活了幾百年,人們的人生目標,焉知不是安公子的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呢?
這樣想來,似乎也不該對兒女一書太過苛求了。紅樓那般天下無雙的奇書,總要有兒女英雄這樣的小說去襯它,才顯出紅樓的好。
因為這個緣故,現在對兒女這類舊書,比較謹慎,縱不列為禁書,那態度也是批判地繼承。比起紅樓所受的禮遇,天差地別。那本亂得沒法看的《官場現形記》,都有資格選進語文教材,其實要比語言的鮮活風趣,官場哪裡比得上兒女,根本不是一個層次的東西。
毛澤東說: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可歎兒女一書,想做反面教材,也沒人理會,真是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