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脂硯齋、畸笏叟究竟是誰?(7)
七、曹雪芹的年齡問題。
分析到這裡,人們可能有一個問題:如果曹顒就是曹雪芹,那曹雪芹豈不是有點太老了。這主要是人們以前留下了對曹雪芹的錯誤印象。試想一下,一部紅樓夢僅更改就化去了作者十年的時間,加上它寫書的時間,經歷的時間應該更長。另外,從紅樓夢中體現出作者對人生的感悟來看,作者更要有一番複雜的人生經歷,因為即使一個天賦再高的人,如果沒有一點生活的經歷,無論如何都是寫不出紅樓夢的。四十多歲的曹雪芹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曹雪芹的年齡應該是多少呢?我們從曹家史料檔案中做一下推斷,在康熙五十一年九月初四日「曹寅之子連生奏曹寅故後情形摺」中有一句:「奴才年當弱冠,正犬馬效力之秋」。說明此時的曹顒不過二十歲而已。在康熙五十一年七且十八日李煦奏中也有一句涉及到曹顒的大致年齡:「聞其染病,臣隨於十五日親至揚州看視。曹寅向臣言:我病時來時去,醫生用藥不能見效,必得主子聖藥救我。但我兒子年小,今若打發他求主子去,目下我身邊又無看視之人。」說明曹寅死時曹顒確實較小。曹顒繼任父職也就是二十歲左右,因為織造之職屬內務府的差事,不同於其它官職,在年齡上影響不大。如果按康熙五十一年曹顒二十歲計算,那麼到乾隆二十八年去世,他的年齡也就是七十一歲。如果康熙五十一年不滿二十歲,「年當弱冠」而不是「年已弱冠」,他的年齡也就六十多歲,是一個相當正常的年齡。何況一些記載說明他是一個健壯的人。
如果不是這樣,而是人們以前認可的四十多歲的年齡,這更存在著不僅僅是時間上的問題。一、如前所說,作者既要經歷這樣的一段生活,又要寫出這樣的一部書,四十多歲幾乎是不可能的。二、四十多歲的人不可能經歷曹家在江南的繁華生活。三、在書中有一段批語說:【甲戌眉批:雪芹舊有《風月寶鑒》之書,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懷舊,故仍因之】。還有一段說:【靖眉批:前批「知者寥寥」,不數年芹溪、脂硯、杏齋諸子皆相繼別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寧不痛殺!】其弟棠村,可能是堂弟,即是其弟,肯定比雪芹小。脂硯應該也比雪芹小。這樣雪芹四十多歲早死,其子早死且不說,其弟棠村、脂硯也都是中年早死,怎麼聚在一起的都這麼短命呢?的確是問題!事實上畸笏叟可能也在幾年後去世,如果像我們前面分析的一樣,曹雪芹就是曹顒的話,他們兄弟幾個正值老年之際,也就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了。
西山的曹雪芹究竟是什麼狀況呢?與曹雪芹相交的張宜泉有一首詩描寫到他的情況,詩的名字是《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廢寺原韻》:「君詩曾未等閒吟,破剎今游寄興深。碑暗定知含雨色,牆聵可見補雲陰。蟬鳴荒徑遙相喚,蛩唱空廚近自尋。寂寞西郊人到罕,有誰拽杖過煙林。」這首詩形象的寫出了曹雪芹的樣子,「拽杖」而不是「拄杖」,可見行步穩健,遊興甚濃。既然是有了「杖」,就不應該是四十多歲的人。
曹雪芹與敦誠、敦敏等人的交往可謂是忘年交,是曹雪芹的學識和詩書吸引了這些天賦較高的年輕人。敦誠大約生於雍正十二年(1734),乾隆五十六年去世(1791)。敦敏大約生於雍正七年(1729),卒年不詳。在曹雪芹去世的前幾年,他們也就三十歲左右的年齡。從他們寫的詩中,我們也能體會出一種時間概念。像「揚州舊夢久已覺(雪芹曾隨其先祖寅織造之任),且著臨邛犢鼻褌。」;「秦淮舊夢人猶在」;「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風月憶繁華」。這其中的「舊夢」、「久」、「憶繁華」都表明作者經歷的是很久以前的事件,與這些三十多歲年輕人相比,曹雪芹肯定比他們要大不少,詩中的這些字眼就是認可了曹雪芹的年齡。敦敏的詩中講:「可知野鶴在雞群,隔院驚呼意倍殷。雅識我慚褚太傅,高談君是孟參軍。」說明了曹雪芹在這些人中的形象和地位。褚太傅即褚季野,是陶淵明的外祖父。褚季野有次與朋友聚會,朋友讓他猜誰是未見面的孟嘉(孟參軍),季野從形象和氣質上一下就猜中了孟嘉,說明了孟嘉的出類拔萃。「高談君是孟參軍」是講孟嘉隨晉大司馬桓溫重陽節登龍山,孟嘉酒多後風吹落帽不知,有人做文戲弄與他,孟嘉隨即做文以對,其文甚美,眾人皆服。龍山落帽成為詩詞中常用的典故。在這裡借用這兩個人物是為了形容曹雪芹「野鶴在雞群」的形象,不是拿年齡相比,即使曹雪芹四十多歲,這種相比也是不妥當的。正是因為這種「野鶴在雞群」的形象,讓曹雪芹與這些年輕人成為忘年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