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無敵

勇者無敵

勇者無敵

紅學研究

魏征曾經向唐太宗闡述過「忠臣和良臣」一說。他說:「使自己身獲美名,使君主成為明君,子孫相繼,福祿無疆,是為良臣;使自己身受殺戮,使君主淪為暴君,家國並喪,空有其名,是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遠。」唐太宗對其觀點深表贊同。

同樣,在《紅樓夢》裡曹雪芹也通過寶玉之口表達自己對「文死諫,武死戰」的看法。且看原文——

「(寶玉)便笑道:『人誰不死,只要死的好。那些個鬚眉濁物,只知道文死諫,武死戰,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節。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諫,他只顧邀名,猛拚一死,將來棄君於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戰,猛拚一死,他只顧圖汗馬之名,將來棄國於何地!所以這皆非正死。』襲人道:『忠臣良將,出於不得已他才死。』寶玉道:『那武將不過仗血氣之勇,疏謀少略,他自己無能,送了性命,這難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兩句書汙在心裡,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談亂勸,只顧他邀忠烈之名,濁氣一湧,即時拚死,這難道也是不得已!還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於天,他不聖不仁,那天地斷不把這萬幾重任與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並不知大義……』」

毫無疑問,曹雪芹的見解和魏征的觀點是完全一致的,只是曹公將其講解的更為具體生動,延伸的更為深遠罷了。曹雪芹反對是那些沽名釣譽卻有勇無謀的文臣武將,他很大程度上是在暗諷當時居廟堂之高的文武百官都是些庸碌之輩,而真正有才幹的人卻得不到重用。因此,我覺得曹雪芹是主張智勇雙全,而不是無原則地反對勇。在我看來,智勇相輔相成,互為依托。如果一定要分出個高低層次的話,我認為「勇」是成功的前提,是戰略層次上的;「智」是具體的實施,屬於戰術層次上的。只有以大無畏、視死如歸的勇氣蔑視困難和邪惡勢力,才會絞盡腦汁想出良策妙計擺脫困境擊敗敵人。借用毛澤東的一句名言就是「戰略上要藐視敵人(勇),戰術上要重視敵人(智)。」

能像觸龍說服趙太后,淳於髡隱喻齊威王那樣固然很好。然而就是這樣幽默智慧的人,也需要極大的勇氣才能成事的。淳於髡可是在齊國危在旦夕,「左右莫敢諫」的情況下勇敢地站出來勸諫齊威王的。同樣,在赤壁大戰前,魯肅力排眾議,堅決主戰,最後成就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魯肅的勇氣相對於其謀略不更讓人肅然起敬嗎?

相比之下,北宋的「檀淵之盟」著實讓人惱火!在遼國大兵壓境的情況下,怯懦的宋真宗就想遷都南逃,在主戰的寇准勸阻下才勉強至澶州督戰,大敗遼軍。遼因害怕腹背受敵,提出議和。宋真宗畏敵,喜議和,因此竟然在打了勝仗、形勢有利的情況下,簽署了屈辱的「澶淵之盟」。雖然保持了一段時期的穩定和繁榮,但大宋每年供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卻成為北宋人民沉重的負擔!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北宋的積貧積弱。儘管如此,也全憑這一戰才保障了北宋王朝的穩定,否則早為遼國所滅。

再到晚清,英俄帝國意欲瓜分中國西北160萬平方公里的新疆,在國土被侵佔分裂的危急情勢下,權傾一時的李鴻章竟然向慈禧太后奏曰:「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煙稀少。乾隆年間平定新疆,傾全國之力,徒然收數千里曠地,增加千百萬開支,實在得不償失。依臣看,新疆不復,與肢體之元氣無傷,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為好。」這是何等荒唐的賣國言行啊!幸虧左宗棠站出來提出「克復新疆,所以保蒙古;守衛蒙古,所以保京師。」的主張,強烈抨擊李鴻章「自撤藩籬」,堅決主張收復新疆,捍衛國土完整。在西征誓師時「左宗棠命人抬棺材一口,隨軍出征,以示不收復新疆決不生還的決心。主將如此,全軍將士無不願效死力。」在左宗棠的指揮下,西征軍連戰連捷,成功收復了整個新疆,捍衛了領土的完整,打出了民族的尊嚴,意義深遠,必將永垂青史!左宗棠痛罵那簽了無數喪權辱國條約的賣國賊李鴻章的話——「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至今仍震耳發聵!

至於武將的勇,項羽的破釜沉舟,韓信的背水之戰都將《孫子兵法》中「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的理論發揮到了極致!而趙奢「解閼與之圍」的勝利也充分印證了他的見解——「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斗於穴中,將勇者勝。」對照廉頗和樂乘的「道遠險狹,難救。」不正顯示了「勇」的重要性,以及趙奢對於「將者,智、信、仁、勇、嚴也」的理解與運用均勝廉頗和樂乘嗎?

以上說的是文臣武將保家衛國的事,其實「勇」的重要性在我們的社會和個人的日常生活中都是顯而易見的。我們固然反對「匹夫之勇」,但是患得患失,委曲求全,逆來順受,好死不如賴活的觀念卻讓我們個人乃至整個民族承受了太多的屈辱與不幸!以怕惹麻煩、生命珍貴、考慮家人等為借口,一些人一次次地喪失了原則,喪失了尊嚴,喪失了良心……本以為這樣的忍讓可以保全性命,自己的生活會更幸福一些,可最終還是難免遭受羞辱,受到傷害。就像那被慢慢加熱的水煮死的青蛙一樣,可憐亦可悲!放眼當前社會盜匪橫行,光天化日之下為非作歹的案件愈演愈烈,政府固然難逃其咎,難道我們每一個平凡的人不也要承擔一份責任嗎?貪圖個人安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喪失是非觀念,對邪惡和醜陋的現象聽之任之,麻木不仁……對犯罪分子和邪惡勢力的縱容和姑息就是助紂為虐,於是乎,惡勢力更加猖狂、無所顧忌,大有「百年魔怪舞翩躚」的味道!而人們畏縮忍讓,欲保一方淨土的願望終不可得!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是人們對自由的渴望,而沒有尊嚴的活著同樣沒有意義!

電視劇《霍元甲》的主題歌《萬里長城永不倒》裡唱道「因為畏縮與忍讓,人家驕氣日盛……衝開血路,揮手上吧」,那是在國家危亡時刻的猛醒和大聲吶喊。現今當然沒有這個問題,但是為了生活的更美好,更有尊嚴,讓我們的社會更美好,在公理遭到踐踏時我們還要保持沉默嗎?還要集體失語嗎?還要「萬馬齊喑」嗎?生固然美好,但無原則的畏縮忍讓,終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也許棄了貪生怕死之念,反而能活的更自由更幸福。

以太史公給藺相如的贊語結束此文。「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