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學主流「失誤」流行屢見「抄襲」
文化是個「大圈子」,圈子大了,什麼聲音都有。凡事都有自己的對立面,從今日起,文化頻道開設「一周文化批評」這一欄目,用犀利批判的唇角,在文化現象的五光十色中牽扯出部分冷色系的批評話語空間,旨在問詢文化的良知、精神的高尚,乃至價值的尺度。
【編輯點題】
任何一個時間似乎都不會缺少批評的聲音,3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季節緩緩發生著變換,文化領域卻已經發生了不少的事情。就像春天開始顛覆冬天一樣,這7天的關鍵詞似乎也與「顛覆」有著絲縷聯繫,文壇的粗鄙、流行的膚淺、主流的大多數,無不成為顛覆的矛頭指向。姑且不必計較前因後果、是非對錯,反正,這話是已經被放出來了。
話語一:主流紅學觀點錯了 後40回沒有背離前80回
矛頭指向——「多數」
青年學人陳林在14萬字的紅學論文《破譯紅樓時間之謎》中語出驚人:「主流紅學觀點錯了,《紅樓夢》需要重新評價。」陳林認為小說情節隱藏了一個真實的年代序列,這是全面破解紅學之謎的關鍵。他指出,《紅樓夢》120回是一個整體,後40回沒有背離前80回,而整個《紅樓夢》作者是曹雪芹之父曹睢?/p>
很多讀者都認為後《紅樓夢》40回的情節邏輯和人物性格都背離了前80回,陳林指出,無論認為後40回好看不好看,是否與前80回相背離,這都是讀者的主觀判斷,不足為據。種種證據表明,120回小說是按照從1706年到1724年這樣一個真實的年代序列來逐年敘事的,由於這個真實的年代序列從第一回一直貫穿到第120回,說明後40回的作者明確知道前80回隱藏了一個什麼樣的真實年代序列。陳林由此推論:這個後40回的作者就是前80回作者本人,120回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根據「還原」了的年代序列,論文查證的賈寶玉出生日期應為1706年6月8日(農曆四月二十八,「藥王聖誕」日)。論文進一步提出,既然小說已經表明「作者=石頭=賈寶玉」,那麼賈寶玉真實的出生日期就是小說作者本人的生日。論文以這個生日對比曹雪芹家世史料,尋找賈寶玉的「文學原型」,認為惟一正確的對應人選就是曹寅的過繼之子、曾繼任父兄江寧織造一職的曹睿旱腦腿宋鍤遣芤某薌選?/p>
在確認「120回小說是曹畋嗄曜源遄髕貳鋇幕∩希畚南鋼碌厥嶗砹誦∷翟縉誄舊系摹爸保銜爸庹本褪遣茴,他於「甲午人日」(1774年2月17日,農曆正月初七)寫下了臨終絕筆。論文認為,「畸笏叟」和「靖藏本批語」將小說作者指為曹雪芹,而且謬稱小說底稿遺失、妄擬根本不見於現存120回小說中的情節,因此必定是造假。
點評:
答案是存在的,是否能夠在一定時期被人所知又是另外一碼事。在沒有找出所謂的唯一「正解」之前,一切解釋皆是能夠被寬容地允許的,學術研究需要的就是懷疑、證偽還有拒絕固執的氣度。換一個更為超脫的角度,我們有時更可以不必拘泥於《紅樓夢》的年代、作者、作者的住所、住所中用過的碗筷……就像書中青埂峰的石兄對空空道人所言:「我師何太癡耶。」
理解關鍵詞:認知
話語二:流行歌曲屢見雷同 疑似「組閤家具」
矛頭指向——「膚淺」
一首新的網絡歌曲《刺激2005》觸動了人的神經,它不僅從《最熟悉的陌生人》、《你的背包》、《聽海》、《江南》、《2002年的第一場雪》等22首歌曲中各抽一句拼接而成的一首完整歌曲,而且居然聽來感覺並無不妥。難道這些耳熟能詳的「熱歌」根本就是同出一轍?
這首「大串燒」不但表明將現在的流行歌曲可以這樣重新排列組合,更讓人「頓悟」原來在「只要你過得比我好」的旋律上,重新填詞就能唱出韓紅的「讓我們忘了那片海」。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兩隻蝴蝶》的音調之間隨處能找到滿文軍《懂你》的影子;《別說我的眼淚你無所謂》除了歌名酷似齊秦的一首老歌外,其旋律也就是《有多少愛可以重來》和《雨蝶》的大拼盤……
在如今經濟大潮浪趕浪的環境下,並沒有多少人在認真鑽研「排列音符」的學問。為了眼前的利益,許多歌手一年可以發行三四張專輯,如此大批量生產必然導致音樂作品有「量」而缺「質」,寫歌人套用模式、自我重複或互相抄襲的現象蔚然成風。為了推廣歌曲的「傳唱率」,市面上的所謂「主打歌」都十分「通俗上口」,聽兩三遍就能跟著唱,但是越唱越像另一首歌的情況也並不鮮見。這樣的歌曲如果不「雷同」倒反而成為新鮮事了!
一句話點評:
被千百萬人追捧傳唱的流行歌曲竟然屢見雷同,被人抓住了小辮子,其實除去版權受到威脅的當事人還有極富責任心的正直之士,廣大人民群眾可能不會計較太多,因為他們只不過是想從中找點樂子,在引吭高歌的同時娛樂一把而已。
理解關鍵詞:民眾
話語三:當今文壇缺少大美 作品無關痛癢
矛頭指向——「粗鄙」
儘管賈平凹的的新作《秦腔》還沒來得及面世,但是,這絲毫不影響賈平凹作品研討會的熱烈程度。在被問及當下文壇所存在的問題時,賈平凹毫不含糊,他指出,當下文壇缺少大美的東西。
不久前,曾有評論家放言,縱觀當今圖書市場,想找一部寫得很美、很乾淨的作品很難,中國文壇越來越趨於「粗鄙化」。對此,賈平凹認為,雖然自己在寫作中沒有想那麼多,也沒有想以自己的作品,故意去跟這樣的一種現象抗衡,但是,賈平凹承認,當下文壇確實缺少大美的東西。在賈平凹心目中,所謂的大美,就是作者從自己的生命和靈魂裡產生的痛癢,然後將它付諸於文字,「無論寫什麼,作者的筆都必須飽含作者的感情和溫度。」他認為,雖然不是每一個作家都能夠寫出可以稱得上史詩性的作品,但是,作家應該具備起碼的責任感。
一句話點評:
有人說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學是最好的文學,因為那是真正無所求的文學,充其量不過是自娛自樂,1000多年後的今天,是一個真正有所求的文學時期,文人也是人,也會耐不住寂寞的。
理解關鍵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