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詩詞讖語中看金玉良緣
一部《紅樓夢》大大小小的讖語數不勝數,寓示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和人物的命運。讖語的形式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是用詩、詞、曲、燈謎。還有酒令、古詩。甚至用人物言語,故事情節的。本文就從詩詞讖語角度來探討一下金玉良緣。
一、金玉良緣是薛家主觀努力的結果,並獲得元妃、王夫人、賈政贊同。
(一)從元春省親寶玉題詩看金玉良緣
元春省親,試才題詩是書中重頭戲,作者構思極巧妙,除敘事外還暗藏讖語在其中。元春在省親時有考查釵黛二人之意。因此,黛玉有意識的要「安心大展奇才,將眾人壓服」。深明事理的寶釵卻刻意寫肉麻的頌詩,吹捧元春。又不失時機的點破元春心思,幫寶玉作詩。我們從寶玉的作的詩「怡紅快綠」可以看到一些奧妙。
深庭長日靜,兩兩出嬋娟。
綠蠟春猶卷,紅妝夜未眠。
憑欄垂絳袖,倚石護青煙。
對立東風裡,主人應解憐。
這首詩寶玉題詠的是在怡紅院中生長的芭蕉和海棠兩植。芭蕉暗指寶釵、海棠暗指黛玉。綠蠟春猶卷,象徵寶釵的高傲、矜持。紅妝夜未眠象徵黛玉的多愁善感,夜不成眠。
有趣的是寶玉原詩用的是「綠玉春猶卷」,詩中本沒有綠蠟而是綠玉,那麼原詩就沒有寶釵的影子了,偏偏寶釵見起草內有「綠玉春猶卷」一句。於是書中寫道「寶釵轉眼瞥見,便趁眾人不理論,急忙回身悄推他道:紅香綠玉怡紅快綠綠玉我這會子總想不起什麼典故出處來。你只把'綠玉'的'玉'字改作'蠟'字就是了。」
「蠟」者遇熱而化,遇冷而凝之物,性通雪(薛),不是暗指寶釵指誰。綠蠟、紅妝同時出現這就暗示著未來的日子裡寶釵同黛玉一起進入寶玉的感情世界。並暗示寶釵是主動闖入的。對寶釵來說不幸的是她引用的唐詩「冷燭無煙綠蠟乾」大不吉利,也預示她未來的孤獨寂寞的生活。作者在此給讀者加了一層層迷關。
元春對寶釵和黛玉的取捨,書中交代的很隱晦。可以肯定的是元春主要通過王夫人瞭解家中情況,其次通過釵、黛詩、燈謎來瞭解。元春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她能直接決定寶玉的婚姻大事。元春又是很謹慎小心的。不願草率定奪,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
從第22回中能隱約看到元春的想法。書中描寫元春題額,把「紅香綠玉」改成「怡紅快綠」。寶玉作詩還要用綠玉時,被寶釵點破「他因不喜'紅香綠玉'四字,改了'怡紅快綠';你這會子偏用'綠玉'二字,豈不是有意和他爭馳了?」元春為何不願見到「玉」字,書中沒有明說,然而只要留心就不難發現這玉字是寶玉和黛玉專用的。林紅玉因犯了寶玉、黛玉名而改名小紅。黛字本指青黑色。19回寶玉和黛玉戲噱說「卻不知鹽課林老爺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綠玉、香玉當指黛玉,在19回時寶釵又提當時在元春前作芭蕉詩的事。以此觀之,元春為何改「玉」字,實在是為黛玉的緣故,向使依寶玉原意,怡紅院仍為「紅香綠玉」,人們一見自然聯想到寶玉、黛玉,木石姻緣豈不成真了。所以元春必改了它。元春既不喜黛玉也不是馬上選中了寶釵,心中屬意是在寶玉遭魔法遇那禿頭和尚和跛腳道人救活之後,方信「金玉良緣」之說。故有送紅麝串之事。
(二)王夫人、賈政對寶釵態度。
王夫人自不必說,她早就和薛姨娘串通好了,密謀多日矣。王夫人和寶釵的對話從語氣到內容都像婆媳交談。
賈政對寶釵也素有好感,書中第79回通過香菱的口說「我們姑娘的學問連我們姨老爺時常還誇獎呢。」從哪方面看寶釵都是賈政理想的兒媳。第22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 制燈謎賈政悲讖語」作者明確告知讀者的燈謎讖語中,我們可以看到「金玉良緣」的發展和結果,暗示了賈政的態度。
朝罷誰攜兩袖煙?琴邊衾裡總無緣。
曉籌不用雞人報,五夜無煩侍女添。
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復年年。
光陰荏苒須當惜,風雨陰晴任變遷。
「賈政看完,心內自忖道:想到此處,愈覺煩悶,大有悲慼之狀,......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來覆去竟難成寐,不由傷悲感慨。」賈政關心的無非是家族的昌盛、繁榮。要「功名奕世,富貴傳流」。他不曾去讀黛玉的燈謎而只看過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寶釵。看後傷感尤其為寶釵而傷悲感慨實在是因為他早把寶釵當成了寶玉婚姻的當然人選,寶釵日後的孤獨寂寞也預示著寶玉的不幸,既是婚姻的不幸也是家族的不幸。
(三)寶釵對元春等懷有感戴之情,詠柳絮時作《臨江仙》稱頌。原詞如下: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捲得均勻。 蜂團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
這首詞與其說是詠柳絮,不如說是頌東風。東風指何人呢,筆者認為是指皇室權貴,賈府當權者。
(四)東風和西風的寓意
書中詩詞中東風、西風出現多次,應有所指,下面列出書中詩詞中對東風、西風的使用:
對立東風裡,主人應解憐。 寶玉 怡紅快綠
桃花簾外東風軟,桃花簾內晨妝懶
東風有意揭簾櫳,花欲窺人簾不卷。(黛玉 桃花行)
三春事業付東風,明月梅花一夢 (黛玉 唐多令)
清明啼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探春 判詞)
游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探春 燈謎)
芳園築向帝城西. 疑暉鍾瑞 薛寶釵
詩中明指大觀園在帝城的西面,東風是從皇室吹來也就不奇怪了。
引用古詩,東風就更多了,作者使用讖語往往由一句古詩引出整首詩來作讖語。
莫怨東風當自嗟。黛玉花簽 引用歐陽修自《明妃曲.再和王介甫》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依雲載。
芙蓉升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探春花簽 引用唐.高瞻《下第後上永崇高次郎》
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也動人。
芍葯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
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儂華過此身。 寶釵花簽 引用唐.羅隱《牡丹花》
冷燭無煙綠蠟乾,芳心猶卷怯春寒。
一緘書札藏何事,會被東風暗拆看。 寶釵引用唐錢 《未展芭蕉》
西風: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黛玉.詠白海棠限門盆魂痕昏
悵望西風抱悶思,蓼紅葦白斷腸時。寶釵.憶菊
從上面的詩意中不難得出結論:東風是皇室權貴,賈府當權者,西風是指親情、友情、愛情。從上面的詩中看出寶釵對東風態度與其他人正相反,不同於眾人對東風無奈,不滿,怨誹寶釵對東風懷有感戴之心。而對西風黛玉是倦依,寶釵就只有悶對了。
寶玉在賈府有身份無地位,能說不能行,一點也做不得主,雖然有錢又不由他使,對父母之命,家族之願只能順從,對東風也是無奈。
二、寶釵逼走寶玉,後又後悔,思念不已
(一)寶玉並非看破紅塵,
其一:寶玉不信佛,甚至視佛道為異端,對和尚道士充滿反感。第28回說王夫人「太太倒不糊塗,都是叫'金剛''菩薩'支使糊塗了。」第36回寶釵夢中忽見寶玉在夢中喊罵說:「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 什麼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第57回紫鵑笑對寶玉道:「你也念起佛來,真是新聞!所謂'病篤亂投醫'了」。書中還多處流露出寶玉對張道士,對水仙庵尼姑反感,嫌和尚、道士骯髒。
其二、不會因黛玉死而去當和尚去,書中雖有對黛玉發誓「你死後我當和尚去」,然而第58回聽芳官說藕官的一席話才真正說動了他的心思。芳官轉藕官話說:「'這又有個大道理。比如男子喪了妻,或有必當續絃者,也必要續絃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丟過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續, 孤守一世,妨了大節,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寶玉聽說了這篇呆話,獨合了他的呆性,不覺又是歡喜,又是悲歎,又稱奇道絕,說:'天既生這樣人,又何用我這鬚眉濁物玷辱世界'」。
其三、寶玉情不情,平常對一景一物都多情善感,對不相識的女孩都戀戀不捨,怎會捨寶釵等離家出走呢?第35回兩婆子議論寶玉道:「怪道有人說他家寶玉是外像好裡頭糊塗,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氣。他自己燙了手,倒問人疼不疼,這可不是個呆子?'那一個又笑道:'我前一回來,聽見他家裡許多人抱怨,千真萬真的有些呆氣。 大雨淋的水雞似的,他反告訴別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罷。'你說可笑不可笑?時常沒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見燕子,就和燕子說話,河裡看見了魚,就和魚說話,見了星星月亮,不是長吁短歎,就是咕咕噥噥的。且是連一點剛性也沒有,連那些毛丫頭的氣都受的。愛惜東西,連個線頭兒都是好的,糟踏起來, 那怕值千值萬的都不管了'」。寶玉本是神珠侍者轉世愛花、惜花、憐花寧可委屈了自己也不願讓群芳受屈,這樣的人物能棄寶釵等出走,大不可能。
其四從寶玉的幾首詩中能看出寶玉對寶釵飽含深情 「對立東風裡,主人應解憐」。寶玉《怡紅快綠》詩中表示中對寶釵、黛玉都要愛護。
《紅豆詞》是紅樓夢裡最感人肺腑的詞曲了。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後,忘不了新愁與舊愁,嚥不下玉粒金蓴噎滿喉,照不見菱花鏡裡形容瘦。展不開的眉頭,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
思念如遠方的青山若隱若現,似流水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綿綿不絕。感人致深,迴腸蕩氣。可這是為寶釵唱的,何以見得,看17回《大觀園試才題對聯 賈寶玉機敏動諸賓》中對蘅蕪院有這段描寫:
「大家攀籐撫樹過去。只見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蕩蕩,曲折縈迂。池邊兩行垂柳,雜著桃杏,遮天蔽日,真無一些塵土。忽見柳陰中又露出一個折帶朱欄板橋來,度過橋去,諸路可通,便見一所清涼瓦捨,一色水磨磚牆,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脈,皆穿牆而過。」對比上面詞曲就不難看出歌與景是如此的相融。
書中往下……「寶玉飲了門杯,便拈起一片梨來,說道:'雨打梨花深閉門。'完了令。」「雨打梨花深閉門。」出自宋秦觀《鷓鴣天》寫懷人不歸。所以《紅豆詞》定是為寶釵所作無疑。
然而也有讓寶玉寒心的事情。
第22回在寶玉受了湘雲和黛玉兩處貶謗後心灰意冷,深感不受理解時,有了出世的想法。
作《寄生草》感歎道「從前碌碌卻因何?到如今回頭試想真無趣!」78回寶玉聞寶釵不辭而搬出大觀園,想道「天地間竟有這樣無情的事!」寶玉又不願去做科考做官,又難對寶釵相逼,只好離家。離家未必出家當和尚,出遊訪名山大川,樂此不歸。第46回 鴛鴦和薛姨媽行的酒令帶有讖語性質, 「鴛鴦道:二郎游五嶽薛姨媽道:'世人不及神仙樂。'」這說明寶玉離家出遊的可能性最大。
(二)寶釵強迫寶玉學仕途經濟、獵取功名。不惜學樂羊子妻。
寶釵讖詩中有「可歎停機德」。停機德出自《後漢書-列女傳》:「河南樂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遠尋師學。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
羊子曰: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遂七年不反。」
寶釵早做好了精神準備。詠柳絮的《臨江仙》自訴:「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萬縷千絲指兒女情長。只要「送我上青雲」就可不顧兒女之情。這對寶玉這個天生情種是很無情的。在前八十回裡還看不出寶釵有何無情之處,作者卻屢屢說寶釵無情,共有3處。一處在第5回歌「紅樓夢」曲終「收尾.飛鳥各投林」:「為官的,家業凋零(元春),富貴的,金銀散盡(湘雲),有恩的,死裡逃生(巧姐),無情的,分明報應(寶釵)。欠命的,命已還(迎春),欠淚的,淚已盡(黛玉)。冤冤相報實非輕(鳳姐),分離聚合皆前定(探春)。欲知命短問前生(可卿),老來富貴也真僥倖(李紈)。看破的,遁入空門(惜春),癡迷的,枉送了性命(妙玉)。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第二處63回寶釵抽的花簽為「任是無情也動人」。
第三處78回寶玉聽婆子說寶釵搬出大觀園了,「怔了半天,因看著那院中的香籐異蔓,仍是翠翠青青,忽比昨日好似改作淒涼了一般,更又添了傷感。默默出來,又見門外的一條翠樾埭上也半日無人來往,不似當日各處房中丫鬟不約而來者絡繹不絕。又俯身看那埭下之水,仍是溶溶脈脈的流將過去。心下因想:天地間竟有這樣無情的事!」
寶釵所做的無情之事只能應在寶玉頭上,正也符合人物性格、心理發展的邏輯,情節的發展規律。
(三)寶釵為什麼會無情
如果細讀,不難發現寶釵此人無所不知。無所不通、其學識、才能非凡。恐只能用神童解釋。可惜生在當時,女子難於展才。「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兒家,一句多話也沒有我亂說的。」探春語。可又非寶釵所想呢?與探春不同,寶釵深受理學影響。「安分隨時,自雲守拙」。才能不被埋沒就只有指望一門好婚姻了,「妻唱夫隨 」 做一番大事,二來也好復興薛家。偏趕上寶玉也是不聽妻妾勸的(老太太語),極度厭惡仕途功名,不願和峨冠博帶結交。 不下狠心諫,寶玉恐不聽。
寶玉離家的心情正合寶釵曾給寶玉念的《寄生草》「……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那裡討,煙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
寶釵對寶玉有情也有愛,然而更多的是功利性的。而且始終攙雜。做無情之事,後又痛悔終身。
(四)寶釵最終後悔、思念、孤獨苦悶
寶釵的後悔可以從28回寶玉的酒令看出:眾人聽寶玉說道:「女兒愁,悔教夫婿覓封侯」應是說寶釵後悔。從寶釵作的燈謎反映了她內心的孤獨苦悶,寶釵的詩中對寶玉的思念也俯手皆是。
三、金玉良緣的結局
從讖語看金玉良緣的結局是很隱晦的。
七對寶釵來說是個特別的數字。第七十回寶釵等放風箏時,唯寶釵「取了一個來,卻是一連七個大雁的。」鴻雁傳信,一連七個大雁預示寶釵苦等七年的生活。正合樂羊子妻勸樂羊子求學七年。秋容淺淡映重門。七節攢成雪滿盆。寶玉.詠白海棠限門盆魂痕昏,寶玉用七節來描寫海棠花枝節之多。
在40回鴛鴦行酒令時 薛姨媽對道:「織女牛郎會七夕」。
四、作者對寶釵的態度
作者對寶釵始終抱著矛盾的態度,一方面極寫寶釵的美和善,識大體,讚賞其才學過人,另一方面又批判寶釵的功利、世故、和道學氣。從詩中也能看來:
「吟成豆蔻才猶艷,睡足荼蘼夢亦香」是贊寶釵的才。
「軟襯三春草,柔拖一縷香。」 是贊寶釵的嫵媚動人。
「誰謂池塘曲,謝家幽夢長。」 除贊寶釵的才能可比謝靈運外,還暗示寶釵一直在夢中。
「任是無情也動人 。」作者引用唐.羅隱《牡丹花》作寶釵的花簽,歎寶釵高貴、矜持,縱然冷漠無情也能打動人。
「寶釵無處不生塵。」對寶釵的日後寂寞孤獨生活抱有深深的同情。「無情的,分明報應」這是批判寶釵的功利、世故、道學氣。
如果按心理變化排列寶釵的詩作,我們應看到如下順序:詠柳絮的《臨江仙》時躊躇滿志:「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詠白海棠時的矜持、自信、豁達: 「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到憶菊時淒涼,企盼「誰憐我為黃花病,慰語重陽會有期。」再到作燈謎時的孤苦,絕望 「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復年年」。作者塑造寶釵這個悲劇形象,更反映悲劇的社會意義。
五、書中多讖語的原因
書中有些詩、詞和環境、氣氛、人物心情大不協調,例如:《紅豆詞》實在看不出寶玉因何而發閨怨。黛玉的《桃花行》似乎是無病呻吟了。史湘雲的兩段詠白海棠倒像是給寶釵的讖語,《芙蓉女兒祭》說是祭晴雯,實是祭黛玉也。原因何在呢?筆者認為是作者在構思了整個故事以後,對80回以後的部分因各種原因決定捨去。作詩和作文並不同時發生,詩已有了而文還未作或不滿意,那些好詩好賦好比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棄之可惜。故加到了前80回內,另一方面又收到了讖語之妙,所以我們看到了那麼多的「讖語」,寶釵是貫穿始終的人物,關於寶釵的「讖語」也就最多。作者自訴批閱十年,增刪五次。最終把詩融入文中。
《紅樓夢》引人入勝,兩百年來研究者不斷,書中讖語給人們留下無限的想像空間,實在是作者不同凡響,高人一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