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芙蓉女兒誄]後感
[紅樓夢]第七十八回,寶玉為祭奠晴文,撰寫了[芙蓉女兒誄]一
文。此文表達了曹公太多的情懷,抒發了他看似怪誕而實則深邃的辛酸
之淚。我百讀此文,非但不感膩味,反而更覺新意,讓我難以忘懷。因
為它給人留下了太多的寓意與思考。
最讓我感動的地方:「維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競芳之月,無可奈何
之日,怡紅院濁玉,謹以群花之蕊,冰鮫之轂,沁芳之泉,楓露之
茗」,「乃致祭於白帝宮中撫司秋艷芙蓉女兒之前」,「憶女生之昔,其為
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體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
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花原自怯,豈奈狂飆?柳本多愁,
何禁驟雨?」,「自蓄辛酸,誰憐夭折?仙雲既散,芳趾難尋。」「豈道茜
紗窗下,我本無緣;始信黃土垅中,卿何薄命!汝南斑斑淚血,灑向西
風;梓澤默默余衷,訴憑冷月」。
在我看來[芙蓉女兒誄]至少給讀者留下了這樣幾個問題。
首先,[紅樓夢]中的詩文通常都是非常符合故事情節中的諸要素
的,它總是根據不同的情節、不同的人物性格、不同的場合來寫出符合
當時情境的詩文,這似乎是一個規律。然而在[芙蓉女兒誄]一文中,情
況卻有些不同。此文為寶玉所作,但寶玉在詩文上的造詣顯然還達不到
如此高的水平,所以這實際上是曹雪芹借寶玉之口抒發了自己的心聲。
為什麼曹公選擇了在此處呢?我想或許他寓意著更深層的含義。
是的,就寶玉而言,他的詩詞造詣的確還達不到如此的水平,但是
在[紅樓夢]中,寶玉不就是曹公的一個化身嗎?一個未必形似而肯定神
似的影子嗎?他必須要通過寶玉之筆來表達自己內心深處最辛酸的獨
白。
寶玉雖然作詩文的水平有限,但他卻是一塊頑石,一塊可以點化的
頑石。在特定的環境下、在特定的事件發生時,寶玉的悟性是無法估量
的,他的這種時而多愁善感,時而似傻若狂的天性,造就了他對於事物
的理解與認識有一種超我的靈性,他的這種獨到而極富個性的思考又決
定了他在寫詩做文時的立意。而對於詩文而言,我認為立意至上而文采
次之,所以就這一點來看,曹公對於安排寶玉寫出[芙蓉女兒誄]一文是
有其合理的邏輯思考依據的。在[芙蓉女兒誄]一文中,原來有這樣一句
「豈道紅綃帳裡,公子情深;始信黃土垅中,小姐命薄!」後經黛玉啟
發,寶玉便改做「豈道茜紗窗下,我本無緣;始信黃土垅中,卿何薄
命!」這樣的改動可謂是絕妙。這是他超我的靈性的典型表現。
其次,每當我看完此文後,我總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晴雯的逝
去,造就了[芙蓉女兒誄]這一奇文。而後來,黛玉的香消玉隕又會讓寶
玉這個多情公子寫出怎樣的千古奇文呢?很遺憾,我們不能從書中找到
答案。[紅樓夢]後四十回的缺失似乎造就了這個千古之迷。此時,我的
心情是矛盾的,一方面我是多麼希望能在書中看到寶玉所寫的祭奠黛玉
的誄文,而另一方面,正因為後四十回的缺失才使我們產生了無盡的遐
想,這如同是斷臂的維納斯,留給了我們一個永遠也沒有迷底的殘缺之
美。
再次,如過站在前瞻性的角度來看,我們能否認為,[芙蓉女兒誄]
一文不僅是為了緬懷晴雯,它更是寶玉在一種「假做真時真亦假,無為
有處有還無」的情境之下,對於自己和黛玉的那種難以名狀的真摯而又
純潔的愛情的影射。
最後,我大膽的猜測,當黛玉死去之後,寶玉可能根本就寫不出用
來追憶黛玉的祭文了。為什麼呢?物極必返。其實,寶黛二人早已是一
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了,無論哪一方的缺失都將意味著這一整體的靈魂的
死亡。而死亡的靈魂還需要去傾訴自己的苦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