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紅樓時間之謎(三)
第三章 元妃真實的生死日期(上)
前文已經對考察天象描寫所用的小說版本、具體的工具及推算方法做了詳細說明,本章即可以從小說所寫的元妃的生死日期入手,展開全面探討。
3.1 小說的朝代年紀是否無考
本文《緒論》提出:以元妃真實的生死日期(尤其是死亡日期)為兩個確定不移的時間坐標,可以逐回標定小說各回所敘事件所發生的真實年代,進而可以按照公元紀年和甲子紀年兩種方法編定小說的真實年表,「還原」作者所隱藏的真實的「朝代年紀」。
對此,有讀者可能會產生疑問:怎麼可以將小說的情節當作歷史事件來考察呢?小說描寫的天象和記敘的年代也許根本就是子虛烏有之事,讀者沒有必要像偵探一樣窮根究源。小說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也明白地寫道:「然朝代年紀,地輿邦國,卻反失落無考。」[1] 而且石頭亦特別向批評「無朝代年紀可考」的空空道人說:「歷來野史,皆蹈一轍,莫如我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別緻,不過只取其事體情理罷了,又何必拘拘於朝代年紀哉!」[2]
3.1.1 小說文本和脂硯齋的批語表明朝代年紀的確可考
小說的朝代年紀果然無考嗎?小說文本本身和脂硯齋的批語其實都提出了相反的意見,洩露了真實的情況。第一回中,石頭對空空道人說:「我半世親睹親聞的這幾個女子,雖不敢說強似前代書中所有之人,但事跡原委,亦可以消愁破悶;也有幾首歪詩熟話,可以噴飯供酒。至若離合悲歡,興衰際遇,則又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傳者。」[3] 從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小說是作者(「石頭」的原型人物)根據親身經歷創作的,所敘人物事件都有跡可循,有案可察。
對於「朝代年紀,地輿邦國,卻反失落無考」的說法,甲戌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有側批:「若用此套者(按,指明確寫出朝代年紀的情況),胸中必無好文字,手中斷無新筆墨。據余說,卻大有考證。」[4] 蒙府本側批:「妙在『無考』。」[5] 對於上一段所引用的石頭的說法,甲戌本有眉批:「事則實事,然亦敘得有間架、有曲折、有順逆、有映帶、有隱有見、有正有閏,以致草蛇灰線、空谷傳聲、一擊兩鳴、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雲龍霧雨、兩山對峙、烘雲托月、背面敷粉、千皴萬染諸奇書中之秘法,亦不復少。余亦於逐回中搜剔刳剖,明白註釋,以待高明,再批示誤謬。」[6] 這一段脂批是對小說作者隱瞞真實朝代年紀所用手法的評論,而甲戌本的《凡例》則明確了小說作者隱瞞真實朝代年紀的原則:「此書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筆帶出,蓋實不敢以寫兒女之筆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謂其不備。」[7]
3.1.2 隱瞞真實的朝代年紀是為了避免「文字獄」
《紅樓夢》第十六回《賈元春才選鳳藻宮 秦鯨卿夭逝黃泉路》通過王熙鳳和趙嬤嬤之口描述了「太祖皇帝」仿舜南巡的盛況。從這一段對話中可以知道,「太祖皇帝」南巡六次,賈府和王府各接駕一次,獨江南甄家「接駕四次」。這明明是隱射清聖祖康熙六次南巡和江寧織造曹寅曾主持過四次接駕大典的史實。所以甲戌本側批道:「甄家正是大關鍵、大節目,勿作泛泛口頭語看。」[8]
趙嬤嬤對接駕大典是頗有微詞的,她說:「別講銀子成了土泥,憑是世上所有的,沒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過可惜』四個字竟顧不得了。」又說:「也不過是拿著皇帝家的銀子往皇帝身上使罷了!誰家有那些錢買這個虛熱鬧去?」[9] 如果小說作者膽敢明確朝代年紀和地輿邦國,豈不是直接指責康熙南巡奢侈浪費,是「虛熱鬧」,這不是在自找殺頭滅門的大禍嗎?
以上所列是小說前八十回的情況,後四十回亦當作如是觀,即作者的創作是以歷史的真實為基礎的,隱瞞了真實的朝代年紀。第一百零五回《錦衣軍查抄寧國府 驄馬使彈劾平安州》所寫賈家被查抄的情節也是在隱射曹家被查抄的史實。曹寅死後,康熙命其子曹顒繼任江寧織造。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曹顒病故,康熙又特命曹寅的胞弟曹荃(宣)之子曹罟談芤⒓倘沃溜啊S赫腔螅喜椴茴的經濟虧空問題。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728年2月3日),曹畋懷野藶洹?br>由以上討論可以看出,小說不明確朝代年紀,或者虛擬年月日時,是為了避免觸怒朝廷,招來「文字獄」。儘管作者隱瞞了真實的朝代年紀,但作品中卻留下了可資探察的線索。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中明確寫出的干支紀年、天象、皇家殯葬和重大自然災害,必然與小說作者的親身經歷有密切關係,因此也必然成為本文重點考察的對象。
3.2 明確考察元妃去世日期的時序範圍
根據小說第十六回中王熙鳳和趙嬤嬤的對話以及有關的史料記載可知,小說所寫的故事大致發生在康熙雍正年間。第十七、十八回所寫的元妃省親的情節,可能是隱射康熙南巡、曹寅接駕的史實,也可能是作者根據曹家某位皇妃或王妃省親的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無論如何,從小說文本來看,元妃是在「太祖皇帝」南巡、江南甄家「接駕四次」之後去世的;確切地說,根據小說各回年代之間大致的關係來推斷,元妃是在第十六回所寫情節之後大約4年之後去世的。
3.2.1 上限:康熙最後一次南巡之1707年
《清史稿·聖祖本紀》[10]記載了康熙六次南巡的起止時間,參照《近世中西史日對照表》,可知這六段時間分別是:
第一次南巡:二十三年甲子九月辛卯(二十八日)(1684年11月5日)啟鑾;(十一月)庚寅(1685年1月3日),上還京。
第二次南巡:二十八年己巳春正月丙子(1689年1月28日)啟鑾;三月丙戌(4月8日),上還京。
第三次南巡:三十八年己卯二月癸卯(1699年3月4日),上奉皇太后南巡啟鑾;五月乙酉(6月14日),上奉皇太后還宮。
第四次南巡:四十二年癸未春正月壬戌(1703年3月3日),上南巡閱河;三月庚申(4月30日),上還京。
第五次南巡:四十四年乙酉二月癸酉(1705年3月3日),上南巡閱河;閏四月辛酉(6月19日),上還京。
第六次南巡:四十六年丁亥春正月丁卯(1707年2月15日),詔南巡閱河;五月癸酉(6月21日),上還京。
康熙皇帝後四次南巡至揚州和江寧等地,都是由曹寅接駕[11]。由此可以確定:考察元妃去世日期的上限是1707年。
3.2.2 下限:程甲本首次刊出之1791年
小說的後四十回是由程偉元和高鶚於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年)首次刊印出版的,高鶚為該版本(即程甲本)作序,全文如下:
予聞《紅樓夢》膾炙人口者幾廿餘年,然無全璧,無定本。向曾從友人借觀,竊以染指嘗鼎為憾。今年春,友人程子小泉過予,以其所購全書見示,且曰:「此僕數年銖積寸累之苦心,將付剞劂,公同好。子閒且憊矣,盍分任之?」予以是書雖稗官野史之流,然尚不謬於名教,欣然拜諾,正以波斯奴見寶為幸,遂襄其役。工既竣,並識端末,以告閱者。時乾隆辛亥冬至後五日,鐵嶺高鶚敘並書。[12]
暫且不論高鶚是否在序言中撒謊,隱瞞他和程偉元共同偽造,「狗尾續貂」補齊後四十回;也不論現存後四十回究竟是誰續作,後四十回的文字的確是乾隆辛亥冬至後正式刊出,為公眾傳閱的。無論續作者是誰,後四十回所載的天象(十二月十八日立春)也應該與其親身經歷有關,並且絕不會在乾隆辛亥冬至之後。因此考察元妃去世日期的時續下限為1791年。
3.3 「虎兔(兕)相逢大夢歸」是對元妃及其原型人物去世日期特徵時間的提示
《紅樓夢》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釵 飲仙醪曲演紅樓夢》寫到了元春判詞:
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
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13]
其中「兕」是指「犀牛類猛獸」。「虎兕」,原作「虎兔」,甲戌、蒙府、戚序、甲辰、舒序本均同,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三卷本120回從己卯、夢稿本改。[14] 第九十五回寫道:「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歲。」
關於地支、節氣與農曆十二個月的關係,在此略為說明。月支並不是以農曆每月初一為分界線,而是以節令為準,交節前為上個月的節令,交節後為下個月的節令,見下表:
一月寅月 二月卯月 三月辰月 四月巳月
從立春到驚蟄 從驚蟄到清明 從清明到立夏 從立夏到芒種
五月午月 六月未月 七月申月 八月酉月
從芒種到小暑 從小暑到立秋 從立秋到白露 從白露到寒露
九月戌月 十月亥月 十一月子月 十二月丑月
從寒露到立冬 從立冬到大雪 從大雪到小寒 從小寒到立春
從以上文字可以看出,後四十回的作者將「虎兕(兔)相逢大夢歸」明確解釋成了元妃去世日期的時間特徵。如果作「虎兕」,則是指「十二月(丑月)立春,寅(虎)月與丑(牛)月相交」;如果作「虎兔」,則是指「寅(虎)年十二月立春,交卯年寅月」。由於甲戌本被認為是《紅樓夢》最早的版本,因此「虎兔相逢大夢歸」才最接近前四十回作者的原意。也就是說,元春(及其原型人物)死於寅年十二月立春之後的卯年一月。由此看來,第九十五回對元春去世日期的描寫,是符合前四十回作者的用意的。
既然元春(及其原型人物)死於寅年十二月立春之後的卯年一月,那麼就可以考察從1707年到1791年之間究竟有沒有寅年十二月立春的特殊年代;如果有,則可以進一步考察這個年代與小說之間的關係。
3.3.1 1707年至1791年間「十二月立春」的年份
查《近世中西史日對照表》,首先列舉1707年至1791年間所有「十二月立春」的年份。結果如下表:
1709年2月4日,午子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1711年2月4日,庚寅年十二月十七日
1712年2月4日,辛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1714年2月4日,癸巳年十二月二十日
1717年2月4日,丙申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1719年2月4日,戊戌年十二月十六日
1720年2月4日,己亥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1722年2月4日,辛丑年十二月十九日
1723年2月4日,壬寅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1725年2月4日,甲辰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1728年2月4日,丁未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1730年2月4日,己酉年十二月十七日
1731年2月4日,庚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1733年2月4日,壬子年十二月二十日
1736年2月4日,乙卯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1738年2月4日,丁巳年十二月十六日
1739年2月4日,戊午年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1741年2月3日,庚申年十二月十八日
1742年2月4日,辛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1744年2月4日,癸亥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1747年2月4日,丙寅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1749年2月3日,戊辰年十二月十六日
1752年2月4日,辛未年十二月二十日
1755年2月4日,甲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1757年2月3日,丙子年十二月十五日
1758年2月4日,丁丑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1760年2月4日,己卯年十二月十八日
1761年2月3日,庚辰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1763年2月4日,壬午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1766年2月4日,乙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1768年2月4日,丁亥年十二月十六日
1769年2月3日,戊子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1771年2月4日,庚寅年十二月二十日
1774年2月3日,癸巳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1776年2月4日,乙未年十二月十五日
1777年2月3日,丙申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1779年2月4日,戊戌年十二月十八日
1780年2月4日,己亥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1782年2月3日,辛丑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1785年2月3日,甲辰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1787年2月4日,丙午年十二月十七日
1788年2月4日,丁未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1790年2月3日,己酉年十二月二十日
由上表可以看出,從1707年到1791年間,「十二月十八日立春」的年份只有3個:
1741年2月3日,庚申年十二月十八日
1760年2月4日,己卯年十二月十八日
1779年2月4日,戊戌年十二月十八日
這3個年份都不符合「寅年丑月立春交卯年寅月」的時間特徵。但是由此可以得出兩個結論:(1)「十二月十八日立春」並不是子虛烏有之事,甚至並不罕見,因此可以成為小說作者創作的現實依據;(2)「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是虛構的。本文第一章已經對元妃死於「十二月十九日」的寫法提出質疑,認為她更像是死於十二月底;如果元妃的確死於十二月立春後一日,那麼「寅年十二月立春」的日期也應該是在月底。
3.3.2 元妃及其原型人物真實的去世日期是壬寅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立春之後
由3.3.1中的十二月立春年份表可以看出,從1707年到1791年間,「寅年十二月立春」的年份有4個,用第二章討論過的台灣網站和法國網站可以查出它們各自的交節時間,結果列表如下:
1711年2月4日,庚寅年十二月十七日,16時58分(台灣),16時44分(法國)
1723年2月4日,壬寅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5時5分(台灣),14時51分(法國)
1747年2月4日,丙寅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0時46分(台灣),10時31分(法國)
1771年2月4日,庚寅年十二月二十日,6時32分(台灣),6時15分(法國)
從本文第一章的討論可以知道,元妃只可能死於寅年十二月立春後的十二月底,因此可以首先排除兩個年份:1711年和1771年。在剩下來的兩個年份中,只有「1723年2月4日,壬寅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是惟一恰當的時間。也就是說,元妃真實的去世日期應在壬寅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立春之後,理由如下:
(1)這個日期符合本文第一章對元妃真實去世日期的判斷,即按照小說上下文來推斷,元妃必然死於十二月底,而不是十二月十九日。如果元妃死於十二月二十九日當天(下午立春之後),則可以推斷作者在創作時可能有意將「廿九」改編成了「十九」。關於作者在真實日期的基礎上增減數字筆畫進行改造隱瞞的做法,後文還將詳細討論。如果元妃死於壬寅年十二月立春之後一日,查《近世中西史日對照表》,可知她死於癸卯年正月初一。
(2)不論元妃死於十二月二十九日當天,還是死於正月初一,她都是死於雍正元年年初。這個日期非同小可,絕非偶然,它必然是後四十回作者的精心安排,因為這個日期對於小說中的賈府和現實中的曹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元妃之死,是賈府敗落的導火線,賈府失去了政治靠山,潛伏已久的種種危機終於匯聚在一起,來了一個總爆發,導致賈府被查抄。對於現實中的曹家而言,「虎兔(兕)相逢」更是「新舊社會兩重天」的臨界點。
康熙六十一年正是壬寅年,康熙在位61年,曹家因為與康熙的特殊關係也享盡榮華富貴,真是「烈火烹油」「鮮花簇錦」。康熙於壬寅年壬寅月十一月十七日(1722年12月24日)駕崩;十一月二十日(12月27日),康熙第四子即位,以第二年癸卯年(1723年)為雍正元年,雍正元年正月初一正好在立春後一日,即1723年2月5日。
《清史稿·世宗本紀》:「十一月戊子,上不豫,還駐暢春園。以貝子胤祹、輔國公吳爾占為滿洲都統。庚寅,命皇四子胤禛恭代祀天。甲午(按,十三日,即1722年11月20星期日),上大漸,日加戌(按,十七日),上崩,年六十九。」[15] 《清史稿·世宗本紀》:「六十一年十一月,聖祖在暢春園不豫,命代祀圜丘。甲午,聖祖大漸,召於齋宮,宣詔嗣位。聖祖崩。辛丑(按,二十日,即11月27日星期日),上即位,以明年為雍正元年。」[16]
康熙駕崩,曹家頓時失去了保護傘。雍正即位後,立即嚴查江寧織造曹畹木薅羈骺瘴侍猓沼讜謨赫迥瓿渙瞬薌搖R虼耍盎9茫ㄙ睿┤嚳甏竺喂欏輩喚鍪侵岡潰彩潛扔骷指u薌遙└還竺悅蔚某溝灼撇M被箍梢鑰闖觶笏氖械腦酪燦幸淇滴跫荼樂狻?/p>
3.4 元妃的生日「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並非正月初一,而是正月十五
既然元妃真實的去世日期是壬寅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立春之後(二十九日當天或癸卯年正月初一),那麼順理成章地就可以推導元妃真實的出生日期。首先來辨析小說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對元妃生日的描寫。
小說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寫到,冷子興向賈雨村細說賈府的情況:「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頭胎生的公子名喚賈珠,十四歲進學,不到二十歲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這就奇了,不想後來(注,甲戌本作「次年」)又生一位公子,說來更奇,一落胎胞,嘴裡便銜下一塊五彩晶瑩的玉來,上面還有許多字跡,就取名叫作寶玉。」[17]
第八十六回寫寶釵論元妃的生辰八字,說到元妃生於「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辛巳時」。那麼,「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是不是「大年初一」呢?已知元妃死於壬寅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723年2月4日)立春之後,而且只可能是「存年31歲」(見第一章的討論),那麼就可以往前回溯,看看在從1723年到1692年的31年間究竟有沒有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
查查《近世中西史日對照表》,從1723年到1692年的31年間只有一個甲申年,即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對應的日期是「正月十五」(1704年2月19日星期二,雨水)[18]。
3.5 能夠做日期上精心安排的人只可能是前八十回的作者
儘管不是正月初一,然而出生在正月十五,又是交雨水節氣,用冷子興的話來說,這的確奇了。更奇的是,如果說後四十回是由與曹家毫無關係的外人所續作,那麼這位續作者不僅巧妙地將元妃真實的去世日期安排在康雍王朝交界的時刻,而且大膽地將元妃的出生日期從「大年初一」改成了「正月十五」,這種大膽究竟是笨拙愚蠢,還是精心設計呢?這位「續作者」不是前八十回的作者本人,又能是誰呢?
如果元妃生於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去世時「存年四十三歲」,那麼她必定死於丙寅年,而非第九十五回所寫的「甲寅年」。上文已經列出,1747年即丙寅年,2月4日(十二月二十五日)立春。在這一年,無論曹雪芹還是脂硯齋都尚在人世,甲戌本(1754年重評本)尚未面世。因此可以判定:後四十回的作者將「丙寅年十二月二十五立春」的事實改造成了「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生於甲申,死於丙寅,存年才是43歲;生於甲申,死於甲寅,存年只有31歲。能夠做這種精心安排設計的人是誰呢?一定是且僅是前八十回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