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紅樓時間之謎(六)

破譯紅樓時間之謎(六)

破譯紅樓時間之謎(六)

紅學研究

第六章 確定各回的真實朝代紀年(中)

第五章以元妃真實的去世年份為確定不移的時間坐標,推定了前後多回的真實朝代紀年。由此可知,小說所敘故事起於1706年丙戌年(康熙四十五年),終於1724年甲辰年(雍正二年)。

由第五章的論述可知,庚子年的情節有18回(第53回到第70回);辛丑年僅1回(第70回);壬寅年25回(第71回到第95回);癸卯年14回(第95回至第108回);甲辰年13回(第108回至第120回)。本章討論的己亥年(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起於第18回的「展眼元宵在邇,自正月初八日,就有太監出來先看方向」(第243頁),止於第53回的「至次日,更比往日忙,都不必細說」(第744頁)。己亥年的情節所涉文字多達36回,幾乎佔據了120回小說的三分之一,其中不僅有重大事件的發生(如元妃省親),小說主要人物的性格也得到了極為深入細緻的刻畫和充分的展示,並且文字精彩,妙趣橫生,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因此確證這些情節的真實紀年事關重大,故本文擬用單獨一章文字來詳細討論。

6.1 「青埂峰一別,展眼已過十三載矣」

第二十五回寫到,三月中旬左右,馬道婆作魔法弄瘋了寶玉和鳳姐,癩頭和尚與跛足道人來給寶玉治病。和尚拿著寶玉的玉施法術,並歎道:「青埂峰一別,展眼已過十三載矣!人世光陰,如此迅速,塵緣滿日,若似彈指!」(第357頁)

聯繫第五十六回庚子年甄寶玉「今年十三歲」(第793頁)和第一百一十四回甄寶玉比賈寶玉「略小一歲」(第1567頁)兩個情節來看,賈寶玉在己亥年必定是滿實歲13歲。第二十五回和尚的話明確地提示了寶玉當年的實際年齡為13歲,因此證明當年必定是己亥年。

從小說的敘述來看,從第十八回的「正月初八」到第五十三回的年關忙碌,這一年的時序非常清晰,首尾連貫,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每個季節裡的重要人物與重大事件都得到了細緻入微的刻畫描寫。在這36回中,作者或明或暗地寫到了3個重要的時間特徵,即3個節氣的交節日期,乃至交節時刻:

第二十七回:「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來這日未時交芒種節。」(第373頁)

第三十回:「盛暑之時」,「赤日當空,樹陰合地」(可見是夏至日),「原來明日是端陽節」(即端陽節在夏至後一日)。(第425頁、第426頁)

第四十九回:十月十五日,寶玉的丫頭說:「大奶奶(李紈)才打發人來說,下了雪,要商議明日請人作詩呢。」(第678頁)

第五十回:十月十八日,賈母說:「這才是十月裡頭場雪,往後下雪的日子多呢。」(第701頁)(以上兩回說明陰曆十月中旬就已到小雪的節氣)

芒種、夏至和小雪日期明確,並且芒種還有具體的交節時辰。這些時間特徵對於確證本文的年代推定至關重要。作者對這3個節氣的描寫是否符合己亥年的曆法實際情況呢?以下詳細分而論之。

6.2 「赤日當空,樹陰合地」與「明日是端陽節」

第三十回寫到,「盛暑之時,又當早飯已過,各處主僕人等多半都因日長神倦之時」(第423頁),寶玉調戲金釧,被王夫人當場逮住,「自己沒趣,忙進大觀園來。只見赤日當空,樹陰合地,滿耳蟬聲,靜無人語」(第425頁)。在園子裡,寶玉碰巧看到了齡官癡癡地在地上畫了幾千個「薔」字。寶玉正癡癡地看著,「伏中陰晴不定,片雲可以至雨,忽一陣涼風過了,唰唰的落下一陣雨來」(第426頁)。下文又寫道:「原來明日是端陽節,那文官等十二個女子都放了學,進園來各處頑耍」(同前)。

既然是「伏中」,當然是已經到了夏至。數伏,並不是從夏至數起,所謂「夏至三庚便數伏」。這就是說,在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是「初伏」,第四個庚日是「中伏」,第六個庚日是末伏,這就是所謂的「三伏」。在三伏天,天氣最為炎熱。兩個庚日之間是10天,初伏與夏至之間的天數不一定,最少是21天,最多是30天[1]。

端午節的農曆日期是固定的,即五月初五日。按照小說第三十回的描寫,當年端午節已是「伏中」,那麼最遲在21天前的四月十三日左右就是夏至了。可是第二十七回分明寫到,這一年「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種。夏至出現在芒種之前,這是現實中絕不可能出現的情況。這表明,作者關於當年端午在「伏中」的描寫有悖於常理。

如果作者是在暗示「夏至」與「端午」兩日之間密切的關係,即「夏至」和「端午」相差一兩天,或者竟在同一天,那麼一切就好解釋了。上文所引「赤日當空,樹陰合地」一句,在筆者看來,就是作者對夏至日光學現象的刻意描寫。

夏至日,太陽直射北迴歸線,正午時分,北迴歸線以北的物體在太陽照射下形成的影子為一年中最小,北迴歸線上的物體此時甚至會沒有影子。筆者認為,所謂「樹陰合地」,不應該簡單地理解為「樹陰滿地」、「樹陰匝地」,而應該看作是「樹」與「陰」「合於地」,即樹的影子「合攏」、「聚攏」、「聚合」於樹下。由此判斷,作者是在暗示當天就是夏至日,端午節在夏至後一天。

那麼,己亥年的曆法情況究竟如何呢?查《近世中西史日對照表》,己亥年夏至日恰好是農曆五月初五端陽節(陽曆6月22日星期四)[2]。查節氣時刻計算網站,這一天交節時刻為:11時57分(法國網站)/12時11分(台灣網站)。恰好是「赤日當空」的正午時分交夏至。由曆法天象的實際情況來判斷,作者的描寫必定是有意為之。

那麼作者對端陽節在夏至後一日的描寫又該如何解釋呢?筆者認為,這也許是作者記憶有誤,也許是故意錯開一日,而後一種可能性更大。例如,元妃真實的出生日期是「正月初二」,而作者在創作時則將其改為「正月初一」。

6.3 「這才是十月裡頭場雪」

第四十九回寫到,寶玉對探春說:「明兒十六,咱們可該起詩社了。」(第673頁)到了十七日,寶玉和黛玉正交談時,寶玉屋裡的小丫頭子送了猩猩氈斗篷來,並說:「大奶奶才打發人來說,下了雪,要商議明日請人作詩呢。」寶玉和黛玉於是前往稻香村,商議起詩社一事。李紈說:「想來昨兒的正日已過了,再等正日又太遠,可巧又下雪,不如大家湊個社。」(第678頁)十八日,寶玉因想著詩社的事情,天剛亮就爬起來,發現下了一夜大雪,「下將有一尺多厚,天上仍是搓綿扯絮一般」(第681頁)。第五十回寫到,賈母說:「這才是十月裡頭場雪,往後下雪的日子多呢。」(第701頁)

查氣象局資料:「立冬以後,天氣漸冷,強冷空氣活動南侵頻繁,我國黃河中下游地區開始下雪,平均初雪期與小雪節氣時令一致。」[3] 由此來看,以上所引第四十九回和第五十回的文字說明當年十月中旬已到了小雪的節氣。

查《近世中西史日對照表》,己亥年小雪為農曆十月十二日(陽曆11月23日星期四)[4]。小說的描寫完全符合曆法的實際情況。

6.4 「四月二十六日未時交芒種」

上文通過文本辨析和曆法考證,確證了筆者對有關年代的推定是正確的。那麼己亥年是否「四月二十六日未時(13時至15時)交芒種」呢?查《近世中西史日對照表》,己亥年芒種是農曆四月十九日(陽曆6月6日星期二),交節時刻為:18時51分(法國網站)/19時05分(台灣網站),即酉時末或戌時初。不但日子不對,交節時刻也不對。「四月二十六日未時交芒種」究竟是在哪一年呢?

周文康先生在《〈紅樓夢〉後四十回非後人續作的內證及其作者生年月日考辯》一文中寫道:「據推算,在《紅樓夢》作者生活的康熙、雍正兩朝及乾隆前半期,均無四月二十六日未時交芒種的。因此,可確認這一歷點決非如實照搬現實生活;但它是否透露了某種『信息』,似未可輕易否定。」[5] 本文第一章已經討論過,周先生自創的曆法推算方法根本經不起事實的檢驗,因此他對交接時刻的判斷也不能輕易相信。

對「四月二十六日未時交芒種」這個難題進行準確判斷的惟一方法,就是用恰當的資料和工具對「作者生活的康熙、雍正兩朝及乾隆前半期」的芒種節作逐年查證和推算。本文已經確證元妃的真實出生日期是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時(1692年2月18日),而目前所知小說最早的版本甲戌本誕生於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年),因此筆者將1692年作為查證推算的上限,將1754年作為下限。查《近世中西史日對照表》和節氣時刻推算網站,可以得到以下結果:

交節日期 交節時刻(法國網站 / 台灣網站)

壬申年四月二十一日 5時59分 / 6時14分

癸酉年五月初二 11時46分 / 12時

甲戌年五月十三日 17時38分 / 17時52分

乙亥年四月二十四日 23時31分 / 23時45分

丙子年五月初六 5時06分 / 5時20分

丁丑年四月十七日 11時01分 / 11時15分

午寅年四月二十七日 16時56分 / 17時10分

己卯年五月初八 22時36分 / 22時50分

庚辰年四月十九日 4時30分 / 4時44分

辛巳年五月初一 10時16分 / 10時31分

壬午年五月十一日 16時07分 / 16時21分

癸未年四月二十二日 22時02分 / 22時16分

甲申年五月初五 3時39分 / 3時53分

乙酉年閏四月十五日 9時34分 / 9時48分

丙戌年四月二十六日 15時29分 / 15時43分

丁亥年五月初七 21時05分 / 21時19分

戊子年四月十八日 2時54分 / 3時08分

己丑年四月二十八日 8時40分 / 8時54分

庚寅年五月初十 14時25分 / 14時39分

辛卯年四月二十一日 20時16分 / 20時30分

壬辰年五月初三 1時51分 / 2時05分

癸巳年五月十四日 7時41分 / 7時55分

甲午年四月二十四日 13時38分 / 13時52分

乙未年五月初五 19時19分 / 19時33分

丙申年四月十七日 1時13分 / 1時28分

丁酉年四月二十七日 7時08分 / 7時23分

戊戌年五月初八 12時57分 / 13時11分

己亥年四月十九日 18時51分 / 19時05分

庚子年五月初一 零時31分 / 零時45分

辛丑年五月十二日 6時20分 / 6時34分

壬寅年四月二十三日 12時17分 / 12時31分

癸卯年五月初四 17時54分 / 18時08分

甲辰年閏四月十四日 23時41分 / 23時56分

乙巳年四月二十六日 5時31分 / 5時46分

丙午年五月初七 11時16分 / 11時30分

丁未年四月十七日 17時08分 / 17時22分

戊申年四月二十八日 22時49分 / 23時03分

己酉年五月初十 4時37分 / 4時52分

庚戌年四月二十一日 10時34分 / 10時48分

辛亥年五月初三 16時11分 / 16時25分

壬子年五月十三日 21時57分 / 22時12分

癸丑年四月二十四日 3時49分 / 4時04分

甲寅年五月初五 9時35分 / 9時50分

乙卯年閏四月十六日 15時27分 / 13時41分

丙辰年四月二十六日 21時09分 / 21時24分

丁巳年五月初九 2時59分 / 3時14分

戊午年四月十九日 8時59分 / 9時14分

己未年五月初一 14時43分 / 14時59分

庚申年五月十二日 20時33分 / 20時49分

辛酉年四月二十三日 2時31分 / 2時45分

壬戌年五月初四 8時17分 / 8時32分

癸亥年閏四月十四日 14時05分 / 14時19分

甲子年四月二十五日 19時46分 / 20時01分

乙丑年五月初七 1時30分 / 1時45分

丙寅年四月十八日 7時22分 / 7時37分

丁卯年四月二十九日 13時 / 13時15分

戊辰年五月初十 18時41分 / 18時56分

己巳年四月二十二日 零時33分 / 零時49分

庚午年五月初三 6時20分 / 6時35分

辛未年五月十三日 12時09分 / 12時24分

壬申年四月二十三日 17時58分 / 18時14分

癸酉年五月初四 23時49分 / 零時04分

甲戌年閏四月十六日 5時47分 / 6時02分

由以上數據可知,如果以台灣網站推算的交節時刻為準,從1692年到1754年間,未時(13時至15時)交芒種的年份共有6個:

庚寅年(1710年)五月初十 14時25分 / 14時39分

甲午年(1714年)四月二十四日 13時38分 / 13時52分

戊戌年(1718年)五月初八 12時57分 / 13時11分

己未年(1739年)五月初一 14時43分 / 14時59分

癸亥年(1743年)閏四月十四日 14時05分 / 14時19分

丁卯年(1747年)四月二十九日 13時 / 13時15分

俞平伯先生認為,小說所寫的「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種」這一特徵時間就是乾隆十二年丁卯(1747年)四月二十九日,他說:「曹雪芹的一生經歷過四月未時交芒種節氣的只有一個機會,即乾隆十二年丁卯。他正在寫書,把它順便寫上,是很近情的。」[6] 天知道俞老先生是如何得出曹雪芹的一生「只有一個機會」經歷四月未時交芒種節這個結論的。按照曹雪芹生於1715年說,他有4個機會經歷四月未時交芒種節;按照生於1724年說,他也有3個機會經歷四月未時交芒種節。經歷的機會這麼多,將未時交芒種「順便」寫進作品裡,也是很近情的。

從上文所列的檢索和推算結果來看,「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種」的年份有3個:

丙戌年(1706年)四月二十六日 15時29分 / 15時43分

乙巳年(1725年)四月二十六日 5時31分 / 5時46分

丙辰年(1736年)四月二十六日 21時09分 / 21時24分

如果小說的作者就是生於1715年或1724年的曹雪芹,那麼他有兩個機會經歷「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種」,不但將這個特徵日期寫進作品是一件很「順便」的事,將「四月二十六日未時交芒種」寫進作品也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

不過,事情還不止順手加工這麼簡單。按照筆者對小說真實年代的推定,1706年丙戌年是賈寶玉真實的出生年代,1725年是賈寶玉「遺腹子」賈桂出生的真實年代,丙戌年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種的時間與小說所寫的交節時間僅僅相差了半個小時左右,兩者錯開僅1個時辰!

本文第二章討論的曾次亮先生編纂的《四千年氣朔交食速算法》,按該書第四部分第五章介紹的「夏歷定節氣交節日時檢算法」推算1706年芒種節的交節時刻,可得出交節時刻為:15時29分。這一結果與法國網站的推算結果完全一致。

由此看來,1706年丙戌年一定是四月二十六日申時交芒種。這個交節時間與小說所寫錯開了一個時辰,可能是以下幾個原因:

(1)也許因為計算交節時刻的方法不同,按清代的計算方法,小說作者經歷的丙戌年芒種的確是未時交節;

(2)也許是作者記憶有誤;

(3)也許是作者故意為之,隱瞞真實的交節時刻。

上文已經談到小說作者隱瞞真實朝代紀年的一個方法,就是將真實的日期與小說所寫的日期錯開一日,「正月初二」改成「大年初一」,「夏至與端午在同一天」改為「端午在夏至後一日」。從這一點來推斷,只有第3種原因的可能性最大。

無論是以上哪一個原因,有一點可以肯定:小說所寫的「四月二十六日未時交芒種」一定是影射丙戌年,含蓄地透露了賈寶玉真實的出生年代!

6.5 由寶玉的生年推斷幾個重要人物的年齡

上文通過曆法資料的查證和天象推算,論證了賈寶玉真實的出生年份,進一步確證了前文對於有關年代的推定是正確的。既然已知賈寶玉生於1706年丙戌(康熙四十五年),自然令人想要探究其出生日期,同時根據小說文本的提示推算其他重要人物如黛玉、寶釵、賈母和鳳姐等人的出生年份和日期。

不過,賈寶玉、賈母的生日問題比較複雜,留待後文詳細論述。本章主要討論黛玉和晴雯的年齡問題,在論述過程中會旁及相關人物的年齡生日。黛玉和晴雯頗多相似之處,例如心直口快,尖酸刻薄,兩人都是賈寶玉深情鍾愛的對象。有研究者認為,小說第七十八回中賈寶玉為祭奠晴雯而創作的《芙蓉誄》,其實也是在祭奠後來悲慘死去的林黛玉。不僅如此,小說關於兩個人年齡的描寫也給讀者留下了難解的謎團,給小說時序製造了不小的混亂。因此,本章將兩人的年齡問題放在一起辨析。

6.5.1 黛玉:「我長了今年十五歲」

第三回寫到,林黛玉進賈府後,聽王夫人說起賈寶玉,便說:「這位哥哥比我大一歲。」(第47頁)第六十二回寫到,探春和襲人談論起每個月裡的生日,襲人說:「二月十二是林姑娘。」(第867頁)

既然賈寶玉生於1706年丙戌年,則林黛玉真實的出生日期是1707年丁亥年二月十二日(乙未日,公歷3月15星期二[7]),在第九十八回1723年癸卯年二月死去,死時剛滿16歲。可是,小說作者偏偏節外生枝,不僅攪混了她的年齡,還弄出了另外一個生日。

第九十回寫到,當年十月中下旬,賈母和王夫人論起寶玉和黛玉的婚嫁問題,賈母說:「自然先給寶玉娶了親,然後給林丫頭說人家,再沒有先是外人後是自己的。況且林丫頭年紀到底比寶玉小兩歲。」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林黛玉究竟比賈寶玉小幾歲?

筆者的答案是,按實歲算,黛玉比寶玉小一歲;按虛歲算,黛玉比寶玉小兩歲。第五章討論過「虛歲」的計算問題,不過,「虛歲」的計算按民俗一般只用於男性,女性的年齡照實歲計算,這就是所謂的「男進女滿」[8]。

按本文的推定,第九十回所寫情節是1722年壬寅年,當年十月,賈寶玉虛歲為17歲,林黛玉實歲為15歲,因此「林丫頭年紀到底比寶玉小兩歲」。

第八十五回寫到,九月中下旬,賈政升了工部郎中,賈府上下準備慶賀。小說寫道:

這裡賈母因問鳳姐誰說送戲的話,鳳姐道:「說是舅太爺那邊說,後兒日子好,送一班新出的小戲兒給老太太、老爺、太太賀喜。」因又笑著說道:「不但日子好,還是好日子呢。」說著這話,卻瞅著黛玉笑。黛玉也微笑。王夫人因道:「可是呢,後日還是外甥女兒的好日子呢。」賈母想了一想,也笑道:「可見我如今老了,什麼事都糊塗了。虧了有我這鳳丫頭是我個『給事中』。既這麼著,很好,他舅舅家給他們賀喜,你舅舅家就給你做生日,豈不好呢。」(第1225~1226頁)

由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林黛玉的生日竟然從「二月十二」變到了九月中下旬。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答案是:這不是黛玉真實的生日,所謂的「好日子」,是指「女子日子」,也就是說,這一節文字含蓄地寫出了林黛玉月經初潮的時間,賈母等人準備為她舉行「成人儀式」。

第二十八回寫到,襲人告訴寶玉:「昨兒貴妃打發夏太監出來,送了一百二十兩銀子,叫在清虛觀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戲獻供,叫珍大爺領著眾位爺們跪香拜佛呢。」(第399~400頁)第二十九回又寫道:「單表到了初一這一日,榮國府門前車輛紛紛,人馬簇簇。那底下凡執事人等,聞得是貴妃作好事,賈母親去拈香。」(第404頁)所謂「作好事」,就是指作「女子事」,即月經。由這些情節可知,賈府興師動眾前去跪香拜佛打三天「平安醮」,是因為元妃痛經。

女孩子作「好事」了,就表示已經成人了。馬林英《涼山彝族傳統性文化述論》一文談及的彝族女子成人儀式,可以作為理解林黛玉成人儀式的一個很好的參考。馬林英寫道:

作為彝族女子成熟的標誌,需要舉行公開的成人儀式。儀式的進行主要視女子發育情況即月經初潮期而定,一般在十五至十七歲,也有個別十三或十九歲時舉行的,但不可太晚或過早。多在女子單歲時擇吉日舉行,通常由母親或年長而子女多、漂亮、能幹的女性主持,僅限成年女性親友參加,不許男子在場。[9]

按照本文的年代推定,第八十五回為1722年壬寅年,因此林黛玉初次月經的時間是15歲零7個月。當賈母等人為她慶賀時,的確沒有男子在場:

這日一早,王子騰和親戚家已送過一班戲來,就在賈母正廳前搭起行台。外頭爺們都穿著公服陪侍,親戚來賀的約有十餘桌酒。裡面為著是新戲,又見賈母高興,便將琉璃戲屏隔在後廈,裡面也擺下酒席。上首薛姨媽一桌,是王夫人寶琴陪著,對面老太太一桌,是邢夫人岫煙陪著,下面尚空兩桌,賈母叫他們快來。一回兒,只見鳳姐領著眾丫頭,都簇擁著林黛玉來了。黛玉略換了幾件新鮮衣服,打扮得宛如嫦娥下界,含羞帶笑的出來見了眾人。(第1226頁)

如果真是過生日,實在犯不著「含羞」。在整個慶賀儀式過程中,賈寶玉根本沒有出場,此前此後亦未致一詞。可見,這個「生日」的的確確是林黛玉的初潮。

不瞭解「虛歲」的計算和女子成人儀式,就很容易對以上兩個情節產生誤解,以為是「狗尾續貂」者肆意篡改前八十回的情節,違背作者原意。

關於林黛玉的年齡,還有一處最大的疑點。第四十五回寫到,當年九月初某日,黛玉對寶釵說:「細細算來,我母親去世的早,又無姊妹兄弟,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竟沒一個人像你前日的話教導我。」(第624頁)庚辰本在「我長了今年十五歲」後有夾批:「代玉才十五歲記清。」[10]

小說的描寫和脂硯齋的批語製造的時序混亂太大了,如果以此為準,對於小說時序以及人物年齡的推定必然出現前後矛盾,混亂不堪的結果。第四十五回與第二十五回同在一年,三月中旬左右,癩頭和尚說:「青埂峰一別,展眼已過十三載矣!」(第357頁)這說明寶玉當年才13歲,因此黛玉僅12歲。到了秋天,黛玉突然變成了「十五歲」,豈非咄咄怪事!

筆者認為,這是小說作者與脂硯齋合謀搗亂,黛玉當年的確是「十二歲」,而作者故意將「二」添兩筆改作「五」,攪亂時序。脂硯齋的批語實際上是一個標記,特別提醒作者乃至讀者注意到真實的情況。

前文已經討論過作者改動日期和時辰以攪亂時序的情況,因此對數字減添筆畫攪亂時序也並非不可能。在黛玉「十五歲」的年齡問題上,非如此理解則無法解釋。關於作者對數字減添筆畫攪亂時序的情況,後文還將繼續討論確證。

6.5.2 「竊思女兒自臨濁世,迄今凡十有六載」

第七十八回寫到,當年八月十七日,寶玉祭奠晴雯,撰《芙蓉誄》,其中明確寫到了晴雯的年齡和兩人相處的時間:「竊思女兒自臨濁世,迄今凡十有六載。其先之鄉籍姓氏,湮淪而莫能考者久矣。而玉得於衾枕櫛沐之間,棲息宴游之夕,親暱狎褻,相與共處者,僅五年八月有畸。」(第1131頁)這就是說,晴雯死時16歲,寶玉和她朝夕相處了5年零8個月。如果以作者所寫的年齡為準,對於小說時序以及人物年齡的推定也必然出現前後矛盾,混亂不堪的結果。

第六十三回寫到襲人的年齡:「大家算來,香菱、晴雯、寶釵三人皆與他同庚,黛玉與他同辰」(第894頁)。第六回寫到襲人比寶玉大兩歲:「襲人本是個聰明女子,年紀本又比寶玉大兩歲,近來也漸通人事。」(第93頁)既然寶玉出生於1706年丙戌年,那麼襲人、晴雯和寶釵必定生於兩年前的1704年甲申年。

香菱的情況不太一樣,第一回明確寫道:「(甄士隱)如今年已半百,膝下無兒,只有一女,乳名喚作英蓮,年方三歲。」(第7頁)因此香菱必定比寶玉大三歲,生於1705年乙酉年。為什麼作者在後文將她與其他人寫成同齡了呢?答案可以在第七回找到:

周瑞家的又問香菱:「你幾歲投身到這裡?」又問:「你父母今在何處?今年十幾歲了?本處是那裡人?」香菱聽問,都搖頭說:「不記得了。」周瑞家的和金釧兒聽了,倒反為歎息傷感一回。(第110頁)

香菱不記得自己的年齡大小了,因此她在後文的年齡其實是大家估計的。

既然晴雯、襲人、寶釵三人同齡,比寶玉大兩歲,那麼按照小說所寫的年齡,寶玉在作《芙蓉誄》時才14歲多。可是,小說明明寫到,寶玉在三年前的第二十五回就13歲了,此時肯定是16歲,而晴雯18歲。

筆者由此斷定,作者將「八」添兩筆寫作「六」,隱瞞了晴雯去世時真實的年齡。另外,作者還有另一個用意。林黛玉是第二年二月死去的,死時正好16歲,從這一點來看,作者將晴雯的年齡故意寫成16歲,恰恰是在暗示這篇祭文同時是為林黛玉而作。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