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協理榮國府
探春是(紅樓夢)中頗具個性的一個女性形象,作為出生於賈府這樣一個鐘鳴鼎食的封建大家庭之貴族小姐,她錦衣玉食,優悠有加;但她亦有一個致命的弱點,或說先天不足,那就是她的庶出的身份。這使她非常敏感,常處於一種尷尬的境地,而《紅樓夢》 第五十五、五十六兩回關於探春幫助李紋料理榮國府的描寫、可謂神來之筆。
王熙鳳因常年勞累.操心過度,再加上賈府年事忙碌,這位一向「自恃強壯」的二奶奶終於倒下了。王夫人只好命大奶奶李紋接管鳳姐差事,暫時代理府中諸事。偏偏這位大奶奶是菩薩心腸,「尚搶不尚才」, 王夫人不放心,於是又讓探春協助李紈,共同料理榮府大事,又加上薛寶釵,這樣,三位青春年少的女子,在賈府中,就演出了一幕改革的鬧劇。
探春在這一協理榮國府的過程中,充分表現出了她的智慧、才子和濃厚的正統意識。作者通過幾件事情的精心描寫.著力刻劃了探春的性格特徵以及她複雜敏感的心理。其中,撥賞趙姨娘兄弟趙國基的喪葬費和大觀園內的承包是曹雪芹著筆較重的兩件事。按血緣關係論,趙國基是探春的舅舅,毋庸諱言。但探春對此十分厭惡,反感,拒不承認。當趙姨娘跑到李紋她們的議事廳撒潑時,探春當著李紈等一面哭泣,一面責問自己生母:「誰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檢點,那裡又跑出一個舅舅?我倒素習按理尊敬,越發敬出這些親戚來了,…… 」她為什麼不肯承認這個舅舅呢?原因只有一個,她要為自己正名,她不能讓人看輕自己,而損害了她的主子形象;她一直對自己的出身耿耿於懷,偏偏她那「有些倒三不著兩」的生身母親趙姨娘「必要過兩三個月尋出由頭來,徹底來翻騰一陣,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 … 」.而這也恐怕正是趙姨娘和探春母女關係名存實亡的根本原因。在探春心目中,王夫人才是她真正需要的母親,王子騰才是她一心企慕的理想舅舅。而趙姨娘趙國基能給她什麼呢?或許在她看來,只有恥辱而己。而用趙姨娘指責探春的話來說,就是「『忘了根本,只揀高枝兒飛去了!' 」這話出自趙姨娘這神身份之人的口中,雖有一定的主觀因素,但也決非信口雌黃。確實,探春是一個非常注意自己的主子身份的人,在她眼裡,奴才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在後來的抄檢大觀園一節中,寫她打了王善保家的痛快淋漓的一巴掌,固然有奴才不識趣,仗勢欺人的一面.但更主要的,仍是她為了保持自己的主子尊嚴,而容不得他人(尤其是下人)對自己有一絲半點的不遜。所以我們可以說.探春在處理趙國基喪葬費這件事上,她的再三強調這是為了遵守祖ˍL 的規矩,其實也正是她欲借此機會以樹立自己的守正形象,以進一步博取賈母、王夫人等好感的一種托辭罷了。毫無疑問,作者眼中的這個人物,是一個被理想化了的人物,在她身上,寄寓了作者的一種希望,一種「補天」的願望- 那就是振興賈氏家族,也即支撐注即將崩潰的封建統治大廈。作者曾借探春之口,勸誡寶玉,講出了一番立業建功的大道理,只可惜,探春是個女流之輩,她終究難以成就大業,無法了卻作者的願望,而曹雪芹也不忍讓她毀滅、消亡,故最後終於找了一個借口.將她遠嫁海疆了事。其實,這正說明了作者的無奈,或者說,這也是探春悲劇之所在。
另外,探春還在大觀園內進行了改革活動。她同李執、寶釵一起商議,要將園內之花草、園圃、河池等、分別承包給園中會侍弄的婆子,讓她們悉心管理,所獲之物(利)可以貼補園中龐雜的開銷,以減輕「外頭賬房」的支出。應該說.願望是善良的、樸素的,也是美好的。但我們知道,事實上這不過是杯水車薪之舉,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況且這樣幾個〔包括寶釵)貴族千金小姐,哪裡懂得稼穡之事,逞論治理。事實上,後來大現園中也沒有給賈府提供什麼資助.而園中卻鬼影四起,日見淒涼,鬧得人人自危,惶惶難終,這其實已經暗示出深春她們這一舉措的失敗。而大觀園的日趨衰敗不正是賈府甚或中國封建社會走向滅亡的一個先兆和典型寫照嗎?
在這兩件事之外,探春還免除了寶玉.賈環等上學所領的八兩月銀和大觀園中姑娘們每月二兩的頭油脂粉錢。作者對此也是津津樂道的,推作興利除弊之舉。固然這些舉措也頗能反映出探春的敏銳和果斷,顯示出她不同凡俗的膽識、勇氣,甚至連鳳姐也「畏他五分」,但如前所述,這同樣於事無補,因為真正支撐賈府這座大廈的,除了經濟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政治因素.這是大廈的基石.現在基石已經坍塌,那搖搖欲墜的大廈轉眼之間就會變成一堆廢墟。
從上面一些簡單分析可以看出,探春,這個賈府中的三姑娘,確有許多與人不同之處,難怪賈母,王夫人甚至賈政,都要對她另眼相看,邢夫人在責斥迎春時,也以探春同她作比。這些都無不說明,在賈母等的眼裡,探春是一個完全合乎他們心意的接班人,雖然她是個女兒身,但在賈府眼看香火不繼,後傳乏人的情況下,也並不妨礙在需要之時將她推上權力寶座。明乎此,那麼,我們對一個還未出閣的貴族少女,居然能擔起料理榮國府這樣的重任,也就豁然開朗了。而這個人物形象,正是作者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塑造的,她必須符合作者的思想,言行,借此來抒發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思考與認識。只可惜.聰敏伶俐的探丫頭只能發一時之號令,卻無法扭轉進而改變榮國府每況愈下的局面;這個封建貴族大家庭危機四伏,內外交困。可以想見、如探春這樣的出眾者,最後大概是不會有什麼好結局的.這是時代的悲劇,社會的悲劇,而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劇了,所以,如何寫她似乎成了一個大難題。但曹氏不愧為大手筆.他用一種虛實相生的筆法,將他理想中的人物移出大觀園.遠嫁天涯,讓讀者難知底細,不能深究.雖然最後探春在賈府歷盡波折後又返回皇都,且回賈府探視了王夫人等,但那也不過是一現的曇花罷了。或許作家正欲以此向讀者諸君揭示:象探春這樣明書達理,胸有城府又恪守規範的貴族子女.是會有一個理想的歸宿的。但賈府的衰敗、沒落又是一種歷史的必然選擇,所以他感到無奈、因惑,無法自圓其願.只好曲筆以終。
由此看來,曹氏在《 紅樓夢》 中所作的關於探春協理榮國府的精細描寫和刻劃,也只不過是賈府走向末路過程中的一場鬧劇罷了.因為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它是行不通的,最終等待它的必然是失敗。而榮國府- 這座像征著封建統治的大廈一旦倒塌,那麼,生活在它的羽翼庇護下的各色人等,就難逃厄運;而探春這樣一位在作者看來是那樣出眾的貴族少女,也在劫難逃- 聯想到第五回中作者給探春下的判詞:「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我們也就恍然大悟了。那麼,場面上顯得轟轟烈烈,殺伐決斷的協理榮國府之舉,也只能是一個小插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