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林黛玉的眼睛
在人物肖像描寫中,眼睛的描寫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發展的頂峰,被譽為「千古奇文」,而其主要人物林黛玉這個形象更是曹雪芹畢生心血凝鑄而成。可惜,《紅樓夢》原稿的破損、殘缺與迷失,使我們無從得睹原貌,遂成千古遺恨。書中對林黛玉眼睛的描寫的殘缺就是這一巨大損失中的一個。
通行本第三回中,林黛玉第一次出場時,我們對林黛玉眼睛的印象是從賈寶玉的觀察中得來的:「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然而,我們知道,這並非曹雪芹原著,而是後人妄筆,林冠夫先生在《傳神阿堵》一文中對此有詳論,這裡不必多言,只有一點要補充。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這個對仗嚴格說起來並不工整。「蹙」字按詞典上解釋當為:「皺(眉頭),收縮」明顯為一表示動作的動詞,而「喜」卻是一表示狀態的詞彙。「煙」乃無生命自然界之物,而「情」是高等動物特別是人才具有,這裡面是有差別的。事情到這裡並未結束,現在我們面臨的問題有兩個:一是這後人的補筆是怎樣來的,二是原文的本來面貌如何,或應當怎樣描寫林黛玉的眼睛。
「似喜非喜」和「似睜非睜」
我認為這個最早於夢覺本中出現的「似喜非喜含情目」雖是後人妄筆,但非天外神筆,而是把小說中對賈寶玉的相貌描寫生搬硬套於林黛玉頭上而造成的,使得林黛玉的眼睛與眉毛非常不協調,更與其氣質,遭遇不符。試看原文是怎樣描寫賈寶玉剛出場時的相貌的: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如刀裁,眉婦墨畫,鼻如懸膽,睛如秋波,級怒時而似笑,即嗔視而有情。
換了衣服後的描寫為:
面如傅粉.唇若施脂;轉盼多情,語言若笑:天然一段風韻,全在眉梢;天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
注意筆者打了黑點的關鍵詞:「似笑」、「有情」、「多情」、「若笑」、「情思」, 寶黛二人的眼睛何其太相似也!我認為還種相似不是用巧合能解釋的。寶黛二人是生死戀人,思想、情感相通,大概是提筆妄補之人認為他們的眼睛也應該長得相似吧。雖然錯了,錯的也好像有些道理,不必過於責怪。
當然我們不能只滿足於找出錯誤,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探佚」即通過各種手段來找出原著的本來面目,即使不是因為破損和迷失而是殘缺,曹雪芹本人沒寫,或寫了又刪去,我們也要努力補寫出符合上下文,符合人物形象的文字來。
通閱全書(前八十回),小說中對林黛玉眼睛的描寫還有兩處。第二十三回「妙詞通戲語」時:
登時汪豎起兩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兩隻似睜非睜的眼。
第二十六回「春困發幽情」時:
寶玉見他星眼微餳,香腮帶赤。
餳,按詞典上的解釋為:「精神不振,眼睛半睜半閉」,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林黛玉的眼睛當為「似睜非睜」而決不是「似喜非喜」或已卯本的「似笑非笑」。這樣早下結論似乎證據不足,但我們還有一條佐證可以幫助我們。《紅樓夢》中有一條特殊的寫作規律,就是人物往往相反對映著寫,人物相貌也是如此,我們可以由一個人的相貌推知另一個人的相貌。如書中明說齡官和睛雯長得像林黛玉:一是「大有林黛玉之態」(第三十回),另一則是「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第七十四回)這種特殊性為我們「探佚」提供了不少幫助。
第三十回「齡官畫薔」中是這樣寫的:
只見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顰秋水,面薄腰纖,裊裊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態。
蹙在詞典上解釋為:皺眉.這裡當為眼睛微閉之意,可見齡宮當時的眼睛也應是「似睜非睜」而飽含淚水的。
聯繫版本上的現象來看就更有意思。甲戌本作為早期脂本之一,不管人們對它有什麼看法,其獨特重要性是一致公認的,特別是前幾回大量的脂批為我們提供了大批研究資料。關於甲戌本中描寫林黛玉眼睛的情況可見林冠夫先生的《傳神阿堵》一文。甲戌本原文是「一雙似口非口(目)口口」,後被孫桐生改為「似喜非喜(目)含情目」。其中兩個「喜」字皆系覆改而成(原字不清),第二個空格中的「目」字被點去。這些空格旁也有行間硃筆側批·「奇目妙目,奇想妙想」與上句的側批「奇眉妙眉,奇想妙想」相對。
從我們掌握的資料看,這種行間硃筆側批當為脂批無疑,況且這種脂批句式,別人是學不來的,我認為甲戌本原文應是「似睜非睜(目)口口」林老師認為「費解」的側批就是批這「似睜非睜目」的。
問題到這裡並未完全解決,前面說過,「含情與煙」並不相對,而甲戌本這裡也是殘缺,曹雪芹在這裡沒有作出任何表示,只為留空格以待。別的地方也無線索,內證外證都沒有。
看來這「目」前面的兩個字並不好辦,連曹雪芹都頗費思量的問題,後人如我輩者只好望洋興歎、束手無策。但問題總不能老留著,我雖無能,總有能者;當令不能,還有後來人,故拋磚引玉,作一遺笑大方之舉。
在曹雪芹筆下,林黛玉的眼睛不只是半睜半閉,而且還是常常淚眼不幹。「絳珠之淚,至死不幹。」書中對他流淚的描寫多不勝數,第一次出場就有「淚光點點」之句,而「大有林黛玉之態」的齡官則是「眼顰秋水,」可見這一類眼睛的特點之一是眼角充滿淚水。大家閉眼想一想,正是這一重要特點使人更覺其楚楚可憐,是「病態美」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林黛玉的畫像中,這一特點都得到體現,說明畫家雖沒有得到曹雪芹明確指示,但憑其天才想像和現實經驗的積累準確地抓住了這一特點,這也得到大家的認可。
怎樣用文字表現這一特點呢?我認為,借用己卯本中的墨筆旁改文字中的「含露目」可以表現其神韻。「露」既可用於形容人的眼淚,又是無生命的自然界之物,與「煙」相對也沒有什麼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