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箋說》

讀《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箋說》

讀《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箋說》

紅樓絮語

2004年恰值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發表100週年,俞曉紅教授的新著《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箋說》(下簡稱《箋說》)在此時出版,就具有了特別的紀念意義。《箋說》一書既對百年來《(紅樓夢)評論》研究成果的總結做出嘗試,又為今後的研究者去偽存真掃清障礙。該書一方面總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剔粗取精,將其中的思想精華展示給後人;另一方面對長期存在的文本的誤讀、意義的誤解作了辨析,在對一些錯誤觀點反撥的同時,既破且立,提出了自己新的觀點。

《箋說》一書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對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的文本進行箋注和解說;二是就其中的文藝思想進行了再思考。此外,書後還附錄了百年來的論文、論著索引,為以後研究者的檢索和進一步研究提供了線索和方便。對經典的解讀應以對文本做出準確的理解為前提和基礎,《箋說》一書首先解決的就是文本理解的問題,對文本做出了詳細的箋注和解說,在箋注中除對疑難字詞做出詳細而全面的解釋外,對文中所涉的人物、典故所錄俱詳,且附有插圖以助於讀者對其中涉及的藝術家風格的理解,對字詞解釋有疑慮的地方也謹慎地做了存疑以提醒今後的研究者們注意。在解說中,一般先對某段文字做出淺易的解釋,並梳理出王國維這篇文章 的內在寫作思路和結構體系,在對一些學者的觀點進行評述的同時適時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紅樓夢)評論》中蘊含的思想十分豐富,各家學者在從不同維度對之進行闡釋的同時也產生一些歧說,這主要是由於對文本的理解出現偏差,正如《箋說》中指出「導致批評者的解讀視角與王國維頗具思辨魅力的理論框架之間的錯位原因」,一是解讀者跳過典型斷章取義,二是與王國維自身觀念的偏激傾向相關,這裡不僅突山了準確箋注,解說文本的必要,而且強調了研究者應立足文本,以文本為依據,要謹防離開文本的誤讀、誤解。

    《箋說》從「王國維藝術觀、悲劇觀及其關係的理解評價」人手既橫向剖析曹雪芹的成就和局限,又將其中體現的思想放入王國維整個學術思想進程中來考察,從而做出了較為客觀公允的評價。在探討王國維「西化」問題上,歷來學者也只多談王國維所受到叔本華悲觀主義、康德「美的無功利性」等哲學、美學思想的影響,而本書中則又指出王國維的悲劇說實則還批判吸收了亞里士多德悲劇說的合理內涵,如「發現」和「突轉」的悲劇情節理論、悲劇的成因和性質等。

    俞教授在對《(紅樓夢)評論》的箋注、解說中強調了在對王國維的哲學思想研究中不應忽視的一點,即王國維作為一代國學大師所受的以老莊哲學為主的傳統美學的影響。《箋說》在此指出,「老莊哲學與叔本華哲學在某些方面原本就有其內在的相通之處」、「去私慾、輕榮辱、淡生死、求超脫,是老子、莊子、叔本華哲學觀念中的契合點,王國維雜糅合一,使之成為自己立論的哲學基礎和出發點」,當然王國維並非簡單的將中西這兩方面的哲學思想來源合而為一, 而是如書中所指出的他「將中國古代的老莊哲學精義與西方叔本華、康德、亞里士多德等人的哲學、美學,倫理學體系內涵加以剪輯、融合和貫通」,《箋說》在此較為完滿地揭示出「全篇批評的理論基礎」。

    俞教授作為一名紅學研究者,長期從事《紅樓夢》的研究,對比較文學也有所涉獵。在《箋說》中,她從紅學研究的角度對《紅樓夢》在紅學批評史、比較文學史上的價值做了重新的審視,對《(紅樓夢)評論》中涉及的一些語詞和意象做了辛勤的梳理和總結,如對「葬花」、「埋玉」的梳理;對「紅樓」一詞的檢索,將其歸納出「紅樓」的七種類型,這既為紅學研究者的學習提供了方便,同時對於讀者理解《紅樓夢》也不無裨益。《箋說》還充分肯定了《(紅樓夢)評論》在比較文學史上的價值,尤其在「紅學」研究史上的價值,它指出「本文不僅是以西方美學哲學論中國小說的第一篇,也是從比較文學角度研究《紅樓夢》的第一篇」。

    《箋說》從「紅學」研究的角度來解讀《(紅樓夢)評論》,這為我們理解王國維的這篇文章提供了另一個視角,也為我們更好地理解《紅樓夢》這部小說提供了幫助。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