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狂言的《紅樓夢釋真》(4)

鄧狂言的《紅樓夢釋真》(4)

鄧狂言的《紅樓夢釋真》(4)

紅樓夢與百年中國

鄧狂言的《紅樓夢釋真》(4)

   

鄧狂言的確做到了「字字不空」,連錯字都做了索隱,可謂涓滴無遺。賈蓉嘲諷薛蟠的一段話,庚辰本等早期抄本都作:「薛大叔天天調情,今兒調到葦子坑裡來了。必定是龍王爺也愛上你風流,要你招駙馬去,你就碰到龍犄角上了。」鄧氏一再加以索隱的「龍椅」的「椅」字,實即「犄」字之誤。因此什麼「封王」、「和帝」云云,就沒有著落了。柳湘蓮喝命薛蟠將嘔吐的穢物吃進去,吃了又吐,就是吳三桂向李白成稱臣之後又降清,然後又叛清。如此索隱,還要我們說什麼呢?而與薛蟠「交涉」的柳湘蓮自然應該是李自成才對,然而鄧狂言認為不是,他寫道:「顧打之者為何人?則作者又斟酌而出之,蓋顛覆明社、屈抑三桂,非李自成力所能及也。以意度之,當此者其惟李巖乎?」前後自相矛盾若是,《紅樓夢釋真》的「以意度之」的索隱可見一斑。

《紅樓夢釋真》的索隱範圍非常廣泛,幾乎對書中的所有人物都一一加以指稱,連次要人物、微不足道的穿插性人物也不放過。當然越是這樣,越陷入癡人說夢,以為一切都可以找到著落,反而一切都無著落。就文筆而論,鄧狂言自不能與蔡元培相比,與王、沈的索隱相較,也相形見絀。偶爾有警人之處,是鄧氏借題發揮、指陳時弊的一些段落,看得出他是一位憤世嫉俗的民族感情極強烈的人。如第十二回王熙鳳毒設相思局,鄧氏忽然悟出,這實際上是寫「官場百般醜態」,目的是揭露「假青天」。他分析說:

書中初遇鳳姐一段文字,即私見上官秘訣,巧笑乞憐之態度也。其再見鳳姐云云,不是見一個愛一個,即輸情上官,誓為走狗,絕不變心之說詞。而上官之籠絡欺哄之者,亦與鳳姐所說全無以異。凡長官之私人,隨時進見,無不可以作如是觀者也。發下宏願大誓,甘為私人,夫亦無所不用其極。儼然長官之威嚴,而忽得一顰一笑,安得不作以下如此醜語。而長官之術尤工巧,則曰:「汝比某某還好,某某不知近日如何辦事,糊塗。」下官之得此佳(嘉)獎,如奉綸音,自可不言而喻。長官又復操縱之,而暮夜之苟且進矣。長官又懼其太易也,而使之不得遽到好處。窮形盡相,直是弔膀子情形,醜惡極矣。此等做法,尚不可以令妻孥見,何況父兄。撒謊欺人,亦是當然必有之事,苟其父兄有善教者,或者不至於此。打之雲者,悲官僚派之無教也。上了一個當,還不醒悟,又復極力鑽尋門路,唯恐其不得一當。上官亦不正言責之,彼亦更作輸心輸肝之議論,以求得將來之特別際遇。上官若云:「此差缺我不要與汝,而汝於某某事件有不到之處,或雲另有別方面情形,後日有機會再說。」所謂令其自投羅網者,即此是也。一旦聽了那裡有好消息,便又去亂鑽狗洞。見了上司之親信人,便以為望見顏色,好事便可以即刻到手。此書中所謂不管皂白等語情形,恰恰合式。夫此等時間,長官非絕對的不欲以好處與之也,心中縱極力鄙薄其為人,然看在銀子分上,在干日小慇勤分上,亦當極力提拔。而無如旁觀者起而攻之,朝廷又不得不為緣飾耳目之計,使人查之。此即璉二奶奶告到太太跟前之說也。查辦之結果,長官不得不自救,查辦者以其地位之較高,交情之甚密,則又不得不為援手,救大不救小。而小官之昔日銀子與交情,乃轉以為今日丟官送命之地位。而並不需拿,出錢來運動,求免求輕,而其得輕免與否,尚在不可知之數。弄了一身齷齪,一身債務,是官場中最苦情狀。丟了一條狗命,真真不值。前清官場,何一不是此等做法。賈瑞之失足落廁,糞穢淋頭;鳳姐之假撇清,終背盟;賈蓉、賈薔之一切做作,件件神肖。及至後來,則長官之對於自己本身問題,有大不得已之苦衷,不得不參劾以謝其責,不得不置之死地以滅其口。賈瑞之死,劉佳琦之終不得好結果,其明鑒也。

將王熙鳳設局整治賈瑞的有關描寫,說成是影射封建官場的種種醜態,附會誠然是附會,但也反映了鄧狂言的憤世嫉俗的情緒和敢於指陳時弊的精神。鄧狂言原名鄧裕厘,湖北人,曾參加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的會試,因字跡狂亂未被錄取,被主考官呼為「狂生」,遂改名狂言,終身未仕。《紅樓夢釋真》的寫作,大有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之意,因此主觀抒憤的成分有時反而湮沒了對《紅樓夢》內容的客觀闡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