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不是某些人的「獨立王國」
近幾個月來,作家劉心武在央視「百家講壇」關於《紅樓夢》的講座很受歡迎,同時講稿整理出版《劉心武揭秘<紅樓夢>》也成為了暢銷書。近日,中國紅樓夢學會副會長胡文彬在一次講座中公開批評了劉心武的觀點,認為劉心武提出「紅樓夢是公共學術空間」,但其著作卻沒有遵守學術規範,是一種猜謎,這有悖普及初衷
。(新京報10月30日)
胡文彬能夠第一個在公共場合站出來批評劉心武,是筆者所敬佩的,他的批評行為同時說明,紅夢夢不是哪一個人、哪一些人專屬、專論的東西,誰都有閱讀和發言權。
劉心武提出「紅樓夢是公共學術空間」,但其著作卻沒有遵守學術規範,固然是前後矛盾。但在筆者看來,問題的核心不在劉心武的前後矛盾,而在於《紅樓夢》該不該成為公共討論空間。按照胡文彬的看法,像劉心武這樣「猜謎」顯然是不行的,因為他沒有遵守學術規範,自然談不上學術研究,既然不是學術研究,用胡文彬的話說,「你在家怎麼猜謎都可以,寫出著作也可以,問題是你不能把猜謎的結論拿到中央電視台上宣傳。中央電視台的受眾面這麼大,一個猜謎的東西讓全國觀眾坐在下面聽那就不行了。」
這就令筆者很是納悶了,不是學術研究就不能到央視上去講,這是哪門子意思呢?難道「百家講壇」只能有學術一派的聲音,而不能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果真如此,豈不是一種學術、話語壟斷?其實就是為討論《紅樓夢》設置一種門檻,你要有規範才能研究,你要懂規矩才可以進門,你要是學術才能到央視開講,否則就不能「登大雅之堂」,上不得正席,只能關起門來自己嘮嗑。這樣,《紅樓夢》就永遠讓那些紅學家們獨佔鰲頭,成為他們的「獨立王國」。一個不遵守學術規範的劉心武不能去講,其他不搞學術的人也沒有資格去講,所有「猜謎」的人都不能去講,這塊領地終於成了紅學家們的天下!
胡文彬把劉心武的「解讀」稱為「猜謎」倒也無防。問題是,學術是一個「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過程,這個求證的過程,就是猜謎與揭謎的過程。只不過,胡文彬的「學術」要比劉心武的「猜謎」更嚴謹、更「小心」。但是面對疑團重重的文學作品《紅樓夢》,「學術」就能保證自己滿分的正確,而「猜謎」就錯誤百出?除了曹雪芹誰也沒有這個底氣。
劉心武用自己的創作經驗來解讀《紅樓夢》,不見得就比鑽在故紙堆裡的紅學家們的學術研究更遠離作品的本真。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紅樓夢》,劉心武用從自己的角度去解讀,得出不同於學術派的觀點是很正常的,並不能因為他不「學術」就抹殺他的觀點,就不能到央視去講,畢竟這又不是散佈什麼謠言。
此外,傳播「猜謎」知識就有悖普及初衷麼?誠然,如果一種知識已完全有了定論,還在「猜謎」就很不妥。但是當一種知識還如謎一般的時候,「猜謎」不正是普及麼?我倒是知道,「猜謎」更能激起人「揭謎」的興趣,探尋正確的所在。至少筆者看了劉心武的講座,就想再讀讀原著。除非我們要普及的《紅樓夢》是一個「本該如此」的《紅樓夢》,或者說唯我解讀正宗、餘者皆流宗的《紅樓夢》。現在看來好像不是這樣,如果真是這樣,我看一部《紅樓夢》就養活不了那麼多的紅學家了。何況,用學術研究來普及《紅樓夢》,是不是有點曲高和寡了,反不利於普及?
try
{
showAd(3,0,1);
}
catch(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