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是個植物專家?
《紅樓夢〉最終40回為何肯定不是出自曹雪芹之手?大觀園能否找出確切的位置?賈寶玉為何喜歡偷吃胭脂,胭脂裡有何好料?台灣植物學家潘富俊認為答案就在植物裡。繼對《詩經》、《楚辭》、唐詩的植物學研究之後,潘富俊又推出《紅樓夢植物圖鑒》。昨日,他在滬上接受早報記者專訪時詳細闡釋了他的「植物派」紅學。
「植物派」考《紅》
潘富俊從1999年起開始從植物角度剖析中國古典文學,出版《詩經植物圖鑒》等書。《紅樓夢植物圖鑒》收錄了所有在紅樓夢中出現過的植物共242種,從每回故事大綱說起,介紹每種植物的特性及其在故事中的運用技巧。
潘富俊說,《紅樓夢》是他在古典章回小說中見到的運用植物推動情節發展最成功的一部,曹雪芹對多種植物屬性的掌握遠遠凌駕於一般文學家之上,而且《紅樓夢》中的花草世界遠非場景點綴而已。一片竹林的瀟湘館正是襯托黛玉的性情,枯死了半邊的海棠則預示晴雯之死等等,幾乎無一無用之物。
學界通過從文學、歷史學角度,基本判定《紅樓夢》後40回由高鶚或程偉元補寫,潘富俊則從植物學入手,同樣得出了前80回與後40回絕非一人所作的結論。他說,先將這120回的小說分成三個部分,前40回談到植物165種,中間40回談到161種,最後40回則只用到66種。從引用植物的多寡,可以直接反映出作者的植物素養,一比較便知,後40回肯定不是曹雪芹所作。從前80回和後40回茶葉運用的比較,也可得出同一結論。
上海植物園有望開闢「文學植物區」
潘富俊在台灣被稱作「植物園之父」,正是他在擔任台北植物園主任的時候,才將用於科學研究的植物園變成市民休閒、娛樂的場所。1999年,他偶發創意在植物園中設「詩經植物區」,將《詩經》中談到的植物一一呈現,參觀者的強烈反應讓他首次體驗到了將植物學與文學相結合的妙處。
「西方很多著名的植物園中都有『莎士比亞』園,我們也完全可以利用古典文學的資源,提升植物園的品位。」據潘富俊透露,計劃擴建的上海植物園,目前已邀請他作為顧問,也想打造一個文學植物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