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熱紅學和紅學考證派的三個死結
土默熱先生認為他的學說能解開傳統紅學的三個死結,但是我看了他的書《土默熱紅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覺得事情並不像先生講得那樣樂觀。劉夢溪先生寫道:
紅學研究中有三個死結:一、脂硯何人?二、芹系誰子?三、續書何人?
(《紅樓夢與百年中國》P400頁)
首先我給先生的《紅樓夢》和南明小朝廷關係的考證指出一個硬傷,先生認為元春的判詞,套用了少年抗清英雄夏完淳的詩。元春映射的是南京的福王弘光帝,這首詩是夏完淳諷喻弘光政權的詩。是指南明三帝(福王、唐王、桂王)延續了二十來年,再加上一個魯王,至今已經面目全非,不可收拾了(P16、P25、P203、P392、P413)。這三個王中的桂王是1646年10月監國,在1662年4月25日被殺於昆明,南明徹底退出歷史舞台。而夏完淳是1647年9月在南京被洪承疇殺害,他不可能預知死後的事。從1644年的甲申之變到1662年桂王遇害,大約二十年時間。南京的弘光帝1644年5月15日登基,1645年五、六月被清兵俘虜後殺害,他在位期間的毫無作為證明他是個超級大草包。而桂王也就是永歷帝則堅持鬥爭了15年,中間一度攻下過桂林,逼得孔有德自殺。究竟映射什麼?先生是明、清史學專家,怎麼會有這樣一個明顯的疏忽?
另外,這位弘光帝也不是如先生所稱的是就亡國被俘被殺了(P192),而是得知揚州被攻陷之後,倉皇逃出南京,在安徽蕪湖一帶被俘虜。更談不到過程中的。
曹雪芹是誰的兒子,現有的史料無法得到一個公認的結果。我不知道先生怎樣判斷他一定是遺腹子--曹顒的兒子(P9、P91),好在如果《紅樓夢》真是洪升寫的,曹雪芹究竟是誰的兒子就無所謂了。我只是一個業餘紅學愛好者,與紅學界絕緣,也無意對先生苦苦相逼。
續書的作者是誰?先生認為是曹雪芹(P49、P252),可是曹雪芹也沒有自己中舉,家道復興的經歷,按照先生的說法,似乎缺乏創作的先天條件。同時,先生以妙玉的一段話為依據認為洪升寫到八十回就打算結尾了。可我知道脂硯齋的批語幾次談到後三十回,好像與先生的結論對不上號。關於曹雪芹只是後四十回的作者,我沒有看到先生拿出一條記載,恐怕只是先生的推測之詞,續書作者的問題遠未解決。
關於脂硯齋是何人,先生認為是洪升的夫人黃蕙(P328),我覺得先生此說並沒有比周汝昌先生的說更強一些。這個脂硯齋女士身上有著艱巨的任務,她擔負著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三個角色(P36-P37、P197)。一生沒過幾天好日子也就算了,丈夫還要在書中把她寫成別人的妻子,還要譏諷她,女兒洪之則還要在書中被丈夫賣入妓院,儘管有劉姥姥來解救,自己還要批書贊丈夫寫得好。我都要為之灑一掬清淚。
洪升的創作意圖,今人已無法確解,我還是用其它證據來說明黃蕙女士不是脂硯齋吧。蔡義江教授已經指出脂批表明作者與洪升落水死亡是兩碼事,三百年後的我們還能知道洪升的死亡原因,他的妻子卻不知道,這像話嗎?如果說這條批語是曹雪芹造假,得有硬梆梆的證據,曹公作古兩百餘年,已不能言,請慎言死者造假。在我看來,先生如不正視這個問題,則您的一家之言難逃被的命運。
我再指出一個矛盾,既然黃蕙與洪升同年同月同日生(P58),那麼洪升死時她也應該六十歲了。有證據支持她能於六十年後在乾隆年間流傳的《紅樓夢》上加批語嗎?不能(P333頁,癸未、甲申年前後,洪升夫婦相繼辭世)。鄧雪兒也活不到那麼久,六十年後鄧雪兒98歲左右(據P102頁計算)。很顯然她們二人的批語只能在傳奇稿上,而非小說稿上。經曹雪芹那麼大的改動(P481-482),黃蕙、鄧雪兒原先的批語還能有多少對得上號?《紅樓夢》二十回上有批語,按先生的說法洪家是有原稿的(P333),沒有迷失時用不著加這條批語,迷失後殘稿上可加批語,那麼這本殘稿又怎樣流入曹家的呢?洪升1704年死了,鄧雪兒收集佚稿已是1707年了。為何小說稿上又出現了這條批語呢?
先生文中交代的的時間不統一,P333頁說洪家原稿迷失了五六稿,P482頁說曹家或曹家的借閱者迷失了五六稿,時間跨度六十年,讓人無所適從,還把脂硯齋和畸笏叟混為一談。我錄入先生的原文,看其他讀者看完後會有怎樣的結論,我以為先生認定黃蕙是見過曹雪芹據《洪上捨傳奇》改編來的《紅樓夢》的。原文如下:
明義「迷失」的也不僅僅是「五六稿」,而是將全部原稿都「迷失」了,由於前八十回改編已完,可以不依托原稿再反覆修改;而「五六稿」的改編則無法進行,只好付之闕如了。明義是宗室身份,曹家得罪不起,不論是他真的弄丟了,還是隱匿起來了,脂硯齋都不敢在批語中說出他是誰,只能含糊其詞的囁嚅到「被借閱者迷失,歎歎!」如果不是有難言之隱,何必如此打掉牙往肚裡咽!
明義生於1740年,卒年無考,因為寫了二十首論紅詩,又惹來了是非。
對于先生所稱的林黛玉的原型之一的林以寧小姐,因為洪升與她關係最親近,她創作過一部傳奇《芙蓉俠》,先生就推定她受了白居易的《長恨歌》的影響,並且認為很可能與《長生殿》是同一題材的作品(P303)。我先不談這個推理結論成立的必然性,唐代盧照鄰的古風詩《長安古意》中有一句,不是故意和先生抬槓,我覺得林小姐的那本傳奇的名字更像出自此處,當然無法驗證我比先生的解釋更合理,因為書已不傳。
我再來回答一下先生認為紅學界一直沒有引起重視的林黛玉的家世問題,先生認為林黛玉的父親是探花出身,又做過兩淮巡鹽使,家境應該非常富有,但是書中林黛玉卻非常窮。先生認為南明時期的兩淮鹽課是個苦差使,駐地是李自成、滿清、南明軍隊打仗的地方,收不到一文鹽稅,所以很窮(P199、P423)。請恕我孤陋寡聞,我讀過的歷史書中,並沒有見過李自成的匪寇襲擾揚州地區的記載,清兵也是1645年4月17日攻城,25日揚州陷落,5月17日攻入南京。戰亂並沒有延續很長時間,充其量一年而已,林如海也不至於一年領不到工資就窮成那樣。俞平伯、鄧雲鄉二位先生也意識到了林家過於窮困的局面,但沒有多說。我的看法很簡單,曹雪芹這樣寫是曲折地點明了他的家世和社會關係,他的爺爺曹寅以及李煦在做兩淮巡鹽使時,主要是因為接康熙皇帝駕的原因,在任上都留下巨額虧空(鄧雲鄉《紅樓風俗名物譚》P138),所以把蘇州來的鹽課林老爺家的黛玉寫得很窮。至於林黛玉是否以蘇州李煦家的某姑娘為原型,我認為不一定,因為書中她不姓或。
《紅樓夢》中有思想,這是否定曹雪芹著作權的人的一個立論依據。余英時先生在《紅樓夢中的兩個世界》一書中認為是曹雪芹的漢族認同感,不可能上升到的那個高度。歷史是複雜的。九一八事變、滿洲國成立後,前清的一個宗室大臣、溥儀的七叔叔載濤,反對滿洲國的建立,認為滿洲是中國的領土,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按常理,他與漢人有不共戴天之仇,應該立即投靠溥儀才是,但是他選擇了民族大義,拒絕當亡國奴。幾年前,林彪的前兒媳張寧女士寫了一本書《我寫我自己》,書中充滿了怨氣,她認為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林家密謀殺害毛澤東主席。張寧的父親是紅一方面軍的一位軍官,1955年評為少將,不久去世,算得上是新政權的受益者。林彪事敗後,張寧被關押過一個階段,文革結束後移民美國。前些天,台灣的民進黨的前林正傑在一個電視政論節目中打了另一個嘉賓金恆煒,而這個嘉賓是個極力鼓吹的人,據東森電視台報道,他原籍浙江,父母是1949年才去台灣的,不符合我們對於台獨分子是台灣的一般認識。
土默熱紅學在一個業餘愛好者眼中尚有如此多的瑕疵,可以想像在專業的研究者眼中還有多少其它問題。先生想要跟主流紅學界恐怕辦不到,只怕紅學界要,當然我不在此列,我只是從一個紅學愛好者的角度談談我的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