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誰是惜花人——兼議劉心武《揭秘秦可卿》

不知誰是惜花人——兼議劉心武《揭秘秦可卿》

不知誰是惜花人——兼議劉心武《揭秘秦可卿》

紅學研究

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誰是惜花人?相逢若問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

在甲戌本 送宮花賈璉戲熙鳳 宴寧府寶玉會秦鍾 這一回中的回首有這樣一首回前詩,多年來紅學眾家讀解不一。

應該可以這麼說,劉心武先生認為秦可卿是宮中之人這一推斷,在《紅樓夢》中有直接明確暗示的很重要的一處,就是甲戌本 送宮花賈璉戲熙鳳 宴寧府寶玉會秦鍾 一回中回前詩的暗示。

這一回中周瑞家的受薛姨媽的委託去分派十二枝宮花,劉心武認為賈府的小姐們對薛姨娘媽當作稀罕物的「宮裡頭的新鮮樣法,拿紗堆的花兒十二支」,「宮制堆紗新巧的假花兒」並沒有多大興趣,甚至無所謂,不喜歡,故爾作者有「不知誰是惜花人」之問。我們知道,所謂宮裡頭制的宮花,在清朝其實就是內務府制的。這裡暫不說薛家作為皇商買辦從內務府得到一些連宮裡來說都是新鮮花樣的宮花是何其別緻珍貴,也不說薛姨媽派作人情的宮花必是精緻不俗的,賈府的姑娘們定沒有見過,就算不是愛如珍寶也不會無所謂甚至不愛惜的,類似這樣情理的推斷。單從紅樓夢文本本身來看看姑娘們得到花後到底是不是如劉心武所說的這樣不屑的態度。

宮花第一個是給迎春探春兩姐妹的。

只見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圍棋。周瑞家的將花送上,說明緣故。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謝,命丫鬟們收了。

劉心武認為從這段描寫來看迎春探春的態度是無所謂,不愛惜這宮花。

迎春探春兩姐妹見了花,忙住了棋,欠身道謝,命丫鬟們收了,雪芹還要怎麼寫才能顯示出迎春和探春對宮花是很重視,不無所謂呢?難道要迎春開口說:「哇塞,這兩支宮花好好漂亮,我好好喜歡哦!」我想就算把個天大的寶貝給這兩位姑娘,她們也不會喜形於色的。

接下來是惜春。

周瑞家的便將花匣打開,說明原故。惜春笑道:「我這裡正和智能兒說,我明兒也剃了頭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兒來,若剃了頭,可把這花兒戴在那裡呢?」

惜春拿這花開玩笑不假,但也不似劉心武所說的是不愛這些花的表現,恰恰是因為喜愛而開這玩笑。既然惜春剃了頭,又不愛這些花,還想著「把這花兒戴在那裡」幹什麼呢?正因為這些花兒實在好看,若真作了姑子剃了頭戴不了這些花才可惜,故有惜春此玩笑,這也說明惜春在此時仍會被世間的繁華所誘惑,並沒有完全做狠心人,成自了漢。這個玩笑的側重點完全是因為愛花和惜花。

第三個是鳳姐。

平兒聽了,便打開匣子,拿了四枝,轉身去了。半刻工夫,手裡拿出兩枝來,先叫彩明吩咐道:「送到那邊府裡給小蓉大奶奶戴去。」次後方命周瑞家的回去道謝。

周瑞家的來到鳳姐這裡時鳳姐的確在白晝宣淫,但這和愛不愛惜宮花並沒有什麼關係,因為鳳姐白晝宣淫在前,並不知道周瑞家的來派宮花。而鳳姐立刻拿出兩支花給秦可卿看似是對花的滿不在乎,但仔細一分析則恰恰是鳳姐愛花的表現。因為鳳姐與秦可卿關係甚好,鳳姐見了這些花的確不凡,這才立刻想到可卿,命人即刻拿去,若鳳姐自己覺得不好的東西斷不會散去給可卿,這是鳳姐少有的真情之處。若說這是借花獻佛,更沒有將次品拿去作人情的道理。

最後一個是黛玉。

黛玉只就寶玉手中看了一看,便問道:「還是單送我一人的,還是別的姑娘們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這兩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周瑞家的聽了,一聲兒不言語。

黛玉對這些花的態度的確是很不屑,但並不是因為黛玉不愛花不惜花,黛玉是有名的愛花之人,憐花葬花都來不及,怎麼會不愛花呢?黛玉所不屑的是派花的態度,將最末的留給自己,這固然有不妥之處,卻是黛玉本性的刻畫。脂批有雲,「卻又將阿顰之天性,從骨中一寫,方知亦系顰兒正傳。」可知作者本意。

由此看來,賈府幾位小姐對這些宮花的態度除了黛玉尚有可議之處外,其餘都還是喜歡的,至少也絕對看不出如劉心武先生這麼武斷認為的「不喜歡」「很不愛」。

劉心武之所以認為賈府幾位姑娘並不喜歡花,是為了說明回首那四句詩的意思:只有秦可卿才最愛惜這些花,因為秦可卿是宮裡的人。那這裡就有一個疑問,如果秦可卿是宮裡的人,宮裡的人就一定喜歡這些花?如果按照劉心武的分析,連賈府的人都不喜歡這些花,宮裡的人還會稀罕這些花嗎?恐怕更不屑一顧了。如果說「宮裡面的花,應該和宮裡面的人最相親」,那回前詩應該是「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誰是親花人」,而不是「惜花人」,要知道相親近的並不一定最愛惜的。

那麼,回首的四句詩應該怎麼解釋呢?其實,第一句「十二花容色最新」,只是借這十二支花點出十二釵。這一回脂批有云:凡用「十二」字樣,皆照應十二釵。而且借周瑞家的派十二支花的描寫,使得十二釵中的重要人物基本都登場,寶釵,黛玉,探春,惜春,迎春,鳳姐,李紈,巧姐,秦可卿,勾畫出了十二釵的大致輪廓,所以這一回的回前詩第一句「十二花容」其實指的是十二釵。這樣一解釋,秦可卿愛惜的不是十二支宮花,而是這金陵十二釵。作者又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應該和可卿的托夢有關。

可卿臨終念念不忘的不是自己的丈夫,而是托夢給鳳姐,向鳳姐推心置腹,真誠懇切的講明道理,擺明利害,為賈府眾人指出一條躲避災難的良策,最後一句「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這完全是對大觀園中眾女兒最真切的忠告啊!若不是可卿愛這些女兒們至深,怎麼會如此呢?再仔細看看第十三回的蒙回末總評:

借可卿之死,又寫出情之變態,上下大小,男女老少,無非情感而生情。且又藉鳳姐之夢,更化就幻空中一片貼切之情,所謂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所感之象,所動之萌,深淺誠偽,隨種必報,所謂幻者此也,情者亦此也。何非幻,何非情?情即是幻,幻即是情,明眼者自見。

這脂批道盡可卿「情」之一生。可卿名為「情事」,由情而始,因情而生,為情所累,因情而終,這最後托夢鳳姐之舉正是情之一字的昇華,不再是肉慾濫情,兒女私情,而昇華為一種博大的大情大愛,也可以說是警幻所推崇「意淫」的體現。

所以,送宮花賈璉戲熙鳳 宴寧府寶玉會秦鍾 這一回,作者只是借派宮花這一情節,總攬十二釵的大體輪廓,用十二宮花暗示十二釵,又用鳳姐轉贈兩支宮花給可卿這一小細節暗示可卿和十二釵命運的極大關聯,埋下伏筆,引出後文。而回首詩更是暗示後回可卿大情大愛托夢鳳姐的重大意義。如此巧妙無隙的安排被脂批讚譽為:

【蒙回批:苦盡甘來遞轉,正強忽弱誰明?惺惺自古惜惺惺,時運文章操勁。無縫機關難見,多少筆墨偏精。有情情處特無情,何是人人不醒?】

【靖回批:他小說中一筆作兩三筆者、一事啟兩事者均曾見之。豈有似「送花」一回間三帶四攢花簇錦之文哉?】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