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園平面圖的研究(2)
六、金陵十二釵的住所
曹雪芹為《 石頭記》 題了一個副書名- 《 金陵十二釵》 ,點醒讀者注意書中十多個女子的典型形象,並在第四回全書之綱後,緊接著以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釵」別開生而地借示了她們的悲劇生涯。所以,我們應當體會到作者的深刻寓意,認真在大觀園平面圖上,妥善安排她們的住宅。
1 、怡紅院(賈寶玉)
寶玉原住貪母院的碧紗聽,黛玉來時,移到廚外,又遷絳芸軒,進大觀園住在怡紅院。
怡紅院外繞著碧桃花,一層竹籬花障,得月洞門,見粉牆環護,綠柳低垂。入門兩邊都是遊廊,院中有幾塊山石,一邊種芭蕉,一邊是西府海棠,有兩隻仙鶴在松樹下剔翎。上面小小五間抱廈,上面懸著一個匾額,題曰「怡紅快綠」。後院滿架薔薇。(第17 , 26 回)
劉姥姥從一個月洞門進去,只見迎面忽有一帶水池,只有七八尺寬,石頭砌岸,裡面碧波清水流往那邊去了。上面有塊白石,橫架在上面,度過石去,順著石子雨路走去,轉了兩個彎子,有房門。(第41 回)
2、瀟湘館(林黛玉)
黛玉進賈府時住賈母院碧紗廚,進大觀園住瀟湘館。
一帶粉垣數楹修捨,有千百竿翠竹遮映… … 入門便是曲折遊廊,階下石子漫成雨路,上面小小兩三間房舍,一明兩暗… … 後院有大株梨花兼著芭蕉,又有兩間小小退步。後院牆下忽開一隙,得泉一派,升溝僅尺許,灌入牆內,繞階緣屋至前院盤旋竹下而出。(第17 回)
3 、衡蕪苑(薛寶釵)
寶釵原在梨香院,進大觀園後住衡蕪苑。
一所清涼瓦捨,一色水磨磚牆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脈皆穿牆而過… … 迎面突出插大的大玲瓏山石來,四面群繞各式石塊,競把裡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早一株花木皆無,只見許多異草… … 兩邊俱是超手遊廊……上面清廈連著卷棚,四面出廊,綠窗油壁……匾上莫若「蘅芷清芬」四字。(第17回)
4、大觀樓(賈元春)
元春省親行宮,前已述及。
5 、秋爽齋(賈探春)
秋爽齋院內有招桐和芭蕉。賈母曾看到後院後廊簷下的梧桐,探春別號蕉下客。院內曉翠堂,是賈母初宴大觀園的地方,三間房子不曾隔斷。(第40 回)匾額似為「桐剪秋風』。
6 、芍葯裀和薔薇架(史湘雲)
湘雲幼年與襲人同住「西邊暖閣上」 ,當在賈母院內(第32 回)。進大觀園時,住在蘅蕪苑(第37 、49 、55 、58 回)。
「憨湘雲醉眠芍葯裀」和「因麒麟伏白首雙星」是描繪湘雲的充滿詩情畫意的篇章。(第62 、31 回)
寶玉等在「芍葯欄中紅香圃三間小敞廳內」設席過生日時,湘云「吃醉了圖涼快,在山子後頭一塊青石板瞪上睡著了」,四面芍葯花飛了一身。芍葯欄大概就是芍葯圃,在第17 號路徑上靠近薔薇院。
湘雲和翠縷「見過了李官裁,少坐片時便往怡紅院來找襲人」,一路上「侍兒論陰陽」, 「一面說著一面走,剛到薔薇架下」,湘雲看見了金晃晃的麒麟,「說著大家進入怡紅院來」(第31 回)。
薔薇架大既就是〕7 號路徑中的薔薇院。我們把它佈置在稻香村出來經蜂腰橋去怡紅院的小道附近。
齡官畫薔的地點也在薔薇架。寶玉隔著籬笆洞兒看癡了,淋雨後一氣跑回怡紅院。畫薔的地點也相適合。
7 、櫳翠庵(妙玉)
…
妙玉原住西門外牟尼院,進大觀園後住櫳翠庵。
櫳翠庵大約位於園的東部,離怡紅院不遠。寶玉:
忙忙的往蘆雪庵來… … 走至山坡之下,順著山腳剛轉過去,已聞得一股寒香拂鼻,回頭一看,卻是妙玉門前櫳翠庵中有十數株紅梅。(第49回)
櫳翠庵內有東禪堂,耳房。院中花木繁盛(第41 回)。匾額似為「苦海慈航」。
8 、紫菱洲(賈迎春)
迎、探、惜原住賈母院遷王夫人房後三間抱廈。進大觀園時,迎春住綴錦樓(第23 回)。海棠詩社中寶釵說「他住的紫菱洲,就叫他菱洲」。(第37 回)
綴錦樓與綴錦閣,名稱相同,其實不拭。綴鏡閣屬於大觀樓建築群,樓上 樓下都不住人。樓上是家俱庫房,「李氏站在大觀樓下往上看,令人上去開了綴錦閣,一張一張往下抬」高幾兒(第40 回)。樓下是酒宴廳。史太君兩宴大觀園,第一宴在秋爽齋,第二宴在綴錦閣(第40 回)。賈母八旬大慶,綴錦閣也是請客退居的大地方(第71 回)。由此看來,迎春不能住在綴錦閣。
迎春聽住的紫菱洲,靠近花漵。劉姥姥離開瀟湘館「向紫菱洲、寥漵一帶走來」。(第40 回)可以證明。
9 、暖香塢(賈惜春)
進大觀園時,惜春住寥風軒(第23 回),海棠詩社中說惜春住在藕香榭,別號「藕榭」。(第37 回)
元春為大觀園命名時,寥風軒和藕香榭是並列的兩個地名。不是一個地方。其實,惜春並不住在藕香榭。賈母從蘆雪庵到惜春處的路徑是:
仍坐了竹椅轎大家圍隨,過了藕香榭,穿入一條夾道,東西兩邊皆有過街門,門樓上裡外皆嵌著石頭匾。如今進的是西門,向外的匾上鑿著「穿雲」二字,向裡的鑿著「度月」二字。來至當中進了向南的正門… … 從裡面遊廊過去,便是借春臥房,門斗上有「暖香塢」三字。(第50 回)
過了藕香榭才到惜春所住的暖香塢。借春住處只是鄰近藕香榭。
藕香榭的正確定位,很重要。它牽涉到暖香塢、蘆雪庵、凹晶館凸碧莊和嘉蔭堂等處在大觀園中的位置。《 紅樓夢大觀園的園林藝術》 一文斷言「藕香榭在園的西面」, 是可疑的。
藕香榭必須在水池的東岸。因為從藕香榭到暖香塢,進的是西門,暖香塢在藕香榭的東邊。倘若藕香榭這蓋在池中的亭子是在水池的西岸的話,就不能進西門,而須進東門了。但是,暖香塢夾道的東門卻面向山坡,賈母等「出了夾道東門一看,四麵粉妝銀砌。忽見寶琴披著鳧靨裘站在山坡上遙等,身後一個「丫鬟抱著一瓶紅梅」(第50 回)。還有一個原因。賈母二宴大觀園時,在綴錦閣底下吃酒,藉著水音欣賞文官等在藕香榭水亭上演奏的樂聲。所以,藕香榭還應靠近綴錦閣,而綴錦閣位於中軸線以東。藕香榭還必須靠近山坡。湘雲請客賞桂吃蟹時,鳳姐說;「藕香榭已經擺下了。那山坡下兩株桂花開的又好,河裡的水又碧清」,那「藕香榭蓋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迴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後面又有曲折竹橋。」作詩時在「山坡桂樹底下」叫婆子小丫頭隨意吃喝。
藕香榭的地點確定在河的東岸,可無疑矣。於是,暖香塢、蘆雪庵、凹晶館、凸碧莊和嘉蔭堂都隨之而定,都在東部。
10 、(王熙鳳)
11 、(巧姐)
鳳姐及巧姐在大觀園內沒有住處。在鳳姐院內,中間是堂屋,西屋是鳳姐住,東屋是巧姐住。
12 、稻香村(李紈)
隱隱露出一帶黃泥牆,牆上皆用稻莖掩護。有幾百株杏花如噴火蒸霞一般。裡面數楹茅屋,外兩卻是桑榆謹柘各色稚木新條隨其曲折編就兩溜青籬。籬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轆護之屬,下面分畦列畝,佳蔬菜花漫然無際。(第17 回)
稻香村的地點還有推敲的必婪。抄檢大觀園時,鳳姐直待伏侍探春睡下,方帶著人住對過暖香塢來。彼時李紈猶病在床上,他與惜春是緊鄰,又與探春相近,故順路先到這兩處。(第74 回)
可見稻香村與暖香塢緊鄰,又與秋爽齋相近,而秋爽齋和暖香塢是「對過」關係。這一點在佈局上很困難,起初我把暖香塢放在北邊一點以靠近綴錦閣,無法照顧到「對過」的關係。最近才將兩組建築群對調一下,把暖香塢(藕香榭)建築群移向南邊,和凹晶館(嘉葫堂)建築群互相調換位置,使暖香塢能與秋爽齋隔著河對峙著。再說稻香村與暖香塢的「緊鄰」關係,的確難以安排。他們兩家隔著河,又隔著大路,只能保持「對過」而無法「緊鄰」。(按.庚辰本作「他與惜(後筆改探)春是緊鄰」。)若將稻香村移到路東,固然可以使之靠近暖香塢,可是引起更多的問題(農田怎樣佈置?西邊主景太少,行嗎?等問題),權衡得失,我們只好暫時捨棄村、塢的緊鄰關係,仍置村於園子西側。
13 、(秦可卿)
可卿與大觀園無關。她住寧府。她死於會芳園的天香樓。會芳園後來合併到榮府修建大觀園,而天香樓之名仍殘留於第75 回。
以上按第5 回作者排列的次序,逐一考慮了她們的住所。對於其餘紅樓人物,下節再討論有關的地點問題
七、大觀園中幾個風景點
現在按照大觀園中發生事件的時間先後,擇要分析幾個風景點。
1 、讀西廂和黛玉葬花處
姐妹們遷入大觀園後,第一件大事乃是「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艷曲警芳心」。先是寶玉「走到沁芳閘橋那邊桃花底下一塊石上坐著」讀《 西廂記》 ,滿身滿書都是桃花,寶玉「兜了那花瓣兒來至池邊,抖在池內,那花瓣兒浮在水面,飄飄蕩蕩竟流出沁芳閘去了」。顯然,讀西廂的地點,是在沁芳閘的上游,在大觀園的東北隅。地方偏僻,很適合偷讀小說的心情。
黛玉肩著花鋤,手拿花帚而來。她不同意撂花入水,說:「那畸角上我有一個花家,如今把它掃了裝在這絹袋裡拿土埋上。」二人遂收拾葬花。花塚也在沁芳閘約附近。花塚在山坡下。第27 回寶玉正是「將已到了花家,猶未轉過山坡」的時侯,聽見黛玉泣訴「葬花詞」的。
(黛玉)正欲回房,剛走到梨香院牆角上,只聽見牆內笛韻悠揚,歌聲婉轉…… 便止步側耳細聽……便一蹲身坐在一塊山子石上(遇香菱)……回瀟湘館來。(第23 一2 4回)
由此可知,從花篆回瀟湘館的途中,要經過梨香院的牆角。下面我們專題分析梨香院的地址問題。
2 、梨香院
原來這梨香院乃當日榮公暮年養靜之所,小小巧巧約有十餘間房舍,前廳後捨俱全,另有一門通街… … 西南又有一角門通一夾道,出了夾道便是王夫人正房的東院了。(第4 回)
梨香院在《 石頭記》 中凡四易其主,第一任房主是榮國公。第二任房主是薛姨媽:咱們東北角上梨香院,一所十來間空閒著,打掃了請姨太太和哥姐兒住了… … 薛蟠家人就走此(通街)門出人… … 出了夾道便是王夫人正房的東院了。每日或飯後或晚間,薛姨媽便過來,或與賈母閉談,或和王夫人相敘。(第4 回)
梨香院在榮府的東北角(東南角乃程本妄改),榮府東路是賈赦院,梨香院就在賈赦院的北邊。第三任房主是文官等十二個女伶
那時薛姨媽另遷於東北上一所幽靜房舍居住。將梨香院早已騰挪出來另行修理了,就令教習在此教女戲。(第17 一18回)
第四任房主是尤二姐之靈:
賈璉險命人去開了梨香院的門,收拾出正房來停靈。賈璉嫌後門出靈不便,便對著梨香院的正牆上通街現開了一個大門,兩邊搭棚女從場作佛事(第69 回)。
梨香院的位置,很不易確定。在修建大觀園後,梨香院與大觀園是什麼關係,在北邊還是南邊?在園外還是園內?需要很好的考慮。
梨香院有通街門,薛蟠家的人由此出人,賈薔買鳥籠山此出人,辦喪事時賈璉又開了一個通街大門。起初,我認為此門通的是榮寧府後街,就把梨香院放在最北邊,大觀園北牆以外。在這個位置上,「生卜丹亭艷曲警芳心」的情節十分吻合,黛玉剛離開沁芳閘,走不遠,在大觀樓附近,即可聽見了。然而,這種佈置卻有很大的缺點。梨香院與工夫人東院的距離太遠了,薛姨媽忽能每日、飯後,晚間來府閒話家常呢?所以最北邊的佈置法不能令人滿意。
梨香院是否有門通大觀園呢?書中沒有明文。只是元宵夜賈母傳令文官等女伶到大花廳上演唱,女僕們「忙的一面著人往大觀園去傳人」。(第54 回)這話可以理解為:從大觀園裡有門可通梨香院,才能經園內到梨香院去傳呼。再有,寶玉「識分定情悟梨香院」是「著意出角門來找妙齡官的。這角門或許就是梨香院通大觀園的門了。梨香院本有西南角門,原通一夾道至王夫人東院。修建大觀園時,此夾道的南段改建為元春入園的輩道,而北段被拆毀。這西南角門保留著,作為院與園相通之門。根據以上的分析,全面考慮後,最近的圖稿中,把梨香院改在大觀園的東南隅,緊靠賈赦院的北牆。我們把「通街門」重新作了解釋,假定通街門是通往寧榮二宅的界斷小巷,也可以講得通。從而縮短了薛王兩老姐抹住宅的距離,又與聽艷曲的路徑不發生明顯的矛盾。並且還與鳳姐「往大觀園中來繞過群山,至北界牆根下往外」偷聽的情節對上了樺。
3 、蜂腰橋
繼讀西廂後,緊接著展開了林紅玉與賈芸的愛情故事- 「癡女兒遺帕惹相思」、「蜂腰橋設言傳心事」(第24 、26 回)。
紅玉從怡紅院到蘅蕪苑去,經過沁芳亭畔和蜂腰橋門前兩地。「剛至沁芳亭畔,只見寶玉的奶娘李撼她從那邊走來」, 「剛走至蜂腰橋門前,只見那邊墜兒引著賈芸來了… … 紅玉不覺臉紅了一扭身往蘅蕪苑去了」。(第26 回)
蜂腰橋還與蘆雪庵有關。寶玉從怡紅院到蘆雪庵去,途中賞雪,「只見蜂腰板橋上一個人打著傘走來,是李統打發了請鳳姐兒去的人。」(第49 回)
由以上兩條路徑可知,蜂腰橋在怡紅院、沁芳亭以北,蘆雪庵和衡蕪苑以南,靠近稻香村。它是沁芳溪中游上的重要橋粱。從橋名推想,河流在橋的附近蜿蜒成蜂腰狀,宛若北京的什剎前、後海樣。
關於這橋,在原著上有一處異文。第26 回先說紅玉在蜂腰橋門前假裝和墜兒說話,卻和賈芸眉口傳情,然後一扭身去蘅蕪苑去。地點是在蜂腰橋門前。但是同一回稍後,墜兒轉告賈芸說:「他說我替他找著了他還謝我呢,才在蘅蕪苑門口說的,二爺也聽見了。」設言傳心事的地點改成「蘅蕪苑門口妙,有矛盾。欲解決此矛盾,可把橋設在苑附近,然而蘅蕪苑附近已有了拆帶朱欄板橋了,佈置上有困難。或者,可設想文字有誤。楊繼振本第26 回的回目為「蘅蕪院設言傳蜜語」,文中紅玉傳心事的地點,也是「剛走至衡蕪院門前」。就與蜂腰橋無涉了。
4 、滴翠亭
滴翠亭「四面俱是遊廊曲橋,蓋在池中水上」,是寶釵撲蝶偷聽紅玉、墜兒在亭內悄悄說話之亭。它靠近瀟湘館。《 紅樓夢大觀園的園林藝術》 一文認為悄悄說話只能在僻靜處,將它安置在瀟湘館之西南。
其實不然。「二人正說著,只見文官、香菱、司棋、待書等上亭子來了……只見鳳姐兒站在山坡上招手叫紅玉」(第27 回)。可見,滴翠亭不一定很偏僻,並且不遠有山坡,鳳姐還上山坡哩! 因此,將亭靠近一處青山是正確的。
5 、楓樹下鴛鴦拒婚處
第46 回描寫「鴛鴦女誓絕鴛鴦偶」,進大觀園散心,平兒拉她到「楓樹底下坐在一塊石上 」談心,後面有襲人躲藏著,襲人出來後,寶玉又躲藏聽她們的談話。襲人是往惜春院找寶玉的,寶玉是從惜春院出來的。因此,這三丫鬟談心的楓樹,宛當距暖香塢不遠,在一座山坡僻靜處。
6 、蘆雪庵
原來這蘆雪庵蓋在傍山臨水河灘之上,一帶幾間茅簷土壁,橫籬竹牌,推窗便可垂釣,四面都是蘆葦掩復,一條去徑逶迤穿蘆度葦過去,就是藕香榭的竹橋了。(第49 回)
蘆葦庵一方面近於藕香榭,一方而近於蜂腰橋。它與藕香榭同在河之東岸。
7 、桃樹下紫鵑試玉處
第57 回雪雁從於夫人房中回來,「忽扭項看見桃花樹下石上一人,手托著腮頰出神,不是別人卻是寶玉。」紫鵑問在那裡口雪雁道:「在沁芳亭後頭桃花底下呢。,紫鵑前去說林妹妹要回蘇州去。
紫鵑試忙玉處在沁芳亭後頭,後頭是沁芳亭東邊,從瀟湘館來的遠方。
8 、柳堤
第68 回寶玉要去瞧黛玉,「從沁芳橋一帶堤上走來,只見柳垂金線桃吐丹霞,山石之後一株大杏樹,…… 忽見一股火光從山石那邊發出』,藕官正祭奠著藥官。這杏子陰人約距離瀟湘館不遠,因而柳堤也必在瀟湘館附近。這柳堤又見於第59回。
第59 回鶯兒同蕊官藕官從瀟湘館出來,「一徑順著柳堤走來,鶯兒便又採些柳條,越性坐在止石上編起來妙,遇著春燕的媽和姑媽,兩人「慎鶯叱燕」。
因此,柳堤的位置,應在從瀟湘館去羲蕪苑的途中。綜合起來,我們把柳堤安排在沁芳亭與瀟湘館之間的池中。
9 、榆蔭堂
平兒生日,「說紅香圃太熱,便在榆蔭堂中擺了幾席新酒佳餚」(第63 回)。
榆蔭堂的位置沒有明文記載,假定在紅香圃的咐近。
10 ,嘉蔭堂、凸碧山莊和凹晶溪館
這是一組有聯繫的建築群。
賈母八十大壽,在「大觀園中,收拾出綴錦閣並嘉蔭堂等幾處大地方來」宴請王妃誥命等女客(第71 回)。
中秋節在嘉蔭堂前拜月,在凸碧山莊賞月,然後黛玉湘雲二人在凹晶溪館聯詩,吟出「冷月葬花魂」的名詩。
嘉蔭堂前月台上焚著斗香秉著風燭,… … 賈母盟手上香拜畢,於是大家皆拜過.賈母便說,賞月在山上最好,因命在那山脊上的大廳上去。(第75 回)
從下逶迤不過百餘步,至主山之峰脊,便是一座敞廳。因在山之高脊,故名曰凸碧山莊。於廳前平台上列下桌椅。(第75 回)
(黛玉湘雲)二人便同下了山坡只一轉彎就是。池沿上一帶竹欄相接,宜通著那邊藕香榭的路徑。因這幾間在此山懷抱之中,乃凸碧山莊之退步,因窪而近水故額其館曰凹晶溪館。因此處房宇不多且又矮小… … 就在這卷棚底下賞這水月,一二人遂在兩個湘妃竹墩上坐下… … 數這個祥桿的直柱,……得十三根。(第76 回)
由以上摘引材料可知,嘉蔭堂關聯著凸碧山莊,而後者又關聯著凹晶溪館。凹晶館的竹欄杆直通那邊藕香榭的路徑。因此,這一組有關聯的建築群,應當靠近藕香榭,位於園之東部。
凹晶館聯詩悲寂寞,終於妙玉「順腳走到這裡」,打斷湘雲黛玉二人。故這組建築群距離櫳翠庵不會太遠。
八、尚待研究的問題
根據《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小說的敘述,考慮大觀園的作用和位置,綜合分析大觀園中的點線關聯,盡量做到統籌兼顧,加以想像,初步繪成大觀園的平面圖。雖然主觀上努力忠實於小說原文,但對於曹雪芹心目中的藍圖,仍差得很遠。具體製圖時,某些細節常常顧此失彼,頗難兼顧。再則,我對園林、古建築、歷史、文學等全都是外行,對江南園林和北京的公園故宮也不熟悉,因而在平面圖稿中必然存在著違反建築規範、違背歷史常規和笨拙的園林構思等缺點。
主要的問題如下:
1 、比例尺不恰當。
由於我對石建築的規範一無所知,在製圖時,氛一建築的平面尺寸全然是任意的,信筆為之。以後有機會,應該看一看中國古建築方面的圖書,將房屋庭園的尺寸作一個比較接近真實的估計。
大觀園究竟有多大?「丈量准了三里半大」,該怎樣理解?大觀園與榮國府的大小,比例是否恰當?… … 這些問題盼得到求解的提示。
2 、大觀園與賈母后院的距離和通道問題
讀小說時,我們常有的印象是,從大觀園到賈母院不遠,姐妹們晨昏請安很方便。脂硯齋也有同感,批云:
後文所以雲,進賈母臥房後之竟門,是諸釵日相來往之境也。後又雲,諸釵所居之處只在西北一帶,最近賈母外室之後,皆從此北字而來。(己、庚、戚本第17 一18 回)西北一帶通賈母臥室之後,可知西北一帶是多寬出一帶來的,諸釵始便於行也。(己、庚、戚本第17 一18回)
脂硯齋的雙行批注中所云的「後文」,我在已公開影印的幾種脂本(庚辰、甲戌、戚、楊本)都沒有查找到。不知是否作者早期稿本中的文句,經五次增刪已無蹤跡。如曹雪芹的舊稿中正文提到「賈母臥房後之角門」通大觀園的話當真,就應當作為依據來修改平面圖。不過,這有困難。我在圖稿中畫了一條虛線,表示大觀園的西界牆可能西移的位置。這一界牆可以滿足脂批所引「後文」所記的要求,就是在賈母后院,靠近後樓處開一角門即可。然而這樣一來,把鳳姐院與榮府後院的群房隔斷了,那些管家女僕要請示管家婆鳳姐就須繞道賈母后院了。
如曹雪芹的舊稿中正文提到「諸釵所居之處只在西北一帶夢的話當真,就應當修改平面圖,把整個大觀園向西移動,才能到達賈母院以北的地區,這樣一來,大觀園的東西方向就太長了,東占會芳園,西達賈母院,既難以佈景,又使榮國府幾乎沒有僕役的群房面積了。
反覆考慮,以上兩則都礙難辦到。於是,我立了一條原則:- 大觀園的平面佈置,應以《 石頭記》 上文敘述為基準,而不能以脂批代替正文。如此方能力求逼近作者的腹稿藍圖,真實地反映小說的內在空l 句環境。
3 、幾處異文
眾所厭知,《 石頭記》 抄本甚多,文字大同小異。有幾處異文,牽涉到平面佈置的。除了前文已述及者,還有幾點。
1 賈母后院東西穿堂- 在前文討論鳳姐院應在賈母院以東時,已提到東西穿堂位置在賈母院以東,其根據見第8 、12 回。但是,第30 回說寶玉「從賈母這裡出來,往西走過了穿堂,便是鳳姐的院落」。竟是「往西」過穿堂。「往西」二字有誤。
2大觀園與二門關係- 在前文討論焙茗在二門等衣服時,已提到大觀園在二門以內,要走完一條夾道才到園正門。園與府的二門毫無聯繫。但是,第73 回晴雯叫寶玉裝病,王夫人「叫查二門外鄰園牆上夜的小廝門」。這「園牆」若指大觀園的牆,則大觀園的範圍勢必向南延伸,直到榮府二門以外。這是很難設想的。但「園牆」二字戚本作「圍牆」,含糊其詞,未必是大觀園之圍牆,則毋須計人平面圖。
3 第67回的異文- 襲人從怡紅院出來要去看望鳳姐,
剛來到沁芳橋畔,那時正是夏末秋初,池中蓮藕新殘相間,紅綠離披,襲人走著,沿堤看玩了一回,猛抬頭,看見那邊葡萄架底下有人。(蒙本、程本)
沁芳橋的南邊有堤,沿堤走著看見葡萄架,然後出園。這段文字在晉本和戚本都沒有「堤」字,並且故事也不同。
來至沁芳橋上立住,往四下裡觀看那園中景致。時值秋令,秋蟬鳴於樹,草蟲鳴於野,見這石榴花也開敗了,荷葉也將殘上來了,到是芙蓉近著河邊,都發了紅鋪鋪的嘟子,襯著碧綠的葉兒到令人可愛。一壁裡瞧著,一壁裡下了橋,走了不遠,迎見李紈房裡使喚的丫頭(送菱角雞顯給探春)… … 言畢,各自分路走了。襲人遠遠的看見那邊葡萄架底下有一個人。(戚本、晉本)
由戚本、晉本的敘述,襲人先上沁芳橋,下了橋往園門走,遇到素雲,從稻香村到秋爽齋。這段敘述了一條新路徑,它在我們的平面圖上是極難走通的,無法實現的。我不知道那種版本更接近於曹雪芹的手稿。若取程本和蒙本,則不須考慮這素雲的路徑,僅僅處理那「堤,,就行了。若取戚本和晉本,那就麻煩了。
以上諸問題,以及其他缺點錯誤,深切希望得到同志們的幫助,將在進一步研究和修改平面圖時,加以考慮。我們大家,共同努力,繪製出一幅接近原著的大觀園平面圖,以便廣大讀者更好地瞭解曹雪芹的藝術造詣,以便為繪製大觀園風景人物畫和全景彩圖或沙盤造型提供素材。
初稿於曹雪芹二百週年紀念的1963 年
第一次修改於1975 年
1979 年6 月第二次修改於貴州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