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帶林中掛——林黛玉的 「結局」
指她們生於哪一家,而是指「死其地」。我以為這才是「寓意深遠」的真正含義。
從畫圖和判詞的內容看,林黛玉很可能是在不堪病痛和精神上的折磨,在以「絕粒」
自殺不成之後,來到大觀園林中以「一圍玉帶」結束自己的生命。「一圍」者,「圍環八尺也」。「玉帶」者,古時服外之腰帶飾玉也。由此可推想,黛玉是以自己所繫之腰帶結環自縊的。這樣說,既符合「正冊」所畫的「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又符合判詞中所說「玉帶林中掛」 的本意。否則,畫意就失去著落,而且「掛」字也顯得「生硬」,與「埋」字無法「對應」。從第5回所寫的各人判詞及曲子內容看,十二釵「正冊」人物的最後結局、基本上都是按著冊詞的「規定」發展和結束的,林黛玉也不能例外。秦可卿之死,以判詞是「懸樑」自縊,後以病逝,其原因已由脂批指出,無需贅述。黛玉之死,發生在後40回,沒有脂批可按,故無法得到確證。
如此推測,只是一種可能。只有判詞與圖畫證明而已,探尋其原因很複雜,並非幾句話可以說明白的。我很懷疑這樣的結局曾有過改變,似乎是五稿中的一稿的設計,或許這一稿就是《風月寶鑒》,或是後來又改為《情僧錄》、《石頭記》,再改為《紅樓夢》。曹雪芹在「增刪」過程中不斷改變自己的創作意圖。最終在《紅樓夢》階段,把黛玉的結局改為病故。說不定,這樣的結局也是 硯齋、畸笏叟等人於預的結果。但是,由於全書未定稿,因而第5回中的判詞、冊圖,乃至十四支曲的內容都未及統一,而留下了這麼多前後矛盾的「痕跡」。這一點在其他人物身上也有證可尋的。
林黛玉「質本潔來還潔去」。欠淚,淚己盡。再留在這個骯髒的世界,就是「多餘」的了!
1994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