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小《紅樓夢》
◎(一)麝月
麝月是怡紅院四大丫環之一。在《紅樓夢》中第一次出現是在第五回陪賈寶玉去秦可卿房中午睡。這一段的脂評是:
只留下襲人
一個再見。
媚人
二新出。
晴雯
三新出。名妙而文。
麝月
四新出。尤妙。看此四婢之名。則知歷來小說難與並肩。
可是原作和脂評並沒有提及這名字的出典。讀者也沒有加以探討,總以為和麝香與月光有關,至少英語譯者大都如此譯。
最近重讀《六朝文絮》,發現徐陵《玉台新詠序》中有這樣一聯:
金星與婺女爭華
麝月共嫦娥競爽
黎經浩的箋注為:
梁簡文帝詩:「約黃能效月,裁金巧作星。」張正見《艷歌行》:「裁金作小靨,散麝起微黃。」《酉陽雜俎》:「近代妝尚靨,如麝月日黃星靨。」靨,鈿之名。蓋自孫吳鄧夫人也。
可見金星和麝月都是當時婦女流行的妝飾,金星非星,麝月也與月無關。
同書,庾信的《鏡賦》也有這樣兩句:
靨上星稀
黃中月落
箋注為:
《說文》曰:「靨,頰輔也。」
《洛神賦》云:「靨輔承權。」
或說後周王元帝令宮人黃眉墨妝,其風留於後世。
按梁簡文帝詩:「同安鬟裡撥,異作額間黃。」當時已有之矣,然不知起自何代也。
如果查當時的詩賦或可尋到同樣的名詞也未可知。《國語辭典》「麝月」條的解釋比較簡單:
古女子妝飾,釵鈿之屬,如「麝月與嫦娥競爽」,見徐陵文。
麝月為女子妝飾之一種,已無疑問。到目前為止,《紅樓夢》讀者中還沒有指出這一點,現在錄出如上,以公諸同好。
趙岡、陳鍾毅新著《紅樓夢研究新編》第三章第一節《紅樓夢的素材》,查出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所藏的說部類有以下三書:
侍兒小名錄拾遺
補侍兒小名錄
續補侍兒小名錄
並說:「不知道雪芹是否查過這些『侍兒小名錄』,挑出其中比較雅致的,在《紅樓夢》小說中派一下用場。」這問題恐怕要找到這些現已失傳的書才會有答案。
◎(二)情榜中的副冊
曹雪芹原來計劃《紅樓夢》最後一回以「情榜」作結。情榜一共六十一人,以賈寶玉為諸艷之冠,然後分正、副、又(再)副、三副、四副五冊,每冊十二人。正冊十二人是誰,大家都知道,不成問題。
俞平伯根據第十八回中脂評的一段,認為晴雯、襲人、香菱同屬又副冊。後經周汝昌引用第五回正文和脂評中其他材料加以推翻,證明香菱屬副冊,晴雯和襲人居又副冊首二名,這已成為定案,毋庸置疑。第三回《脂評》這樣說:
甄英蓮乃付(副)十二釵之首,卻明寫癩僧一點。今黛玉為正十二釵之貫(冠),反用暗筆。蓋正十二釵,人或洞悉可知,副十二釵或恐觀者惑(忽)略,故寫極力一提,使觀者萬勿稍加玩忽之意耳。
晴雯和襲人既屬又副冊,麝月、鴛鴦、紫鵑、鶯兒等只有在她們之下,連平兒也不會超越二人之上。第十八回脂評已把平兒和她們放在一起,同時第二十一回脂評有如下一段論平兒:
好極。不料平兒大有襲卿之身份,可謂何地無材。蓋造(遭)際有別耳。
程高本雖然將平兒於王熙鳳死後扶正,是否原作者本意,我們不得而知。
那麼副冊中除了香菱之外,還有誰呢?俞平伯所引的第十八回那段脂評提供了一些資料:
後寶琴岫煙李紋李綺皆陪客也,《紅樓夢》中所謂副十二釵是也。
寶琴不論才貌身份都可躋身於正十二釵之列而無愧,她之所以屈居副十二釵,原因是她以客卿身份寄居大觀園,不過是陪襯紅花的綠葉。即使如此,副冊只得五人。拿現存的八十回中人物逐個想去,可能還有兩個人勉強入選。一個是尤二姐,因為她雖然品性有問題,但隨賈璉後一直安安分分做他的側室。其次,她的相貌在王熙鳳之上。第六十九回,賈母親口說過:「竟是個齊全孩子,我看比你(指王熙鳳)俊些。」第三,她曾入大觀園在李紈處住過一陣。凡進大觀園住過的人,身份因而提高(見拙作《論大觀園》)。第四,王熙鳳手下第一心腹平兒竟然同情她,暗中總是幫她。第五,她懷了孕,而且是男的;後雖為胡庸醫用錯藥將胎兒打了下來,總算為賈璉盡過傳宗接代的責任。
另一個可能入選副冊的是尤三姐。她的容貌不在二姐之下,卻比她姐姐有個性,有見解。她看透了賈璉和賈珍的為人,拿他們玩弄於股掌之上,可是她慧眼識人,在辦喪事時見過寶玉一面,從兩件小事上,認識到寶玉善於體會女孩子們的心理。她自己選擇對象,揀中了柳湘蓮,從此斬釘截鐵地隨分過活。後來柳湘蓮誤聽閒言,悔約退婚,尤三姐連辯白都不願,就拿柳湘蓮所贈的定婚之禮鴛鴦劍,一把當面還給他,一把望項上一橫,自刎而死。真是《紅樓夢》中最剛烈的女子!
她與寶玉不熟,但算得上寶玉的紅顏知己。誠然她沒有進過大觀園,是一個缺憾。可是居正十二釵之末的秦可卿在興建大觀園之前已經逝世。秦可卿曾托夢王熙鳳,尤三姐也曾托夢尤二姐。如果秦可卿列正十二釵之末,那麼尤三姐至少也有資格列副十二釵之末。
以上是我搜索枯腸所能想到的副冊人選。連尤氏姐妹計算在內,只不過七人。剩下的五人是誰?傅秋芳嗎?第十五回中的那個不知姓名的農家女「二丫頭」嗎?可能性都微乎其微。根據第二十回脂評所稱被閱者迷失的五、六稿中也找不出線索來。難道還是有五個有份量的女子在後四十回中才出現嗎?
清代的紅迷很少討論副冊,因為根本不知道脂評中情榜的說法,即使提到正冊,有時也想入非非,令人失笑,例如周春就把史太君代替探春,秦可卿與鴛鴦並列十一。至於晚近的紅學研究沒有正面觸及副冊這問題,那是由於大家知道得很清楚,這不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所能解決的。
◎(三)薛寶釵的特寫
《紅樓夢》的一個特點,就是作者所採取的觀點並不是統一的,既不是全知觀點,又不是敘事者的觀點。《紅樓夢》的敘事當然以寶玉為主,大觀園為重要場所,可是有時卻因人、因時、因地而異,例如從劉姥姥眼中看榮國府、賈芸眼中看怡紅院、寶琴眼中看賈府除夕
祭宗祠。這種寫法與古今中外小說寫法迥然不同,以後有機會當為文詳加討論。
黛玉出場先見賈母、王夫人、賈氏三姐妹和王熙鳳等,不過在她們眼中點到為止,一直要等到寶玉出場,才出現這一段有名的詳細描寫: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
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
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閑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
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這等於電影中的女主角大特寫,應該從男主角眼中看出去才合理。而在這以前,有關寶玉出場的一段詳細描寫,卻出自黛玉眼中。想不到這種現代電影中的交叉切割手法,遠在二百餘年前已見諸於《紅樓夢》中,令人驚歎不已。
至於另一女主角寶釵,曹雪芹在她出場時並沒有細加描繪,關於她初到賈府的情形只輕輕帶過。一直要到第八回,寶玉聽說寶釵患病,親自到梨香院去探視她,進入裡間,看見她坐在炕上做針線,方才有寶釵的細描:
頭上挽著漆黑油光的?????兒,蜜合色棉襖,玫瑰紫二色金銀鼠比肩褂,蔥黃綾棉裙,一色半新不舊,看去不覺奢華。
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隨時,自雲守拙。
這是從寶玉掀簾進去,鏡頭隨著他的眼光一步步推近,一直到大特寫為止。手法與見黛玉時不同,但出自寶玉眼中則一。
第二十八回中,寶玉知道元春賞給大家端午節禮,獨有寶釵的一份和他一樣多,黛玉卻和賈氏三春同等看待。等到有機會和寶釵在一起時,他「看著雪白一段酥臂,不覺動了羨慕之心,……忽然想起金玉一事來;再看寶釵形容,只見:
臉若銀盆,眼同水杏,
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
比林黛玉另具一種嫵媚風流,不覺就呆了。」
這又是一個從寶玉眼中看出去的寶釵大特寫。在電影中,用這種手法不足為奇;在小說中,尤其在《紅樓夢》中,用同樣的字眼來重複描寫一個人物,就不免令人詫異了。
一個解釋是作者故意如此寫,因為寶釵的特寫比較簡略,而且二人終於成婚,應了「金玉良緣」之說,所以特地重複一次以加強讀者的印象。我覺得這說法不能成立,因為作者「誓不作雷同文字」(《脂評》語),即使想加強寶釵的印象,也會用另一套詞彙。後人不是沒有見到這一點,以下就是兩個具體的例子。
全抄本把第二十八回的描寫稍加改動,以別於第八回:
唇不點而自丹,眉不畫而橫翠。
改得雖不夠徹底,可是後來程高本均依此改稿印行。程高本認為這還不夠,更進一步把第八回中的「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刪去,在「看去不覺奢華」下,另加「惟覺雅淡」四字。這樣一刪,重複是避免了,但有失原作者的本意。這特寫應該在寶玉和寶釵第一次單獨見面時出現,如果一直留到第二十八回才用,力量全失,效果也隨之減弱。程高本即使要刪,也應刪第二十八回,而不應刪第八回的描寫。
關於這一點,張愛玲的解釋比較合理。她認為第二十八回在「初名《石頭記》」時就有了。第八回則在1755年左右(詩聯期)改寫(見張愛玲《二詳紅樓夢》一文),前後相隔十至二十年,可能記不清楚,無意中重複那兩句描寫。曹雪芹雖稱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可惜在逝世前並沒有完成全書,也沒有留下定稿,儘管有脂硯齋那樣一位知己為他的作品前後評校了四次,仍不免疏忽。《紅樓夢》因為沒有定本,原稿中不乏前後矛盾,不能自圓其說的地方。但這段文字牽涉到女主角的形象,不能等閒視之。歷來《紅樓夢》讀者很少注意到這一點、所以特草此文,與大家共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