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織物考辨
《紅樓夢》中有大量的關於各種紡織品的描寫,真可謂豐富多彩,美輪美奐。作者之所以對紡織品有如此深刻的瞭解,與他所處的生活環境有密切關係,其祖輩和父輩曾先後被認命為「江寧織造」。所謂「織造」是專門負責織造各項衣料及制帛,造敕,綵繒之類,供御用及宮廷祭禮所需。[1]因為有了這樣的家庭背景;加上作者曾生活在一個錦衣玉食,極端富麗的環境中,使作者對各類紡織品品種、性能、用法、特點非常熟悉和瞭解。因此可以說《紅樓夢》對於織物的描寫是十分真實的,對它們系統地進行研究,無疑會對我們瞭解十八世紀我國紡織業的面貌,研究我國古代的紡織品提供寶貴的資料,對於我們發掘祖國豐富的文化遺產;古為今用;進行紡織品的開發,具有一定的價值。
《紅樓夢》中所描寫的織物如果按原料分類;可以分為毛織物,絲織物,羽毛織物。
二、 絲織物
我國是聞名世界的絲綢古國,早在幾千年前的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就能養蠶,繅絲,紡織了。《紅樓夢》中出現的絲織品種十分繁多,主要有錦,刻(緙)絲,綢,紗,縐,羅,綾,緞等數十種。
1. 錦
第六回,「靠東邊板壁立著一個鎖子錦靠背與一個引枕……」。第三回,「老嬤嬤們讓黛玉炕上坐,炕沿上卻有兩個錦褥對設。」第九十回,「一條寶藍盤錦鑲花綿裙,」。第九十二回,「原來匣內襯著虎紋錦」。鎖子錦是用金色絲線織成鎖鏈形圖案。錦是代表絲織工藝最高水平的絲織物,東漢已經流行,唐代及盛。明朝以後,織錦漸衰。清代服飾以綢緞及毛織物為貴,織錦只是做錦匣、枕、靠背等用。衣飾上僅作為鑲邊用。
2,刻(緙)絲[14]
《紅樓夢》中所描述的刻絲織物較多,特別是在第七十一回描述了一件珍貴華麗的刻絲精品,「……內中只有江南甄家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紅緞子緙絲『滿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壽圖』的,是頭等的……」關於刻絲工藝,先人早有論述[15]。它始創於隋唐;大盛於宋;元則瀕臨滅絕;明得以恢復,清乾隆年間亦復大盛,且極精好。《紅樓夢》中所記述的刻絲工藝品,可使我們窺見當時的盛況。不意在嘉道之後,則日形衰落,甚至無人從業。
3,綢和縐
書中出現的綢類織物有以下品種,「福壽綿長」宮綢(第十八回);蔥綠院綢(第七十回);紅綢(第五十一回);月白素綢(第一零九回);青皺綢(第四十二回);油綠綢(第四十五回);白縐綢(第二十四回);青綢(第四十九回)。綢出現於西漢,《道訓定聲》中說:「蓋絲粗帛厚而耐動者,今俗以綢為繒帛之大名。」明清以後綢成為絲織物的泛稱,因此青縐綢,白縐綢等可能是縐而不是綢。
《紅樓夢》中出現的縐織物主要是「洋縐」,如鳳姐的「大紅洋縐的小襖兒。」(第九回);「翡翠撒花洋縐裙」(第三回);「大紅洋縐銀鼠皮裙」(第六回),關於「洋縐」一定是進口縐無疑,但它是作者泛指進口縐織物;還是專用名詞,記載很少,已很難考證。書中提及的另一種縐織物是「冰鮫縠(hu)」(第七十八回)(關於鮫字將在「紗」部分討論)對於「縠」;漢書.江充傳》中這樣註釋:「紗縠,紡絲而織之也,輕者為紗,縐者為縠。」
4,紗、羅、綃
《紅樓夢》中關於紗和羅的記載十分生動。第九十二回有這樣一段,「錦上疊著一束藍紗。馮紫英道:『這叫做鮫綃帳』。在匣子裡拿出來時,疊的長不滿五寸,厚不上斗寸馮紫英一層一層打開,打到十來層,已經桌上鋪不下了。馮紫英道:『你看裡頭還有兩折,必須在高屋裡,才張得下。這就是鮫絲所織,署熱天氣張在堂屋裡,蒼蠅,蚊子一個不進來,又軟又亮』」。 「鮫綃帳」使我們聯想起「水鮫縠」,「鮫綃」;傳說中鮫人所織的綃,南朝梁任方《述異記》捲上:「南海出鮫綃紗,泉窒潛織,一名龍紗,其價百餘金,以為服,入水不濡。」晉左思《吳都賦》裡有一句「泉窒潛織而卷綃」,其注為:「俗傳鮫人從水中出,曾寄寓人家,積日賣綃。」看來「冰鮫縠」和「鮫綃帳」應是我國早有的名稱,曹雪芹可能是根據這個故事來形容絲羅的精細潔白。關於鮫絲有待繼續研究,但「素紗禪衣」的出土,使我們相信它的存在。
第四十回,「鳳姐道:『昨兒我開庫房,看見大板箱裡還有好些匹銀紅蟬翼紗,也有各樣折枝花樣的,也有流雲卍(wan)福花樣的,顏色又鮮,紗又輕軟。』賈母到:『那個紗,怪不得他認作蟬翼紗,原也有些像,正經名子叫作軟煙羅』。又說:『那個軟煙羅只有四樣顏色;一樣雨過天晴,一樣秋香色,一樣松綠的,一樣就是銀紅的,若是做了帳子,糊了窗屜,遠遠的看著,就似煙霧一樣,所以叫做『軟煙羅』。那銀紅的又叫做霞影紗』」紗非羅,原是鳳姐認錯,《晉書·周傳》中說:「質輕蟬翼,事重千鈞。」說明很久以來,古紗中可能真有「蟬翼紗」的名稱和品種,以此來形容紗的輕和薄。現在仍有一種產品叫做「蟬翼紗」,它是純桑蠶絲薄型縐類絲織物,具有輕薄透明的柔爽飄逸的質感,因外觀如蟬翼而得名。看來這名字並未消失。關於卍(wan萬),這是梵字,為印度的一種吉祥標誌,傳入我國後,作為一種圖案花紋,在建築業,絲織業中被歷代藝人廣泛採用,書中十九回也曾出現過這種圖案。「軟煙羅」的名字賈母已經解釋,即書中的兩段話,將顏色花紋說的都非常細緻,形象,花是暗花,花紋與地同一種顏色,花紋較密,顏色略暗些,地疏,顏色亮些.四種色彩:雨過天睛,秋香色,松綠色,銀紅色,所謂」雨過天睛」;是一種及為淡雅的藍綠色,出自五代柴世宗關於瓷器的兩句批語:「雨過天睛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秋香色應為黃綠色,後一種因朝霞、晚霞是紅的,薄薄浮動一層,所以叫」霞影。」一種羅織物生產出四種系列產品.很值得我們借鑒.書中關於「藕合色」的描寫;如寶玉的「藕合紗衫」;鴛鴦的「藕合色的綾襖」,使我們又想起了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藕合紗」和1957年在長沙左家塘發掘的楚墓中保存的一塊「藕色紗手帕」。可見我國紡織技術的一脈相承.
5 綾和緞
綾和緞是書中最好引人注目的絲織品,其數量與品種之多,簡直使人目不暇接.綾類織物有寶釵的「蔥黃綾綿裙」,襲人的「白綾細折裙」, 麝月的「紅綾抹胸」,寶玉的「松花綾子裌襖」,「綠綾彈墨夾褲」,鴛鴦的「水紅綾子襖兒」,「藕合色的綾襖」,妙玉的「淡墨的白綾裙」,五兒的「桃紅綾子小襖」,紫娟的「彈墨綾薄綿襖」,香菱的「柘榴紅綾裙」。綾;《玉篇》謂之「文繒」,和緞一樣是我國漢代以後開始盛行的絲織品。明清以來,以江寧,蘇州及杭州三處織造者最著。清代後期,綾漸漸不被人所採用,製造漸衰。而「紅樓夢」的描寫中,還是十分盛行,花色品種繁多。除穿著外;還做帳子用。緞織物有「綵緞」,「青緞」,「金心閃緞」,「水田青緞」。緞;古作「段」,道光咸豐之交及為盛行。緞織物書中描寫的除以上品種外,主要描寫了為帝王、貴族專用的妝緞, 蟒緞,倭緞.倭緞原是日本製造的緞匹[16],後來福建,漳州,泉州等地仿製,統稱為」倭緞」。書中描寫寶玉初見黛玉時穿的是「石青起花八團倭緞排穗掛(第三回)。所謂「八團」,是指有八個彩團圖案的褂子[17]妝緞的名稱自漳緞而來,又稱「妝花緞」。這是我國明清
時吸收倭緞的織制技法自造的一種宮廷專用的絲織品。清代江寧織造府每年大量織造,供朝廷使用。妝花是將長跑梭、短跑梭和吸收緙絲通經斷緯技法的挖花梭,結合運用於提花織物的妝彩上,妝花不僅可以織出整件匹料,還可以織出完整的整件衣料(如龍衣,蟒袍)或其它實用品(如桌圍,椅墊……等),這在織絲工藝上叫做織成。[18] 所謂「織成」是一種古老的織造方式,即我們常說的挖花,也就是「通經斷緯」(或稱「通經回緯」)的方式織作的。從這一點上說和緙絲是類似的,但兩者並不完全相同。歷史上曾有一時期「織成」的身價要高於錦和刺繡,並成為皇帝的專用品。如晉代就一直嚴令「織成衣為禁物。」[19]因妝花緞中有許多織有「蟒」的花飾,這樣的也稱蟒緞.有時只稱蟒而不加緞字,如金錢蟒,白蟒,立蟒等。書中描述的妝、蟒緞非常多,如湘雲的「水紅妝緞狐肷褶子」,寶玉的「大紅金蟒狐腋箭袖」,「白蟒箭袖」,「秋香立蟒白狐腋箭袖」等。
妝緞、蟒緞甚至倭緞是帝王、貴族的專用品,百姓是不能穿用的〔20〕。《紅樓夢》中之所以出現了大量的這種面料,說明賈府的特殊地位。如寶玉上學也穿著「秋香色立蟒緞」,這在一般人家是辦不到的。
書中關於「彈墨「的描寫;除紫娟的「彈墨綾薄綿襖」外還有寶玉的「錦邊彈墨襪」(第三回)。什麼是彈墨呢?簡單說,就是墨色絲.白色絲相間織成花紋的織錦。
三、羽毛織物
第五十二回,「賈母......便命鴛鴦說『把昨兒那一件烏雲豹的氅衣給他吧。』寶玉看時,金翠輝煌,碧彩閃灼,又不是寶琴所披之鳧靨裘。只聽賈母笑道:『這叫雀金呢,這是俄羅斯國拿孔雀毛拈了線織的,前兒把那一件野鴨子的給了你小妹妹了,這件給你罷,』」第四十九回湘雲評論寶琴的鳧靨裘說:「那裡是孔雀毛,就是野鴨子頭上的毛做的,」用禽類羽毛紡織成織物;現在已經十分罕見,但中國古代曾有過這類服裝。並有學者對此進行了考證。〔21〕。氅衣;又名鶴氅,穿之可御風.御寒.御雪〔22〕,式樣應為無袖而大的類似抖篷的服裝。有裡有面,黛玉的鶴氅為大紅羽紗面,白狐皮裡(第四十九回)。而寶玉的這件為雀金呢面,烏雲豹(即沙狐皮)裡〔23〕。關於鳧靨裘,書中賈母和湘雲說的很清楚,是野鴨子頭上的毛織造的,歷史上曾有「 鷫鹴裘」〔24〕,說明此類織物的存在。關於雀金呢,從書中的描寫看應是現在的機織物。理由是該織物的原料為孔雀毛;分經緯,可以用界線(南京織綿工藝中所用的一種縱橫線織法)方法織補(第五十二回),並且非常怕火,(羽毛應是怕火的)。另外,晴雯在織補完畢,又用小牙刷慢慢的剔起絨毛來,可見它是比較厚實的,即與鳥靨裘一樣,同屬較厚實的呢料。用孔雀毛織造,較有力的佐證有如下幾種。明末詩人吳梅村的一首詞:「江南好,機杼奪天工。孔雀裝花雲錦爛,冰蠶吐鳳霧綃空,新樣小團龍。」清初葉夢珠《閱世編》卷八記載:「昔年花緞惟絲織成華者加以錦繡,而所織之錦大率皆金鏤為之,取其光耀而已。今有孔雀毛織入緞內,名曰毛錦,花更華麗,每匹不過十二尺,值銀五十餘兩。」據此我們是否可以推想其紗是孔雀毛與其它纖維混編而織成呢?並且以上我們曾確認羽紗是棉與毛或絲混而織成的。《國學從刊》第四冊周肇祥《故宮陳列所紀略》文載:「乾隆時孔雀毛織成蟒衣······皆罕見之品。」可見解放前故宮陳列所還有實物存在。關於這點其它文獻也有證實。〔25〕。另外北京定陵博物館保存了一件緙絲龍袍。其胸部團龍補子中龍紋部分,是用孔雀毛繞於蠶絲上織入的,這些文物均表明我國自南北朝到明清均有羽毛用於紡織。
關於我國古代用禽類絨毛織造的記載很多。上文所說羽紗羽緞「蓋緝百鳥毛織成。」〔9〕《舊唐詩·五行志》載,「中宗女安樂公主有尚方織成毛裙,合百鳥毛,正看為一色,旁看為一色,日中為一色,影中為一色。百鳥之狀,並見裙中······安樂公主作毛裙 ,百官之家多效之,江嶺奇禽獸毛羽采之殆盡。」百鳥毛裙從不同方向,或在不同強度的光照下,能顯現出不同的色彩來。在織物組織中能從不同方向反射強弱不同光彩的只有斜紋或緞紋。百鳥毛裙的提花部分的織物組織,很可能是在不同部位上採用了各種斜紋組織。左斜紋和右斜紋所反射的光線方向不一樣,紗線的捻度強弱不同,反射的光彩就畢然不同。加之捻向的運用反射的光彩自然隨視線的方向而變化。在色彩的配製上,必是從各種色彩色調羽毛精心混合而成。若把「雀金裘」與「百鳥毛裙」相比較,可以看出他們有相同之處。第一百零五回描寫的「查抄單」中,為我們提供了另一件羽毛織物曰:「天鵝絨」,這名子現在仍然使用,但意義已經不同。關天古代的這種織物《天工開物·裘》中這樣論述:「飛禽之中,有取鷹腹.雁脅毳毛,殺生盈萬,乃得一裘,名「天鵝絨」者,將焉用之?」羽毛織物;不論是「雀金裘」,「百鳥毛裙」,還是「天鵝絨」,在古代都是相當貴重、奢侈過分的東西。否則身為皇親國戚、大家公子的賈寶玉也不會為一件衣服而焦急萬分。羽毛之物之所以珍貴無比,當然是「殺生盈萬,乃得一裘」,「江嶺奇禽異獸毛羽,采之殆盡」的結果,正因為如此,明清時這織物便成了珍罕之物了。
[1]《皇朝通典》卷二十九《職官典》
[2]詞源每一冊第512頁哆羅呢項
[3]陳詔著《紅樓夢小考》第268頁記載:「西方傳教士艾儒略所著《西方答問》。捲上談及西方土產時曾說:至於蠶絲、棉花,花草諸果品,(與中國)種種皆同,所異者如絨緞之類,有多羅絨······一匹值一二百金。」
[4]日本人澤元愷著《瓊浦偶至》卷二記中國商人汪竹裡云:哆羅呢「系西洋所產,故有番字識號。」
[5]漢語大詞典第三冊每334頁:清黃遵憲《櫻花歌》「撒張胡蝶衣哆羅」,錢仲聯註:「哆羅呢為毛織物,即呢之闊幅者。」《池北偶談》「荷蘭貢物」:「康熙三十年,荷蘭國貢物有:大紅哆羅絨十五匹,中哆羅絨十匹。」
[6]漢語大詞典第三冊第334頁哆羅呢項:一種較厚的寬幅毛織呢料。
[7]《大清會典事例》記載:雍正五年,西洋國又進大紅哆羅呢;乾隆十七年又進各色哆羅呢。
[8]明史外國傳六荷蘭:「以哆羅······乞通市,」
[9]《香祖筆記》:「羽紗羽緞出海外荷蘭,暹羅諸國康熙初入貢一二匹,今閩廣多有之,蓋緝百鳥毛織成。」清·王士禎《皇華紀聞》卷三:「西洋有羽紗羽緞,以鳥羽織成,每一匹價至少六,七十金,著雨不濕」。
[10]漢語大詞典第九冊第688頁羽紗項:一種薄的紡織品,用棉與毛或絲等混合組成。
[11]詞源第三冊2503頁。
[12]鄧雲鄉著《紅樓風俗談》第170.
[13]中國紡織科學技術史(古代部分)第295頁。
[14]明·周祈《名義考》。
[15]宋·莊綽《雞脅篇》。
[16]明.宋應星《天工開物·倭緞》
[17]清代曼殊震鈞《天咫偶聞》卷十
[18]《雲錦簡介》
[19]《御覽》卷八一六引《晉令》
[20]《清史稿·服二》
[21]吳世昌著《從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羽毛貼花絹」到《紅樓夢》中的「雀金呢」》
[22]清·曹庭棟《養生隨筆》卷三「衣」類:「式如被幅,無兩袖,而總摺其上以為領,俗名『一口總』,亦曰『羅漢衣』。天寒氣肅時,出戶披之,可御風,靜坐亦可披之御寒。」
[23]《清一統志》:「沙狐生沙磧中,身小色白,皮集為裘,在腹下者名天馬皮,頷下者名烏雲豹,皆貴重。」
[24]《西京雜記》載:司馬相如在成都「以所著鷫鹴裘就市人陽昌貫酒,與文君歡」。《爾雅翼·釋鳥》:「鷫鹴,水鳥,蓋雁屬也。」
[25]定陵博物館庫藏,故宮博物館庫藏,陳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