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黛玉之死的主要關係人

試論黛玉之死的主要關係人

試論黛玉之死的主要關係人

紅學研究

黛玉之死在於和寶玉的婚姻無望。她和寶玉難成好事,關鍵人不在賈母,而在於元春、賈政、王夫人。

先說,黛玉和賈母的關係。

見第三回 林黛玉拋父進京都,黛玉與外祖母相見,與家人姊妹廝認後,賈母當著眾人,說到:我這些兒女,所疼者獨有你母,今日一旦捨我而去,連面也不能一見,今見了你,我怎不傷心!

「我這些兒女,所疼者獨有你母」,賈母只是客氣,虛情假意嗎?我看未必,做母親疼女兒的一點私心,定不是虛言。賈母疼惜賈敏,繼而移情於黛玉,顯見在賈母心裡黛玉的位置是極高的。

這一層,都是老人愛女的私心,在榮府,眾人看到的是「如今且說林黛玉自在榮府以來,賈母萬般憐愛,寢食起居,一如寶玉。」

所以,賈母疼黛玉,一定是自始至終的,不可能先前那麼憐愛,後來就不憐愛!

這樣看來,賈母反對黛玉與寶玉的婚事,就很可疑。她萬萬做不出讓二人痛不欲生的決斷。

再看王夫人對黛玉的態度,只是親眷間的客情,她和黛玉的關係,可謂不疏而自遠。

第三回黛玉拋父進京都,描寫她的心態「常聽得母親說過,他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他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僕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況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那麼在整部書裡,黛玉因為說話得罪的第一個人是誰?

第七回,話說周瑞家的送了劉姥姥去後,便上來回王夫人話。誰知王夫人不在上房,問丫鬟們時,方知往薛姨媽那邊閒話去了。周瑞家的聽說,便轉出東角門至東院,往梨香院來。周瑞家的輕輕掀簾進去,只見王夫人和薛姨媽長篇大套的說些家務人情等語。

周瑞家的趁便回了劉姥姥之事。略待半刻,見王夫人無語,方欲退出,薛姨媽忽又笑道:「你且站住 。我有一宗東西,你帶了去罷」,什麼東西?薛姨媽道:「這是宮裡頭的新鮮樣法,拿紗堆的花兒十二支。昨兒我想起來, 白放著可惜了兒的,何不給他們姊妹們戴去」。

周瑞家的遵命一路將花送給了迎春、探春、惜春、鳳姐、(鳳姐交待平兒派人轉贈小蓉大奶奶兩枝),最後才到黛玉房中。

黛玉只就寶玉手中看了一看,便問道:「還是單送我一人的,還是別的姑娘們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這兩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 周瑞家的聽了,一聲兒不言語。

黛玉在榮府得罪的第一個人就是周瑞家的。周瑞家的是什麼人?是太太(王夫人)的陪房,她的工作不是打雜的,而是「陪太太出門」的。

「出門」這裡的意思暗喻成婚,黛玉出口傷人第一個傷的是她,預示了婚事難成的悲劇。得罪了太太身邊人,就是得罪了太太,王夫人厭棄黛玉自然是情理中的。

在第七回,發生的事情雖然簡單,但是隱含了很多文章。

在梨香院,「王夫人和薛姨媽長篇大套的說些家務人情等語」,說什麼?這要從薛家進京的由來說起。

見第四回書,薛家進京,已經言明:近因今上崇詩尚禮,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選妃嬪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親名達部,以備選為公主郡主入學陪侍,充分才人讚善之職。

這點至關重要。

寶釵進京是為參加選妃的,所謂「家務人情」多半是圍繞這個主題展開,如果是一般「家務人情」,寶釵未嘗不可陪著一起說話,兩姊妹長篇大套的說,她不在場,大概與她相關。

這一點又從薛姨媽派周瑞家的送花兒找到證據。送的什麼花兒?「宮裡頭的新鮮樣法拿紗堆的花兒」,宮裡頭的,並不是一般的,不為入宮備辦這些東西做什麼,薛姨媽不是說寶釵「寶丫頭古怪著呢,他從來不愛這些花兒粉兒的」。薛姨媽又說:「昨兒我想起來, 白放著可惜了兒的,何不給他們姊妹們戴去。」昨兒想起來,看來這花兒的來歷和時間也久遠了,送寶釵入宮的決定早有了。 白放著可惜了兒的,花兒白放著可惜舊了,如花的青春白白消磨,人已經等老了,是人的青春可惜了,聲聲是埋怨,句句是無奈。何不給他們姊妹們戴去,薛姨媽這麼做叫「借花獻佛」,「無事不拜佛」,她的心思大概是求王夫人在寶釵入宮的事上替她想辦法。

薛家的眼睛是朝上看的,那時候,寶釵只看到天子和王妃的位置,至於寶玉,在她眼裡,哪值一文。

元春省親回家,寶釵恭謹之極。不斷提示寶玉,元春不喜「綠玉」而二次改之,些些小事縈懷,寶釵對待元春的恭敬是表面,她真正敬愛的是天子。內心裡是企圖結交她,攀援上皇室寶座的。

元春也見識了寶釵的文采精華、雍容態度,她在那時正是得寵,未雨綢繆,她斷斷不允許這樣一個勝過自己的人物,選侍君王側,為了穩固住自己的位置,她定會一方面在宮內做些手腳阻撓寶釵進宮,另一方面,命令其父母想方設法,成全金玉之事,以絕後患。

在王夫人的心裡,元春和寶玉是最重的。

元春代表至高無上的皇權威嚴和家族榮耀,而寶玉是她的命根。元春是她的天,寶玉是她的地。

王夫人的私心,棄黛玉選寶釵作兒媳,利於元春。

這時候,黛玉和寶玉的關係就阻礙了他們的計劃。黛玉自然成了這家人的眼中釘。王夫人逐晴雯之意在針對黛玉,她不喜黛玉是顯見的。後來,寶玉寫祭詩紀念晴雯,其實更是祭奠黛玉。

下面分析的是寶釵和元春在「入宮」問題上的矛盾。

八十回後寶玉「奉旨」無奈,娶了他並無感情的薛寶釵。

請看寶釵的那首為賈政悲歎不祥的詩謎:

朝罷誰攜兩袖煙?琴邊衾裡總無緣。曉籌不用雞人報,五夜無煩侍女添。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復年年。光陰荏苒須當惜,風雨陰晴任變遷。

著名紅學家周汝昌這樣分析:讀者都能知道,在曹雪芹筆下,常常是一筆兩用甚至是數用,詩詞雅謎,都是暗對本人的情事命運而設言的。琴瑟、衾枕,皆喻夫妻之義——但是「總無緣!」這話可怎麼解?

可以概括成一句話:玉、釵婚後,卻仍然保持著原來的舊關係。舊關係,是怎麼樣呢?那就是廝抬廝敬,而並不相親相愛。

琴邊衾裡總無緣,我分析這一句中的「琴」還有一層意思,即「琴」指代的是元春的貼身丫鬟。

元春丫鬟   抱琴

迎春丫鬟   司棋

探春丫鬟   侍書

惜春丫鬟   入畫

「琴邊」,僕人身邊的主子就是元春呀,薛寶釵感歎「琴邊衾裡總無緣」,說的是她與元春無法比肩,能有相同際遇,她與宮廷無緣!

這是誰造成的?自然是因為元春!元春的封號是「賢德妃」,我想曹雪芹說的是反語,意思是她不賢不德,皇道不賢不德。

元春是這個家族身份最高的人,她有自己的治家治人的策略和計劃,入選鳳藻宮,沐浴皇恩奉旨省親,正是人生得意時,也是她最缺乏安全感的時候。因愛而生憂,因愛而生怖,誰能對她有那麼大的威脅?

她對寶釵的計劃和安排,自然牽扯到了黛玉,黛玉對周瑞家的說那一句,「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意思是寶釵選擇不了進宮,自然還有寶玉給她候選,作為元春對她的補償,而黛玉,已經被淘汰在局外,「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就很有道理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