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乃曹雪芹之原「字」原味

「仍」乃曹雪芹之原「字」原味

「仍」乃曹雪芹之原「字」原味

曹雪芹

陳曦鍾先生在《紅樓夢學刊》2005年第三期《「仍」字釋疑》文中言:「上述《紅樓夢》中的兩個『仍』字,自然也相當於『乃』字無疑了。」

筆者以為,這是誤解曹雪芹「仍」字義。曹雪芹在這兩處「仍」字仍作「仍然、依舊」義,並不通「乃」字用。以下拙見,就教於陳先生及專家。

現根據陳文所引庚辰本二十三回照抄如下:

如今早(且)說賈元春,因在宮中自編大觀園題詠之後,忽想起那大觀園中景致,自己幸過之後,賈政必定敬謹封鎖,不敢使人進去騷擾,豈不謬(寥)落。況家中現有幾個能詩會賦的姊妹,何不命他們進去居住,也不使佳人落魄,花柳無顏。卻又想到寶玉自幼在姊妹叢中長大,不比別的兄弟,若不命他進去,只怕他冷清了,一時不大暢快,未免賈母王夫人憂愁,須得也命他進園居住方妙。想畢,遂命太監夏忠到榮國府來下一道諭,命寶釵等只管在園中居住,不可禁約封錮,命寶玉仍隨進去,各處收拾打掃,安設簾幔床帳。

另據陳文所引歐陽健先生語:

「故程本作『命寶玉也隨進去讀書』,脂本改『也』為『仍』,更是錯上加錯,不僅說明庚辰本晚於程本,而且簡直就是直接依據程甲本抄錄而竄行脫文的。」

陳先生在文中解「只管」為「儘管」義,解釋庚辰本脫文事,筆者都認同。本文只單說這個「仍」字。

也許我生性愚鈍,我對陳曦鍾先生的話「仍」通「乃」和歐陽健先生的話「仍」改「也」看不明白。但我看曹雪芹的話倒看得明白。這個「仍」字照應前文「寶玉自幼在姊妹叢中長大,不比別的兄弟,若不命他進去,只怕他冷清了,一時不大暢快」。這話很明白,元春知道(理解)寶玉和姐妹們(含釵黛等)一塊兒吃住玩耍,作詩聚會等,離不開姐妹們。如第七十一回,寶玉說:「我能夠和姊妹們過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這次,元春命(讓)寶玉仍隨眾姐妹一起進園,也就是「仍然、依舊」讓寶玉和眾姐妹在一起之意。 這一段話也是照應前不久(第十七、十八回)元妃省親一段話:「後來添了寶玉,賈妃乃長姊,寶玉為弱弟,賈妃每上念母年將邁,始得此弟,是以憐愛寶玉與諸弟待之不同。……那寶玉未入學堂之前,三四歲時已得賈妃手引口傳,教授了幾本書,數千字在腹內了。其名分雖系姊弟,其情形有如母子。」元妃見了寶玉,「攜手攔於懷內,又撫其頭頸,笑道:『比先竟長了好些。』一語未終,淚如雨下。」元妃對寶玉「憐愛」有加,也瞭解寶玉和眾姐妹分不開,元妃有意讓寶玉「仍」(仍然、依舊)和眾姐妹在一起,不讓寶玉和眾姐妹分離,免得寶玉「冷清」。這也是元妃讓眾姐妹替代自己離去的空缺,代為照顧陪伴寶玉之意。這個「仍」字充分體現了長姊元春的一片「憐愛」之心。曹雪芹下一「仍」字,含意豐富,這對瞭解元春心事寶玉性情及寶玉和元春和眾姐妹的關係很有意義。另外,「也隨」含意是寶玉「隨從」眾姐妹進園,「仍隨」含意是寶玉和眾姐妹「一塊兒」進園。「也隨」是附屬關係,「仍隨」是並列關係。元春原意是要寶玉仍和眾姐妹一塊兒進園,不是程高所謂「也隨」(跟隨)眾姐妹進園。「也隨」把寶玉降格為低眾姐妹一個檔次,不合曹公原意。歸結起來就二句話,元春意:寶玉原來就和眾姐妹一起,現在仍和眾姐妹在一起。

如按「乃」字「也」字解,以上意義全無體現。「乃」為誤解,「也」為「呆看」(脂批),全沒讀懂曹公原文原字原意。程高比曹雪芹低一個層次,也體現在這個字上。歐陽健等人拿這個「仍」字作文章,是找錯了對象,使自己落入到了「呆看」這個層次。相反,「仍」字仍能體現「脂前程後」。「仍」只會(程高)改為「也」,往低層次俗字改;「也」不會改為「仍」,往高層次雅字改,沒人(含批者抄手)有這個水平,只有原作者曹雪芹有這個情懷。曹公原「字」原味——「仍」也。曹公的字是「一字不可更,一語不可少」(脂批),此一證也;曹公的文字往往「一筆作二三筆用」(脂批),此亦一證也。

再看第二例。第四十一回:

妙玉斟了一盞給黛玉。仍將前番自己常日喫茶的那只綠玉斗來斟與寶玉。

這裡的「仍」仍然是「仍然、依舊」之意,而不是陳文的「仍」通「乃」——「於是、然後」之意。

依原文理解,作者之意,妙玉「前番」(前次)曾將「自己常日喫茶的綠玉斗斟茶與寶玉」。前次沒有明文寫,這裡暗筆(補文)交待。這是曹雪芹慣用的「狡獪」之筆,搖曳「生姿」(周春語)。怎麼玩味是讀書人的事。連大某山人也評曰:「『仍』字可思,況繼『前番』兩字乎!」古人更知通假字,為何不作「乃」字思。

如果結合全書來看,用「仍」字是正確的。寶玉和妙玉的關係另有一番意味,為說清楚這個「仍」字,略說幾句寶妙關係。

妙玉的判詞是:

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

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妙玉的歌詞裡有二句:

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

又何須王孫公子歎無緣。

妙玉雖為尼,但帶髮修行,有才有貌,凡心不死,青春騷動。最終:潔落空,空有潔,下場悲,公子歎。

寶玉是什麼樣的人,本人另有專文探析寶玉的「情」「色」「意」「淫」多色性格——寶玉乃「五色花紋纏護」的「寶玉」。拙文探析寶玉的「情愛」(黛)「情色」(釵湘妙卿鳳)「情意」(晴平釧鵑鴛等)「情淫」(襲等)。寶玉是多情癡情泛情之人,是情種,柔情萬種。這裡別的不講,單講寶玉和妙玉就有一種情色的模糊關係。書中也多次點到,只舉二例。

第五十回。李紈對寶玉說:「……今日必罰你。我才看見櫳翠庵的紅梅有趣,我要折一枝來插瓶。可厭妙玉為人,我不理她。如今罰你去取一枝來。」眾人都道這罰的又雅又有趣。似乎眾人也知道寶玉和妙玉關係不一般。「又雅又有趣」,指寶妙關係特別又不傷大雅。而多數人「可厭妙玉為人」,反過來說是妙玉也「厭」眾人,但妙玉為何不「厭」寶玉,這裡面有文章——此皆是暗文。而寶玉樂意(正中下懷)去折梅,一折就能折回梅來。當然,折梅也是虛寫,讀者並不知道寶玉折梅和妙玉如何「情」一番。曹雪芹寫寶妙關係總是點到為止,留下想像空間。以寶玉的(天然)「調情」藝術和飄逸神采,妙玉定坐薄團不住。

第六十三回。寶玉過生日,妙玉叫人給寶玉送粉簽,上面寫著:「檻外人妙玉恭肅遙叩芳辰」。寶玉鄭重其事相當認真的回帖,還親自送去。回帖云「檻內人寶玉薰沐謹拜。」

妙玉不向別人「遙叩芳辰」,專向寶玉「祝你生日快樂」,可見妙玉心中時有寶玉,或者說,寶玉在妙玉心中有份量。妙玉人在「檻外」,心在「檻內」;寶玉人在「檻內」,心通「檻外」,二人打通「檻外」「檻內」,此亦是曹雪芹一生花妙筆也,給二人增色不少,也是表現寶妙二人性格的豐富性。實際上這也是曹雪芹寫出(頌揚)妙玉壓抑不住的人性人情,是曹雪芹反對封建桎梏的一種情緒洩漏。

現在回過頭來談妙玉的「仍」字,就好解了。曹雪芹在這裡點一個 「仍」字,是和前後文照應貫通的,是符合寶玉妙玉性情及事態的,很順當,很有意味,也很好理解。如把「仍」字按「乃」字解,意味全無,跟前後文的關係這裡就斷了線,曹公點到為止的藝術氛圍也蕩然無存。

再:如按「乃」字解,「前番」二字多餘,贅語;按「仍」字用,「前番」二字才有著落。「仍」和「前番」照應。

另,還有一例,和以上兩個「仍」字用法類似。第二十一回,「湘雲仍往黛玉房中安歇」(庚辰本程本同)。查前文,這是湘雲第一次正式露面出場,明文寫到湘雲之事(第五回判詞圖讖歌曲暗指到湘雲和第十三回《葬可卿》「史鼎夫人來弔唁」脂批有「伏史湘雲」語)。這裡,曹雪芹用「切入」法(當今現代派電影手法,二百多年前曹公已用),把湘雲硬「切」進來。但看二十、二十一回,湘雲卻和賈家和眾姐妹和寶玉很熟(不煩舉例),是賈家的常客,所以曹雪芹寫「湘雲仍往黛玉房中安歇」,也就是湘雲仍然和以前一樣往黛玉房中安歇。這和前後文是貫通照應的。這個「仍」字省去多少篇幅,點出多少暗文。此三「仍」字意味深長,藝術效果獨特,是曹雪芹的一個筆法。

寫到這裡,想起《紅樓夢》裡怎樣用「乃」字。僅查了第一回,就說明了問題;當然,也查了第一回的「仍」字。第一回用「乃」字十五例。為避免行文累贅,只舉前五例:

「乃是第一回題綱正義也。」

「二仙知不可強制,乃歎道:……」。

「石頭聽了,喜之不盡,乃問道:……」

「空空道人乃從頭一看,」

「乃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

第一回用「仍」字一例:

「雨村收了銀衣,不過略謝一語,並不介意,仍是吃酒笑談。」

從第一回可看出,作者「仍」「乃」並不通用,意義分明。「仍」「乃」可通用,但曹雪芹在《紅樓夢》中「仍」「乃」不通用。在古代,「仍」通「乃」一般是在文言文中,如陳文舉例。曹雪芹創作《紅樓夢》主要以北京地區的生活語言(口語)提練藝術加工而成,可稱白話小說(相對於文言文),所以「仍」不好通「乃」。二字各司其義,理所當然。

曹雪芹是文字文學大師,是精通文字用法和善用語言表現的,當然懂得「仍」「乃」如何適用。曹雪芹情感情思豐富複雜,不可以常人常規眼光看之。不可強解「仍」通「乃」,以俯就程高、歐陽健等先生「仍」錯之意。我們有時只有望曹興歎,不可「削足適履」,或佛頭著糞。《紅樓夢》中確有些矛盾之處,含混之處,只有按曹雪芹原意本意理解,不可曲解誤解他意。

2005年6月2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