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關外祖籍佐證

曹雪芹關外祖籍佐證

曹雪芹關外祖籍佐證

曹雪芹

曹雪芹關外祖籍在鐵嶺,業經我市學者李奉佐、金鑫二位先生考證論定。數典忘祖,向為中華民族傳統道德之大忌,難道曹雪芹就會寫《紅樓夢》而忘祖嗎?當然不會。鐵嶺之地、鐵嶺之人、鐵嶺之物產、鐵嶺之什具,就鑲嵌在《紅樓夢》中,只不過雪芹未宣、脂硯未注,自然世人難知了。

 鐵嶺之地:潢海鐵網山黑山村

潢海、鐵網山見於第十三回。先說潢海。「潢」字有兩個基本義。一是積水池,這是本義。《說文解字》:潢,積水池也。第七十八回之「潢污」即此義。二是水名,潢水、潢河,指西遼河上游西拉木倫河,古作西喇穆倫河。可以說,潢水即遼水,潢河即遼河。蒙古人稱江、河、湖為「海子」,簡稱海。東北地區自公元1234年至1368年一百多年間一直在蒙古統治之下,故稱遼河為遼海。遼海又專指鐵嶺。遼河流經鐵嶺西側,地勢平緩,兩岸無據,汪洋似海,故「土人呼遼海,有遼海屯」(據《清史稿》)。明洪武年間,於開原三萬衛下設遼海衛,治所昌圖;復設遼海屯驛,在鐵嶺城南,即今鐵嶺市銀州區龍山鄉遼海屯村。在清代,以遼海代鐵嶺屢見於文人筆端。周恩來讀書舊址銀岡書院的人郝浴被順治皇帝貶謫鐵嶺,在一篇文中自述說:「皇帝發怒,把我貶到了遼海。」

潢河—遼河,潢海—遼海,遼海—鐵嶺,潢海隱指鐵嶺。

鐵網山也指鐵嶺。鐵即鐵嶺之鐵。網,布網狩獵。山,「嶺」之瘦語。《說文解字》山部「新附」:嶺,山道也。以釋文之首字隱本字,似謎語之捲簾格,下文之「黑山」亦然。鐵嶺系清代皇家獵場,史載康熙曾於鐵嶺地區率騎布網打獵,所以,鐵網山意為可供布網射獵的鐵嶺。

鐵網山,是雪芹以仿詞這一修辭方法造出的地名。佛書《法苑珠林》載有鐵圍山,「圍」字有一常用義項是打圍,即打獵,這與「網」之布網打圍義同。第二十六回寫馮紫英去鐵網山「打圍」,網、圍合一,便是註腳。據載,佛家所謂南贍部洲等四大洲中有鹹海,海外有鐵圍山。這回我們再把這些聯繫起來看:鹹海—鐵圍山,潢海—鐵網山,遼海—鐵嶺龍首山,雪芹由佛經觸發靈感,仿詞造出烏有之地,其真實目的是為了影射遼海之濱的鐵嶺。

第五十三回的「黑山村」也是鐵嶺之隱語。《說文解字》:鐵,黑金也。嶺,山道也。鐵嶺二字釋文首字組合為「黑山」。黑山村的意思就是鐵嶺之村。這個「村」,據汪韶彬先生考證是鐵嶺地區的汪荒地村,在鐵嶺西北50里左右。此地是康熙年間的皇莊,每年歲末以實物和銀錢向內務府交租納稅。黑山村交納的物產多為鐵嶺土特產品,黑山村莊頭的生活原型在鐵嶺汪荒地實有其人,這在後文專節論述。這回書裡,雪芹還借賈蓉之口,說黑山村是在「山坳海沿子」裡,也指明是在鐵嶺。坳,山間平地也。鐵嶺三面環山,豈非是在「山坳」裡」?海沿,海邊、海濱之謂也。鐵嶺西臨遼河,又稱遼海,豈非是在「海沿子」裡?「山坳海沿子」與鐵嶺地理環境契合如神。

不僅如此,雪芹還以京城到黑山村、京城到鐵網山的里程,暗示二處皆指鐵嶺。

第五十三回烏進孝說因為外頭雪大,臨近京城又一暖一化,在路上耽誤了幾日,走了一個月零兩天。第二十六回馮紫英說鐵網山打圍,三月二十八去的,五月初二的「前兒」回來的。雪大,明指東北地區。後來又一暖一化,說明是自北向南。去掉路上耽誤的「兩日」—遼北方言的「兩日」非確指二天,而是幾天、三五天的意思,共走了二十幾天。木輪鐵瓦的大車,拉著重載,行於雪地,在夜長晝短的臘月,即使起早貪黑每天也不過走五六十里而已,二十幾天正常行程約為一千五百里左右。馮紫英打獵,往返策馬疾馳,倍於車速,每天約為一百二十里左右,自三月二十八日至四月三十,計三十二天,去掉七天獵期,則二十五天往返三千里,單程也是一千五百里。這個京城指北京,從北京起,自山海關為界,裡七外八一千五百里之處,正是鐵嶺。周汝昌先生收到李奉佐先生寄贈的雪芹祖地之石後題詩曰:「一千五百里,迢迢長短亭」(《謝奇石》),更足佐證。

  鐵嶺之人:烏進孝

黑山村是鐵嶺之地,黑山村的莊頭烏進孝是否鐵嶺之人呢?蒙汪韶彬先生據本家《汪氏同宗錄》及地方史志,並通過實地調查,令人信服地證明了烏進孝的原型是康熙年間鐵嶺地區皇莊汪荒地的莊頭汪進孝,他還有個兄弟叫汪進忠,就是烏進孝說的為榮國府經營八九個莊子的「兄弟」。

原型姓汪,小說人物姓烏,何以見得烏進孝即汪進孝?卻原來這是雪芹以古代語音拉起的一道障眼帷幕。古代沒有拼音字母,採用反切法給漢字注音,也叫切音,用「××切」表示。汪,古代韻書作「烏光切」,雍正四年問世的《音韻闡微》一書作「烏荒切」,「汪」的反切上字都是「烏」。再看「烏」,古代韻書作「汪胡切」,「烏」的反切上字是「汪」。「烏」「汪」互為反切上字,從這種意義上說,「烏」即「汪」,「汪」即「烏」,豈非烏進孝即汪進孝乎?

再進一步想:汪,烏荒切。烏荒者,汪荒也。雪芹分明在暗示讀者,這個黑山村就是鐵嶺的汪荒地。

《紅樓夢》中有許多名詞專在語音上做文章,尤其是姓氏、秦—情、賈—假、甄—真、薛—雪,但這些大多已被脂硯齋批明,而涉及鐵嶺的地名、人物卻諱莫如深,何故?原來鐵嶺乃雪芹祖籍之所,祖塋之處,更是先祖淪為滿洲正白旗「包衣」(奴隸)之地,自高祖曹振彥起,時甫五代,雪芹自然銘刻在心,彷彿胸中塊壘,不吐不快,但如果直書鐵嶺,等於抄家之後向皇帝算老賬,冒天下之大不韙,統治者絕不允許雪芹活到癸未除夕(公元1764年2月1日)而享年40歲。於此,我們更加深刻領悟了「字字看來都是血」的涵義。

鐵嶺之物產:農林牧漁,土副特產

第五十三回寫黑山村莊頭烏進孝到寧國府繳納田租,除白銀2500兩外還有實物45品,主要是燒的、吃的、玩的三大類。

燒的炭類,鐵嶺東部山區,南北綿延百里有餘,伐木燒炭,毋庸贅言。

吃的和玩的主要有野生禽獸、家養禽畜、乾果乾菜,水產海味,五穀雜糧五類。

野生禽獸有鐵嶺山區物產八種:大鹿30只、獐子50只、狍子50只、野豬20個(量詞從原著,下同)、野羊20個、野雞200對、野兔200對、熊掌20對;鹿舌50條、鹿筋20斤。還有給哥兒姐兒的玩藝:活鹿2對、活白兔4對、活黑兔4對。品類繁多,數量驚人,單以鹿論,就有大鹿、活鹿、鹿舌、鹿筋,總共不下百十隻鹿。若非產地,絕難如此!

梅花鹿乃鐵嶺山區特產,尤以西豐為盛。西豐,古稱逃鹿城,是清朝皇家圍場,清廷所需觀賞之鹿、食用之鹿,多出於此。第49回「脂粉香娃割腥啖膻」燒烤的「新鮮鹿肉」,定是烏進孝的「兄弟」進奉榮國府的。

鐵嶺、開原、昌圖東部山區及西豐全境,獐狍雉兔極多。棒打獐子,抓傻狍子,攆野兔子,雪天抓野雞,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還是少年津津樂道之事。同時黑熊、野豬等猛獸也不時出沒。康熙曾在開原威遠堡射虎便是明證。

乾果四品榛、松、桃、杏瓤皆鐵嶺特產。尤其是榛子,鐵嶺地區,滿山榛叢,每逢秋季,果實纍纍,至今猶是。

各色乾菜。鐵嶺地處東北,冬天寒冷,古代又無保鮮技術,於是人們便在夏季將園中果蔬或山間野菜採摘晾乾收藏,以備冬食。

魚類二品:鱘鰉魚2條、各色雜魚200斤。遼河流經鐵嶺地段汪洋如海,盛產各種魚類:鯉、鯽、鰱、鯰等。鱘鰉魚,是一種產於江河的大型食用魚,體長五米許,每輛大車只能裝一條,烏進孝一次進奉兩條之多,說明產地就在附近。史載「鱘鰉魚產盛京者甚多」,盛京即瀋陽,皇太極天聰八年(1634)始稱。清代鐵嶺屬盛京,而「黑山村」—鐵嶺的汪荒地村,距離盛產鱘鰉魚流經鐵嶺的遼河只有幾里路。

糧食類六品四種:御田胭脂米、糯、粳、雜糧。糯,俗稱粘大米;粳,旱稻。二者鐵嶺皆有所產,唯粳因其產量低且口味差,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已無人種植。御田胭脂米,本作玉田胭脂米,是玉田稻米的良種,飯粒色如胭脂,故稱。因康熙皇帝曾親自布種,所以又稱御田胭脂米。清朝皇莊都以上等水田種植此品,專門用以入貢。黑山村是寧國公的莊園,每年只能進奉二石,供上層人物食用,第七十五回賈母吃的紅稻米粥即此米煮成,那是烏進孝的「兄弟」進奉給榮國府的。至於「雜色粱谷」更是鐵嶺盛產,所以各進50斛(一斛五斗)並「下用常米一千石」,得近百輛大車才能拉走!

其餘者,家養畜禽豬、羊、雞、鴨、鵝等皆鐵嶺盛產;海珍三品海參、蟶干、對蝦或於集市購買,或於進京途中渤海採辦,皆非難事。唯暹豬、活錦雞、活西洋鴨三品非鐵嶺地產,也不易買到。暹豬是一種名貴的豬,傳說來自暹羅國,是否黑山村專為寧國府飼養的「洋豬」呢?至於活錦雞、活西洋鴨各二對,究是烏進孝為討賈家歡心而極力收羅的,抑或別人贈送烏進孝的,不得而知;再或雪芹為避禍端掩人耳目而故弄玄虛也是有的。

鐵嶺之什具:小紅

家庭日常生活用具為什具,《紅樓夢》裡寫了多種,唯第51回寫了鐵嶺之什具。請看薛小妹新編懷古詩之九:

蒲東寺懷古

小紅骨賤最身輕,偷掖私攜強撮成。

雖被夫人時吊起,卻已勾引彼同行。

這首詩謎自雪芹同時代人周春擬猜骰子以來,紅天燈、繡花針、錢串繩,眾說紛紜,可惜「眾人猜了一回,皆不是」,蓋因不明雪芹別有寄托之故也。

品味詩中語意,「小紅」這個「俗物」必須是體小、色紅、又輕又賤的骨製品,是專供「夫人」「吊起」使用的物什,以「私掖偷攜強撮成」的方針,達到「勾引」謎底以外兩個或多個事物「同行」的目的。符合謎面這些條件的只有婦女打麻經、捻細麻繩用的「撥稜槌兒」。

「小紅骨賤最身輕」,是說它的形體特點。取來一根牛的小腿骨,剔淨陰乾,週身磨光,便成「撥稜槌兒」。此物長不足尺,逕可盈寸,兩端圓粗,形似啞鈴。使用日久,遍體暗紅。雖乃女紅之必需,卻不值一文大錢。

二三兩句是說「撥稜槌兒」的功用、使用方法和對象。過去制鞋必須用細麻繩納鞋底,打納底繩首先要從一束麻中一根一根地抽出麻纖維,用手捻成麻捻兒,再把麻捻兒捻成一段細麻繩,綁繞在「撥稜槌兒」上「吊起」—一般都是吊在掛幔帳用的幔竿上。然後兩手各用三指捏住一股,一邊不停地續麻捻兒,使勁捻成麻經,一邊雙手合力將兩股麻經捻成細繩。納底繩要順利穿過錐孔而不打結、不紕線,必須光滑而粗細均勻,因此麻捻兒必須「私掖」其中,隨著長度的增加,麻繩「偷攜」走了所有的麻捻兒。一根細麻繩,絕對看不出「掖」、「攜」的痕跡,故以「私」「偷」修飾最當。而兩手各用三指「強撮成」麻繩,也正合「撮」字乃三指抓取之本義。

「撥稜槌兒」還有一種用法是專門打麻經,先捻出一段麻經纏在「撥稜槌兒」中間,然後一手提著麻經之端,另手邊續麻捻兒邊撥動「撥稜槌兒」旋轉上勁,這也是它得名的由來—「撥稜」轉動的「槌兒」;麻經長了,再纏上,再吊起。使用此物的都是婦女,一家三代每年要做許多鞋,任務都落在家庭婦女身上,所以必須時常吊起打繩。

最後一句語意非常明顯,「撥稜槌兒」「勾引」麻捻兒「同行」成為麻經,再「勾引」麻經「同行」成為麻繩。

「撥稜槌兒」不見於任何古今辭書,「撥稜」,鐵嶺方言作bū leng而不讀如本字,但卻是鐵嶺地區所有農村老年婦女都曾用過的物什,筆者少年時代親見母親操「撥稜槌兒」捻繩,很是辛苦。

只有確解了此詩謎底為鐵嶺之什具「撥稜槌兒」,我們方可懂讀這回書。第50回篇末薛寶琴說:「詩雖粗鄙,卻懷往事,又暗隱俗物十件。其中「懷往事」最值得注意,因為十首詩中前八首確有其人其事,而這首《蒲東寺懷古》是取材於唐人元稹傳奇小說《鶯鶯傳》的元代雜劇《西廂記》故事,另一首《梅花觀懷古》是明代傳奇劇《牡丹亭》故事,戲曲乃文人藝術虛構,本非古跡,有何「往事」可懷?揭穿謎底我們方知,雪芹是在「懷」自家的「往事」!《梅花觀懷古》的謎底是團扇,也叫紈扇。每逢夏日,一扇在手,祛暑生風,驅趕蚊蟲,須臾不離;秋風一起,隨手棄之,不再提起。這不正如雪芹之家世嗎?當年三代四人任江寧織造,深得康熙寵愛,真如美人手中的團扇;後來成了雍正王朝政治鬥爭的犧牲品,罷官抄家,又正如扇之被棄。

這兩首「懷往事」「隱俗物」的懷古詩的謎底,暗示了雪芹一部家史:關外祖籍鐵嶺,不幸淪為「包衣」—只以鐵嶺什具「撥稜槌兒」發之;後得康熙寵信,曹氏如烈火烹油,繁花著錦,不幸「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只以團扇喻之。

看來,十首懷古詩,前八首真史實是為後二首假史實鋪墊,而後二首的假史實才是雪芹真「懷往事」,「假作真時真亦假」,雪芹不是在第五回就說了嗎?

雪芹要在《紅樓夢》中寫鐵嶺,又要避開文字獄之烈禍,於是調用文字訓詁學、漢語音韻學、中華民俗學、歷史地理學等布撒層層迷霧,使後世學者難以達詁,幸有紅學大師周汝昌先生探幽索微,考論在先,國復方得站在巨人肩上再奮力一躍勉成此文,謹此鳴謝!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