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小講(二十九)
在清虛觀中,張道士一見賈母史太君,開口先問「哥兒」的事情,雪芹於此,著以特筆,已如前回講述。然後,這位張爺爺就提議,哥兒也該考慮到婚姻大事了,並且說他前兒看見一位小姐,「今年十五歲了」「模樣兒,聰明智慧,根基家當,倒也配的過。」於是,引起了賈母的一席話,也引起了寶黛之間的一場特大風波——在全書中也是僅見的,關係非同小可。
賈母聽張道士提出的這位小姐的「三大方面」,即相貌、性情、門戶三個要點之後,答覆了一段話,其詞云:
「……你可如今打聽著:不管他根基富貴,只要模樣配的上就好,來告訴我,——便是那家子窮,不過給他幾兩銀子罷了。只是模樣、性格兒難得好的。」
這段話,重要無比,可惜讀者論者大多不加注意,輕輕看過,視為泛常之閒話了。若問重要何在?請聽講者一陳鄙見。總不可忘記,在雪芹的筆下,莫當他肯在任何無謂之處而多費一點兒墨汁。這是不會的。他給人物安排的話語,都有其作用,有其伏脈,有其「針對性」。賈母的這一番發話,更是如此。老太太有她的滿腹的心事,話是說給人聽的。在這個場面中,話雖則是當眾說給張道士聽的——其實卻是說給自己全家人聽,而最主要的是說給王夫人聽。此話怎講?原來,王夫人與賈母各有自己的心事和盤算。自從薛家來後,因是皇商,家勢豪富,有一個寶釵,人品上等,王夫人就把自己這個外甥女看中是寶玉的佳配。她盤算的是,現在借來當家的是娘家的內侄女王熙鳳,將來寶玉娶了寶釵,又是王家的「嫡派」,親妹妹的女兒。這是封建大家庭常見的「母黨」的勢力關係。而老太太則與此不同,她想的是,自己最疼的女兒先已去世,遺下弱女黛玉,孤苦伶仃,從小與寶玉一起長大,二人最相和美。豈不是天作之合。但那時老人家是要講身份的,她自己不能出諸口,說是要給自己的孫子娶自己的外孫女,——她一心等待王夫人張口,寶玉的親娘,一提此議,作為祖母的一點頭,那真是一切圓滿無比了。然而,王夫人就是不開此口。她們婆媳兩個,明裡和同,暗中矛盾。今日趁張道士一發此言,立即明白表示;你們打算聘薛家的姑娘,頭一條是根基富貴,人人巴結闊家有錢的,我偏說絕對不計門戶高低窮富,窮家的只要女兒本人好,一切妝奩陪嫁不計,情願一力辦理承擔,——你看,這只因榮府上下人人勢利,捧薛抑林,說黛玉無家無業,難以為配,老太太才特意作此「聲明」,以壓眾論。事情的微妙,須待細心體會。張道士只顧如此一提,以為這不打緊,哪料想寶玉一聞提親二字,便不肯再見張道士,而黛玉也因此勾引起許多難言的煩惱,以致兩人鬧起一場巨大的風波,幾乎不可開交。
這場風波的嚴重性從一件事上就可十分清楚了,這就是書中賈母從來還不見她為寶黛二人的慪氣口角而哭過,這一次卻急得流下了淚,並且說出一段驚心動魄的話來。你聽——
「我這老冤家是哪世裡孽障,偏生遇見了這麼兩個不省事的小冤家:沒有一天不叫我操心。
真是俗話說的,「不是冤家不聚頭」。幾時我閉了這眼,斷了這口氣,憑著這兩個冤家鬧上天去,我眼不見心不煩,也就罷了,——偏又不咽這口氣!」
這一席話,真是字字有千鈞鼎重,句句似電掣雷轟,無怪那寶玉黛玉聞知之下,各自在屋裡像「參禪」一樣地細參老太太那番話的每一個字的真源正義。看官們著眼:老祖母的滿腹之心事,既定之主張,至此才算合盤托出。她天天為此而操心,所為何來?她說的「不是冤家不聚頭」這七個大字已經定了寶黛關係的全局,何用置疑?何容篡改?
所以,在第二十九回之前,有一則脂硯總一批,說道是:
「二玉心事,此回大書,是難了割。卻用太君一言以定。是道悉通部書之大旨。」
意思正是說明,一部《紅樓夢》的大事之一,即在於史太君是發言定了大局的。這可見乾隆早期,讀者盡知此義。不料到了乾隆四、五十年以後,忽然又炮製出來一種混入偽續後四十回的假全本,卻硬是把賈母篡改成為一個破壞寶黛婚姻的頭號罪魁禍首。近來的有些藝術表演,也還在不斷地為徹底歪曲雪芹本意的假《紅樓夢》進行傳播工作。這是歷史造成的,不怪他們。
電視連續劇《紅樓夢》正在拍攝,不但前八十回盡量忠實於原著,就是八十回後的情節,也將努力使它恢復或接近雪芹真書本來的面貌和精神——到那時,老祖母當會一洗向來的沉冤〔注〕。
〔注〕近一二年來已開始有研紅者寫出專文,對賈母這個重要人物作出新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