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樓夢》 在美國
美國,全稱應為美利堅合眾國。它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濱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鄰墨西哥及墨西哥灣。稍微熟悉一點世界歷史的人都知道,鴉片戰爭之前的六十年,美國方是獨立之初(美國獨立於1783 年)。據有關史料記載,1776 年至1781 年英國著名探險家柯克在最後一次太平洋探險航行中,隨船有兩名美國海員到過中國的廣州,這是最早到達中國的土生美國人。航海結束返回美國後,其中一名海員名叫黎亞德,他發表了《柯克船長最後一次太平洋航行日誌》 ,首次向美國人報告了中國的情況。這篇「日誌」,可能就是美國人關於中國的最早記述了。柯克遠航來到中國,結束了雙方那種隔絕和無知的狀態1 。因此,同世界上許多國家相比,中國與美國的文化交流要晚得多,可以說是遲開的交流之花。
遲開的文化交流之花
中美交往,是世界上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的文明占國與一個歷史短、人口少的國家之間的來往。據記載,最早來中國的美國人都是商人、冒險家和海員。他們來中國的興趣是做生意,對中國古老的文化是缺乏認識的。1797 年,一位定居在費城的荷蘭人寫了一本名為《 荷屬東印度公司使臣朝靴中國皇帝實錄》 ,成為美國第一本關於中國的書。
19 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的傳教士開始陸續來到中國。這些傳教士十分注意漢語的學習,並逐漸開始瞭解中國的風土人情,研究中國的社會、政治情況。例如,傳教士裨治文到達廣州後學習中文,並於1832 年在澳門創辦了《 中國叢報》 (一譯《 澳門月報》 )。《 中國叢報》 除了刊登教會消息之外,還注意介紹中國的政治、法律、歷史、文學和風俗,擴大西方人對中國的瞭解面。隨著美國傳教土來華人數增多,他們在華的活動已不僅僅局限在傳教方面,相當一批傳教士開始在華辦學。一時間,教會學校幾乎遍佈中國各大城市。這些教會學校吸收中華文化,傳播美國(或稱西方)文化,使中美文化交流出現了新的氣象。
20 世紀初到本世紀四十年代末,中國的學生開始渡過太平洋到美國留學,一些美國人對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更加重視,西方文化滲透達到鼎盛時期。從五十年代開始,由於中美關係凍結,中國與美國的文化交流僅局限於台灣一島。中美文化交流儘管有過數十年的間斷,但是自近代以來的中國人民對美國並不陌生。以人民文學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近數十年來出版的美國文學作品數量來說,就十分可觀。美國著名作家惠特曼、馬克吐溫、享利· 詹姆斯、傑克· 倫敦、德萊塞、史沫特萊、愛德加· 斯諾、韓素音等人,都是中國讀者所熟悉的。他們的作品,如《 哈依瓦薩之歌》 (朗費羅著)、《 草葉集》 (惠特曼著)、《湯姆.索亞歷險記》(馬克· 吐溫著)、《 雪虎》 (傑克· 倫敦著)、《美國的悲劇》 (德萊塞著)、《 皮克斯基爾事 件》 、《 大地的女兒》 (史沫特萊著)、《 黑人的靈魂》(杜波伊斯著)、《 西行漫記》 (斯諾著)等,受到了中國讀者的喜愛和高度評價。大量的美國文學作品傳入中國,並被翻譯出版,毫無疑問為中國人民瞭解和認識美國社會、美國文化,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七十年代初,中美建立了外交關係,兩國的文化交流隨著兩國政治、經濟上所發生的變化,也有了新的發展。中美兩國文化界、學術的互訪日益增多,中國的青年知識分子紛紛遠渡重洋到美國留學成為一時風氣,這對推動中美間的文化交流無疑是起到一種推動作用。在這個大背景下,中國建立了不少有關美國文學藝術的專門機構,創辦了不少刊物來介紹美國的文學藝術方面的成就。而在美國同樣成立了許多中國文學藝術的研究機構,創辦了許多專門的刊物評介中國的文學藝術成就。這種雙向的交流和研究,為中美的文化交流譜寫了新的一章。
《 紅樓夢》 在美國的流傳
當荷蘭人在費城出版他的《 荷屬東印度公司使臣朝覷中國皇帝實錄》 的時候,即1797 年,中國正是清嘉慶二年。此時上距世傳程甲本《 紅樓夢》 付梓六年,距程乙本《 紅樓夢》 刊布五年。在東方,《 紅樓夢》已從浙江乍浦港流傳到日本長畸四年多了。但是,這部偉大的古典名著是何時傳到美國的,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找到一份文獻來加以說明。
據在美國執教的那宗訓2 教授所撰《 美國國會圖書館所藏紅樓夢善本簡記》、《 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所藏紅樓夢善本簡記》3 兩文介紹,在程甲本、程乙本之後,清道光庚寅(1830 ) 東觀閣梓行,會文堂藏板的東觀閣本「新增批評繡像紅樓夢」, 王希廉評本「新評繡像紅樓夢全傳」以及三讓堂本「繡像批點紅樓夢」、同文書局石印本「增評補像全圖金玉緣」等早期翻刻本,美國國公圖書館裡都有所收藏。而清嘉慶庚辰(1820 )的金陵籐花榭刊「繡像紅樓夢」、連元閣刊本、日本注本(刊於咸豐九年,1859 )、金玉緣本紅樓夢,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內也收藏多部。從以上兩大圖書館所收藏《紅樓夢》 翻刻本的數量分析,《 紅樓夢》 一書20 世紀初期當已傳入美國,並成為重要的收藏品。
數年前,報紙上連續報導了兩則消息:一則是台灣胡適收藏數十年的「乾隆甲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世稱脂殘本或甲成本)流落於美國,存於康乃爾大學圖書館;另一則消息是台灣胡天獵所藏的一部程刻本《紅樓夢》 (有稱「程丙本」)賣給了美國耶魯大學圖書館4 。因此,在當今世界上,除了蘇聯列寧格勒大學圖書館藏有一部珍貴的早期脂評抄本之外,美國也有了一部早期脂評抄本。
在《 紅樓夢》 英譯本方面,美國有王際真節譯本、霍克思譯本等。1957 年,梵蒂昂公司在紐約出版了麥克休姐妹合譯的《紅樓之夢》。這個譯本是從德國庫恩譯本(1932 年,島社萊比錫版)轉譯的,主要故事意譯,譯文約為原書的一半左右。
1 858 年,王際真的《 紅樓之夢》 節譯本增訂,由吐溫出版社出版紐約版。這個譯本雖經過增訂,但從內容看,仍屬節譯本。在美國讀者中,王譯本影響較大,但全譯本問世後,逐漸為讀者所熟悉的是霍克思的《石頭的故事》。北京外文出版社 於1978 年後陸續出版了楊憲益、戴乃迭合譯的英文全譯本《 紅樓夢》 ,也為眾多美國《 紅樓夢》愛好者所歡迎。
《 紅樓夢》 在美國流傳的歷史,比不上日水、俄蘇久遠,也晚於英國、法國、德國。但其流傳範圍、產生的影響,卻不亞於上述國家。特別是在研究成果方面,美國反而後來居上,令人矚目。
美國學者對《 紅樓夢》 的研究
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正當「橫掃一切」的狂飄席捲中國大袖的時候,《 紅樓夢》 研究在美國漢學家中間悄悄地崛起。八十年代初,一支以華裔紅學家為主的研究隊伍初步形成,並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1980年6 月,在麥地遜的夢多湖畔舉行的首次國際性的《 紅樓夢》 研討會,把美國的紅學研究推向高潮。
如果從時間上稍作區分的話,美國學者對《 紅樓夢》一書的研究,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即20 世紀六十年代之前為第一階段,六十年代之後至今為第二階段。第一階段,美國學者對《紅樓夢》 的瞭解和認識還只是停留在一般水平上,很難談到有全面系統或深刻的研究。以目前能夠看到的文章分析,主要還是一種介紹性的文字,評論性的文字有之,但很粗疏膚淺,且受新紅學派「自傳說」觀點影響較為嚴重。例如,美國著名女作家賽珍珠於1938 年做過一個題為《 中國小說》 的報告。在這篇報告中談及《 紅樓夢》 時說,「這部小說的主題很簡單」, 「這幾乎是一部病理學的研究著作」。又說,「這那小說完全把人民吸引住了,這是因為它描寫了他們自己的家庭制度問題,描寫了家庭中婦女的絕對權力,描寫了女家長,即祖母、母親以及脾女們的過分巨大的權力」。諸如此類的評論,不僅混淆了某些史實,同時也曲解了《紅樓夢》 的主題思想和小說的內容。
進人六十年代,美國學者對《 紅樓夢》 的研究不僅在人數上有了明顯增加,而且在研究的範圍和深度上有了顯著進步。例如,1966 年《 清風》 雜誌第九卷第三期上發表了弗雷德裡克· P · 布蘭道爾的《紅樓夢中的某些哲學含義》 ,「專門論述小說中的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5 。1967 年,沃爾特· 蘭洛伊斯在紐約《東西方文學》 第十一捲上發表了《 〈 紅樓夢〉、〈大地〉 、〈人類的命運〉 ;中國社會變遷的編年史》 一文,「對三部描寫中國社會變遷的完全不同的小說,即18 世紀的中國小說《 紅樓夢》 和20 世紀的兩部西方人寫的小說- 賽珍珠的《大地》 馬爾羅的《 人類的命運》 ,作了很有意義的比較研究」。1968 年,《 東西方文學》 第十二捲上發表了安吉拉· 榮格,帕蘭得裡的《 〈 紅樓夢〉 中的婦女》 一文,認為,「《 紅樓夢》 主要是一部描寫婦女的小說;曹雪芹的最大成就,在於完美地雄造了各種婦女」。
1966年,美國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喬納森.D .斯彭斯的《曹寅和康熙皇帝,包衣和主子》 一書。這部三十萬言的有關曹雪芹家世歷史的著作受到了西方紅學研究者高度評價和歡迎,作者因此書獲得了約翰.艾迪生.波特獎金。據介紹,該書共七章,第一章「皇室」,介紹了滿族各旗和宮廷包衣的情況,曹家的興起,以及在皇室內的服役情景。第二章「北京和蘇州,詩歌和社會」,談到了清朝的上等階級,曹寅在北京的情況以及曹寅當了三年(1690 一1692 )蘇州織造時蘇州的社會情況。第三章「作為織造的曹寅」,對「織造」加以說明,介紹了曹寅當織造的情況。第四章「南巡」,介紹了康熙的六次南巡,曹寅和南巡的關係,《紅樓夢》 對南巡的描寫,以及曹寅和《全唐詩》 的因緣。第五章「兩淮的鹽務管理」,其中介紹了作為兩淮鹽運使的曹寅和李煦。第六章「作為皇帝密探的曹寅」,論述了曹寅的密奏,當時官吏、流民、盜賊以及當時社會動亂的情況。第七章「曹家的衰落」。
正文之後,作者在附錄中,還集中考證了曹雪芹的生平和他父親的身份以及大觀園的地址兩個複雜的問題。
七十年代是美國《 紅樓夢》 研究的鼎盛時期:除了美籍華裔學者在港台報刊上發表和出版大量中文紅學研究論著外,還有不少英文紅學研究論著發表和出版。例如,1971 年弗朗西斯· A · 韋斯特布魯克在《 東西方文學》 第十五卷上發表了《論夢、神和滴仙:<紅樓夢>和<白癡》 中的現實和幻想》 一文,把《 紅樓夢》 與《 白癡》 作了比較研究。1972 年,美國布盧明頓印第安那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珍妮· 諾勒著《 紅樓夢評價》 一書,1976 年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了《 〈紅樓夢〉的原型和離意》 一書。這兩本紅學專著是美國七十年代的代表性著作。在論文方面,如普拉克斯的《西遊記和紅樓夢中的寓意》 、詹姆士.S· 傅的《 劉佬佬和大觀園》 及八十年代初王開明的《 觀點和女權運動:紅樓夢中的婦女形象》等。對此,姜其煌和尹慧敏兩同志都曾做過專章介紹可以參閱。至於美籍華裔學者的紅學研究情況請參見筆者與周雷同志合編的《 海外紅學論集》 6 、《 紅學世界》 兩書。
總之,美國學者對《 紅樓夢》 的研究近二十多年來進步較快,成果突出。這不僅表現在論著數量上,而且也表現在這些紅學論著的內容較為翔實,有相當理論深度。研究方法和文風更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之處。
《 紅樓夢》 :「使西方人進入另一個世界」
在中國古典名著中,《 金瓶梅》 和《紅樓夢》 兩部書在美國的漢學家中都有較大的影響,但從事這兩部名著的研究人數、研究論著比較起來的話,自然是《 紅樓夢》 居於首位。即使在對兩書優劣之評價方面也是如此。
美國對《 紅樓夢》 的評價,可以分三個方面來介紹:( 1 )大百科全書中的評價。1975 年出版的《 美國百科全書》 第六卷,在「中國」條目中對《 紅樓夢》 的評價是「進入了世界最偉大的小說之林」。到了1978 年出版的《 國際百科全書》 中就有「曹君」的單獨條目(見第18 卷246 頁),說到《 紅樓夢》 時寫道:「這是,本關於青年愛情的小說,背景是家庭中的陰謀詭計。這是中國最偉大的和最流行的小說之一。」 ( 2 )美籍華裔學者的評價。在美國的紅學研究隊伍中,美籍華裔學者居於主位:人數多、發表和出版的論著多。這其中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周策縱7、唐德剛、趙岡8 、余英時9 、王開明、馬泰來、那宗訓等人。他們中華文化根基較深,對《 紅樓夢》 的認識和瞭解,一般說比其他外國學者的認識要深刻,瞭解要系統和全面些,評價也略高些。例如康乃爾大學中國古代小說和現代小說研究者王開明博士在他題為《 觀點.標準和結構:「紅樓夢與抒情小說」》一文中評價道.「曹雪芹要比他以前的任何小說家更為高度自覺地創作這部小說。《紅樓夢》 的作者通過公開評論或者精選出來的小說中的主要人物,自由地將自己的美學觀點向讀者灌輸,特別是通過小說的代表人物,藝術家眼睛裡面的英雄- 寶玉。」王博士認為,「中國在18 世紀中,《 儒林外史》 和《 紅樓夢》 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小說史的轉折點」。但是,《 儒林外史》是圍繞著結構鬆散的許多小故事構成的- 中國傳統小說的一種極為流行的寫作程式」。而「在《 紅樓夢》 裡剛好相反,作者的想像力轉為內向,並且為了發現小說的意義,使個人的經歷也客觀化了。主觀想像的客觀化,通過隱語、詳情、人物、事件和情景,編織成幾個非常有意思的獨幕劇或者說情節」。因此,王博士認為可以毫不懷疑地說:「《 紅樓夢》 像一本傳統的中國社會百科全書那樣正確而廣泛地揭露了一個有權勢的封建家庭的興衰。」 ( 3 )非華裔學者的評價。前文提到《紅樓夢評介》 一書中,有不少全面而精采的評價文字。如在「作為控制力量的道德觀」一章中,作者認為,「小說包含了許多、豐富複雜的內容,其中也包含了矛盾。這恰恰是作為作品背景的中國生活本身的反映」。在評價《紅鋒夢》 技巧和描寫手法時,作者認為「《紅樓夢》 中的細節描寫光潤細膩,比之為『優美的金銀絲細工』」。在《 〈紅樓夢〉 的原型和寓意,一書中,普拉克斯在談到什麼是《紅樓夢》 的「原型」時認為,「《 紅樓夢》 是中國文化中的一部百科全書」,因此不能只就這本書本身來談論它的「原型」,卻應當就這一作品的範圍探求整個中國文化的「原型」。
《 紅樓夢》 所具有的無比魅力,不僅使中國讀者獲得一種嶄新的藝術美的享受,為之歎服,為之傾倒,而且它也使美國 的《 紅樓夢》 讀者進入到另一個世界,擴大自己的眼光,提高自己的理解力,豐富自己的心靈,體驗到東方文化的韻味。正如馬克· 萬.多倫所說,曹雪芹經歷十年辛苦、以血淚鑄成的這部偉大的現實主義文學巨著,「在中國以外的讀者中,不會感到生疏和奇怪。因為它的人物傳達了人類的心靈和思想,它的故事內容真實生動,不會由於時間地點的不同而改變其價值」。
註:
1參見羅榮渠著:《 美國與西方資產階級新文化輸人中國》 ,載週一良主編《中外文化交流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 年11 月版,第631 一669 頁。
2 那宗訓:滿族,1927 年生於北京。曾任教於美國明尼蘇大學。紅學專著有《 紅樓夢探索》 ,編著有《紅樓夢研究書目》 (初稿)、《 紅樓夢書目續編》 (初稿)、《 台灣所見紅樓夢研究書目》等。
3 《美國國會圖書館所藏紅樓夢善本簡記》 、《 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所藏紅樓夢善本簡記》 兩文,載於那宗訓著《 紅樓夢探索》 一書,台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82 年9 月版,第169一189 頁。
4 參見胡文彬著《 紅學世界面面觀》 ,載《 紅學世界》 ,北京出版社1984 年4 月版,第2 一3 頁,又,第20 頁注8 。
5 參見姜其煌著:《 英美對〈紅樓夢〉的研究》 ,載《 紅樓夢學刊》 1956 年第l 期,下引文同。
6 胡文彬、周雷編《 海外紅學論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年4 月出版,內收美籍華裔學者周策縱、趙岡、余英時等人的論文24 篇。
7 周策縱:湖南祁陽人,1916 年生。1942 年中央大學畢業,1955 年美國密執安大學政治學博士。現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教授,歷史茶主任,專治中國哲學、歷史和文學。著述甚豐,紅學 方面有《 曹雪芹家世政治關係溯源》 、《論紅樓夢研究的基本態度》 、《 紅樓夢與西遊補》 、《 論關於鳳姐的「一從二令三人木」》 等。1980 年,他首倡國際紅樓夢研討會,對推動紅學學術交流起了積極作用。
8 趙岡: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1929 年生。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獲美國密西根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經濟系教授。紅學著作有:《紅樓夢新探》 、《 紅樓夢論集》 、《 花香銅臭讀紅樓》 、《 漫談紅樓夢》 等。在曹雪芹家世生平、《 紅樓夢》 版本及《 紅樓夢》 後四十回佚稿探索方面,趙先生多所發現,考證翔實,為研究者高度評價。
9 余英時:祖籍今安徽省潛山縣,1930 年生。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現任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所講座教授。紅學方面著作有《 紅樓夢的兩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