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學的由來
紅學是研究《紅樓夢》及其作者的學問。「紅學」的名稱來源於清代道光年間的一則笑話:松江士人朱昌鼎只喜歡看小說,對《紅樓夢》特別著迷。有朋友問朱昌鼎:「你為什麼不研究經學?」朱答:「我也研究經學,不過我研究的經學,比別人的少一畫三折。」繁體的經字少一畫三折就是紅字(事見均耀《慈竹居零墨》)。另外,李放的《八旗畫錄注》裡有這樣的記載:「光緒初,京朝士大夫尤喜讀之(按指《紅樓夢》),自相矜為紅學雲。」由這些記載,也可看出清代研讀《紅樓夢》風氣之盛。
紅學的流派及其代表作
二百多年來,紅學產生了許多流派,有評點、評論、題詠、索隱、考證等。以考證派代表作、胡適的《紅樓夢考證》的出現為界,一般又劃分為舊紅學和新紅學。舊紅學比較重要的流派是評點派和索隱派。評點派的代表人物是清代的王雪香、張新之和姚燮等人,他們主要採用圈點、加評語等形式,對經過了程偉元、高鶚續補的120回本《紅樓夢》進行評點。索隱派盛行於清末民初,主要是用歷史上或傳聞中的人和事,去比附《紅樓夢》中的人物和故事,其代表作有王夢阮、沈瓶庵的《紅樓夢索隱》、蔡元培的《石頭記索隱》及鄧狂言的《紅樓夢釋真》等,至今仍不斷有這一類的著作問世。考證派則注重搜集有關《紅樓夢》作者家世、生平的史料和對版本的考訂,重要著作繁多,除了胡適的《紅樓夢考證》之外,還有俞平伯的《紅樓夢辨》、周汝昌的《紅樓夢新證》、張愛玲的《紅樓夢魘》等等。此外,還有不少紅學家從《紅樓夢》本身出發,研究它的寫作方法、文學特色、思想意義等。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就是運用西方哲學理論對《紅樓夢》進行全面評論,在紅學研究中產生了重大影響的一部著作。
何謂紅學沿革
「紅學」一詞最早出現於中國清代晚期(據李放《八旗畫錄》載)。但當時僅是文人口中的諧謔語言,並非專指一門學問。到了20世紀20年代, 俞平伯 在其所著《紅樓夢辨》中正式將紅學界定為一門學問。以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而言,紅學的發展大體經歷了4個階段,即早期紅學、舊紅學、新紅學和當代紅學。
早期紅學
主要是對《紅樓夢》進行評點、讚詠等。脂硯齋是《紅樓夢》最早的評論者的別號,其姓名不詳,觀其評語,當與 曹雪芹 關係密切。《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既是《紅樓夢》的早期傳抄版本,又是紅學的最初源頭。與脂硯齋同時評批《紅樓夢》的還有曹雪芹的親友畸笏叟、梅溪、棠材立松軒、松齋等,後來人們將他們在小說手稿或抄本上面的批語稱作脂批(或脂評)。曹雪芹去世後,又出現過一批評點家,代表人物有王希廉、姚燮、張新之、諸聯、塗瀛等,後人稱他們為評點派。評點派在對《紅樓夢》的藝術分析、美學評價和前八十回、後四十回的辨別上有一定貢獻。
舊紅學
主要指索隱派紅學。它不是對《紅樓夢》作文學批評,而是對小說的人物和故事進行政治的或人事的索「隱」,求索其中隱藏的所謂「真事」。如道光年間的孫桐生即認為賈寶玉是明珠之子納蘭容若,賈雨村是高江。戊戌變法時期,改革派人物把《紅樓夢》界定為「政治小說」,索隱派於是大興。代表人物有王夢阮、沈瓶庵、 蔡元培 、鄧狂言等。他們認定《紅樓夢》是一部種族主義作品,其主要有3說:即納蘭成德(容若)家事說、清世祖與董鄂妃故事說和康熙朝政治狀態說。蔡元培所作《石頭記索隱》集中表現了索隱派的觀點。
新紅學
在五四新文化運動 的推動下用新方法對《紅樓夢》所作的研究。代表人物為 胡適 、俞平伯。胡適運用實證主義的研究方法,搜集有關作者家世和小說背景的大量材料,由此明確肯定了小說作者是曹雪芹,查證了江寧織造府曹家與小說中人物、內容的相似之處,又據脂評線索提出前八十回為原著,後四十回為「高鶚所補」。俞平伯則將考證方法進一步運用到文學研究當中。二人都堅持認為小說是曹雪芹的「自敘傳」。新紅學使《紅樓夢》研究回到文學範疇,並對小說的作者和內容加以考證研究,得出了有根據的結論。
當代紅學
1954年批駁新紅學派代表人物和他們在研究中沿襲的實證主義方法開始了當代紅學的研究。代表人物有李希凡、藍翎。用文藝學的理論與方法研究《紅樓夢》是初衷,後來發展為政治運動則已不屬於紅學。50年代後期, 何其芳 的《論紅樓夢》和蔣和森的《紅樓夢論稿》在紅學研究中有較大影響;60年代後期~70年代持續出現了「評紅運動」,但成果不多;到了80年代,紅學研究出現了色彩紛呈的局面。由於改革開放,觀念更新,使研究工作開拓了新領域。
曹雪芹簡介
曹雪芹 (1715~1763) 清代小說家。名霑,字夢阮,雪芹是其號,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陽,先世原是漢族,後為滿洲正白旗「包衣」人。
曹雪芹的曾祖曹璽任江寧織造。曾祖母孫氏做過康熙帝玄燁的保姆。祖父曹寅做過玄燁的伴讀和御前侍衛,後任江寧織造,兼任兩淮巡鹽監察御使,極受玄燁寵信。玄燁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負責接駕,並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顒、曹頫\先後繼任江寧織造。他們祖孫三代四人擔任此職達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這「秦淮風月」之地的「繁華」生活中長大的。
雍正初年,由於封建統治階級內部政治鬥爭的牽連,曹家遭受一系列打擊。曹頫\以「行為不端」、「騷擾驛站」和「虧空」罪名革職,家產抄沒。曹頫\下獄治罪,「枷號」一年有餘。這時,曹雪芹隨著全家遷回北京居住。曹家從此一蹶不振,日漸衰微。
經歷了生活中的重大轉折,曹雪芹深感世態炎涼,對封建社會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認識。他蔑視權貴,遠離官場,過著貧困如洗的艱難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窮苦,「滿徑蓬蒿」,「舉家食粥」。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專心一志地從事《紅樓夢》的寫作和修訂。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他陷於過度的憂傷和悲痛,臥床不起。到了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終於因貧病無醫而逝世(關於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兩種說法)。 曹雪芹「身胖,頭廣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憤世嫉俗,豪放不羈。嗜酒,才氣縱橫,善談吐。曹雪芹是一位詩人。他的詩,立意新奇,風格近於唐代詩人李賀。他的友人敦誠曾稱讚說:「愛君詩筆有奇氣,直追昌谷破籬樊。」又說:「知君詩膽昔如鐵,堪與刀穎交寒光。」但他的詩僅存題敦誠《琵琶行傳奇》兩句:「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
曹雪芹又是一位畫家,喜繪突兀奇峭的石頭。敦敏《題芹圃畫石》說:「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見此支離。醉余奮掃如椽筆。寫出胸中塊磊時。」可見他畫石頭時寄托了胸中鬱積著的不平之氣。
曹雪芹的最大的貢獻還在於小說的創作。他的小說《紅樓夢》內容豐富,思想深刻,藝術精湛,把中國古典小說創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學發展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紅樓夢》是他「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的產物。可惜,在他生前,全書沒有完稿。今傳《紅樓夢》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絕大部分出於他的手筆,後40回則為他人所續。80回以後他已寫出一部分初稿,但由於種種原因而沒有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