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 紅樓夢》 與《 西廂記》

論《 紅樓夢》 與《 西廂記》

論《 紅樓夢》 與《 西廂記》

紅樓評論

《 紅樓夢》 與《 西廂記》 ,一個是說部奇葩,一個是戲曲菁華.前者是小說家曹雪芹在詩詞戲曲傳統影響之下的小說化努力的結晶,後者是戲曲作家王實甫在詩詞傳奇傳統影響之下戲曲化努力的碩果。兩部作品日月相映,照世同輝,都堪稱絕代佳作。

《 紅樓夢》 與《 西廂記》 ,雖然文體不同,故事相異,且又時代相遠,可它們卻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愛情婚姻這一永恆的主題把它們拉得很近、前人曾說,自王實甫的《西廂記》 行世後,各種文學藝術形式中無不有崔鶯鶯和張生的故事的作品;其實,自曹雪芹的《 紅樓夢》 誕生後,各種文學藝術形式中又何曾沒有賈寶玉和林黛玉故事的作品三今天,我們在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對《紅樓夢》 的影響的時候,不能不深入地探索一下作為戲劇的《 西廂記》 對作為小說的《 紅樓夢》 敘事思維、人物性格描寫的影響和文化滲透。

一、《 西廂記》 的流傳與《 紅樓夢》 中的描寫

熟悉中國文學史的人都知道,崔鶯鶯和張君瑞的戀愛故事流傳已久.它初始於唐代元鎮所寫的《鶯鶯傳》 傳奇,又名《 會真記》 。據董乃斌先生的考證,《鶯鶯傳》男主人公是作者本人」- 元稹。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 中也曾指出,「元稹以張生自寓,述其親歷之境,雖文章尚非上乘,而時有情致,固亦可觀,惟篇末文過飾非,遂墮惡趣。」

《 鶯鶯傳》 在宋初太平興國二年(977 )被收入《 太平廣記》之後,又經蘇軾、秦觀、毛澇、趙令疇等人的傳播,流於民間,成為民間說唱文學的題材。金代章宗(1189 一1208 )時,說唱家董解元 利用當時流行的諸宮調說唱體編成了《 西廂記》 掐彈詞,這就是世傳「董西廂」。董《 西廂》 對《鶯鶯傳》 的主題、情節、人物等方面都作了根本的改變,確立了反封建禮教的主題.到了元代,王實甫在「董西廂」的基礎上,又進行了一次改變,時在元成宗大德年間( 1299 一1307 ) ,是為世傳之「王西廂」。王《 西廂》 對董《西廂》 的主題、情節、人物等雖無大的改變,但「較董《 西廂》 更凝練,曲文感情充沛,更富有韻律美,也更增添了喜劇色彩。」恰如金聖歎所稱「世間妙文,原是天下萬世人人心裡公共之寶。」(參見馬少波《改編<西廂記)的設想可實踐》」.

由於《 西廂記》 猛烈衝擊封建禮教,主張男女婚姻自由自主,因而遭到了封建統治階級的極端仇視。元、明、清三代.《 西廂記》均被官方列為禁書榜首。一些地主階級文人也撰文大加討伐.痛罵王實甫「沽名釣升.續短添民.' . 「一派胡言」, 「改婚姻.敗壞綱常」。但有識之士對《 西廂記》 則大加讚許,如金聖歎盛讚《 西廂記》 「有勾魂攝魄之氣力」,將其列為「第六才子書」,並在《讀第六才子書《 西廂記>法》 中說:「文者見之謂之文,淫者見之謂之淫。」

曹雪芹生於繁華,出於書香門第。其祖父曹寅詩文練達,藏書最富。據曹寅《 楝亭書目》 卷四載,其中曲部所收不僅有《 詞林摘艷》 、《 元人百種》 ,也有《 西廂記》 、《 古本西廂記》。在這個家庭成長起來的曹雪芹,少年時代就有機會接觸、閱讀這種「雜書」,所以他能夠在創作《 紅樓夢》 時把這種「雜書」也寫入小說中。

從《 紅樓夢》 中對《 西廂記》 的描寫,可以看出曹雪芹對《 西廂記》 情有獨鍾。小說中寫到許多戲曲名目,但唯把《西廂記》 和《 牡丹亭》 寫人回目中。小說第23 回回目即是「《 西廂記》 妙詞通戲語,《 牡丹亭》 艷曲警芳心」,同統治者、衛道士們唱了反調。我略加統計,《紅樓夢》 中提及《 西廂記》 書名、人名、詩詞名句竟達20 余處。其中第23 回、第26 回、第35 回、第36 回、第40 回、第51 回、第54 回尤為突出.為了敘述上的方便,這裡略加分類:( 1 )書名,第23 回寫到((西廂記》 (回目)、《 會真記》 ;( 2 )人名,第1 回寫到紅娘,第2 回寫到崔鶯鶯,第35 回寫到雙文(即崔鶯鶯),第51 回寫到小紅(即紅娘),第5 毛回寫到惠明;( 3 )戲名,第49 回寫到「鬧簡」,第54 回寫到「索明下書」、「聽琴」;(4)詩詞名句,第23回寶玉說:「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見於《 、百廂記》 第一本第四折)黛玉說:「呸,原來是苗而不秀,是個銀樣蠟槍頭」(見卞《西廂記多第四本第二折)同回,又提到《 西廂記》 第一本《 楔子》 中鶯鶯的唱詞,「花落水流紅,閒愁萬種。」第26 回黛玉吟「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見於《西廂記》 第二本第一折《 聽琴》 )寶玉對紫鵑說:「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鴛帳,怎捨得你疊被鋪床。」(見於《 西廂記》 第一本第二折)第35 回黛玉想起「幽僻處可有人行,點蒼苔白露冷冷」句。第40 回喝酒行令,黛玉說了一句「紗窗也沒有紅娘報」,系改《西廂記》 第一本第四折張生唱詞「紗窗外定有紅娘報」句。第49 回寶玉引《 鬧簡》 上「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出自《西廂記》 第三本第二折。除上引文句外,還有「小兒口沒遮攔」(第49 回)、「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第63 回)、「惺惺惜惺惺」(第87 回)等句,也都是從《 西廂記》 中信手拈來的現成句子。(5 )議論,主要有三處,一處是第23 回雙玉讀《 西廂》 的議論;二是黛玉、寶釵對《西廂記》 的議論(第42 回);三是賈母借《 西廂記》 故事發揮,批評「才子佳人」(第54 回)。這三處的議論留待後面一節中詳加論述,這裡就從略了。

二、寶黛眼中的《西廂記》 :「真真這是好書!"

曹雪芹不惜筆墨去寫《 西廂記》 ,那麼對《 西廂記》 又是如何評價的呢?作者巧妙地通過回目嵌入《西廂記》 ,說它是「妙詞」,可見他是持肯定態度的。但重要的是曹雪芹借寶黛的眼睛看《 西廂記》 如醉如癡,又通過寶黛之口反覆高度評價《 西廂記》 的成就。小說第23 回寫寶玉在煩悶中偷讀《 西廂記》 ,那情景是:「那一日正當三月中浣,早飯後,寶玉攜了一套《 會真記》 ,走到沁芳橋邊桃花底下一塊石上坐著,展開《 會真記》,從頭細玩。正看到『落紅成陣』,隻兔一陣風過,把樹頭上挑花吹下一大半來,落的滿身滿書滿地皆是。… … 貸玉道:『什麼書?』寶玉見問.慌的藏之不迭.便說進:『不過是《中庸》《大學》 。』黛玉笑近:『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兒給我瞧,好多著呢。』寶玉道:『好妹妹.若論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別告訴別人去。真真這是好書!你要看了.連飯也不想吃呢。』一面說一面遞了過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書來瞧,從頭看去,越看越愛看,不列一頓飯工夫.將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覺詞藻譽人,餘香滿口。雖看了書,卻只管出神.心內還默默記誦."

在寶黛心目中,《 西廂記》 「真真這是好書」,讀後「餘香滿口」。寶黛為什麼會有如此評價呢?這裡我想引用著名戲曲評論家馬少波同志在《改編(西廂記)的設想與實踐》 一文中的一段評論。他說:" 『王西廂』情節自然,充滿詩情畫意,戲一開始就在喜劇氣氛中展開,喜悲交替,動靜相襯,如同波潤起伏,引人入勝,它立足於寫人物個性,塑造了崔鶯鶯、張琪、紅娘千色彩鮮明的典型形象,刻畫出每個人物的不同性格。作者善於寫情、唱情,善於從內在的必然聯繫著筆,揭示人物心靈,真實地再現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和這些人物在不同的生活畫面上展開的多變化的矛質和衝突.」因此,「七百年來,以其深刻的社會內容,伏脈千里,涉筆成趣的戲劇技巧和絢麗動人的文采,風魔了千千萬萬的青年男女。」這裡當然包括《紅樓夢》 誕生時代的青年男女- 賈寶玉、林黛玉。具體點說,《 西廂記》 寫情、唱情與《 紅樓夢》 中所寫的寶黛之間的愛情融為一體,使寶黛產生共鳴。寶黛二人看的是《西廂記》 ,想的是自己的心事、處境,流露出的是他們對愛情的渴望和苦悶、彷徨。因此,寶玉不斷引用《 西廂記》 中的戲文試探黛玉的心跡,而黛王內心充滿著剪不斷、理還亂的痛苦矛盾,所以不斷借用《西廂記》的戲文卡表達自已的自歎自憐,傾訴自己的春困幽情.這一方面說明了《 西廂記》 確如金聖歎所說:「世間妙文,原是天下萬世人人心裡公共之寶」,另一方面也是寶黛對愛情婚姻自由的嚮往和追求。

《 紅樓夢》 中除了寶黛之外,薛寶釵、探春、李紋、賈母、寶琴、邢岫煙、麝月等人也熟知《西廂記》 的故事和戲文。他們未必都看過劇本,極可能是從說書、看劇中學來的。這些人在《 紅樓夢》 中大都是正統派人物,但他們能夠隨口而出,用上《 西廂記》 的戲文,說明當時「人人皆知皆說」的風氣和《西廂記》 的廣泛影響了。小說也寫到了反對派,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薛寶釵、賈母、李紈三個人,他們是小說中的「衛道士對。第40 回黛玉在行酒令時說了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接著又說了一句「紗窗也沒有紅娘報」,寶釵聽了大覺逆耳。到了第42 回寶釵終於尋到機會,「狠狠」地教訓了黛玉一番:" 『好個千全小姐! 好個不出閨門的女孩兒! 滿嘴說的是什麼?你實說便曇。』黛玉不解,寶釵笑道:『你還裝憨兒。昨兒行酒令你說的是什麼?我竟不知那裡來的』。黛玉一怒,方怨起來昨人失於檢.點,那《牡開亭》 、《 西廂記》 說了兩句,… … 」接下去,薛寶釵講了自己的家世,然後說道:「你我只該做些針常紛織的卒才是,偏又認得了字,既認得了字,不過揀那正經的看也曇了,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在寶釵的眼睛裡,《 西廂記》 、《 牡丹亭》 是能夠「移了性情」的「雜書」.李紈當然沒有薛寶釵那麼多學問,也不會有那麼好的記性,但她也曾說過:「凡說書,唱戲,甚至求的簽上都有,老少男女,俗語口頭,人人皆知皆說的;況且,又並不是看了《西廂記》 、《 牡丹亭》 的詞,怕看了邪書了。」顯然,李紋也是把《 西廂記》 、《 牡丹亭》 歸於「邪書」一類了。賈母是賈府的最高統治者,被稱為「老祖宗」,儘管她小時候也看過《西廂》 戲,但她對後輩子孫卻擺出另一副面孔.小說第54 回寫賈母聽了《 鳳求鴛》 之後,借用《 西廂記》 的故事,「機帶雙敲」地批評那些才子佳人的故事是瞎編的糟蹋富貴人家的,千篇一套.賈母骨子裡是要給目已的外外女林熏玉敞敲警鐘,別成了「鬼不鬼,賊不賊」的佳人。否則她就不必挖空心思般地突出什麼「不管是敵是友」、什麼「就只小姐和緊跟的一個丫環」之類的話頭了.由此可見,賈母是站在反對讀《西廂記》 一邊的。

不過,就如同清代統治者三令五申地禁絕《 西廂記》 一樣,賈府更是禁不住、毀不絕。焙茗把這些「淫詞艷曲」偷偷帶進了大觀園,「愚頑怕讀文章」的寶二爺照舊是讀得津津有味,稱讚它「真真這是好書!」這種情景恰如人們常加引用的一句話所表達的意思,叫做「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西廂記》 永恆地留在人們的心中!

三、脂硯齋批語中的《 西廂記》 :「妙極之文」

與曹雪芹生活在同時代的文人,大都喜歡戲曲,敦誠、敦敏兄弟,永忠、裕瑞等人的詩集中都有觀戲的詩文。脂硯齋、畸芴叟同上述諸人同時代,且又為雪芹最親近者,對《 紅樓夢》 創作有直接關係,所以從現存抄本的脂批中也可以看出《紅樓夢》 對《西廂記》 的借鑒,以及脂評者對《 西廂記》 的評價來。

早期脂評抄本《 石頭記》 上,有回前回後總批,有眉批、側批、夾批。眾多的批語中的脂批部分提到小說中的戲劇描寫不少,其中最多者又是針對《西廂記》 筆法的。

( l )小說第3 回寫到王熙鳳出場時,在正文「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之上,甲戌本《石頭記》 有脂禮云:另磨新墨.溺硯筆,特獨出照風一人.未寫其形,先使聞聲,所謂『繡幡開,遙見英雄俺』也。」王府本、有正本批語相同。脂批引文用的是王實甫《 西廂記》 雜劇第二本第二折《 收尾》 ,惠明唱道:「認與我助威風擂幾聲鼓,彷彿力吶一聲喊。繡旗下遙見英雄掩,我教那豐萬絨兵嚇破膽。」批語「繡蟠」二字,是用的金聖歎批《 第六才子書》 中句。

( 2 )第12 回寫「王熙鳳毒設相思局」中,賈瑞遭捉弄,被倒了一身糞湯。正文「滿領滿臉渾身皆是尿屎,冰冷打戰。」庚辰本《石頭記》 有夾批:「全(余)樸心(有)新奇改(解)恨文字收場,方是《石頭記》 筆力。」眉批則云:「瑞奴實當如是報之。此一節可入《 西廂記》 批評內(數)十大快中。畸芴.」靖藏眉批意同,文字略簡。批語中所謂《 西廂記》 批評十大快,可參見金聖歎《 第六才子書西廂記》 四之二《 拷艷)(卷七)總評。

( 3 )第23 回「《 西廂記》 妙詞通戲語,《 牡丹亭》 艷曲瞥芳心」,庚辰本《石頭記》 回末總批云:「前以《 會真記》文,後以《 牡丹亭》 曲,加以有情有景,消魂落魄詩詞,總是(急)於令顰兒種病根也。看其一路不跡不離,曲曲折折寫來,令觀者亦技難持,況況瘦怯祛之弱女乎!」

( 4 )第25 回寫寶玉晨起出了房門,一抬頭「只見西南角上遊廊底下欄杆上似有一個人倚在那裡,卻恨面前有一株海棠花遮著,看不真切。」甲戌本《石頭記》 有脂批道;「余所謂此書之妙,皆從詩詞句中泛出者,皆來此等筆墨也。試問觀者,此昨『隔花人遠天涯近』乎?可知上幾回柞余妄擬也.」批語中「隔花人遠天涯近」句,見金聖歎 批《第六才子書西廂記》 卷五《寺警》 一出,鶯鶯唱〔 混江龍〕 ,詞云:「況是落花成陣,風飄萬點正愁人。昨夜池塘夢曉,今朝欄檻辭春.碟粉乍沽飛絮雪,燕泥盡落花塵,系春情短柳絲長,隔花人遠天涯近」。有幾多六朝金粉,三楚精神。

( 5 )同上回,在寶玉見到賈芸又不敢過去,心情苦悶,無精打采的描寫之後,正文有「展眼過了一日」一句,甲戌本有夾批云:「必雲展眼過了一日者,是反襯紅玉『挨一刻似一夏』也,知乎.」批語中「挨一刻似一夏」句取自《 西廂記》 雜劇第三本第三折《 賴簡》 .〔 喬牌兒〕 。「自從那日初見時.怨月華.極一刻似一夏.見柳梢針日遲遲下,早道『好教聖賢打』」。

(6)第26 回寫寶玉打發賈芸去後,意思懶懶,無精打采.在襲人的勸說一下「晃出了房門" .順著腳一徑來到了叫蕭湘館」。在這一大段正文之上,庚辰本《 石頭記》 有眉批云:先用『風幾森,龍吟細細』八字,『一接幽香自紗窗中暗暗透出』, 『細細的長歎一聲』等句,方引出「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仙音妙音來。非純化工夫之筆不能,可見行文之難。」批語中的「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句出自《 西廂記》 雜劇第二本第一折,〔 油葫蘆〕 :「翠被生寒壓繡姻,休將蘭庸熏,便將蘭康熏,側索自溫存。」一每日家情忍睡昏昏。」

( 7 )同上回,寶玉見紫鵑,有「好丫頭,『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鴛帳,怎捨得你疊被鋪床』」 一句。甲戌本《 石頭記》 有夾批云:「真正無意忘情.」庚辰本《 石頭記》 眉批云:「方纔兄芸哥所拿之書一定是《 西廂記》 。不然,知何忘情至此!」

( 8 )第42 回寫薛寶釵「教訓」林黛玉不要讀「邪書」,話中說到他家中過去藏書甚多,「諸如這《西廂》 、《 琵琶》 ,以及元人百種,無所不有。」王府本於此有夾批云:「藏書家當留意。」在「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內之事」句上,靖藏本眉批云:「男人分內究是何事?」,在「男人們讀書明理,輔國治民,這便好了」句上,靖藏本眉批云:「『讀節明理,治氏搖國』者能有幾人。」王府本亦有夾批云:「作者一片苦心.代佛說法,代聖講道,看書者不可輕忽.」本回末,王府本有總評云:「模寫常貴,關於家人女予無不妝顏;論詩書,講畫法,皆盡其妙;而其中隱語,驚人教人.不一而是.作者之用心,誠佛菩薩之用心,讀者不可因其淺近而渺忽之。」這五條批詔皆因談及《 西廂記》 諸書而起,語「淺近」但不可「渺忽」,足見批者的良苦用心。

( 9 )第43 回寫寶玉與茗煙到水月庵去祭金釧兒事,在茗煙「說畢,又磕了幾個頭,才爬起來」正文之側,庚辰本《石頭記》 有長批云:「忽括入茗煙一篇流言,粗看則小兒戲語,亦甚無味,細玩則大有深意。試思寶玉之為人,豈不應有一機伶俐乖巧小童哉。此一祝,亦如《西廂記》 中雙文降香第三柱(炷)則不語,紅娘則待(代)祝數語,直書雙文心事道破。此處若寫寶玉一祝,則成何文字。若不祝,直成一啞漣,如何散場。故寫茗煙一祝,直祝入寶玉心中,又發出前文,又可收後文。又寫茗煙素日之乖覺可人,且襯出寶玉直似一個守禮待嫁的女兒一般,其素日脂香粉氣不待寫而全現出矣。看此回,直欲特寶玉當作一個極清俊羞祛的女人兒看,茗煙刻極乖覺可人之丫環也.」批語直點出小說中描寫取法《 西廂記》 。

( 10)第45 回寫黛玉剛寫完《 秋窗風雨夕》 ,寶玉冒雨而來,下面有一段「漁翁」、「漁婆」的對話,黛玉「羞的臉飛紅,便伏在桌上嗽個不住。」在此句之側,庚辰本《石頭記》 有批云:「妙極之文。使黛玉自己直說出夫妻來,卻又雲畫中扮的。本是閒談,卻是暗隱不吉之兆,所謂『畫兒中愛寵產是乞.誰曰不然。洲畫兒中愛寵」即是用《 西廂記》 雜劇第二本第五折《越調· 斗鶴鶉》 中詞。原詞雲。「雲斂睛空。冰輪乍湧;風掃殘紅,香蠟亂擁。離恨千端,閒愁萬種。(夫人哪)『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她做了個景兒裡情郎,我做了畫兒中的愛寵."

以上10 處15 條批語,都是圍繞著《西廂記》 ,其批者用心不外有以下兩點:( 1 )指明作者所引用的句子出自《西廂記》 ;( 2 )指明作者在藝術上借鑒了《 西廂記》 的藝術技巧,使小說具有戲劇化的色彩,更加完美,引人入勝。除上述兩點外,我們從脂批字裡行間也可以看出脂硯齋對《西廂記》 雜劇的一些觀點和評價。所謂「妙極之文」,既是對《 紅樓夢》 的讚賞,也是對《 西廂記》 文采的讚揚。這種評價固然沒有曹雪芹高.也不那麼全面.但與曹雪芹同時代的一些文人學士視《西廂記》 為「邪書」、「淫詞」相比.仍然可以看出脂批者的敏銳眼光來。當然,更重要的是脂批高度肯定了曹雪芹運用《 西廂記》 中的故事、人物、詩詞來進行小說創作、刻畫人物性格的藝術價值。本文不厭其煩地羅列脂批的目的,就在於此。

四、《 紅樓夢》 中關於《 西廂記》 描寫的原因及其意義

曹雪芹在《 紅樓夢》 中寫了大量戲曲名目,有人物,有詩詞名句;有細寫,有略寫;有的信手拈來,隨文而出;有的則是精心安排,匠心獨運。但是,小說中有關戲曲的設置無不與小說的宗旨有「關會」,而非泛泛閒筆。這一點,在《紅樓夢》 中所寫寶黛 讀《 西廂》 、贊《 西廂》 、說《 西廂》 和圍繞《 西廂》 所編織的種種情節,尤為突出。脂硯齋是曹雪芹寫作《 紅樓夢》 的見證人、批點者,他在批語中反覆強調,畫龍點睛似的「揭示」,更加說明了曹雪芹的魄力和獨具的慧眼。於此,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曹雪芹在《 紅樓夢》 中獨鍾情於《 西廂記》 ,《 紅樓夢》 中關於《西廂記》的描寫又有怎樣的作用及意義呢?

要全面論述和回答這個問題,應當另寫一篇專文或專著方能完成。待而百之,我認為曹雪芹在《紅樓夢》 中大寫《 西廂記》 ,或老說給予《西廂記》那麼高的評價,主要原因是王實甫《 西廂記》 具有鮮明的反封建主題思想,在這一點上他與曹雪芹的創作思想是完全一致的。而他們在《西廂記》 、《 紅樓夢》 中對愛情婚姻的描寫,又有許多共同之處.可以說,王實甫、曹雪聲二人對封建禮教扼殺人性、摧殘青年對愛情婚姻的追求和渴望,有著共同的憎惡的思想,正如劉鶚在《老殘遊記· 自序》 中所說:王實甫寄哭泣於《 西廂記》 ,曹雪芹寄哭泣於《 紅樓夢》 。王之言曰:「別恨離愁,滿肺腑難陶洩。除紙筆代喉舌,我千種相思向誰說?」 曹之言曰:『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意?』名其茶曰『千芳一窟』,名其酒曰:『萬艷同杯』者:千紅一哭,萬艷同悲也.王實甫通過崔鶯鶯、張生的愛情婚姻故事,猛烈抨擊了封建禮教對青年人愛情婚姻的束縛,歌頌了崔鶯鶯、張生為爭取愛情婚姻自主自由而大膽地蔑視封建禮法,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青年人- 崔鶯鶯、張生們對「普天下有清人的都成了眷屬」的渴望。《紅樓夢》 的主題主線雖然是多維的,但以寶黛為代表的一代青年男女對愛情婚姻自主自由的嚮往和追求,仍然是曹雪芹描寫的重要內容之一。同《西廂記》 相比,《 紅樓夢》 中所描寫的以寶黛為代表的愛情婚姻悲劇,故事情節更曲折,人物形象更生動,語言更富有生活氣息,更具有廣泛深刻的社會內容。從這一角度來看,曹雪芹與王實甫雖然不同時,卻心靈相通。

其次,同元稹的《會真記》 、董解元的《西廂記》 相比,王實甫的《西廂記》 不僅更富有文采,善於寫情唱情,曲文感情充沛,具有韻律美,充滿詩情畫意,而且它立足於寫人物個性,塑造了崔鶯鶯、張生、紅娘等色彩鮮明的典型形象,刻畫出每個人物的不同性格,揭示了人物的心靈,真實地再現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和這些人物在不同的生活畫面上展開的多變的矛盾和衝突.這一成功的戲劇技巧和絢麗的文采,也打動了曹雪芹的心,並為之傾倒。曹雪芹借寶黛之口說《西和記》 「詞句警人」, 「果然有趣」, 「真真這是好書」, 「看了,連飯也不想吃」等讚美的話,其實就是他自己的心聲!

曹雪芹在《 紅樓夢》 的創作中繼承和借鑒了中國古代戲劇的敘事思維陽技巧.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寫《紅樓夢》故書.更深刻地塑造他所喜愛的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使《紅樓夢》 的情更真,人物性格更鮮明多姿,就寫《西廂記》 這一點來說.寶玉一次次借用《西廂記》的「妙詞」是表達自己對黛玉的愛情,不斷用《西廂記》 中的戲文透露自己的內心深處的「隱秘」,以此試探黛玉內心中是否裝著「寶哥哥」。由此可以看出這位多情公子雖然生在富貴之家,但卻不滿於封建家庭的種種束縛,說明他身上有一種強烈的個性解放的勇氣和要求。黛玉雖是大家閨秀,卻早喪慈母,遠離嚴父,寄人籬下。作為那個時代的一個女孩子,她的處境、心情又與寶玉不同,所以對愛情婚姻問題極為謹慎持重。她讀《西廂記》 更多的是因為書中寫出了她的許多「心事」,所以當她讀到「花落水流紅,閒愁萬種」時就「心痛神馳,眼中落淚」了。她多次引用《 西廂記》 的「妙詞」,都是藉以抒發自己的「春困幽情」。她愛寶玉,渴望婚姻的自由,但她明白在這樣一個大家族中難於讓他們自主。乃至達到結婚的目的。所以她內心十分痛苦、矛盾,每當遇到寶玉以「妙詞」試探時她都是發怒生嗔,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心境使她的內心與外表產生不同的表現。正如《紅樓夢》 中所寫的,寶玉對黛玉是「早存了一段心事,只是不好說出來,故每或喜或怒,變盡法子,暗中試探」;黛玉也是「每用假情試探」, 「將真心真意瞞起了起來」。二,「假」撞到一起、就使故事格外的複雜了。但是,我們看到寶黛二人都是巧妙地運用了《西廂記》 中的「妙詞」來完成這一「試探」的.因此我認為《西廂記》 「妙詞」在寶黛愛情傳達二起到了一種催化劑和掩護的作用。從小說創作的角度看,曹雪芹寫《西廂記》「妙詞」,既豐富了小說的故事情節,同時也深化了人物的性格將點。特別是林黛玉這個人物形象,《西廂記》 「妙詞」更加重了她的傷感情緒和哀怨的情調.如果把小說中林黛玉所寫的《 葬花詞》 、《 風窗秋雨夕》 等詩詞同她讀《 西廂記》 時的心境對看,那麼我們就可以看出寶黛二人喜愛《西廂記》 、讚賞《 西廂記》 的根本原因了。

曹雪芹雖然在《 紅樓夢》 中不惜筆墨大寫《 西廂記》 故事,但他在寫寶黛等人的愛情婚姻時,並沒有停留在《 西廂記》 描寫的愛情婚姻水平上。我們知道,《 西廂記》 中的崔鶯鶯與張生之間的愛情婚姻還是建築在男女雙方個人體態、志趣、彼此的親密關係而產生的性愛上,尚沒有脫離小姐「德言工貌」,公子「恭儉溫良」的俗套。在這裡他們儘管拋開了愛情婚姻是為加強自己的階級地位和權勢的觀念,但他們在愛情婚姻上仍然處於男女不平等的牢籠。《紅樓夢》 的偉大之處在於寶黛愛情婚姻觀是建築在男女完全平等、自由的基礎上。寶黛的愛情是由雙方在生活中不斷瞭解、傾心、自願決定的。他們從兩小無猜到人大心大,互相試探,但始終是「潔若冰霜」,這與單純的男女之間的性慾之愛完全不同,這一點在《紅樓夢》 中寫到尤三姐與柳湘蓮之間的愛情時,表現的更為明白.因此,可以說《 西廂記》 中的愛情婚姻是向現代愛情婚姻發展的萌芽階段,而《 紅樓夢》 中所寫的男女結合則是以共同理想、共同的人生信仰為基礎的思想觀念。這種變化是《紅樓夢》 對《 西廂記》 的繼承和發展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 西廂記》(包括《 牡丹亭》 )中的動人心魄的愛情婚姻故事的話,也就不可能產生《 紅樓夢》中的「《西廂記》 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艷曲警芳心」的故事。

人類社會的每一個進步,都是在前人所積累的成果的基礎上前進的,偉大的人物在於他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又有所發現、有所前進,又提供了新的成果.《紅樓夢》 之於《 西廂記》 就是如此!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