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紅樓夢》章回題目中點到的詩詞曲賦

破解《紅樓夢》章回題目中點到的詩詞曲賦

破解《紅樓夢》章回題目中點到的詩詞曲賦

紅樓詩詞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創作了大量的詩詞曲賦。這些詩詞曲賦藝術構思獨特,吸取了從屈原的《離騷》開始,到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各種體裁的營養,進行了新的創作並達到了空前的水平。曹雪芹是中國古典詩歌藝術的集大成者。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創作的詩詞曲賦思想意義非常深刻,曹雪芹在《紅樓夢》章回題目中點到的詩詞曲賦更是他隱涵創作意圖、主題、思想感情和評價人物、事件的重要載體,在《紅樓夢》中發揮了獨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曹雪芹曾借眾人之口說:「小題目,寓大意思,才算是大才。」事實也確實如此。曹雪芹用小說敘述的語言描繪了賈府,折射出自己家族----曹府興盛時期的實際生活。而家族敗落後的境況及自己的思想感情、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政治主張以及紅樓夢的主題則在章回題目中點到的詩詞中作了隱晦的表達。這也是《紅樓夢》比較突出的特色之一。曹雪芹不愧是中國清代的屈原!

    如:「埋香塚飛燕泣殘紅(二十七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薛蘅蕪諷和螃蟹詠(三十八回)」、「風雨夕悶制風雨詞(四十五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詩(四十八回)」、「蘆雪庭爭聯即景詩(五十回)」、「暖香塢雅制春燈謎(五十回)」、「薛小妹新編懷古詩(五十一回)」、幽淑女悲題五美吟(六十四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雲偶填柳絮詞(七十回)」、「凹晶館聯詩悲寂寞(七十六回)」、老學士閒征姽嫿詞(七十八回)」、「癡公子杜撰芙蓉誄(七十八回)」等等。

    過去對《紅樓夢》詩詞的研究和解釋雖然下了不小的功夫,作了一些正確的解釋,但有的解釋似乎還沒有到位。有人甚至認為有的詩如:「蘆雪庭爭聯即景詩」內容雜亂,沒什麼意義。究其原因,往往是因為陷入了一個誤區:一是以為這些詩詞曲賦是書中的人物如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賈探春、史湘雲等人所作;二是與書中的語言環境及書中人物的生活環境、思想感情聯繫在一起;三是以為是書中某個人物在表達感情、抒發感懷。這樣一來,誤解詩意也就不可避免了。要知道只有十二三歲年紀、生活在「溫柔富貴之鄉」的貴族公子賈寶玉和貴族小姐林黛玉是不可能寫出思想內涵這樣深刻的詩詞曲賦的。

    正確解讀《紅樓夢》中的詩詞曲賦,要牢牢把握四個原則:一是要切記這些詩詞曲賦的作者是曹雪芹本人;二是要與曹雪芹落魄後創作《紅樓夢》時的生存狀態、創作環境、思想感情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三是與曹雪芹的創作意圖、與《紅樓夢》中隱涵的主題有機地聯繫在一起。四是曹雪芹往往在這些詩的前或後設計了一些敘述和描寫,這些敘述和描寫起著重要的提示作用,正確解讀這些敘述和描寫也成為破解曹雪芹創作意圖的關鍵。如:「林瀟湘魁奪菊花詩」前,寶釵與湘雲在「蘅蕪院夜擬菊花題」的對話;林黛玉低吟「葬花詞」後,曹雪芹對寶玉的一段心理描寫;寶玉讀畢「芙蓉誄」後,黛玉參與「改削」的對話描寫等等。

    (1)「林瀟湘魁奪菊花詩」隱涵了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意圖

    在「林瀟湘魁奪菊花詩」(三十八回)之前,曹雪芹讓薛寶釵與史湘雲在「蘅蕪院夜擬菊花題」(三十七回),切不要忽視曹雪芹在「林瀟湘魁奪菊花詩」之前做的這個鋪墊。曹雪芹借薛寶釵之口說:「又是詠菊,又是賦事,……賦景詠物兩關著」,緊接著又讓薛寶釵點出了「詠菊」、「問菊」、「菊夢」三個詩題。而這三個詩題恰恰又都被林黛玉選中,然後,又借李紈之口,評判林黛玉的三首詩「詠菊」第一,「問菊」第二,「菊夢」第三。林黛玉一連三首詩一舉奪魁。這絕不是巧合,林黛玉的三首詩「賦事」明顯多於「詠物」,詠菊的內容又明顯少於其他人的詩。而曹雪芹為什麼讓李紈判定林黛玉的詩為第一?林黛玉詠菊是假,曹雪芹「賦事」是真。

    曹雪芹為什麼要這樣設計?他的用意何在?答案只有一個:曹雪芹要通過這三首詩來「賦事」。 那麼,他要「賦」的是什麼「事」?他要傳達一個重要的信息,即:這不是林妹妹在「詠菊」「問菊」做「菊夢」,這三首詩正是曹雪芹隱涵自己創作《紅樓夢》真實意圖、創作主題和思想感情的重要載體。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毫端蘊秀臨霜寫,口角噙香對月吟。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一從陶令評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扣東籬: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圃露庭霜何寂寞?雁歸蛩病可相思?莫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話片時。」「籬畔秋酣一覺清,和雲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莊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睡去依依隨雁斷,驚迴故故惱蛩鳴。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三十八回)

    「詠菊」是曹雪芹對自己創作《紅樓夢》的責任、創作過程和對《紅樓夢》寄予厚望的形象描述:「創作這部《紅樓夢》巨著的責任象魔一樣日夜侵擾著自己,看著與自己默默對視著的像一塊塊排列不規則的石頭似的一摞摞紅樓夢書稿,不由想到了創作《紅樓夢》的十年不尋常歲月,那筆尖上寫出的蘊涵秀麗的文字,嘴邊含著的香氣對著月光吟出的詩篇。通篇都寄托了自己思想感情,誰又能在書中的隻言片語中解開我隱去的君主專制黑暗的真事真情?但願《紅樓夢》能像陶淵明的詩文一樣千古流芳,被人們傳頌。」

    「問菊」則反映了曹雪芹既要不得已隱去「真事」,又擔心人們難以解讀「真情」的矛盾心理。同時,他又將解開主題的鑰匙提示了出來:「我想問眾人書中隱去的真情,可是眾人都不知道。我只好背著手自言自語地問著東邊的籬牆。獨樹一幟、傲對人世的我把什麼隱涵在《紅樓夢》裡?眾人為什麼遲遲解不開這個謎?在冷寂的現實中自己為什麼這樣寂寞?面對螻蛄的詬病我是多麼想念歸去的大雁呀。不要說世上沒有談到我隱去的真情和真實主題的人,解開這些秘密也就是『話片時』的功夫。」面對「眾莫知」的現實,曹雪芹接連四問:……偕誰隱?……為底遲?……何寂寞?……可相思?」曹雪芹希望人們破解「偕誰隱」的急切心情躍然紙上。

    「菊夢」是曹雪芹利用夢境揭示真實創作意圖,渲瀉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我在籬邊的一場酣睡的清夢之中,看到的是夜色混沌、雲月朦朧的世界。我設計夢幻的太虛仙境可不是要表現男女愛情恩怨,追憶大觀園的生活是要與那描繪了桃花源理想社會的陶淵明結為同盟。我恨不能在睡夢中隨著大雁去到那遙遠而理想的地方,可是又被惱人的螻蛄咕咕的鳴叫聲驚醒。醒來後,面對著封建專製造成的破敗冰冷的現實世界,我內心的幽怨苦悶和心中的無限感情又能向誰傾訴呀。」

    如果把《紅樓夢》開始的那首著名的五言絕句「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與這三首詩中的「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孤標傲世偕誰隱?」「解語何妨話片時。」相對照,就會發現,「滿紙荒唐言,……誰解其中味。」與「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意思是相同的,後者是對前者詩意的多次重複和強化。「滿紙」與「片言」又形成強烈的對比,表明了在文字獄的殘酷現實下,曹雪芹只能在極少的詩一樣的語言中隱涵真事真情,隱涵並進一步重複和強化自己的創作的意圖。曹雪芹在其中隱涵了自己要告訴人們的真事真情和《紅樓夢》主題的強烈願望。曹雪芹料到了人們會把《紅樓夢》的主題誤解為只是愛情的悲劇。「誰解其中味。」「片言誰解訴秋心?」他痛苦地一再發問:誰能解開我在其中隱涵的深意?誰又能理解我只有「片言」的「訴秋心」呢?從「菊夢」中的「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可以體會出曹雪芹極其痛苦矛盾的心情。「眾莫知」的正是自己不得不「偕誰隱」的真事真情及《紅樓夢》的主題。同時,曹雪芹還向人們提示了解開「夢」「幻」之謎的鑰匙----「解語何妨話片時」。一個孤獨、寂寞、矛盾、幽怨的曹雪芹和一個堅信人們終究會理解自己在書中隱涵的主題的曹雪芹鮮活地站在了人們的面前!

(2)「薛蘅蕪諷和螃蟹詠」是曹雪芹對賈雨村一類的痛罵

    林黛玉魁奪菊花詩後,賈寶玉又作了「持螯賞桂」詩,林黛玉緊隨其後作了一首,薛寶釵作了第三首,寫了出來:

    「桂靄桐陰坐舉觴,長安涎口盼重陽。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酒未滌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於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餘禾黍香。」

    眾人看畢,都說:「這方是食蟹的絕唱!這些小題目,原要寓大意思,才算是大才。只是諷刺世人太毒了些。」

    曹雪芹通過眾人的評論告訴讀者,這首詩「是諷刺世人」並說「太毒了些。」曹雪芹為何讓薛寶釵寫了這首痛罵「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象螃蟹一樣橫行世上的人?曹雪芹的用意何在?薛寶釵尊行的是封建道德,在她的眼裡,在外面「做大事的人」都要遵守封建道德,這是薛寶釵眼裡封建士大夫起碼的作人準則。而賈雨村之流,為了往上爬,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根本不受封建道德的約束,他們橫行霸道,為所欲為,胡作非為。然而,「於今落釜成何益?」曹雪芹用薛寶釵的詩告訴世人,他們終究逃脫不了受懲罰的結局。

(3)「蘆雪庭爭聯即景詩」是曹雪芹在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

    有的人研究《紅樓夢》的詩詞曲賦,認為「蘆雪庭爭聯即景詩」(五十回)雜亂無章,沒有什麼意義,有的研究者甚至在自己研究《紅樓夢》詩詞曲賦的著作中,乾脆就刪掉這個長篇聯詩,更不要說對這個聯詩進行解釋了。然而筆者卻認為「蘆雪庭爭聯即景詩」並不是雜亂無章,更不是毫無意義,其中恰恰隱涵了極其深刻的寓義。筆者把詩中的一些句子重新組合成一首五言律詩。

    「一夜北風緊,凍浦不聞潮。鰲愁坤軸陷,龍斗陣雲銷。天機斷縞帶,海市失鮫綃。月窟翻銀浪,憑詩祝舜堯。」

    細讀以後,就會發現曹雪芹在其中巧妙地隱涵了對康熙末年那場諸皇子奪取皇位內訌的形象描述,表達了自己的願望和政治主張:「一夜北風緊,」顯然暗示了眾皇子在暗中進行皇位爭奪的形勢是那麼緊迫,表面上是「凍浦不聞潮,」而暗中進行的爭鬥又是驚心動魄的,暫時失敗的一方陷入了憂愁的狀態,直到雍正繼位窮治皇兄弟後,才「龍斗陣雲銷」。皇位爭鬥中的失敗者及其走卒的美好幻想像海市蜃樓一樣「海市失鮫綃」了,徹底失敗的一方,痛哭的眼淚流成了河,「憑詩祝舜堯」在這裡「祝」是祈盼的意思。曹雪芹要用這首詩,表明祈盼建立傳說中的古代堯舜禪讓權力的政治制度,曹雪芹認識到封建世襲制度的危害,提出了祈盼建立古代理想社會中堯舜「禪讓」制度的願望和政治主張在當時無疑是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只是這種願望被隱涵得太深了。讓人無法理解,這正是那個時代的悲劇。

    曹雪芹在詩中隱涵建立「禪讓」制度的願望,產生這樣的政治主張是有思想基礎和理論依據的。曹雪芹深受莊子思想的影響,在莊子的《逍遙游》中就有堯要把天下禪讓給自己的老師許由的記述:「堯讓天下於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也,而尤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尤屍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尤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曹雪芹生活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間,他可能還不知道當時的西方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實行了帝王虛位的君主立憲共和的政治體制,在曹雪芹逝世十三年之後,美國建國,華盛頓實行了由選民直接選舉總統並規定了總統任期的民主體制。但曹雪芹能夠提出禪讓政治權力的主張,他的思想在當時的中國已經是相當先進的了。

    清朝著名的宗室詩人愛新覺羅敦誠,是努爾哈赤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的五世孫,也是曹雪芹落魄時的好朋友,他的詩為後人研究曹雪芹提供了重要證據。他命名自己的書房為「鷦鷯庵」,自己的書名為《鷦鷯庵筆記》,他自喻鷦鷯,其言外之意也就不難理解了。

(4)「葬花詞」是曹雪芹對紅顏知已的痛悼

     「葬花詞」是曹雪芹創作的在廣大讀者中產生廣泛、深刻影響的一篇藝術傑作。曹雪芹在黛玉念完詩後對賈寶玉的表現作了一段頗有意味的描寫:「寶玉……聽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等句,不覺慟倒山坡上。……試想林黛玉的花顏月貌,將來亦到無可尋覓之時,寧不心碎腸斷,……則自己又安在呢?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將來斯處、斯園、斯花、斯柳,又不知當屬誰姓?----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覆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時此際,如何解釋這段悲傷!正是:花影不離身左右,鳥聲只在耳東西。(二十八回)」

    這哪是賈寶玉悲切慟倒在山坡之上?這是曹雪芹創作這首詩的時候,想到痛失自己心中的最愛,而悲痛欲絕的寫真。

     這哪是賈寶玉在那裡「試想林黛玉的花顏月貌,將來亦到無可尋覓」?這是曹雪芹創作《紅樓夢》時,不得不面對自己的紅顏知已已經「無可尋覓」的真實而又悲慘的現實了。

    這哪是賈寶玉「一而二,二而三,反覆推求」地預測未來。這是落魄後的曹雪芹面對自己紅顏知已的「花顏月貌」已經無可尋覓;自己已經「不知何在何往」;「斯處、斯園、斯花、斯柳」已經屬了別姓的悲歎!

    這哪是賈寶玉身邊的只有那:「花影不離身左右,鳥聲只在耳東西」?這是曹雪芹自己必須面對的心愛的人離喪,無可尋覓;自己的家園已屬別姓,面對著「花影不離身左右,鳥聲只在耳東西」的令人「心碎腸斷」的悲慘現實。這是一幅多麼悲傷卻又真實的圖景!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傾。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獨把花鋤暗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未聞。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二十七回)」

    這是在大觀園優雅環境中養尊處優的貴族小姐發出的無病呻吟嗎?顯然不是!這是歷經磨難的曹雪芹痛徹心脾地悲悼自己的紅顏知已的悲劇命運。

    「三月香巢已壘成」,證明寶黛的婚事已經定下來了並且已經一切都準備好了。然而猝不及防的現實是:「卻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傾。」賈府獲罪貶落了,林黛玉經受了「一年風刀霜劍」的逼迫,最終是「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至於「閨中女兒」、「手把花鋤」、「獨倚花鋤」等女兒的筆墨,是曹雪芹不得不使用的一種掩飾的方法。

(5)「風雨夕悶制風雨詞」表達了曹雪芹的悲觀悲憤的情感

    《紅樓夢》中,林黛玉創作了「秋窗風雨夕」: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已覺秋窗秋不盡,哪堪秋雨助淒涼!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續;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羅衾不耐秋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連宵脈脈復颼颼,燈前似伴離人泣。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濕。(四十五回)」

    這首風雨詞不是林黛玉在悲秋風、悲冷雨,而是思想非常悲觀、情緒非常激憤的曹雪芹在發洩感情。對自己所處的清王朝君主專制及其文字獄造成險惡環境的那種憤恨心情的流露。

    讀讀這首詩,從「秋夜長、秋不盡,助淒涼、來何速?不知風雨幾時休」可以看出曹雪芹這時的思想是非常悲觀的,清王朝造成的這樣令人非常壓抑的殘暴禁錮的黑暗社會狀態,何時才能結束?曹雪芹看不到盡頭。他的情緒是非常激憤的。 「秋夜長,……秋不盡,……不知風雨幾時休。」是曹雪芹面對當時不盡的惡劣環境,思想上產生的一種悲觀迷茫的情緒。「牽愁照恨動離情;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曹雪芹暗示憤恨的自己已經產生了遠離這種黑暗環境的念頭,但看看在清朝君主專制的大環境下,誰家不遭受這樣的壓制,哪裡又沒有遭受疾風暴雨的侵襲呢?自己又怎麼能躲得開覆蓋全天下的黑暗的大環境呢?「哪堪秋雨助淒涼!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續;」是曹雪芹對自己家族和自己遭受晴天霹靂般的打擊,精神上卻猝不及防的心態描述。

(6)「幽淑女悲題五美吟」是曹雪芹從不同角度悲悼紅顏知已

    中國古代美女很多,可曹雪芹為什麼偏偏讓林黛玉選擇了西施、虞姬、明妃、綠珠、紅拂?並讚美她們:「令人可欣、可羨、可悲、可歎」。然後,曹雪芹又借薛寶釵之語點出了關鍵。即:「善翻古人之意」、「命意新奇,別開生面。」而林黛玉所說的「胡亂湊幾首詩」,正是曹雪芹的遮掩之筆。

    曹雪芹選擇的古代這五位美女不僅忠於愛情,並且目光敏銳,性格剛烈,敢作敢為。為了愛,甚至可以犧牲生命。曹雪芹借這五位美女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暗喻了曹家敗落後,自己那美似黛玉的生活原型、貌美忠貞的紅顏知已的悲慘處境和她不惜以死殉情的悲劇命運,表達了自己的痛惜之情。

        西施

      「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西施是吳越爭霸中的悲劇人物。她結局有兩種說法:一說是隨范蠡隱居去了;一說是被沉於江中。

    從詩句中「一代傾城逐浪花」來看,曹雪芹傾向於第二種說法,認為西施的命運是被沉於江中。曹雪芹借西施悲劇命運的典故,寄托了對自己的紅顏知已,林黛玉的生活原型悲劇命運的歎息。似乎在哀歎她雖然貌美,但命運卻不如那個貌醜的東施了。

     虞姬

    「腸斷烏騅夜嘯風,虞兮幽恨對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飲劍何如楚帳中?」

    虞姬是楚霸王項羽的侍妾。項羽被劉邦圍在垓下,夜晚漢軍四面楚歌,項羽感到絕望。虞姬自刎於楚帳中。

    從詩句「飲劍何如楚帳中」裡可以看出曹雪芹在贊虞姬痛下決斷,以死殉情。難道這不是曹雪芹在讚自己的紅顏知已在受到逼迫的緊要關頭象虞姬那樣剛烈而死,免受侮辱嗎?

    明妃

    「絕艷驚人出漢宮,紅顏命薄古今同。君王縱使輕顏色,予奪權何畀畫工?」

    (見「薛小妹新編懷古詩」中的「青塚」)

    從詩句「紅顏命薄古今同」裡可以看出曹雪芹在悲歎自己的紅顏知已的命運與很多薄命美女的命運是相同的。

    綠珠

「瓦礫明珠一例拋,何曾石尉重嬌嬈?都緣頑福前生造,更有同歸慰寂廖。」

    綠珠是晉代石崇的侍妾。綠珠非常美麗嬌艷,又擅長吹笛。孫秀看上了綠珠,向石崇索要,石崇勃然大怒,說:「綠珠是我的最愛,你孫秀怎麼能這樣做?」孫秀就假傳聖旨,來捉石崇,當時石崇正在樓上設宴,捉他的武士們來到石崇家。石崇就對綠珠說:「我是因為你而獲罪的呀!」綠珠哭了,說:「我現在就為報答你的寵幸而死。」說完,就跳樓自殺了。

    從詩句「更有同歸慰寂廖」裡可以看出曹雪芹對石崇、綠珠幾乎同時赴死,免去死後寂寞是覺得是令人欽羨的。而對自己的紅顏知已先自己而死,兩人陰陽兩隔,都非常寂寞的境遇表達了一種無奈的心情。

    紅拂

    「長揖雄談態自殊,美人巨眼識窮途。屍居餘氣楊公幕,豈得羈縻女丈夫?(六十四回)」

    紅拂是隋末大臣楊素的婢女。因為侍候楊素時手持紅拂而得名。有一次,李靖以布衣入見楊素,楊素非常傲慢,李靖毫不客氣地指責了他。然後從容縱論天下大事。紅拂見李靖氣宇軒昴,談吐超人,知道他必非庸碌之輩,就連夜從楊素家出來,投奔李靖,與李靖同往太原輔佐李世民起兵討隋。

    從詩句「豈得羈縻女丈夫」裡可以看出曹雪芹讚美自己的紅顏知已在受到惡勢力千方百計的威逼利誘的逆境中具有的非凡見識及剛烈的性格。

(7)「桃花行」是曾經離喪的曹雪芹在悲鳴

    賈寶玉看到「桃花行」後,「並不稱讚,癡癡呆呆,竟要滾下淚來。」

    「桃花簾外東風軟,桃花簾內晨妝懶:簾外桃花簾內人,人與桃花隔不遠;東風有意揭簾櫳,花欲窺人簾不卷。桃花簾外開仍舊,簾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憐人花亦愁,隔簾消息風吹透。風透湘簾花滿庭,庭前春色倍傷情:閒苔院落門空掩,斜日欄杆人自憑。憑欄人向東風泣,茜裙偷傍桃花立;桃花桃葉亂紛紛,花綻新紅葉凝碧。霧裹煙封一萬株,烘樓照壁紅模糊。天機燒破鴛鴦錦,春酣欲醒移珊枕。侍女金盆進水來,香泉影蘸胭脂冷;胭脂鮮艷何相類,花之顏色人之淚。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淚眼觀花淚易干,淚干春盡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七十回)

    寶玉知道:『自然是瀟湘子的稿子了。』」當薛寶琴與他開玩笑:「現在是我做的呢?」寶玉道:「妹妹本有此才,卻也斷不肯做的。比不得林妹妹曾經離喪,作此哀音。」然而,這絕不是林妹妹「曾經離喪,作此哀音。」這是「曾經離喪」的曹雪芹在「作此哀音。」

(8)「史湘雲偶填柳絮詞」是曹雪芹暗示幾位女兒的悲劇結局

    時值暮春之際,史湘雲因見柳絮飛舞,偶成小令,調寄《如夢令》。史湘雲又與林黛玉商量詩社填詞,於是二人限了調,大家都來拈了鬮,寫了出來。薛寶釵寫了《臨江仙》、薛寶琴寫了《西江月》、探春寫了《南柯子》、林黛玉寫了《唐多令》。

    史湘雲的《如夢令》:

   「 豈是繡絨殘吐,捲起半簾香霧,纖手自拈來,空使鵑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別去。」

    曹雪芹似乎是在暗示自己家族獲罪,不明不白。同時,表達了盼望春光永駐的心情。

    賈探春的《南柯子》上闋:

    「空掛纖纖縷,徒垂絡絡絲,也難綰系也難羈,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

    曹雪芹為賈探春寫的上闋,似乎是在暗示她的命運已經注定是「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了。

    賈寶玉的《南柯子》下闋:

    落去君休惜,飛來我自知。鶯愁蝶倦晚芳時,縱是明春再見----隔年期!

     曹雪芹為賈寶玉寫的下闋,似乎是在暗示自己也因家族獲罪被關入監獄。等到從監獄中出來,縱然能與一些歷經劫難的女兒見面,但也已經是相隔了一年的時間了。

   林黛玉的《唐多令》:

    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隊成毬。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

    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歎今生誰捨誰收?嫁與東風人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曹雪芹似乎在暗示書中的林黛玉,自己生活中的紅顏知已的命運在「粉墮、香殘」的殘酷形勢下,「命薄」的悲劇結局。「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歎今生誰捨誰收?嫁與東風人不管,憑爾去,忍淹留。」寫出了曹雪芹對紅顏知已遭遇不幸結局的一種悲切和無奈的心情。

    薛寶琴的《西江月》:

    漢苑零星有限,隋堤點綴無窮。三春事業付東風,明月梅花一夢。

   幾處落紅庭院,誰家香雪簾櫳?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離人恨重。

    曹雪芹似乎是在暗示眾女兒的悲劇命運,就像「三春事業付東風」一樣,是一場惡夢。曹雪芹的家族不管是在江南和在江北的,都是相同的悲劇命運,他們都被迫離開了原來的家,產生的離愁別恨是很深重的。

    薛寶釵的《臨江仙:

    白玉堂前風解舞,東風捲得均勻。蜂團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曹雪芹似乎在暗示薛寶釵對自己的命運採取的是一種比較積極的態度。「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薛寶釵有可能為爭取這個比較好的命運,進行努力。但事實卻不一定符合她的願望。

(9)「凹晶館聯詩悲寂寞」是對賈府由盛至衰的描繪

    到了《紅樓夢》的七十五回,曹雪芹筆下的賈府已經露出敗落的先兆。「開夜宴異兆發悲音」賈珍在八月十四的夜裡設宴,三更時分,忽聽緊靠賈家祠堂的「牆下有人長歎之聲」,大家都毛髮竦然,風氣森森,比先更覺淒慘起來。眾人都覺毛髮倒豎。賈珍酒已嚇醒了一半。曹雪芹是在暗示賈府的先祖歎息自己的不肖子孫。十五日夜裡,榮國府賞月。於是,就有了林黛玉與史湘雲在「凹晶館聯詩悲寂寞」了。曹雪芹在詩中暗示了賈府敗落的過程。

    史湘雲、林黛玉二人「聯詩悲寂寞」(七十六回)「演示了賈府由盛到衰的過程。從「三五中秋夕到」「更殘樂已諼。」描寫了賈府的興盛;而「漸聞笑語寂」至「冷月葬花魂」則描寫了賈府敗落。「冷月葬花魂」進一步暗示了眾女兒的悲劇結局。妙玉續的詩,從「香篆銷金鼎」到「烹茶更細論。」是曹雪芹在暗示,這時的賈府似乎還沒有徹底敗落,還有一絲光明的希望。

(10)「癡公子杜撰芙蓉誄」是曹雪芹在追問眾女兒的命運為何會這樣悲慘

    「芙蓉女兒誄」(七十八回)(略)是曹雪芹以屈原《離騷》式的大手筆淋漓盡致發洩自己悲憤感情的力作。看似是賈寶玉在悼念晴雯,其實是曹雪芹在悲悼以林黛玉、晴雯等為代表的大觀園中受封建意識影響較少的清純女兒。讀者切不要忽略了曹雪芹在描繪「壽怡紅群芳開夜宴」時,「黛玉掣出的簽上畫著一枝芙蓉,題著『風露清愁』四字,背面是一舊詩:「莫怨東風當自嗟」。這時,眾人笑道:這個好極。除了他,別人不配作芙蓉。(六十三回)」曹雪芹為何借眾人之口說:除了黛玉,別人不配作芙蓉?芙蓉出污泥而不染,象徵了人的高潔品質。曹雪芹在暗示:芙蓉正是林黛玉、晴雯等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純女兒的化身。

    讀者也切不要忽略了曹雪芹在寶玉「讀畢」「芙蓉女兒誄」後的一大段描寫:「遂焚帛奠茗,依依不捨。小丫環催至再四,方才回身。忽聽山石之後有一人笑道:『且請留步。』二人聽了,不覺大驚。那小丫環回頭一看,卻是個人影兒從芙蓉花裡走出來,他便大叫:『不好,有鬼!晴雯真的來顯魂了!』唬的寶玉也忙看時,----究竟是人是鬼,……(七十八回)」「……只聽花陰中有個人聲,倒嚇了一跳。細看不是別人,卻是黛玉,滿面含笑,口內說道:『好新奇的祭文!可與曹娥碑並傳了。』寶玉聽了不覺紅了臉,笑答道:『我想著世上這些祭文,都熟爛了,所以改個新樣。原不過是我一時的玩意兒,誰知被你聽見了,有什麼大使不得的,何不改削改削?』黛玉道:『原稿在哪裡?倒要細細的看看。長篇大論,不知說的是什麼。只聽見中間兩句,什麼紅綃帳裡,公子情深,黃土隴中,女兒命薄』這一聯意思卻好。只是紅綃帳裡未免俗濫些。放著現成的真事,為什麼不用?寶玉忙問:『什麼現成的真事?』咱們如今都系霞彩紗糊的窗隔,何不說『茜紗窗下,公子多情』呢?」寶玉聽了,不禁跌腳笑道:「好極!到底是你想得出,說得出。可知天下古今現成的好景好事盡多,只是我們愚人想不出來罷了。但只一件,雖是這一改新妙之極,卻是在這裡住著還可以,我實不敢當。」說著,又速說「不敢」。黛玉笑道「何妨」?我的窗即可為你之窗,何必如此分晰,也太生疏了。古人異姓陌路,尚然『肥馬輕裘,敝之無憾』,何況咱們?」寶玉笑道:「論交道,不在肥馬輕裘,即黃金白壁,亦不當錙銖較量。倒是這唐突閨閣上頭,卻萬萬使不得的。如今我索性將『公子』『女兒』改去,竟算是你誄他的倒妙。況且素是你待他甚厚,所以寧可棄了這一篇文,萬不可棄這『茜紗』新句。莫若改作『茜紗窗下,小姐多情;黃土隴中,丫鬟薄命。』如此一改,雖與我不涉,我也愜懷。」黛玉笑道:「他又不是我的丫頭,何用此話?況且小姐丫鬟,亦不雅。等紫鵑死了,我再如此說,還不算遲呢。」寶玉聽了笑道:「這是何苦,又咒他!」黛玉笑道:「是你要咒的,並不是我說的。」寶玉道:「我又有了,這一改恰就妥當了:莫若說『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隴中,卿何薄命!』」黛玉聽了,陡然變色。雖有無限狐疑,外面卻不肯露出,反連忙點頭稱妙,說:「果然改得好。再不必亂改了。(七十九回)」

    人們研究《紅樓夢》,應當對曹雪芹描寫寶玉和黛玉的這段大有深意的對話給予特別足夠的重視。曹雪芹通過設計的寶黛的這段對話暗示:我創作的這篇誄文表面上似乎是悼念睛雯一個人,其實是在悼念大觀園中性格率真、清純而又命運悲慘的所有女兒。「眉黛青煙,昨猶我畫;指環玉冷,今倩誰溫?」暗指黛玉;「鏡分鸞別,愁開麝月之奩。」暗指麝月;「帶斷鴛鴦,誰續五縷之絲?」暗指鴛鴦。

    曹雪芹為何讓寶玉和黛玉對「自為紅綃帳裡,公子情深,始信黃土隴中,女兒命薄,」進行反覆的「改削」。 先是讓黛玉說:『只是『紅綃帳裡』未免俗濫些。」咱們如今系霞彩紗糊的窗,何不說「茜紗窗下,公子多情。』呢。」林黛玉的「咱們」泛指了大觀園中的眾女兒。然後,寶玉又「改削」成:「茜紗窗下,小姐多情;黃土隴中,丫鬟薄命」,黛玉不同意,寶玉最終改成了「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隴中,卿何薄命!」好一個:「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隴中,卿何薄命?」

    一、暗示了寶玉與大觀園中所有的女兒都沒有緣份。「卿」亦泛指大觀園中的眾女兒,更對應了第五回「薄命司」中的眾女兒。

    二、曹雪芹又讓寶玉將陳述句「女兒命薄」,改成了疑問句「卿何薄命?」這一改動是驚心動魄的。曹雪芹這樣改動提出了一個大問題:這些女兒為何這樣薄命?

    三、這不是一般地提出問題,而是曹雪芹在痛心地大聲發出質問:這些女兒的命運為什麼會這麼悲慘?!是誰使他們的命運這麼悲慘?!曹雪芹把質問的對象直指清朝的統治者和殘酷的專制制度。這一問實際上點出了這首詩的核心。

    黛玉的「無限狐疑」和「改得好。再不必亂改了……」就是讓黛玉給定稿了。人們再讀時,應該讀修改後的「芙蓉女兒誄」。所以,應當把賈寶玉的「芙蓉女兒誄」看成是曹雪芹對遭到扼殺的大觀園中的眾女兒的憑弔和紀念,對封建專制統治的強烈控訴。在《紅樓夢》中起到了對封建專製造成眾女兒悲劇結局的最全面和藝術的總結。應當把「卿何薄命!」看成是對清朝最高統治者和專制制度的強烈質問和控訴。

    而「紅綃帳裡」和「黃土隴中」,暗合了甄士隱對「好了歌」作的註解中的句子。曹雪芹在此暗示了甄士隱等的悲劇命運已經和將要降臨到大觀園中的眾女兒的身上了。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還作了頗有意思又耐人尋味的設計,林黛玉創作的重要詩篇如「葬花詞」「風雨詞」「桃花行」「五美吟」後,賈寶玉都會出現,或「癡」、或「贊」、或「慟倒」、或「叫好。」而賈寶玉創作的重要詩篇「芙蓉誄」後,林黛玉也參與「改削」。曹雪芹暗示《紅樓夢》中的寶玉和黛玉是思想感情上的知音。曹雪芹在為賈寶玉、林黛玉創作的重點詩篇中宣洩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11)「暖香塢雅制春燈謎」之謎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設計了暖香塢中史湘雲制的燈謎(五十回)。

    史湘雲的「點絳唇」詞謎之謎

「溪壑分離,紅塵遊戲,真何趣?名利猶虛,後事終難繼。」

    曹雪芹讓賈寶玉一語點破這首詞謎的謎底:「『必定是耍的猴兒。』湘雲笑道:『正是這個了。』」

    曹雪芹不愧是一位根植在中國君主專制社會土壤上的偉大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在為史湘雲寫的這首「點絳唇」詞中,賦予「耍的猴兒」,這個幾乎人人都見過的社會現象以新意。曹雪芹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幾千年中國封建社會君臣關係的本質。曹雪芹暗示,歷朝歷代的文武大臣們不過是供封建君主手中牽著戲「耍的猴兒。」這首「點絳唇」應當是「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最貼切的註解。同時,曹雪芹用這首「點絳唇」暗示了賈府「後事終難繼」,即最終敗落的結局。

薛寶釵、賈寶玉、林黛玉製的燈謎詩之謎

    這三首燈謎詩只有謎面,卻沒有謎底,這是曹雪芹給讀者留下的又一個謎。有的研究者猜測可能是松毬、風箏、走馬燈之類的東西。若僅僅是這些東西,曹雪芹絕不會不讓眾女兒猜出來,而眾女兒猜不出來的,正是曹雪芹迫於當時自己所處「文字獄」的惡劣環境所無法表達出來的,其中隱涵的內容必然與曹雪芹所處的當時的歷史時代和歷史事件以及自己所處的殘酷的政治環境以及自己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有著重要的關係,很可能關係到太子胤礽的立廢,不然曹雪芹絕不會不讓謎底出現。說得直白一些,曹雪芹如果把謎底寫出來,他就得掉腦袋。《紅樓夢》也就會成為一本禁書,被清朝的統治者徹底銷毀。

    薛寶釵的詩謎:

    「鏤檀鍥梓一層層,豈是良工堆砌成。雖是半天風雨過,何曾聞得梵鈴聲。」

    曹雪芹借唐肅宗李亨趁「安史之亂」自立為皇帝的典故而發的議論。暗示清太子胤礽沒有效仿肅宗趁天下「半天風雨過」的局面而稱帝,讓康熙象玄宗那樣也去「劍閣聞鈴」。

    賈寶玉的詩謎:

    「天上人間兩渺茫,琅玕\節過謹提防。鸞音鶴信須凝睇,好把唏噓答上蒼。」

    曹雪芹暗示康熙圈禁了胤礽。這樣一來,就等於切斷了胤礽與自己一黨走卒的聯繫,形成了「天上人間兩渺茫」的局面,胤礽與自己一黨走卒不能互通情況,而關鍵時刻胤礽一黨又沒有提高警惕,沒有密切關注時局的變化,把握住機會,最終得到的是雍正繼位,開始窮治胤礽一黨的消息,只「好把唏噓答上蒼。」用「唏噓」來應答上蒼的懲罰。

    林黛玉的詩謎:

   「騄駬何勞縛紫繩,馳城逐塹勢錚獰,主人指示風雷動,鰲背三山獨立名。」

    這是曹雪芹借西周穆王的典故而發出的感慨。暗示胤礽是騄駬式的駿馬,何不效周穆王騎著八駿之一的騄駬,周遊天下,瀟灑的走一回,遠走天涯,獨闖一片天地。

(12)「薛小妹新編懷古詩」是曹雪芹對自己的經歷及家族往事的評價

    曹雪芹在《紅樓夢》裡為薛寶琴作了十首懷古詩謎,說是「寶琴將素昔所經過各省內古跡為題,做了十首懷古絕句,內隱十物。」讓眾女兒猜,結果都沒有猜中(五十回)。

    十首懷古詩謎有「赤壁懷古、 交趾懷古、 鍾山懷古、淮陰懷古、廣陵懷古、桃葉渡懷古。青塚懷古、馬嵬懷古、蒲東寺懷古、梅花觀懷古。」曹雪芹讓「眾人看了,都稱奇妙。」但「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的。」

    曹雪芹為什麼作了詩謎又不讓大家猜出來?多少年來,圍繞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布下的十首懷古詩謎,人們眾說紛紜,有些研究者猜測是:喇叭、枇杷、團扇之類的東西。有的研究者猜測是:王熙鳳等眾女兒。

    聰明的讀者應當對曹雪芹的話作出正確的判斷。「暗隱俗物十件」其實是「假語村言」,「詩雖粗鄙,卻懷往事」才是曹雪芹的本意。也就是說,如果「暗隱俗物十件」,確實是普通的喇叭、枇杷、團扇之類的東西,曹雪芹不會不讓眾女兒猜出來。因而,這十首詩中所「內隱」的也根本不是什麼「俗物。」那麼,十首詩懷古詩謎中究竟「暗隱」著什麼呢?其中一定隱涵著非常重要的信息,這些信息也是曹雪芹迫於當時殘酷「文字獄」的環境而不能講出來的,也就是說,曹雪芹如果說出來這些東西,就犯了殺頭之罪。

    曹雪芹借薛寶琴之口說:「詩雖粗鄙,卻懷往事。」這確實是曹雪芹的真心話。那麼,他要借十首詩懷念什麼往事?而赤壁、交趾、鍾山、淮陰、廣陵等古跡又都與政治歷史事件有著密切的關係而成為著名的歷史遺跡。因此,曹雪芹在這十首懷古詩中肯定隱涵著與他所處的政治歷史環境及發生的歷史事件有著必然的聯繫。曹雪芹要借這十首懷古詩對曹家經歷的歷史事件作出評價,表達自己的政治態度和思想感情。如果把十首懷古詩與曹雪芹家族參與的一些歷史事件和奪嫡之爭而遭受殘酷打擊的事實聯繫在一起,就不難作出解釋了。筆者試著對十首詩謎作了破解:

赤壁懷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載空舟。煊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游。」

    東漢建安13年,孫權與劉備聯合,在赤壁與曹操展開了一場大戰,孫、劉聯軍採用火攻,大敗曹軍。赤壁一戰,孫劉聯盟戰勝了曹操,確定了三國分立的局面。

    曹雪芹借三國火燒赤壁的典故,暗示康熙末年眾皇子之間的那場奪取皇位之爭,就如同赤壁之戰一樣,進行了你死我活的較量。最終,失敗的一方,死者甚眾,自己家族因有人參與了那場奪嫡之爭,最終獲罪敗落。

    「煊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游。」曹雪芹暗示了自己周圍的眾女兒也被牽連到這個悲劇的命運之中。在曹雪芹的筆下,那些受牽連的女兒也是「英魂」,失敗的一方也是英雄。

交趾懷古

    「銅鑄金鏞振紀綱,聲傳海外播戎羌。馬援自是功勞大,鐵笛無煩說子房。」

    東漢光武帝時,交趾人民反抗官吏的暴虐舉行了起義,攻克了六十五城。建武十八年,光武帝劉秀派馬援率兵進行鎮壓。馬援軍平息了人民的起義,在交趾立兩根銅柱為標誌,作為漢朝的邊界。馬援立了戰功,被封為伏波將軍、新息候。

    秦朝末年,劉邦擊敗項羽,建立了西漢王朝。子房,是張良的字。張良幫助劉邦奪取了天下。建立了統一的西漢王朝。劉邦稱讚張良「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

    清朝為完成統一中原的大業,派吳三桂率軍征戰西南,撲滅了反抗清朝的南明永歷政權。南明永歷帝兵敗後,逃到緬甸,吳三桂率兵進入緬甸,緬甸王迫於壓力,交出了南明永歷帝,吳三桂在雲南處死了南明永歷帝朱由榔。清朝封吳三桂為親王主雲貴。吳三桂幫助清朝統一了中國,大清帝國聲名大振。

    曹雪芹暗示自己的祖上雖為康熙的包衣奴僕,但由於曾作過康熙的侍讀,而備受寵幸,康熙對其的才華和能力也非常讚賞並被委以重任。曹雪芹認為自己的祖上曾在軍事、政治上為清朝統一中原,建立大清帝國出謀劃策,功勳雖不像馬援式的武將吳三桂那樣馳騁疆場,但也不異於運籌帷幄的張良。

鍾山懷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無端被詔出凡塵。牽連大抵難休絕,莫怨他人嘲笑頻。」

    鍾山是現在的南京紫金山。古代有人在山下建隱者居住的房舍。供一些隱士居住。

    曹雪芹以此暗示自己並不是追名逐利的人,卻也因家族中有人參與了那場奪嫡之爭而致家族敗落,而自己卻毫無緣由地遭到牽連而備受磨難,牽連的範圍很廣又難以休止,曹家已經一敗塗地,自己遭受牽連,已經淪為罪臣的後代,就不要怨恨有人頻頻嘲笑了。

淮陰懷古

    「壯士須防惡犬欺,三齊定位蓋棺時。寄言世俗休輕鄙,一飯之恩死也知。」

    韓信年輕貧賤時,曾遭受市井無賴的胯下之辱;韓信年輕貧賤時,在河邊漂洗絲棉的婦人看他可憐,曾給他飯吃。韓信封王時,不忘漂洗絲棉婦人的一飯之恩,曾贈婦人千金。

    曹雪芹的家族獲罪敗落,曹雪芹的生活陷入困窘。但他仍性格傲岸,自喻是年輕時曾受世俗小人欺辱的韓信。他窮困時的朋友敦誠的詩「殘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舉家食粥酒常賒」、「何人肯與豬肝食?日照西山餐暮霞。」寫出了曹雪芹生活困窘境況。但曹雪芹面對惡犬式壞人欺辱的惡劣環境,面對無人「肯與豬肝食」,「舉家食粥」的生活窘境,仍然筆耕不輟。曹雪芹認為一部《紅樓夢》足以給自己蓋棺定論。他正告世俗之人不要輕蔑鄙視自己。而那些幫助過自己、對自己有過一飯之恩的人, 自己致死也是不會忘記的。

廣陵懷古

    「蟬噪鴉棲轉眼過,隋堤風景近如何?只緣佔得風流號,惹出紛紛口舌多。」

    廣陵就是現在的揚州。隋朝煬帝楊廣時,開通了大運河。隋煬帝命在運河兩岸,種植楊柳,沿渠修建四十餘座離宮。隋煬帝與蕭皇后等近二十萬人沿河出遊,窮奢極欲,耗盡國力,百姓遭殃,導致隋朝覆滅。

    曹雪芹借隋煬帝運河游的典故,暗示近些年來(康熙年間),「隋堤風景近如何?」在隋煬帝時開通的運河之上,又出現了康熙南巡的盛況。「只緣佔得風流號」,曹雪芹暗示自己的家族曾經有獨為康熙南巡接駕四次的風光榮耀。「惹出紛紛口舌多」,曹家受到的特殊恩寵成為人們談論的熱門話題。然而,這也就不可避免地惹出眾官對曹家妒嫉的口舌。

桃葉渡懷古

   「衰草閒花映淺池,桃枝桃葉總分離。六朝梁棟多如許,小照空懸壁上題。」

    桃葉渡是個古渡口,在今天的南京。桃葉是晉代王獻之的妾。桃葉在渡口過河與王獻之分別,王獻之作「桃葉歌」相贈,後人就稱這個渡口為桃葉渡。

    曹家敗落,曹雪芹落難。曹雪芹的生活窮愁潦倒。後來,曾與曹家有「通家之宜」的兩江總督尹繼善邀請曹雪芹到南京做了一年的幕賓,曹雪芹藉機重遊了南京故地。曹雪芹追憶了因家族獲罪,像「桃枝桃葉總分離」一樣,離開南京北上之事。現在故地重遊,看著有「六朝」古都之稱、「梁棟多如許」的南京,曹家的府第雖在,故人已去,宅第易主,曹家在南京的痕跡已經全都看不到了。曹雪芹暗示,今後要在南京尋找到曹家的痕跡,可能只有友人陸厚信為自己畫的小照題記空懸在牆壁之上。面對此情此景,曹雪芹發出這樣的感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乾隆時的松江畫家陸厚信在南京曾為曹雪芹繪了小照並題記:「雪芹先生洪才河瀉,逸藻雲翔;尹公望山(繼善),時督兩江,以通家之誼。羅致幕府,案牘之暇,詩酒賡和,鏗鏘雋永。余私忱欽慕,爰作小照,繪其風流儒雅之致,以志雪鴻之跡云爾。雲間艮生陸厚信並識。」也有人對曹雪芹是否去南京作過尹繼善的幕賓,對陸厚信畫的是曹雪芹表示懷疑。從曹雪芹的這首所謂的「桃葉渡懷古」詩來分析,曹雪芹做尹繼善幕賓一事,不是憑空杜撰的,當是確有其事;畫也正是曹雪芹本人。

青塚懷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絃撥盡曲中愁。漢家制度誠堪歎,樗櫟應慚萬古羞。」

    青塚是王昭君的墓。在今天的內蒙呼和浩特市南。黑水是今天呼和浩特市南的大黑河。樗櫟是臭椿樹,古代人認為,臭椿樹的材技不好,是不能作為建築材料的。漢代對北方的匈奴採取和親政策。漢元帝因為後宮的女子多,就叫畫師畫美女的像,看圖召見。因而,宮中的女子多賄賂畫師,王昭君因為沒給畫師賄賂,畫師毛延壽把她畫得很醜,不得元帝召見。後來,匈奴來求親,元帝就按圖像選王昭君去。臨行時召見,才發現王昭君是最美的,元帝后悔不已,就把畫師毛延壽等都殺了。

    曹雪芹不只是對漢代和親政策不滿,他是借題發揮,否定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在他的眼裡「漢家制度」是指所有的封建制度,這種制度實在如同不能成材的臭椿樹一樣,不是什麼好的制度。制定出這樣的制度,實在是一件萬古蒙羞的事。

馬嵬懷古

    「寂寞脂痕漬汗光,溫柔一旦付東洋。只因遺得風流跡,此日衣衾尚有香。」

    馬嵬也叫馬嵬坡,在長安西百餘里處。安史之亂時,唐玄宗的貴妃楊玉環死於馬嵬坡。開元二十三年,楊玉環冊封為壽王(玄宗子李瑁)妃。後來,玄宗看楊玉環長得貌美,就度她為道士,住太真宮,號太真。天寶四年,冊封為玄宗貴妃。天寶十五年安史之亂暴發,安祿山的軍隊攻破潼關,玄宗倉皇逃往四川。到馬嵬坡,六軍駐馬不進前,指楊家為致亂禍根,殺了楊玉環的哥哥楊國忠,縊死了楊玉環。

    曹雪芹借楊玉環的典故,表達了對自己姐姐的憑弔。姐姐雖然當上了皇妃,但又因參與了皇族內部奪嫡之爭而遭遇不幸,他姐姐的悲慘結局很可能與楊貴妃非常相像。這時,她的一切美好的夢想都付之東流了。從「此日衣衾尚有香。」中,可以看出曹雪芹與給予他啟蒙教育的姐姐感情是很深的,並且,還是非常懷念他姐姐的呢。

蒲東寺懷古

   「小紅骨賤最身輕,私掖偷攜強撮成。雖被夫人時吊起,已經勾引彼同行。」

    蒲東寺是元代王實甫的雜劇《西廂記》中虛構的佛寺。張生與相國之女崔鶯鶯寓居寺中,發生戀愛的故事,小紅是崔鶯鶯的婢女,她主動熱情地幫助張生與崔鶯鶯喜結連理。後來,因為被夫人發現,被責打,可是已經既成事實,也毫無辦法了。

    曹雪芹以此暗示,自己的家族雖然積極主動地參與了奪嫡之爭,但與皇族相比,不過是小紅式的奴僕。既成的事實,令人無奈,而且遭到了懲罰,既使後悔,也來不及了。

梅花觀懷古

   「不在梅邊在柳邊,個中誰拾畫嬋娟?團圓莫憶春香到,一別西風又一年。」

    明代湯顯祖的戲劇《牡丹亭》中,杜麗娘死後葬在梅花觀後面的梅花之下,柳夢梅在觀內與杜麗娘的鬼魂相見,受托將她的軀體救活並與之結為夫妻。

    曹雪芹借《牡丹亭》中的愛情故事,抒發了對紅顏知已的懷念之情。曹雪芹是多麼希望自己的紅顏知已也能像杜麗娘一樣死而復生呀,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無情的,一年一年等待的結果只能是「一別西風又一年」,曹雪芹的紅顏知已經不可能像杜麗娘那樣死而復生了。

(13)「慕雅女雅集苦吟詩」是曹雪芹對香菱悲劇命運的痛惜

    《紅樓夢》中生活經歷非常為悲慘的是甄士隱的女兒英蓮即香菱。曹雪芹為

她設計的結局也是非常悲慘的。曹雪芹在對她的悲慘命運進行描繪的同時,也對她在大觀園中向林黛玉苦學作詩進行細緻的刻畫。香菱作的前兩首詩水平不高,經過刻苦的學習鑽研,第三首終於得到大家的肯定和好評。曹雪芹這樣的刻畫,可能有其更深層次的原因,正如在詩中說的「精華欲掩料應難」。清統治者想抹殺他們的精華是不可能達到目的的。

其一

月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團團。詩人助興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觀。翡翠樓邊懸玉鏡,珍珠簾外掛冰盤。良宵何用燒銀燭,晴彩輝煌映畫欄。(四十八回)

其二

非銀非水映窗寒,試看睛空護玉盤。淡淡梅花香欲染,絲絲柳帶露初干。只疑殘粉塗金砌,恍若輕霜抹玉欄。夢醒西樓人跡絕,餘容猶可隔簾看。(四十八回)

其三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博得嫦娥應借問:何緣不使永團圓?(四十九回)

    甄士隱及其女兒的悲劇,其實是清王朝殘酷的專制統治下遭遇「奏銷案」「文字獄」等殘酷迫害的鄉紳士子們的必然命運,曹雪芹把這些人及其家庭的的悲劇濃縮在甄士隱一家身上。同時,曹雪芹又進一步痛苦地發問:為何讓他們遭遇這樣的不幸,為何不讓他們的家庭永遠團圓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