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學論爭—曹雪芹畫像問題(2)

紅學論爭—曹雪芹畫像問題(2)

紅學論爭—曹雪芹畫像問題(2)

紅樓夢與百年中國

紅學論爭—曹雪芹畫像問題(2)

   

1979年4月2日至4日,梅節在香港《文匯報》發表《曹雪芹畫像考信》,詳細介紹六十年代以來圍繞陸繪畫像的真偽所展開的爭論,主張畫像雖非贗品,但絕不是曹雪芹,並把陸繪和王繪聯繫起來,認為兩幅畫像的像主都是在兩江總督尹府做過幕客的俞瀚俞楚江。這時,陳毓羆、劉世德撰寫的《論曹雪芹畫像真偽問題》的長篇文章,也在1979年第二期《學術月刊》上刊出,公佈了許多俞瀚的材料,證明陸繪識語中說的「洪才河瀉,逸藻雲翔」,俞氏當之無愧。5月31日,宋謀碭的反駁梅節的文章刊於香港《文匯報》,堅持像主不是俞楚江,原因是俞瀚「長身銳頭,玉立峨峨」,和畫像不符;同時在《山西大學學報》發表長篇論辯文章宋謀:《陸厚信「雪芹先生小照」辨》,《山西大學學報》1979年第4期。,系統闡述自己的觀點。9月7日,梅節著文作答,以《不要給曹雪芹隨便拉關係——答宋謀先生的質疑》為題,發表於香港《文匯報》。陳毓羆、劉世德則撰寫《曹雪芹畫像辨偽補說》參見《紅樓夢研究集刊》第3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參加梅、宋論爭。而史樹青的《再論「陸厚信繪雪芹先生小照」》,此時也在《紅樓夢研究集刊》第五輯上刊出史樹青:《再論「陸厚信繪雪芹先生小照」》,參見《紅樓夢研究集刊》第五輯,第329至第336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作者稱兩年以來在閱讀諸家文章的同時,又做了進一步調查研究,搜集了一些有關資料,表示「對自己過去的看法,仍然信心十足」。因為周汝昌在《曹雪芹小像之新議論》一文中談到,陸繪畫像「是一部冊頁,一共好多開」,不是「一個冊頁」,1963年在北京目見原件的一位先生曾向他指明:「是一共捌開,沒有錯。每開皆有詩畫。另外的人像不一,或坐或立,姿態形相也各異。」對此,史樹青在文章中公佈了收藏畫像的河南省博物館的武志遠、趙新來寫給他的信,證實畫像「只有一頁,絕不是一冊」,認為周汝昌「未看過原物,全是道聽途說」。武、新二人並抄了一張1963年購買畫像的單據給史樹青,其中寫道:「清代曹雪芹小照一張,價五元整。」系從商邱縣博愛十五街七號郝心佛手中購買,經手人是范殿鈞。史樹青的結論是:「一開冊頁,半偽半真。」

當圍繞陸繪畫像的論爭趨於白熱化之時,對王繪畫像的討論仍在進行。1980年出版的《紅樓夢研究集刊》第五輯,一方面刊出史樹青的《再論》,同時發表了鄧紹基談王繪的《關於「曹雪芹小像」的部分題詠詩》。《文學遺產》同年第二期則載有陳毓羆、劉世德的《談新發現的「曹雪芹小像」題詞》。他們繼續多方面論證王繪像主不是曹雪芹,而可能是俞瀚。接著,宋謀又在《文學遺產》1981年第一期上發表商榷文章宋謀:《「曹雪芹小像」像主非俞瀚辨》,載《文學遺產》1981年第1期。,針鋒相對地提出王繪像主不可能是俞瀚,「因為身世不同,生平不類,年齡不合,相貌不符」。同時對皇八子永璇等四人的題詩是否都是題的王繪《幽篁圖》表示懷疑。而陸繪,由於史樹青在文章中公佈了河南省博物館的有關材料,討論各方又經常涉及到原件的冊頁特徵和發現經過,所以紅學家們紛紛赴鄭州目驗實物。馮其庸在看過陸繪之後,發現畫像「頭部周圍輪廓線有皴擦水跡」,似已「改頭換面」,目的是將原畫俞楚江的「長身銳頭」改成曹雪芹的「身胖頭廣而色黑」馮其庸:《夢邊集序》,載《藝譚》1981年第4期。。宋謀則三下河南,找各有關當事人尋根問底,河南省博物館也做了許多調查。

這時已是1982年,正好全國《紅樓夢》討論會在上海召開,應大會籌備處的邀請,河南省博物館副館長韓紹詩帶著畫像到會,並於10月23日下午宣讀了他們的調查報告,結論是陸繪像主是俞楚江,畫面上五行題記是售畫人郝心佛串通朱聘之、陸潤吾等偽造的。第二天,上海各報作為重要新聞加以報道,以為二十年懸案終於水落石出。但周汝昌、宋謀仍持異議,認為結論並不可靠。上海博物館的文物鑒賞專家對畫像鑒定之後,也說尹詩與陸繪及題記似一體,墨色、印色無顯著不同。黃裳在《人民日報》發表的《曹雪芹的頭像》,持類似看法。於是宋謀又一次去河南商丘,向售畫人做直接調查,並寫出調查報告,與周汝昌的《精華欲掩料應難——「雪芹小照」公案初剖》,一起刊載於1983年第一期《上海師院學報》。售畫人郝心佛則寫出《揭開「曹雪芹畫像」之謎》一文,自道作偽過程,說「雪芹先生洪才河瀉」五行題記系朱聘之所添,畫像原裝一冊三十多頁,內容皆俞瀚自書今體律絕,畫像和尹詩在倒數第二頁,最後是張鵬為陸繪題的四首七絕。與此過程有關的程德卿,也寫了《揭開「曹雪芹畫像」之謎的經過》。這些有關材料,都在 1983年2月28日在北京召開的「曹雪芹畫像調查報告會」上公佈了。

程德卿的文章,是以致宋謀的公開信的方式發表在1983年1月9日《河南日報》,對此,宋謀寫了《「曹雪芹畫像」爭鳴的前前後後——兼答程德卿同志》,及《有關「雪芹小照」公案的四首詩》,後來均刊載於江蘇省紅學會編印的《紅樓夢研究資料》第二輯上。周汝昌的《雪芹小照鑒定記實》和徐邦達的《悼紅影議》,此時也在香港《文匯報》上刊出。由於宋謀在文章中對所謂畫像後面的張鵬題詩表示懷疑,認為售畫人言詞閃爍,矛盾甚多,並說程德卿不是局外人。程德卿在《中原文物》上又發表了《偽「曹雪芹小照」的再辨析》的文章,來回答宋謀 。文章的內容和措詞,許多地方已超出學術論爭的範圍。

正在這時,又發生了陸繪印章的風波。徐恭時在1983年10月召開的南京《紅樓夢》討論會上提出,他和郭若愚目驗原件,發現五行題記下面的「陸厚信印」實際上是「陸厚培印」。當時陸繪畫像正在南京展出,一些與會者看過之後,也覺得「信」字似乎是一「倍」或「培」字。而參與作偽者之一的陸潤吾的叔父的名字,就叫陸厚培。如是,則後題跋之說當毫無疑義。但有人拿來了《古璽文編》,證明信字古寫恰好右側作「吝」。後來郭若愚等又著文談題記的另一方小印「艮生」的「艮」字,只能與「培」字有聯繫,與「信」則風馬牛不相及。宋謀也覺得應該承認後題跋說了。但他說:「承認後題跋說不等於畫像就一定是俞瀚而不是曹雪芹。」他強調這樁延續二十多年的公案並未了結,但究竟了結沒了結,人們不妨拭目以待。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