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詩詞曲賦的隱喻意味和敘事功能(11)

第四章 詩詞曲賦的隱喻意味和敘事功能(11)

第四章 詩詞曲賦的隱喻意味和敘事功能(11)

論紅樓夢

第四章 詩詞曲賦的隱喻意味和敘事功能(11)

   

在結束對這部分人物韻文的巡禮之際,有必要指出的是,相對於詩社吟詠,寶黛詩賦不僅在敘事上補足了某種難以描述的空缺,並且與整個敘述在結構上互相交織,而且在其隱喻性上使小說的意蘊獲得了不可闕如的充分化契機。如果說作為靈魂自敘的《紅樓夢》在敘述上是委婉含蓄的,那麼在人物詩賦的設計上則是直抒胸臆的。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在《葬花辭》中唱出的是干將莫邪般的森然劍氣如「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劍霜嚴相逼」;裊裊婷婷的薛寶琴在《懷古詩》中直斥帝王將相如「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載空舟」,「蟬噪鴉棲轉眼過,隋堤風景近如何?」而被薛寶釵稱為富貴閒人的賈寶玉則在《芙蓉女兒誄》中不僅為晴雯抱屈,而且連他親生母親都難逃罪責,遭到他十分激烈的詛咒:「剖悍婦之心,忿猶未釋」;如此等等。痛快淋漓至此,使這些詩賦在其隱喻意義上遠遠超出了小說本身的敘事內涵,從而具有了相對獨立的審美價值。正如小說在情的層面上覆了二十四史撰寫的中國歷史一樣,這些韻文在其獨立的審美層面上向中國文學出示了劃時代的歷史文獻。遺憾的只是,這樣的審美指向在後人鮮為領略,因為在《紅樓夢》以後的歷史中,屈原的《離騷》傳統經由梁啟超對小說功用的強調使文學承擔了救國救民的重任;而《芙蓉女兒誄》的惟一精神承繼者卻是一位歷史學家,我指的是陳寅恪和他的《柳如是別傳》。由此可見,整個小說中人物韻文的隱喻意味是雙重的,既具有人物個性的寫照和命運暗示的敘事性,又具有詩詞典賦本身在整個文學傳統上的顛覆性。這種為小說所獨具的韻文風貌雖然承莊子、阮籍、陶淵明而來,但由於這些韻文在審美精神上的全新氣度,已經構成了有別於傳統的文學經典;因此,有關這種經典的閱讀,亦既可以是小說敘事的,又可以是詩賦本身的。而整個小說在詩詞曲賦上的靈氣和神韻,則不是見諸《金陵十二釵諸曲》那樣的敘述韻文,而是體現於人物韻文的靈魂部分諸如《葬花辭》和《芙蓉女兒誄》那樣的千古絕唱。這些絕唱如同鑲嵌於小說中的璀璨明珠,使整個敘事結構於自然無為的變幻之中又顯得光彩奪目。如果說,小說的敘述部分如同一座座綿延起伏的高山,那麼其韻文部分則好比一道道清澈晶瑩的流水,而像《葬花辭》和《芙蓉女兒誄》那樣的詩賦更是猶如一片片明淨浩淼的湖泊,將小說中的種種悲懷深情地蕩漾開去,在天地盡頭劃分出一條嶄新的歷史地平線。可見,即便從中國勘輿學上說,《紅樓夢》中的詩詞曲賦也是與小說敘述這一龍脈相得益彰從而不可或缺的風水組成部分。真可謂山無水不靈亦不秀呵。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