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遐思(1)
「杏花」遐思(1)
「杏花」遐思
《紅樓夢》中描寫過許多的花,諸如海棠、梅花、桃花、菊花等等,以及叫不出名來的奇葩,又常常以花懷人,詩賦俱佳。
但書中「第一枝花」,實為那並不起眼的杏花。
見第一回「賈雨村風塵懷閨秀」。當甄士隱出前廳會客時,坐在他書房裡的賈雨村卻有一段艷遇:
「這裡雨村正翻弄書籍解悶。忽聽得窗外有女子嗽聲,雨村遂起身往窗外一看,原來是一個丫鬟在那裡掐花,生得儀容不俗,眉目清明 ,雖無十分姿色,卻也有動人之處,雨村不覺看得呆了。……雨村見他回頭,便以為這女子心中有意於他,便狂喜不禁,自為此女子必是個巨眼英豪,風塵中之知己也。」
中秋賞月之夜,那賈雨村急功追利,不辭而別。翌晨,士隱還曾「意欲再寫兩封薦書與雨村帶至都中去,使雨村投謁個仕宦之家,為寄足之地」。可見其待人之厚。
此位甄家大丫鬟名為「嬌杏」。
甄士隱之為善者,定不止一樁,其交往也不可謂不多。比如其正在接待賈雨村時,亦有「嚴老爺」來訪並留飯。可是後來士隱因失其愛女英蓮,又被葫蘆廟失火秧及,病困之中,竟無有什麼人救助。他素日交往以及家門親屬,俱都有些背景。而災難之後,卻無一言再敘及。
那士隱於落魄時,亦沒有什麼「投靠」之圖。去找岳父也是帶了錢的。而竟被岳父封肅小人所圖,最後自己隱避病困之中。
世情浮滑,善無所報。而清靜的人亦無所求。這位善良儒雅的紳士,終於走入空門。
等賈雨村於街巷之間,再遇甄家丫鬟嬌杏。此時杏花已開二度,而主人失蹤無著。
「這日甄家大丫鬟在門前買線,忽聽街上喝道之聲,眾人都說新太爺到任。丫鬟於是隱在門內看時,只見軍牢快手一對一對的過去,俄爾大轎抬著一個烏紗猩袍的官府過去。丫鬟倒發了個怔,自思這官好面善,倒像在那裡見過的。」
緊接著在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雨村便通過封肅,「托他向那甄家娘子要那嬌杏作二房。」「乘夜只用一乘小轎,便把嬌杏送進去了。」
那嬌杏不久就生子,又扶正作正室夫人。
脂批只說「嬌杏」字射「僥倖」,後來得作了正室夫人,變僕為主。而英蓮卻化主為奴。人世無常,可見於此。
更有深意者,那士隱對雨村一番厚恩,而在最關鍵的時候,當雨村審案時已經明知,被拐賣少女就是英蓮,而卻沒有半點要認取和通報那甄夫人之意思。反而為薛霸開脫,令英蓮再陷虎狼之口。
他既然娶嬌杏,不會不知道,英蓮母親的落腳之處就在封肅家中。
而這嬌杏不過是一段陰差陽錯之緣,當年回頭看了雨村一眼,便令他銘刻於心。此可謂是「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大恩無報,重色輕友之事比比皆是。
家父素喜陸游一首《臨安春雨初霽》,今錄於此: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歎,猶及清明可到家。
我以為此段文字,撰寫甄士隱的前景後況,在文思感觸上與陸游這首《臨安春雨初霽》有通感的關係。在甄士隱的故事裡融進了此首詩的情調意境,有「化詩入文」之妙趣。
甄士隱偏居於葫蘆廟旁,修竹養花,原是恬靜於「小樓一夜聽春雨」的「以性讀書」之人。而他又能容納和資助世人「以功利之讀書」如賈雨村者。可謂是虛懷若谷。
那士隱俱有「寧可我施於人,不求人施於我」之古風,亦令他嘗盡了「世味年來薄似紗」之歎。其間,賈雨村也是發跡了的。但士隱「素衣莫起風塵歎」。他不去有求於昔交。
如以「深巷明日賣杏花」為題,作江南小巷「杏花圖」,記丫鬟買線,僥倖得姻緣的故事。又是貨郎擔,又是官仗。杏花枝頭下,那嬌杏正挑絲線。而官轎中人順春色看過去,恰見意中紅粉。
以陸游詩畫,點活了雪芹之敘事,遐想套用,應別有意趣。
《紅》的巨大藝術魅力,亦在於它擁有諸多的此類對以往膾炙人口的藝術情境,進行再次創造與加工、鋪陳。例如納蘭性德詞中的一句「葬花天氣」,竟至於演繹成了「葬花」的實際行為和一首傑出的《葬花詩》。
曹雪芹通古融今之才華,駕馭於廣袤的藝術之海,實非一般腐儒可能想像得出,亦非一般庸才能夠理解和聯想到的。
家父當年曾經收集過《葬花詩》與《白頭吟》這二首詩的聯繫比較。記得後首中舊句:「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可引證《紅樓》所汲取於文學厚土之滋養,確為「厚積而薄發」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