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遐思(2)

「杏花」遐思(2)

「杏花」遐思(2)

張曼菱評點紅樓夢

「杏花」遐思(2)

   

《紅樓》化中國文化中萬千意象思想之陳舊為神奇,無愧是一座打開中國文學諸扇窗子的巍峨紅樓。

以雪芹之詩才詩興,以《紅樓》一書中明引諸多名詩,遍及多個時代,推測他會引詩入文,以詩造意,造事造景,奇才奇文;我遐思之:作者在進行上述文字描述時,與陸游這一首《臨安春雨霽》是有意象衍生的關係的。不排除,這是作者深厚的積澱,無意中動用所產生的藝術效應,而非有意套用。但它們間的意境情景確存在著文化傳統的聯繫。

再說書中之「杏花」。

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賈探春於宴席上,擲出一枝杏花簽,上言「可得貴婿」之命。

古詩云「紅杏枝頭春意鬧」,「探春」度其名,果然探得第一春——杏花。

那甄家的丫鬟嬌杏,其品格自不可比於探春,但「命」卻相仿。

到第五十八回「杏子陰假風泣虛凰」,寫寶玉步行於園中:

「只見柳垂金線,桃吐丹霞,山石之後,一枝大杏樹,花已全落,葉稠陰翠,上面已結了豆子大小的許多小杏。」

令寶玉不禁悲歎那即將出嫁的女兒邢岫煙,「不到兩年,便也要『綠葉成蔭子滿枝』了」。轉眼也要失去紅顏而白髮蒼蒼。於是發呆流淚歎息。

其實,由花而果,這倒也是嬌杏、探春、岫煙這三個務實型的女性可能達到的階段。這倒是她們命運不薄的一種結局。這種生活的變化,對於她們這一類守本份和識時務的女性,是有思想和現實所準備的。

生兒育女並非人生悲劇,唯美主義的寶玉一味追求青春與自由,達到極致時,也是反人生反人性的。

青春的讚歌要求永存,這只可能存在於藝術中。「花謝花飛飛滿天」時,黛玉所想的也只是美的消逝,而不認為花與香的飄失,最終是為果實所必然的犧牲。

非如此豈有生命的延續?非如此豈有「歲歲年年花相似」?

所以,寶玉、黛玉皆非人間客。因為他們不考慮人生的後半段,不接受杏花結果的健康生活。他們代表著一種靈性生活,而不是世俗生活。

寶黛俱是完美主義者,當那人生的後半段不由他們把握時,他們便對人生完全失去興趣與慾望。而任人擺佈的生活在他們寧可沒有。所以他們拒絕考慮人生的後半段。於是他們重落花而哀結子。

黛玉進入了一種純精神化的生活,由於她失去了物質的生活,她無法去把握,又不能遷就。她只能是在精神生活中保持著人格的自由。

而純精神化的生活,對於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毀滅。所以,黛玉最終是選擇了毀滅的。

杏花,本來有世俗熱鬧的一面,它以春色之先出現,是為《紅樓夢》中第一點紅,又應了那句名詩「一枝紅杏出牆來」。又以寶玉之悲悼,結成滿樹杏子而收場。首尾相照,可謂絲毫入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