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紅絲硯 幾代顫慄心

一方紅絲硯 幾代顫慄心

一方紅絲硯 幾代顫慄心

紅學研究

記得紅樓藝苑有一篇提及紅絲硯的文章,其中指出:

所謂《石頭記》其實就是指《姽嫿詞》!這是由於《姽嫿詞》的故事發生於山東青州,青州以產紅絲硯著稱,古人又常稱硯為「石」,曹雪芹遂以「石頭」暗指紅絲硯,再以紅絲硯點出青州,最後以青州點出《姽嫿詞》的故事,所以《石頭記》即是《姽嫿詞》所寫的林四娘的故事。至於書中關於女媧煉石補天的神 話,那只不過為掩蓋《石頭記》這一書名的真意所釋放的煙幕而已。

由此作者言道:

綜合本文以上論述,我們可以肯定《紅樓夢》是一部反清與悼明之亡的小說,這是它的主題思想。

此文並未就紅絲硯的來歷以及與曹家的關係作詳盡的說明,僅僅是拿來作為旁徵博引《紅樓夢》是一部反清悼明小說的許多佐證之一而已。為此,本文按照這個紅絲硯的題目專門來作些介紹,以饗讀者。

硯是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之一。因為所用之筆為毛筆,相應所用的墨則必須有一容器來研墨成為墨汁。羊毫也好狼毫也好,沾上墨汁方能在紙上構成字畫。由於硯的廣泛使 用,再加上其質地好壞上下落差很大,所以硯同樣和文房其他三寶一樣有專門的研究和製作。歷代對硯的研究作品稱為硯譜。跟棋譜琴譜等一樣能稱之為譜,可想而 知稱得上數量也不知凡幾。硯的製作原料是石頭,所以硯又稱為硯石,有時候也經常是硯和石相互通用。比如本文題目扣上的紅絲硯也可叫做紅絲石,兩者就是同一 回事。硯台在《紅樓夢》中曾被賈政作為謎底,其謎面是「身自端方,體自堅硬。雖不能言,有言必應。」 其中第二句「體自堅硬」緊扣了它石的質地。

紅絲石在唐宋時即負盛譽,宋蘇易簡的《文房四譜》之一的「硯譜」內有「天之下硯四十餘品,青州紅絲石第一」的說法。再早則是在晉朝張華《博物誌》中記載有:「天下名硯四十有一,以青州紅絲石為第一。」很可能蘇易簡所寫的這一句也是原封不動地抄自張華的原文。

完整的硯譜專著,從宋代開始如早期歐陽修所寫的《硯譜》,其內容雖短短七百餘字,但卻記載有端石、歙石、青州紫金石、紅絲石等種類。歐陽修的居士集卷七十五中提及「紅絲石硯者,君謨贈余,雲次青州石也,得之唐彥猷。雲須飲以水使足乃可用,……昔周公以尺寸考日出沒,測知寒暑風雨乖與順於此,此蓋天地之中,草木之華得中氣之。」

據宋人唐彥猷《硯錄》稱:紅絲石硯是魯硯中最優秀的品種之一,唐宋被列為「四大名硯」之首,有「得此石,端歙諸硯皆置於衍中不復視矣」之盛譽。蘇軾陸游鈞曾引用《硯錄》,盛讚紅絲石:「文之美者則有旋轉,其絲凡十餘重,次第不亂。資質潤美發墨,久為水所浸漬,即有膏液出焉。」

據稱為曹雪芹所著《青州紅絲硯考》中,曹雪芹又引順治年間余懷所著《硯林》糾正了唐彥猷《硯錄》所說「紅絲石產於益都西四十里之黑山」的錯誤,糾正為黃山。《清一統志》和《臨朐縣志》則認為「紅絲石產於臨朐縣南之老崖崮」。儘管產地說法不同,但時至今日,此二地仍有紅絲石產出,然此石已非彼石。這一點從明清存世的紅絲硯可證實,其品質已非當年可比。目前看到的現代紅絲石硯,就其石品而言,更是無法望端、歙項背。難怪近人稱「紅絲硯浪得虛名」。

紅絲石最早開採於唐中和年間,後來因坑儲不多,開採時斷時續,至北宋末年即已開採告罄,故後世所稱的「四大名硯」已不包括紅絲石硯。這可能也是曹雪芹在其《青州紅絲硯考》中,指出紅絲硯未被列入正錄而歸於附錄的原因所在。

就硯史的著錄而言,方家仍以《西清硯譜》為冠。此書不論在繪圖、說明上皆屬上乘作品。自卷二十二至卷二十四起,紅絲硯被編為附錄硯石。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當時 編者以為如玉、瓷之類,雖曾在各家硯史中記載,然流傳不多,且不適用於筆墨,而紅絲石之類,雖然諸家亦有記載,但石質較為特殊,所以只能附錄,而不宜登之 正錄中。《西清硯譜》在乾隆四十三年全部完成。其中所載珍貴硯品據說現存台灣者計有:銅雀瓦硯六方、磚硯二方、澄泥硯十八方、歙硯三方、雘村石硯三方、松 花石硯五方、紅絲石硯二方等等。

何大剛於「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曾介紹幾方紅絲古硯珍品。

其一,紅絲石「簾卷西風」硯為隨形硯,近鴕鳥蛋形。長16厘米,寬14厘米,厚2.5厘米。該硯正面上沿為大鵬展翅懷抱大桃子,下沿為桃葉紋,以桃為硯堂,鳥下腹墨池深凹,構思極為巧妙,有「護壽」之意。大鵬採用單線陰劃魚鱗紋,桃葉為減地剔刻紋,刀法古樸。整硯沉年墨銹深厚,浸入肌理,惟硯堂潔淨、光滑、細膩,有如嬰兒肌膚,質嫩理潤,溫如玉,說明當年呵護有加。該硯背面為後人銘款,為隸書銘文「咸豐十三年  簾卷西風  朱紹賓銘」。

其二,紅絲石雲霧松竹硯:隨形所制,近呈長方形,兩面工。窄邊寬8厘米,寬邊10厘米,長16厘米,厚4.5厘 米。正面主題紋飾為雲霧松石竹,採用減地剔刻或一面坡雕,與古玉雕極為相似,具有層次感。松、竹、鳥均為單線陰刻,石以單線圈內鑿坑點表示,山土石用粗細 線陰刻。硯堂凹陷,硯面細膩滑潤。硯堂地色為磚紅色,有一石眼,右側還有兩個石眼,為淡綠色,眼仁色深。墨池為深邃如意狀。背面為透過雲霧見松竹山石之雲 霧圖。背面空位刻銘:「柳士衍家」款。據《刻碑姓名錄》:「柳士衍(宋),善刻碑,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刻唐太宗拜比干廟文」。靖國為宋徽宗年號,時為北宋末年。

其三,紅絲石松鶴同春硯此硯亦為「風」字形隨形硯。長21厘米,上寬7厘米,下寬17厘米,厚3厘米。該硯硯堂與墨池一體為流淌式。硯邊主題紋為松鶴圖,松幹之瘤、洞、樹皮暴裂。鶴紋、松幹鱗紋、放射狀松葉紋具有典型的明代之風格。整硯沉年墨跡深厚,惟硯堂潔淨,清晰可見質地細膩,節理有石英質穿插充填並呈冰裂紋,但紅絲紋不顯。硯背為後銘楷書款:「光緒十二年 艷露凝香 郭文達銘」。筆者幾經檢索,無法得知郭文達為何許人也。

何大剛總結上述三方紅絲硯均具備了「華縟密緻,皆極其研」的品質。均為低溫微變質,質地潤澤,解理中有石英脈夾雜,呈現斷而不裂的冰紋,結構緻密,輕扣之聲清越,色澤以紫紅、磚紅色為主。

山東青州益都縣東南之黃山,因其山石色黃赭而得名。紅絲石的色調以紅為主, 紅 黃兩色即是黃赭,誠如唐彥猷記紅絲石所說「理黃者其絲紅;理紅著其絲黃。」 據高陽先生所著《大野龍蛇》言道,曹家祖傳一方紅絲硯,底子深黃色,硯面上一大全紅四,好像老木的年輪一樣一重又一重 ,細數之下計有十七圈之多。高陽先生又寫道「曹雪芹試過,將紅絲硯浸入清水中一天,取出陰乾,硯上一直有滋潤的水汽。說膏液出焉,似嫌誇張;不過儲入硯 盒,三五天墨瀋不幹,確是實事。」

曹家擁有一方紅絲硯,確屬的證據是曹寅的一個清客張雲章《樸村詩集》中的一首詩。詩題為《聞曹荔軒銀台得孫卻寄兼送入都》,結句是「歸時湯餅應招我,祖硯傳看入座賓。」 此處「祖硯」就是一方紅絲硯。曹寅所著《楝亭十二種》,內有一篇《硯箋》寫道:「紅絲硯為天下第一石,有脂脈助墨光。」再進一步聯想到《紅樓夢》的天字第一號評注者可能還是合作修訂者其筆名「脂硯齋」,那就更值得我們紅樓愛好者深思。

這一方紅絲硯,與曹家的淵源頗深。曹寅之女由康熙指婚匹配鑲紅旗旗主平郡王,不僅包衣人家嫉妒,連得滿洲八大貴族都極眼紅。世襲罔替的八個鐵帽子王王府的嫡福晉,叫一個奴才家的女兒佔了便宜!一道「栓婚」旨意,麻雀頓時飛上枝頭便作鳳凰!不少人包括顯貴和內務府後來甚為妒嫉鑲紅旗,鑲有紅絲的紅絲硯又可以被認為是鑲紅旗的好兆頭,故而連帶這方紅絲硯就此便再也不敢拿出來炫耀。

有所顧忌的還不光是這方紅絲硯。曹寅在《楝亭詩別集》中載有一首詩:詠紅述事。據《楝亭詩鈔別集卷一》「詠紅述事」,全詩為:

誰將杜鵑雪,灑作曉霜天。

客愛停車看,人悲仗節寒。

昔年曾下淚,今日怯題箋。

寶炬煙消盡,金爐炭未殘。

小窗通日影,叢杏雜煙燃。

睡久猶沾頰,羞多自依欄。

愛拈吳線細,笑潤蜀絲干。

一點偏當額,丹砂競搗丸。

彈箏銀甲軟,刺背…(缺兩字)…圓。

蓮匣魚腸躍,龍沙汗馬盤。

相思南國滿,擬化赤城仙。

關於這首排律,很奇怪的事情有三:一是全詩僅二十二句,變成十一夾。也即是十一韻。通常排律無論七言五言,均為成雙,少見成單。二是此詩只見之初刻本,再版的刻本均未收入。三是異乎尋常地出現墨釘,也就是挖去了兩個字。

後人對於此遺缺兩字加以推敲,認為應是「繡針」兩字。全句於是為:「刺背繡針圓」。詩句用的是岳母刺字的典故。岳飛精忠報國,岳母刺字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但是在滿清朝就成為一大忌。清源自金,金則是岳飛抗擊的對象。歌頌抗金名將岳武穆,就是對清朝的不滿,極具「反叛」「顛覆」「反革命」色彩。繡針刺於背,鮮血銘記心。這紅色的象徵,如果再加以刺王僚的「魚腸」劍,盤馬龍城金沙,對南國的相思,完全可以構成「逆黨」份子的文字獄鐵證。難怪曹寅一旦聽到某清客的忠告,便急急忙忙地刪除這一首詠「紅」的排律詩。幸運的是曹寅還沒有能做到全部收回(以他的能力和當時條件也做不到)初刻本,所以讓後人能夠讀到這首排律並一睹他內心的恐懼。

這樣一首二十二句的詩,與《紅樓夢》可以引起聯想的地方有兩處。一是凹晶關聯詩到「冷月葬詩魂」為止是二十二韻。書中借妙玉之口言道:警句已出, 再若續時,恐後力不加。明擺著告訴讀者有一首與二十二這個數字有關聯的詩,寫到此地就不寫了。不直接寫林黛玉和史湘雲兩人聯了十一韻二十二句,而是聯了二十二韻四十四句,很可能也是一種障眼法。

如果說上面的聯繫還有牽強附會之處,那末另一處就是排律結句「擬化赤城仙」。而那紅樓開卷中的赤瑕宮神瑛侍者,難道不就是一位赤城仙嗎?如此有力的證據更加強了紅樓夢作者或至少是共同作者與曹寅不可分割的聯繫。

一方紅絲硯,幾代顫慄心。「紅」的刻骨銘心,「紅」的牽腸掛肚,「紅」的膽戰心驚,「紅」的曲折迂迴,已經深深地印在幾代人的腦海心坎血液之中。「伴君如伴虎」,在曹家的全盛期間都能感覺到那戰戰兢兢的身影,小心翼翼的侍候,一如「賈母等閤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待到「三春去後諸芳盡」,大樹已倒大廈已傾之後,試問 《紅樓夢》的作者如何能不格外小心,想方設法地逃避文字獄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