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為什麼姓曹(1)九月初二寶玉到城北祭奠的是誰
一、祭奠經過
第四十三回講九月初二「是正經社日」,又是風姐的生日,可是寶玉「遍體純素」「也不告假,就私自」一大早出了北門,與茗煙騎馬到「冷清的地方」。他有什麼「心事」?他祭奠的是誰?長期以來,這個問題沒有人給出合理的答案。有人認為寶玉祭奠的是金釧兒,稍加推敲,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寶玉和茗煙「一氣跑了七八里路出來,人煙漸漸稀少」,寶玉要買香,「別的香不好,須得檀、芸、降三樣。」 茗煙建議去水仙庵。下面寫寶玉來到水仙庵,且看書中是怎樣敘述的(程乙本、庚辰本相同):
……茗煙道:「別說他是咱們家的香火,就是平白不認識的廟裡,和他借,他也不敢駁回。只是一件,我常見二爺最厭這水仙庵的,如何今兒又這樣喜歡了?」寶玉道:「我素日因恨俗人不知原故,混供神混蓋廟,這都是當日有錢的老公們和那些有錢的愚婦們聽見有個神,就蓋起廟來供著,也不知那神是何人,因聽些野史小說,便信真了。比如這水仙庵裡面因供的是洛神,故名水仙庵,殊不知古來並沒有個洛神,那原是曹子建的謊話,誰知這起愚人就塑了像供著。今兒卻合我的心事,故借他一用。」 說著早已來至門前。那老姑子見寶玉來了,事出意外,竟像天上掉下個活龍來的一般,忙上來問好,命老道來接馬。寶玉進去,也不拜洛神之像,卻只管賞鑒。雖是泥塑的,卻真有「翩若驚鴻,婉若游龍」之態,「荷出綠波,日映朝霞」之姿。寶玉不覺滴下淚來。老姑子獻了茶。寶玉因和他借香爐。那姑子去了半日,連香供紙馬都預備了來。寶玉道:「一概不用。」便命茗煙捧著爐出至後園中,揀一塊乾淨地方兒,竟揀不出。茗煙道:「那井台兒上如何?」寶玉點頭,一齊來至井台上,將爐放下。茗煙站過一旁。寶玉掏出香來焚上,含淚施了半禮,回身命收了去。茗煙答應,且不收,忙爬下磕了幾個頭,口內祝道:「我茗煙跟二爺這幾年,二爺的心事,我沒有不知道的,只有今兒這一祭祀沒有告訴我,我也不敢問。只是這受祭的陰魂雖不知名姓,想來自然是那人間有一,天上無雙,極聰明極俊雅的一位姐姐妹妹了。二爺心事不能出口,讓我代祝:若芳魂有感,香魄多情,雖然陰陽間隔,既是知己之間,時常來望候二爺,未嘗不可。你在陰間保佑二爺來生也變個女孩兒,和你們一處相伴,再不可又托生這鬚眉濁物了。」說畢,又磕幾個頭,才爬起來。
到此,祭奠過程基本結束。下面讓我們對引文進行分析。
二、借用曹姓表示朱姓
寶玉並不相信洛神,他說:「那原是曹子建的謊話,誰知這起愚人就塑了像供著。今兒卻合我的心事,故借他一用。」首先必須明確寶玉說的「今兒卻合我的心事,故借他一用」中的「他」是指誰?上一句剛剛提到曹子建,當然這個「他」是指曹子建。這個「他」不是指洛神,因為寶玉說「殊不知古來並沒有個洛神」,寶玉不相信有洛神,當然不會「借他一用」。曹子建就是曹植,其簡況如下: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東漢時沛國譙(現在的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操正室卞氏所生的第三子,曹丕之弟,漢末、三國時期著名詩人。曹植曾被封陳王,死後謚號「思」,所以又稱「陳思王」。他的作品百餘篇,絕大部分是五言詩,被後人收進「陳思王集」裡,其作品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建安文學的成就和特色。今中國山東省東阿縣城南20公里處的魚山西麓有曹植墓。(摘引自《歷史人物網》)
第二需要明確什麼是「借用」。《現代漢語詞典》解釋了借用的兩種用法:1,借別人的東西來使用;2,把用於某種用途的事物用於另一種用途。寶玉說的「借用」是第二種用法,即假借。寶玉要假借曹植的什麼「一用」呢?曹植可供寶玉借用的有四點:一是姓,二是名,三是王爺的身份,四是性別。寶玉要祭奠的人實際上是作者要祭奠的人。在文字獄的時代,作者想祭奠一個人,但是又不能直說被祭奠人的姓名,所以假借曹植的姓名來表示被祭奠人的姓名。這位被祭奠人肯定不姓曹,也不叫「植」,如果被祭奠人也姓曹就等於暴露了他的姓,還有什麼保密可談?但是被祭奠人的姓與曹姓應當有一定的關係,如果姓名毫無關係談何借用?曹植的身份是王,寶玉要祭奠的人可能具有王爺的身份。下面讓我們探討一下曹姓與什麼姓有關?
根據《元和姓篡》的記載,曹姓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最初是顓頊嬴姓的後代。綜合各種史料,曹氏的源流有三:
第一、起於黃帝姬姓的後代。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叔振鐸被封於曹,建都陶丘,成為始封之君,也就成為曹氏的始祖。
第二、由邾姓改姓為曹。提起曹氏姓源,往往同朱氏聯繫起來。這是因為朱姓源於周時的邾國,而邾國本來是曹姓所建。顓頊帝的玄孫陸終生有六子,其中第五子安被周武王封在邾國。後來邾被為楚所滅,安的子孫,一部分改姓朱,一部分則改姓曹。這兩支曹姓子孫都發源於山東省境內,所以,早期的中國曹姓人都來自山東。
第三、古代曹國人來中國後以曹為姓。古代的曹國,大約在今烏茲別克共和國撒馬爾罕的北方和東北方一帶。《北史》、《隋書》等書記為昭武諸國之一。當時,有曹國人來中國,有的以曹為姓,傳之後世。(摘引自《中國姓氏來源》)
從引文中的「提起曹氏姓源,往往同朱氏聯繫起來」,再查朱姓來源:
第一、出自曹姓,是顓頊帝的後裔。相傳顓頊帝有個孫子叫陸終,生有6個兒子。其中,第5個兒子叫安,姓曹,封在曹(今山西東定陶縣西南)。周武王滅商後封弟弟振鐸在曹國,稱為曹叔振鐸;改封曹安的苗裔曹挾在邾國,稱邾子挾,附庸於魯國鄒縣。春秋時,傳至儀父,見齊桓公稱霸諸侯,便附從於齊,進為子爵之國,亦稱邾婁。戰國時,邾國被楚國所滅,其公族子孫遂以國名為氏,後又有人去邑以朱為氏,稱朱氏。
第二、朱虎是舜帝時的大臣,他的後代有以朱為姓的。
第三、宋國的開國君主宋微子啟(商紂王的庶兄)有裔孫朱暉,原以國名為氏,稱宋氏。春秋時,諸侯滅宋,其後裔逃至碭(今江蘇碭山縣),改宋氏為朱氏。第四、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有鮮卑族複姓濁渾氏、朱可渾氏改為漢字單姓朱氏。(摘引自《中國姓氏來源》)
由此可見,關於朱姓的來源,第一條就是「出自曹姓」。《新唐書·宰相世系》及《通志·氏族略》等書均說朱氏出自曹姓,系由邾氏去邑而形成。原來曹姓朱氏是朱姓中最主要的成分,朱姓的祖先姓曹。由於存在朱姓和曹姓的淵源關係,歷史上曾經多次出現朱姓和曹姓的轉換。歷史上為了避禍,有朱姓改曹姓的例子。據華容大旺廠《朱氏族譜》記載:
明朝末年,李自成揚言誅「紫陽之族」,大旺廠朱氏十一世祖朱秀林、朱沅禮、朱瑞光等,為避禍改復祖姓曹氏,清初又恢復朱姓。(摘自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網)
這個例子很說明問題,為了避禍,明末有朱姓改曹姓的例子。朱姓改為曹姓以後,表面上姓曹,實際上並沒有忘記姓朱,只是借用曹姓表示朱姓而已。華容大旺廠的朱氏為了避禍改姓曹,只是權宜之計,當沒有危險時,又很快恢復了朱姓。明末清初距現在已經過去三個半世紀了,歲月會使人們的記憶淡化,現在很多人並不瞭解當時的情況,也不瞭解朱姓與曹姓的淵源關係。有一些人可能對朱姓改為曹姓,曹姓暗含朱姓不理解,對於寶玉借曹植的姓「一用」表示什麼意思也並不理解。但是生活在清初的漢族人士,例如大旺廠朱氏十一世祖朱秀林、朱沅禮、朱瑞光等人以及他們的子孫們卻非常瞭解朱姓與曹姓的關係,他們一定能夠正確回答寶玉借曹姓「一用」是表示什麼姓的?正如一位學者指出的,《紅樓夢》在早期秘密流傳時期,明朝的遺民們是能夠讀懂《紅樓夢》的。
作者寫寶玉想祭奠一個人,為了避免文字獄的迫害,不能透露他的姓,只好借曹植的姓「一用」。因為曹姓是朱姓的祖姓,寶玉要祭奠的人肯定姓朱。借用曹姓表示一下朱姓總比把一個家族的朱姓全部改成曹姓要容易一些,借用和改姓的道理是一樣的。
三、「不了情」是「兄弟情」
第四十三回的回目是「不了情暫撮土為香」,什麼是「不了情」呢?曹植是曹丕之弟,曹植字子建,從曹丕的名字中提取「丕」字,從曹子建的名字中提取「子」字,丕和子代表曹丕和曹植,他們是兄弟,是「丕子情」。丕經拆字得「不」,子經拆字得「了」。第一回講到《好了歌》,根據那道人說的「好便是了,了便是好」,「了」可從「好」字中的「子」字拆得,所以從「了」字可得「子」字。從「丕子情」得「不了情」,不了情的含義是兄弟情,手足情就是兄弟情。在第七十九回寶玉作的一首詩裡出現過手足情:「古人惜別憐朋友,況我今當手足情!」這裡的手足情是對不了情的說明,不了情和手足情都是兄弟情。
四、借用曹植的名字和身份
曹植的曹姓被借用了,他的名字「植」是否被借用呢?拙文已經論證了《紅樓夢》的作者姓朱[1],還發表了系列文章論證了《紅樓夢》的作者是延寧王朱由槤[2]。根據不了情是兄弟情,朱由槤有一個弟弟是永寧王朱由(植下加「心」),益敬王的十子。這個(植下加「心」)是個怪字,為了方便書寫和認讀,通常假借「植」字表示。這樣曹植的「植」也被借用了。《紅樓夢》中多次用「游」字表示「由」,如紅塵遊戲等。借用曹植的姓名表示了「朱」和(植下加心)以後,寶玉又聯想到《洛神賦》中的「婉若游龍」,其中的「游」字表示「由」,「游龍」的「龍」表示他是龍子龍孫。曹植是陳思王,是皇族,朱由植是永寧王,也是皇族,曹植的王爺和皇族身份也被借用了。朱由植的姓名和身份都借用齊全了,「寶玉不覺滴下淚來」,實際上是作者朱由槤掉下淚來。
五、暗示朱由植的號
除了朱由植的姓名和身份以外,書中通過茗煙磕頭禱告暗示了他的「號」。茗煙磕了幾個頭以後,口內祝道:「我茗煙跟二爺這幾年,二爺的心事,我沒有不知道的,只有今兒這一祭祀沒有告訴我,我也不敢問。只是這受祭的陰魂雖不知名姓,想來自然是那人間有一,天上無雙,極聰明極俊雅的一位姐姐妹妹了。」這裡作者故意轉移讀者的視線,茗煙並不知情,以為被祭奠的人是「極聰明極俊雅的一位姐姐妹妹」。但是「人間有一,天上無雙」卻大有用意。朱由植的號是冠寰,寰當廣大的地域講,後引申為天下。冠寰的意思是天下第一,恰合「人間有一,天上無雙」。作者巧妙地通過茗煙的禱告暗示了朱由植的號。
六、王十朋暗含「十王」
寶玉回到家裡,上演的戲也很有趣,其中有一出名叫《荊釵記》,講的是溫州書生王十朋的故事。王十朋以荊釵為聘,娶妻錢玉蓮。孫汝權見錢氏美貌,屢欲相害。後十朋赴試,得中狀元。孫氏買通權相萬俟,改寫家書,並將十朋遠放。玉蓮接書後投江,被尚書錢載和所救。後夫妻團圓。
第四十四回有:
話說寶玉和姐妹一處坐著,同眾人看演《荊釵記》,黛玉因看到《男祭》這出上,便和寶釵說道:「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裡祭一祭罷了,必定跑到江邊上來做什麼,俗語說:『睹物思人』,天下的水總歸一源,不拘那裡的水舀一碗,看著哭去,也就盡情了。」寶釵不答。寶玉聽了,卻又發起呆來。
王十朋反讀得朋十王,把朋字去掉以後,得十王。黛玉說「睹物思人」,見了王十朋的名字,也會想到朱由植。他是益敬王的十子,封為永寧郡王,排行老十,稱十王是可以的。作者通過王十朋的名字向讀者暗示寶玉祭奠的是十王。金釧兒是投井而死,這口井位於大觀園的東南角。寶玉出北城祭奠,豈不南轅而北轍嗎?雖說寶玉是在井台兒上祭奠的,但寶玉祭奠金釧兒何需跑那麼遠?黛玉講的好,「天下的水總歸一源」,「王十朋也不通的很」。寶玉要想祭奠金釧兒只要在附近找個井台兒祭奠就可以了。再說,如果祭奠金釧兒,借用曹植什麼呢?姓名、身份、性別一樣也借用不上,寶玉跟金釧兒有什麼不了情呢?被祭奠者肯定不是金釧兒,曹植是男性,金釧兒是女性,連性別都不對,更不必說王爺的地位了。
綜上所述,九月二日寶玉到城北祭奠的是朱由植,理由是:
借用曹植的姓,由於朱姓源於曹姓,借用曹姓表示朱姓。
借用曹植的名,植字表示(植下加「心」)。
「婉若游龍」的「游」表示「由」 字,「龍」字暗示他是龍子龍孫。
借用曹植的王爺身份,朱由植是永寧王。
「人間有一,天上無雙」暗示朱由植的號叫冠寰。
《荊釵記》中王十朋的名字暗含十王,朱由植是益敬王的十子。
不了情是兄弟情,寶玉祭奠的人是作者的弟弟永寧王朱由植。
曹植是男性,被祭奠人也應當是男性。
七、作者與被祭奠人的關係
作者用了長達半回的篇幅詳細描寫了九月初二寶玉騎馬到城北祭奠一個「朋友」,對於被祭奠的人是誰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八十多年來紅學家們,更確切地說是曹學家們,一直避而不答。不是不想回答,是無法回答。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難度極大。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必須找到《紅樓夢》的真正作者延寧王朱由槤。然後根據史料找到他有一位弟弟是永寧王朱由植,這時寶玉祭奠誰的問題才能夠解決。找錯了作者就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不僅曹學家回答不了這個問題,主張其他作者的也回答不了這個問題。
根據第一點,借曹植的姓「一用」,被祭奠人肯定姓朱。因為曹姓朱氏是朱姓的主要部分,曹姓是朱姓的祖姓,歷史上曾經多次出現朱姓和曹姓的轉換。根據第三點和第四點,借曹植的身份一用,被祭奠人應當是王爺,「婉若游龍」暗示了他是龍子龍孫。被祭奠人是明宗室的一位王爺。如上所述,寶玉要祭奠的人實際上是作者要祭奠的人,在整個祭奠過程中,寶玉是作者的化身。這段文字中出現了兩個「龍」字,第一個龍字是寶玉想到《洛神賦》中的「翩若驚鴻,婉若游龍」,「不覺滴下淚來」。這個龍字表示被祭奠人是龍子龍孫,而且是「由」字輩的。第二個龍字出現在寶玉剛到水仙庵,「說著早已來至門前。那老姑子見寶玉來了,事出意外,竟像天上掉下個活龍來的一般,忙上來問好,命老道來接馬。」寶玉是「活龍」,當然作者就是活龍,是活著的龍子龍孫。這兩個龍字不僅說明了作者和被祭奠人的身份,而且說明了他們之間具有親屬關係。再看上面一段中的老姑子「命老道來接馬」,這「接馬」是什麼意思?不知各位看官以前見過「接馬」這個詞沒有?「接馬」實為「接駕」。凡是瞭解拆字法的讀者都能夠理解這一點。寶玉既然是活龍,當然老姑子應當說接駕了。在這裡作者向我們暗示,他的身份是王爺;同時,通過「游龍」一詞向我們暗示被祭奠人也是王爺。在書中有對北靜王使用「接駕」一詞的例子,對郡王也可以使用「接駕」。書中多處暗示了寶玉是王爺,寶玉的名字裡就可以拆出兩個王字來,實際上作者是王爺。根據不了情是兄弟情,被祭奠人應當是作者的兄弟,所以,被祭奠人的姓就是作者的姓,作者也應當是王爺和皇族,也應當姓朱。如果沒有確認《紅樓夢》作者是延寧王朱由槤,絕對不可能正確回答「九月初二寶玉到城北祭奠的是誰?」被祭奠的人肯定姓朱,不可能姓曹,也不可能姓其他的姓。也就是說《紅樓夢》的作者姓朱,不可能姓其他的姓。上面論證了《紅樓夢》中可以借用曹姓表示朱姓,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結果。
八、三種香代表被祭奠的三個人
從寶玉說「別的香不好,須得檀、芸、降三樣。」可以看出,寶玉祭奠的一共是三個人,所以需要三種香。從史料可知,在抗清鬥爭中除了朱由植犧牲以外,世子朱慈營和世子妃彭氏也都犧牲了。據一些學者研究,彭氏就是書中林四娘的原型。但是他們還不知道,世子妃彭氏還是《紅樓夢》作者朱由槤的侄媳。關於永寧王朱由植、世子朱慈營和世子妃彭氏犧牲的情況簡介如下:《小腆紀傳》卷1《宗藩》:「逸史」「永寧王傳」慈炎作慈營;謂『由植與長子慈營被執,丙戌(一六四六)正月七日檻車赴燕;三月朔,至蘆溝橋迂害』。與「紀略」諸書不合,附志俟考。
根據《臨汀匯考》:
彭妃,明永寧王長子妃。初,明亡,江西破,妃寓汀州;清兵入關後,避匿永安、貢川間。有潰將范繼宸知而跡之,輸誠焉。繼宸落魄山寺,久之至延祥,自露其事。鄉之無賴遂密迎致妃,據九龍砦;以繼宸掌兵事、楊禾兄弟為前鋒,聚眾數萬人,妃自督之。順治四年八月,妃糾兵攻歸化;敗,奔洋源。五年春,妃復率范繼宸、廖心明等數千人由石城出抵延祥,駐焉。二月,由延祥移營,復出歸化雷澗。參將王夢煜邀擊之,執妃;廖心明負妃子走石城,後不知所終。官軍旋絞妃於汀州靈龜廟;氏將死,責郡邑官詞義慷慨,毫無懼色。
根據《列入英烈名錄的171位女性(上)》:
彭氏(或稱彭妃) (?~1648),奉賢奉城(今屬上海)人。明末永寧王世子妃。清軍攻入江西,永寧王父子殉國,彭妃入閩聚眾數千,連克寧化、歸化等10餘州縣,清兵畏之。終為叛將王夢煜擊敗被捕,解至汀州。就義前,對明朝的叛將降官進行譴責,洋洋數千言,詞義慷慨,不屈而死。
把《男祭》作為《荊釵記》中一齣戲的名字十分勉強。祭奠者是王十朋,誰還不知道他是男的?王十朋是到江邊祭奠的,不如把《男祭》改成《江祭》可能更好一些。其實,作者想要告訴讀者的是《難祭》。「男」與「難」是同音字,作者在書中祭奠他的弟弟有多麼困難!不能寫姓名,借用曹植的姓名;不能寫身份,借用曹植的身份;不能寫「號」,讓茗煙磕頭禱告「那人間有一,天上無雙」;不能寫「十王」,借用王十朋的名字;不能寫兄弟情,借用曹丕和曹子建的名字;不能寫被祭奠的三個人,用三種不同的香表示。在實際祭奠時甚至可能連香也沒有,回目上寫的「撮土為香」應當是真實的情況。 永寧王朱由植、世子朱慈營和世子妃彭氏都是為了抗清而英勇犧牲的民族英雄,是值得紀念的。彭妃的名字已經列入英烈名錄中,後世還沒有把他們遺忘。
應當指出永寧王朱由植是一位很有本事的人。據江西學者陳江的研究結果,永寧王朱由植與和順王朱由棟都是天地會的創始人。和順王朱由棟是朱由槤的哥哥,益敬王的八子。筆者在《紅樓夢》中找到了四個「和順」,與天地會的會簿「八拜和順」一致。看來《紅樓夢》與天地會存在一定的關係,都源於益王府。《紅樓夢》從寫作到傳播,都是在有組織、有計劃的情況下進行的,遠比人們預想的要複雜。
2006年8月15日於北京
參考文獻
[1] 馬興華,《石頭記》的含義就是朱記,於 2006-01-18 發表在 紅樓藝苑-學術研究。
[2] 馬興華,四揭紅樓夢作者之謎,於 2006-02-15 發表在 紅樓藝苑-學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