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的作者與批者

《紅樓夢》的作者與批者

《紅樓夢》的作者與批者

曹雪芹

 《紅樓夢》本名《石頭記》,它的原始作者應是曹寅之侄、曹雪芹之伯父曹碩。《文選》李善注云:「『碩』與『石』古字通。」因此,曹碩就是《石頭記》的原始作者「石頭」。《石頭記》甲戌本中說《石頭記》乃「石頭」所「記」,故名《石頭記》,所以《石頭記》的原始作者應是「石頭」曹碩。他是曹荃之子還是曹宜之子,至今尚不清楚。他大約生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十多歲時,他的伯父曹寅曾兩次和他的詩。他二十多歲時,曹寅的幕僚吳貫勉曾和他的詞。也就在同一時期赴荊南充人幕僚。其後可能因愛情、婚姻的不幸悲劇而棄妻出家為僧,以致曹家人不知其在何處。

    出家後寫有《石頭記》原始稿,由化名「空空道人」者抄錄後帶至曹家,但絕不肯洩漏曹碩在何處。曹家的「脂硯齋」、「畸笏叟」、「杏齋」、曹雪芹、曹棠村和朋友吳玉峰、孔梅溪、松齋等人都讀過這一書稿。吳玉峰題書名為《紅樓夢》。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後來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至脂硯齋於甲戌年(1754)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畸筋史也寫下了大量的批語。松齋、棠村、梅溪也寫有批語。曹碩有可能偶爾到過曹家,在閱讀曹雪芹的修改重寫稿時寫過少許的批語,然後又是一走而杳無音信,卒年不詳。

    曹雪芹是《紅樓夢》更重要的偉大作者。他可能原擬完成100回,或者110回;但80回以後因迷失而未能傳世。關於曹雪芹的生卒年問題,已經爭論好多年了,然迄今仍無定論。我的看法是:曹雪芹當生於雍正二年甲辰(1724)五月初,卒於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二、三月間。

    曹雪芹的祖父和父親是誰,紅學界至今也仍未找到確證,因而亦無定論。他很有可能是曹荃之孫,寅之從孫;但也有人說他是曹寅之孫,宜從孫的。現在已經知道他的父輩人有曹順(1678-?)、曹頔(1686-?)、曹碩(約1686—?)、曹頎(?—1733)、曹顏(1688—1764)、曹顒(1689—1714)、曹頫\  (約1691—約1771)。由頁與碩有可能是一個人,初名「由頁」,後改名為「碩」。曹碩、曹顏、曹顒不大可能是雪芹之父。如果頗與碩是兩個人的話,那麼,雪芹之父有可能是曹順、曹顒、曹頎、曹頫\之一人,其中曹頫\的可能性最大。

    王夢阮在1914年發表的《紅樓夢索隱提要》中說過這樣的話:「意者此書但經雪芹修改,當初創造另自有人。……雪芹為《紅樓》功臣,繪像當凌煙第一。然亦必當初原本結構不凡,後來人乃肯為盡力,考史事者,不可不於馬遷二十餘人外,為別完以祀兩君也。」他的意思很清楚:曹雪芹對於《紅樓夢》的功勞當列為:「第一」,原始作者只能列為第二。

     上一節說過《紅樓夢》第一功臣是曹雪芹,第二功臣是原始作者「石頭」曹碩。這裡我們要說對《紅樓夢》前80回有功勞的人還有脂硯齋、畸茹雯、松齋、曹棠村、吳玉峰、孔梅溪、杏齋、煦堂、王梅隱以及空空道人。

    「脂硯齋」是一個化名,他是《紅樓夢》第一批書人,他的批語數量最多,包括署名的和未署名的批語。他很可能是曹雪芹的伯父曹顏(1688 1764)。據康熙二十九年(1690)四月初四日《總管內務府為曹順等人捐納監生事咨戶部文》中云:「三格佐領下蘇州織造、郎中曹寅之子曹顏,情願捐納監生,三歲。」可知曹顏是「曹寅之子」。他是曹寅的親兒子還是過繼之子,尚待考證。紅學家吳世昌說「石頭」曹碩就是批書人脂硯齋,我不同意這一說法。我認為「石頭」曹碩是《石頭記》原始作者,第一批書人脂硯齋、第二批書人畸笏叟都是他的弟弟,他們三人都比曹雪芹長一輩。靖藏本中夾的一張紙上有這樣一條批語:「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余常哭芹,淚亦待盡。每思覓青埂峰再問石兄,奈不遇癲頭和尚何!悵悵!今而後願造化主再出一脂一芹,是書有□(成),余二人亦大快遂心於九原矣!甲申八月淚筆。」由「願造化主再出一脂一芹」,可知雪芹、脂硯均已逝世,脂硯當卒於「甲申(1764)八月」之前,此批應是畸笏叟所寫,由此批也可知曹雪芹、「石兄」(「石頭」)、脂硯齋、畸笏叟是四個人。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