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樣破解了曹雪芹和他的《紅樓夢》(二)

我們這樣破解了曹雪芹和他的《紅樓夢》(二)

我們這樣破解了曹雪芹和他的《紅樓夢》(二)

曹雪芹

二、曹雪芹的《紅樓夢》只有八十回

    曹雪芹的《紅樓夢》究竟有多少回?這一直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而且,大都是一些猜測。比如:一是「亡佚說」。根據脂硯齋的評注「被借閱人迷失」。認為八十回以後的書稿被借閱的人給弄丟了;周汝昌先生的研究認為《紅樓夢》一共有一百零八回。又有人認為是一百一十回,還有人認為是一百二十回;二是「淚盡說」:根據脂硯齋的評注認為曹雪芹還沒有來得及寫完《紅樓夢》就「淚盡而逝」;三是「全曹說」:這是近幾年出現的一種說法,認為現在的一百二十回的《紅樓夢》都是曹雪芹寫的。

我們經過對《紅夢樓》的文本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在曹雪芹八十回的《紅樓夢》中找到大量的書證並根據這些書證得出了新的結論,作出了新的推斷,即:八十回的《紅夢樓》是曹雪芹創作的一部完整的作品,是曹雪芹的最終定稿,也就是說《紅樓夢》只有八十回。這是曹雪芹在中國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文字獄」 嚴酷鎮壓下的一種無奈的的選擇。

    書證有六:

    1、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其實又是兩行迴文詩

    第一回中的甄士隱和第五回中的賈寶玉都經歷了「太虛幻境」,看到了一幅完全相同的對聯: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這幅對聯實際上又是兩行迴文詩,即倒過來讀是這樣的

   「無還有處有為無,假亦真時真作假」這兩行迴文詩的字面意思是

    「現在沒有的,而還應該有的地方,有的就是沒有的了;假也成為真的時候,真的就是假的了。

    如果結合《紅樓夢》的內容,曹雪芹在這幅對聯裡隱涵的真正意思是什麼呢?

    曹雪芹通過第一行迴文詩「無還有處有為無」暗示:現在讀者看到沒有的,覺得確實還應該有的地方,即《紅樓夢》八十回以後眾女兒悲劇結局書稿,其實是沒有的;

    曹雪芹通過第二行迴文詩「假亦真時真作假」暗示:賈雨村說的那些假話,也是他真實思想的流露;而甄士隱那看似真實的經歷其實是假的。書中寫的賈府也就是甄府,甄府其實就是賈府;賈寶玉也就是甄寶玉,甄寶玉其實就是賈寶玉。

2、《紅樓夢》獨特的章回開篇用語

    曹雪芹設計的《紅樓夢》的章回開篇用語,與其他章回體小說相比有著極其不同的獨特性,以及在敘述上進行的特殊處理,證明了第五回的內容是非同尋常的。曹雪芹有意用這種不同尋常的方式提醒讀者:第五回的內容是非同尋常的,是與其他章回迥然不同的,是自己在不得已的環境下設計了一個演示賈府結局和眾女兒悲慘命運的提綱,硬插進書中來的。為了便於讀者理解,請看下表中《紅樓夢》開篇用語的獨特之處:

第一回:「此開卷第一回也。……」

第二回:「卻說……」

第三回:「卻說……」

第四回:「卻說……」

第五回:「第四回中……」

第六回:「卻說……」

第七回----八十回:「話說……」

    中國古典章回小說每一回一般採用「話說……」或「卻說……」的開篇語。而曹雪芹有意對《紅樓夢》的開篇語作了特殊的處理:第一回的開篇語是「此開卷第一回也。……」表示全書的開始。第二、三、四、六回的開篇語是「卻說……。」與第七至八十回的開篇語「話說……。」有著明顯的不同。而第五回的開篇語就更特殊了,既不是「卻說……」也不是「話說……」,竟然是這樣的一句話:「第四回中既將薛家母子在榮府中寄居等事略已表明,此回暫可不寫了。」

     按說曹雪芹應該在第五回開始,按照第四回結尾所說:「因此薛蟠遂將移居之念,漸漸打滅了。日後如何,下回分解。」的順序,對薛蟠「日後」的情況繼續進行描述。而事實上曹雪芹卻一轉筆峰。說了:「第四回中既將薛家母子在榮府中寄居等事略已表明,此回暫可不寫了」這樣一段話。並且既沒有使用「話說」「卻說」這種古典章回體小說慣用的開篇語,又沒有按照敘事的順序進行描述。曹雪芹為何要作這樣特殊的設計?曹雪芹是在暗示第五回的內容其實應該是全書的結局。

    所以,如果按照小說敘事順序排列《紅樓夢》的章回,結局第五回應排在最後。請看下表:

第一回:「此開卷第一回也。……」

第二回:「卻說……」

第三回:「卻說……」

第四回:「卻說……」

第六回:「卻說……」

第七回----八十回:「話說……」

第五回:「第四回中……」

     所以說曹雪芹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作了一個特殊的處理,即:以插敘或倒敘的方式,把《紅樓夢》結局插進全書的第五回了。

3、《紅樓夢》獨特的章回結構

    曹雪芹設計的《紅樓夢》獨特的結構也可以證明他的這種藝術構想。第一、二、三、四回概括介紹了《紅樓夢》中的主要家族和人物,是「總說」。其中,在第一、四回以「夢幻」的隱晦筆法重點寫了甄士隱一家的悲劇;第一、二、三、四回以寫實的筆法寫了賈雨村的陞遷;第二、三、四回寫賈府及四大家族的主要人物。如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以及這個家族的來龍去脈。甄府與賈府的關係。

    對賈府及大觀園生活詳細而又具體的分述是第六回至八十回。曹雪芹在第六回開始的一段敘述是可以作為證明的:「且說榮府之中合算起來,從上至下,也有三百餘口人,一天也有一二十件事,竟如亂麻一般,沒個頭緒可作綱領。正思從那件一件事那一個人寫起方妙?卻好從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個人家,因與榮府略有些瓜葛,這日正往榮府中來,因此便就這一家說起,倒還是個頭緒。」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紅樓夢》全書的結構是這樣的:

第一至四回----總說;

第六至八十回----分述;

第五回----結局。

4、《紅樓夢》第八十回結尾獨特的結束語

     脂硯齋(庚辰本)第八十的結尾的結束語是這樣說的:「邢夫人本不在意,也不問其和妻和睦,家務煩難,只面情塞責而已。終不知端的,且聽下回分解。」

     這個結束語中的「終不知端的」很莫名其妙,顯得非常突兀。即與前面邢夫人對迎春塞責的描述聯繫不到一起,又與後面「且聽下回分解」相矛盾。所以,」終不知端的」這句話是曹雪芹獨特的設計。是插進書中來的。

    「終不知端的」是曹雪芹對整個《紅樓夢》全書而言的,是對眾女兒悲劇結局而言的。斷句時應該在「終」後面加個逗號,「不知端的」後面應該是句號。即:「終,不知端的。」曹雪芹告訴讀者:「全書已經結束了,讀者是不會知道眾女兒悲劇結局的具體細節了。而讓讀者「且聽下回分解」是假的,是曹雪芹不得不說的一句迷惑人的話。

     筆者認為程高本八十回的結束語刪去了「終不知端的」,改成了「要知後事,下回分解」。這樣改可能有多種原因。當然,由於程高本刪改了《紅樓夢》中許多重要的內容,公認其價值不如脂評本。

5、曹雪芹用甄府結局暗示賈府結局並影射自己家族的結局

     曹雪芹還在《紅樓夢》第二、七、十六、五十六、五十七、六十四、七十五回中插敘了一個與賈府是老親並有著密切往來的「金陵城內,欽差金陵省體仁院總裁甄府」並設計了一個與賈寶玉外貌、性格甚至對待女兒的態度都酷似的人物----甄寶玉。其中曹雪芹重點在第二回寫了甄寶玉和賈寶玉對女兒的態度酷似;在五十六回重點寫了外貌的酷似,曹雪芹又非常獨特地設計和描繪了甄、賈寶玉相會的一個「夢中夢」。曹雪芹為什麼要用這樣多的筆墨對甄府和甄寶玉作這樣非常詳細的插敘。這樣設計的目的何在?甄府的結局是「抄沒傢俬,調取進京治罪。」原來,在康雍乾三朝 「文字獄」的殘酷形勢下,曹雪芹無法真實地寫出賈府的結局。只能用這樣隱晦的方法暗示《紅樓夢》中的甄府就是賈府;甄寶玉就是賈寶玉。同時,達到用甄、賈兩府影射自己的家族悲劇結局的目的。

6、曹雪芹設計的探春結局是流放並且是眾女兒悲劇結局的開端

    高鶚的續書把探春的結局演義成遠嫁並且誤導了紅學研究二百多年。不僅是廣大讀者,

    而且紅學家們對高鶚的續書都深信不疑。這裡,我們要告訴廣大讀者:我們有確鑿的書證證明曹雪芹設計探春的真正結局是流放。高鶚在續書中把探春的結局寫成了遠嫁是完全錯誤的。並且,探春的結局是《紅樓夢》中眾女兒悲劇結局的開端。(對此,我們下面要進行專門論述。)而曹雪芹所設計的探春的結局在當時「文字獄」殘酷的形勢下更是不可能直接寫出來的。也就是說,《紅樓夢》不會有八十回以後的內容。曹雪芹只能布下這個曠世之謎讓後人去破解。

    推斷有二:

1、「太虛幻境「是眾女兒悲劇結局的大致提綱和框架

    曹雪芹在第五回裡設計了一個「太虛幻境」, 是曹雪芹藝術地設計和演示了眾女兒的悲劇結局。第五回是眾女兒的悲劇的題綱,而從,構建了眾女兒的悲劇的大體框架。更是曹雪芹在一個特定的年代,使用了特殊的方式,創作了一部偉大的作品並為這部偉大的作品設計了一個獨特的結局。

    曹雪芹可以把甄士隱的真實遭遇「隱去」,寫成大火敗家,即「假亦真來真作假。」而對於賈府的悲劇結局他是無論如何也「隱去」不了的。他只能忍痛用「無還有處有為無。」的方法,給後世留下這個謎。可曹雪芹又不甘心於讀者不知道賈府「水做的骨肉」「清爽」的「女兒」「薄命」的大致悲劇結局,經過認真思索和仔細權衡,他發揮了豐富的想像力,在《紅樓夢》中設計了「賈寶玉神遊太虛境,警幻仙曲演紅樓夢(第五回)」,有意用獨特的方式插進了隱晦的「夢幻」內容,以插敘、倒敘的方式搭建了眾女兒悲劇結局的大體框架,以提綱式的「判詞」和「曲詞」有重點地大致演示了眾女兒的悲劇結局。在那種殘酷的政治形勢下,曹雪芹也只能做出這樣選擇。

    試想:如果《紅樓夢》真有後三十或四十回,曹雪芹還有必要在第五回中用「夢幻」

的判詞和曲詞的方式演示賈府十二正釵、副釵、又副釵女兒的悲劇結局嗎?如果真有後三十或四十回,書中插進的第五回豈不是蛇足了嗎?真有後三十或四十回,在「文字獄」的殘酷環境下,曹雪芹那八十回的《紅樓夢》也一定會被清朝最高統治者徹底禁毀。這部偉大的作品也許就不會流傳下來了。

2、歷經磨難的曹雪芹思想產生的巨大飛躍

    《紅樓夢》是曹雪芹以自己家族江寧織造曹府和自己的經歷創作的。根據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向讀者交待的「按跡循蹤,不敢稍加穿鑿。」這一創作原則。估計書中的每個人物都有生活原型。曹家於雍正六年因「巨額虧空」和「騷擾驛站」被「抄沒傢俬,調取進京治罪。」曹家包括奴僕在內有四、五百人,被「調取進京治罪」的只能是「有職男女」。而如:黛玉、寶釵、惜春、妙玉等女兒因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不在「調取進京治罪」之列。又由於曹家已被「抄沒傢俬」,黛玉女兒等已經失去了立足之地,又遠離了家族的蔽護,而這就有可能使她們面臨更為悲慘的命運。曹雪芹肯定是被劃入「調取進京治罪」之列,一年多的牢獄生活之後,他與眾女兒已經是遠隔「路三千」,天各一方了。由於曹雪芹自己的生活已經陷入窘境,他對眾女兒的思念有可能越來越強烈,他有可能千方百計地打聽眾女兒的下落,但也只能知道個大概,因而他想對對眾女兒的悲劇結局作「按跡循蹤」的詳細描繪,已經不可能了。他只能為眾女兒的悲劇結局寫一個大致的題綱,搭建一個大致的框架。

    「卻因鍛煉通靈後,便向人間覓是非。」巨大反差的生活歷經,使遭受磨難的曹雪芹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受到莊子民主主義思想精華的啟迪,把對眾女兒悲劇命運的關注,轉向了對造成眾女兒悲劇命運的根源的追尋和探究;轉向了對人類社會正確發展道路的追尋和探究。從曹雪芹借寶玉、黛玉之手,把「芙蓉誄」中的「女兒命薄。」「改削」為「卿何薄命?」可以看出曹雪芹思想發生的這個巨大飛躍。這時的曹雪芹已經認識到造成眾女兒悲劇命運的根源正是君主專制制度!

    孫犁先生在《紅樓夢雜說》一文中寫道:「曹雪芹的思想是入世的,是熱愛人生的,是讚美人生的。他認為世界上有許多可愛的人物和性格,他為他們的不幸流下熱淚。只有完全體驗了人生的各種滋味,經歷了生離死別,悲歡離合,興衰成敗,貧富榮辱,才瞭解全部的人生。否則,只能說是知道人生的一半。曹雪芹是知道全部人生的。歷史上知道全部人生的「過來人」是那樣的多,為什麼偉大的作品卻寥若星辰,這是因為過來人經過一番磨難後,容易產生消極思想,心有餘悸,不敢正視現實。或逃於莊,或遁於禪,自南北朝以後,尤其是如此。而曹雪芹雖有這方面的影子,總的來說振奮多了,所以極為可貴。」孫犁先生的判斷是正確的。由於曹雪芹的思想發生了這樣質的轉變,他才既沒有「逃於莊」,又沒有「遁於禪」。甚至吸取了莊子和禪宗思想的精華,為他進行創作服務。正因為如此,激發了他的創作熱情,才有可能對那個時代的生活和人物作出那樣逼真的描繪。才有可能對《紅樓夢》作出這樣超出尋常的設計,才有可能留下這樣一個曠世之謎,讓後世的人們去探究,去破解!

    曹雪芹的遠見卓識,曹雪芹的偉大和可貴之處也就在這裡!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