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的性格與他的戀愛婚姻悲劇
對於《紅樓夢》,向來有人認為有兩個主題,一個是寫賈寶玉的戀愛婚姻悲劇,一個是寫封建統治階級家庭的崩潰。我是不同意這種看法的。這不像雞蛋那樣,可能有雙黃蛋,它是一個黃,一個主題。《紅樓夢》主要是通過主人翁的戀愛婚姻悲劇,說明產生這個悲劇的客觀原因。作者的認識能力非常高,在中國古代小說中,是繼《水滸傳》後的又一個高峰。首先不是因為《紅樓夢》的技巧好,不是因為作者有非凡的藝術才能,而是因為認識能力高,看問題跟人家不同。他看出這個戀愛婚姻悲劇不簡單,根子扎得很深,很廣。為了交代客觀的社會根源,有必要描寫社會環境,描寫家庭及其內部的鬥爭。作者就是通過社會環境來表現賈寶玉的戀愛婚姻悲劇的,因此不是兩個主題。假如把以家庭為主的社會環境同戀愛婚姻悲劇割裂開來看,就會削弱《紅樓夢》的主題思想,削弱對作者偉大認識能力的估價。
講到戀愛婚姻悲劇,並不是一個悲劇,而是兩個悲劇,一個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關係,這是戀愛關係,這個戀愛是個悲劇,這個悲劇說明的是一種社會問題;另一個是賈寶玉和薛寶釵的關係,這是婚姻關係,這個婚姻也是個悲劇,這個悲劇同賈、林的戀愛悲劇有不同的意義,說明了當時社會另外方面的問題。這兩個悲劇以賈寶玉為中心,作者從這兩方面來挖掘悲劇的根源:一是從客觀的社會環境方面,一是從當事人的思想性格方面。作者對人物性格論掘得很深,在這方面,無論中外的古典文學,都還沒有能超過《紅樓夢》的。國際上也承認這一點,推崇為經典傑作。唯其性格挖掘得深,對悲劇的根源也交代得深。另一方面是客觀原因和社會環境。這個客觀原因和社會環境聯繫得很廣,也挖掘得很深。唯其對社會環境描寫得廣泛而深刻,對悲劇根源也就挖掘得深刻。話是這麼說,但不要引起誤會,以為悲劇的根源有兩個——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在哲學上講就是所謂二元論。因為當事人的性格也是客觀環境養成的,作者一方面描寫性格,同時就描寫產生這些性格的社會原因。因此,歸根結蒂是一個原因,即社會原因。人是社會中成長起來的,人的思想性格也是在這個社會環境中培養起來的。
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都是《紅樓夢》的主要人物,而賈寶玉更是中心的主要人物。這裡,我們先來談一談賈寶玉的思想性格。
賈寶玉的思想性格,是在他的特定的環境中形成中一步步地發展的。賈寶玉性格的要點是什麼?我認為就是平等待人。在封建社會裡,男性有特權,統治階級以男性為主。一方面是以男性為中心的統治階級壓迫者,一方面是被統治階級被壓迫者。在《紅樓夢》中,後一方面的人主要就是一些女孩子,大大小小的丫頭們。在這兩方面的矛盾鬥爭中,賈寶玉是堅決站在被壓迫者一邊的:同情她們,愛護她們,平等地對待她們。賈寶玉面對的是一個階級鬥爭的環境。《紅樓夢》寫的是日常生活,但通過這個日常生活,反映了家庭骨肉之間尖銳的階級鬥爭。所謂「殺人如草不聞聲」,寧榮二府中是充滿了血債的。沒有槍,沒有刀,可是不知逼死了多少人,這些人都是階級鬥爭的犧牲品。賈寶玉從小就說這樣的話:「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就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這是客觀環境在一個聰慧敏銳的小孩子頭腦中的反映。客觀環境使他感覺到男人的骯髒,而處於被壓迫地位的純潔善良、天真活潑的女孩子,則對他有很自然的影響。因為賈寶玉從小在這些女孩子中長大。這些姑娘都是城市和鄉村中勞動人民的女兒。同賈寶玉最親近的幾個丫頭,比如襲人,就是城市貧民的女兒,家裡窮,沒有飯吃,幾兩銀子賣給了賈家。又如晴雯,連她父母是誰都不知道,是賴大家買來作為禮物送給賈母的。這些是外面買來的。還有一種丫頭屬於「家生子兒」,是一世世代代的奴才。例如鴛鴦的父母親都是賈家的奴才,鴛鴦的父親在南邊給賈家看房子,鴛鴦的母親死了,想回家去看一看都不可能。另外,還有從蘇州買來的唱戲的小演員,如芳官、藥官、葵官等等。這些女孩子在大硯園中佔了絕大多數。不管這些丫頭們的性格怎樣,思想上受封建階級的影響也有深有淺,可是她們的客觀條件是共同的:第一,她們都有一個悲慘的充滿血淚的身世;第二,都處於被奴役的地位,生命毫無保障,要把你配小子就配小子,逼死了就抬出去埋掉;第三,未來的命運不可捉摸。賈寶玉從小受她們照料,在這些被壓迫的勞動人民的女兒身邊長大。過去有人認為賈寶玉的性格沒有什麼進步的地方,成天跟女孩兒廝混,是個「淫棍」;現在這樣的意見少了。但是還有人懷疑,說賈寶玉生在富貴之家,從不參加社會活動,又怎麼能產生進步思想?他們忽略了賈寶玉身邊絕大多數都是被壓迫的丫頭,而且多是不顧一切敢於起來鬥爭的丫頭。統治者不把這些丫頭當人看,甚至看得連雞犬都不如。而賈寶玉卻尊重她們,同情她們,愛護她們,平等地待她們,在兩相對立的矛盾鬥爭中,堅決地站在她們的一邊。對於統治階級認為最卑賤的人,賈寶玉卻評價極高,看到她們品德的美。這是兩百年前中國封建社會中不大可能有的進步思想,是曹雪芹塑造出來的理想的典型。對於士大夫,賈寶玉最瞧不起,斥之為「祿蠹」,他就樂意跟丫頭們在一起。本來丫頭是服侍他的,結果成了他服侍丫頭,丫頭們罵他,他也不生氣。晴雯就罵過他:「你這個人一天不忖你幾句就過不去。」賈寶玉否定自己出身的階級,例如初會秦鐘,他就痛恨自己「為什麼生在這侯門公府之家」。他認為女孩兒最珍貴,男人都是「濁物」,這種偏激的感情在當時環境下是了不起的進步。作者以極大的熱情描寫這樣一個賈寶玉。在兩個對立的階級中,賈寶玉堅決拒絕站在統治階級這邊,而且把自己的戀愛婚姻問題,同這些女孩兒的生活幸福問題相聯在一起。
封建統治者從小就給賈寶玉安排好了一條封建主義的道路。賈寶玉拒絕往這條道路上走,越長大越堅決。他厭惡科舉,厭惡所謂「經濟學問」,願意同被壓迫者死在一塊。他企圖整個否定封建主義的道路,他的那套思想破壞了封建主義的社會秩序,所以他一點不講究封建禮法。怡紅院中要是沒有外人,關起門來是一個自由民主的天地,雖然襲人有時不免勸說幾句。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寫小姐們走後,丫頭們脫了大衣服,胡亂地混坐一起,毫無顧忌地吃喝玩樂起來。半夜三更,大家喝醉了酒,笑的笑,唱的唱,簡直無法無天。脂硯齋評道:吃酒沒有這樣吃的,祝壽也沒有這樣祝的,這是怡紅院的特殊風俗。賈寶玉這樣的進步思想已經形成了體系:他不是偶然的平等待人,也不是偶然的同情和愛護被壓迫者,他否定禮教,否定科舉,否定整個的封建制度,他的性格要點,是初步的民主主義者的性格和思想的具體表現。他的初步民主主義思想,不僅是口頭上說了,而且也表現在日常生活的行動中。這在兩百多年前的封建時代,不能不說是一個嶄新的人物。他不同於古代的具有民主性的人物性格,也不同於具有民主思想的人物性格,而是具有初步民主主義思想的嶄新的人物。在《紅樓夢》以前的文學中,無論是戲曲和小說,都沒有這樣成系統的進步人物。在歷史上,明末清初有一些傑出的思想家,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但是也沒有象賈寶玉那樣的行動。作者以他敏銳的感覺,進步的思想,概括了自己的生活經歷,寄托了自己的全部理想,創造出了這樣一個光輝的「新人的典型」。兩百多年來,《紅樓夢》膾炙人口,一直為讀者所喜愛,首先不是因為藝術技巧高,而是由於作者有高度的認識能力。他能夠從日常的現實生活中挖掘具有深刻意義的東西,經過觀察、體驗,創造出全新的典型。作家的偉大也在於此。
由於賈寶玉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決定了他一定愛林黛玉。林黛玉的性格又是怎樣?作者寫得很簡單扼要。林黛玉出身於沒落貴族,她的祖上是侯爵,清制侯爵襲三代,傳到黛玉的祖父時皇上加恩增襲一代,到林如海就沒有世襲,是真正的科舉出身,書香門第。作者寫林如海就是為了寫林黛玉。寫林如海是個正派的讀書人,夫人亡故後也不再續娶,膝下只有一個獨養女兒。子孫不盛,這在封建時代是個嚴重問題。林家沒落,子孫不盛,唯一的姑娘只好送到外婆家去。外婆家可是個國公府,公爵在貴族中僅次於王,門第顯赫。第三回寫林黛玉初進賈府,這個小姑娘全身的每個神經細胞都豎在那裡,緊張得要命,唯恐被人家恥笑,不敢多走一段路,多說一句話。誰叫她出身門第低微呢。
不久,林如海也病死了,這時的林黛玉就變成一個一無所有的孤女,同丫頭們沒有什麼兩樣。這樣一個身世和經歷的姑娘到了賈家,就自然地形成子一個同賈家環境相對立的性格:生性好疑,脾氣很大,說話很尖銳,動不動流眼淚,隨時隨地警惕著,怕被人瞧不起,怕被人踩在腳下。假如林黛玉沒有外婆,就會同甄士隱的女兒英蓮一樣。脾氣大也好,流眼淚也好,都是她的鬥爭形式,表現了她的性格同所在環境的矛盾對立。
作者安排了一個很突出的情節——葬花,來描寫林黛玉的性格。林黛玉從落花聯想到自己的身世,花像自己一樣的純潔美麗,而自己所處的環境象污泥一樣的骯髒,花謝了終究要落到污泥裡去,所以憐花就是自憐,葬花就是自葬,寫葬花就是寫林黛玉的性格要點,經過場面的烘托和情節的概括,把林黛玉的性格突出地描寫出來了。薛寶釵不會去葬花,史湘雲也不會去葬花,她們沒有這樣的感觸。只有林黛玉這樣身世、處境和性格的人才會去葬花。
對處在被壓追地位的女孩子的廣泛同情和愛護,是賈寶玉的初步民主主義思想的重要環節,他把對被壓迫的女孩子的深刻同情集中起來,傾注在林黛玉身上,結成生死不渝的愛情。可以這樣說,賈寶玉對被壓迫者的愛護和同情,是他和林黛玉生死不渝的愛情的思想基礎和社會根源。這說明他愛林黛玉是從民主主義思想出發的,是以民主主義思想作基礎的。就有人感到奇怪,為什麼賈寶玉要愛林黛玉,身體瘦弱,有肺病,脾氣又大,哪一方面也比不上薛寶釵。他們不瞭解這一點,即賈林二人的愛情是有思想作基礎的。在《紅樓夢》以前寫愛情的小說很多,但從來沒有寫以思想為基礎的愛情。賈寶玉同林黛玉愛情的成熟階段,也是賈寶玉思想的成熟階段。這可以拿第三十二回「訴肺腑心迷活寶玉」為標誌。這一回開始寫史湘雲受了薛寶釵的影響,也來規勸寶玉,要他別老在女孩子隊裡鬼混,「也該會會這些為官作宦的,談講談講那些仕途經濟。」寶玉聽了立刻說:「姑娘請別的屋裡坐坐罷,我這裡仔細腌臢了你這樣知經濟的人。」鬧得史湘雲下不了台。我們知道賈寶玉最尊重和體貼女孩子,可是在這種關鍵問題上,他卻毫不留情面。下面襲人接著說:「……上回也是寶姑娘說過一回,他也不管人臉上過不去,『咳』了一聲,拿起腳來就走了。寶姑娘的話也沒說完,見他走了,登時羞的臉通紅:說不是,不說又不是。——幸而是寶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鬧得怎麼樣、哭得怎麼樣呢!」寶玉接著說:「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帳話嗎?要是她也說過這些混帳話,我早和她生分了。」這就是賈寶玉的原則性,一點兒也不含胡。這些話正好被黛玉無意中在門外聽著,心裡又驚又喜,又悲又歎,不好意思進來。接著寶玉出門,趕上黛玉,傾訴肺腑,這時,他們的愛情達到了白熱的地步。作者描寫他們愛情的成熟,同賈寶玉的思想成熟是一致的。這種以思想為基礎的愛情是古代文學中從來沒有的。張生愛鶯鶯,梁山伯愛祝英台,他們的思想基礎是什麼,誰也不知道,他們就是一見傾心;而賈寶玉是愛林黛玉的思想,身體差一點,脾氣壞一點,這沒有關係,首先要思想好。林黛玉身世飄零,一無所有,這是她為賈寶玉所同情的客觀處境,林黛玉心靈的純潔,在賈寶玉看來就是美。林黛玉的思想性格中具有廣泛而深刻的社會因素,作者寫林黛玉不是孤立的一個人,而是概括、集中了使賈寶玉感動、同情和愛護的女孩子們的客硯要點和主觀要點。因此,他們的愛情是根深蒂固的,生死不渝的。
同賈寶玉一樣,林黛玉的性格一方面有民主主義,另方面還是有局限性。魯迅先生說過,一個人不可能抓住自己頭髮離開地面,在封建主義的思想體系下,有些東西她是無法擺脫的。賈寶玉有感傷主義,他對前途不是很有信心。林黛玉更是如此。我們不能把封建思想的束縛僅僅看作是外在的,在林黛玉的頭腦中還有嚴重的封建思想。他們熱烈地進行自由戀愛,迫切地要求婚姻自主,可是仍舊等待著家長給他們訂婚。有人說怡紅院、瀟湘館的財物不少,為什麼不收拾收拾跑掉了我們說,他們思想中有落後的一面,受它緊緊的束縛,他們不會跑,也不可能跑。存在決定意識嘛!如果問這是階級的局限,還是時代的局限,我們說兩方面都有,而主要是階級的局限。林黛玉實際上在搞戀愛,可是口頭決不承認,賈寶玉一說我們在相愛,她立刻生氣,放下臉來斥責寶玉。尤三姐就不是這樣,她公開聲明婚姻要由自己作主,對像要由自己選擇。智能這個小尼姑,除了封建束縛外,還有一層宗教束縛,可是她就敢私奔到秦鍾家裡去。至於林、賈二人,不但不敢私奔,而且連想也不會想的。所以我們說主要是階級的局限。林黛玉雖然是個一無所有的孤女,可是還有一個外婆,過的還是小姐的生活,封建小姐自尊自貴的意識還是很濃厚的。自己束縛自己——這就是林賈兩人愛情悲劇的思想原因。當然,在那樣的條件下,這一愛情悲劇還是值得我們同情的,它具有著深廣的思想意義與社會意義。
對於薛寶釵,作者同樣寫得簡單扼要。她家是皇商,給皇帝當買辦,在封建時代,商人沒有社會地位,薛家雖然是皇商,但作為豪門,政治地位此不上貴族。《紅樓夢》中賈史王薛四大豪門,薛家排在最後,大概也因為政治勢力差。作者寫薛家,首先寫薛蟠為爭英蓮(後來改名香菱)打死馮淵,出了人命。書中輕描淡寫,好像化幾個錢就可完事。其實也要看具體情況。封建社會的官府草菅人命,視為常事,但你得有政治勢力做靠山,不然還是要償命,弄得你家破人亡。所以薛家母子三個——薛姨媽帶著寶貝兒子加上薛寶釵,要進京去投奔賈家。不這樣做,後來賈雨村就不會徇私斷案。書中寫薛蟠進京有四條原因:一來送妹候選;二來望親;三來親自入都銷算舊帳,再計新支;四來遊覽上國風光。對薛蟠的性格我們是完全瞭解的,他不可能有這樣一套精密的想法。第一條送妹妹候選,他不會有這樣高明的主意;第二條探望親戚,他不會關心這些事情;第三條整理店務,更不放在他心上;倒是最後一條「遊覽上國風光」才是他真正的意圖。頭三條都不是薛蟠的主意。所以要上京,是薛家的家庭現狀提出的要求。送薛寶釵候選就為爭取政治勢力。在封建時代,一般善良的父母都不肯把自己女兒往深宮裡送,犧牲女兒的終生幸福來謀求富貴。《聊齋誌異》中的《竇氏》、《劉夫人》以及川戲《拉郎配》都寫了這方面的情形,為了逃避選入深宮,硬把十一二歲的幼女往外送。薛家卻不是這樣。作者寫這一條就是貶薛家,同時也點出薛家的階級本性——他們缺乏政治勢力,現在鬧出人命案,迫切要求政治勢力的支持和庇護。關於候選的事,以後撇開不提了。姨媽是控制不住也依靠不上薛蟠的,薛寶釵才是薛家的靈魂和主宰。薛家如果沒有薛寶釵,很難想像將怎麼辦。所以薛寶釵是不能真的進宮去的。到了北京,薛家投奔賈府,很快他們就發現國公府也挺不錯,尤其是有賈寶玉這樣一個有希望的人。
薛家在京中有很多房子,本來,完全可以住到自己家裡去,俗語說,「探親不如訪友,訪友不如住店」,自己家有漂亮房子,為什麼非跑到賈家去住?而且簡直是賴著不走!作者先把他們安排住在梨香院,呆了一個時候,又把他們遷到東北角上另一個小院子去,讓出梨香院給從蘇州買來的十二個唱戲的女孩子住。作者寫薛家住在賈家的前後情形,連搬了一次家也不漏掉,實際上是暗示薛家不肯走:你把我安排在梨香院住,我沒有意見;你要我搬出梨香院讓給唱戲的女孩子住,我也不生氣。林黛玉起反感的東西,正是薛家迫切需要的東西。林黛玉深深感到被政治勢力壓得慌,而薛家則時時刻刻在爭取。
這裡提個問題,賈寶玉那塊玉,作者硬要寫成從媽媽肚子裡帶來的,這是神話,我們沒有辦法。那麼你寫薛寶釵的金鎖又是哪裡來的?他一會說是和尚給的,一會兒又說那鎖上的八個字是和尚給的,又說什麼命裡注定必須有玉的才能配。我們知道,只有賈寶玉才有玉。又如,作者寫薛寶釵從小不愛花兒粉兒,平常穿半新不舊的衣服,連周瑞家的送去宮花她都不要,轉送給了別人,可是那把沉甸甸的金鎖,為什麼老是掛在胸口?薛寶釵自己也說冷冰冰的。第八回寫寶玉寶釵二人互看玉鎖,寶釵拿著那塊寶玉,把「莫失莫忘,仙壽恆昌」八個字念了一遍又一遍,旁邊鶯兒接著說:「……這兩句話,倒像和姑娘項圈上的兩句話是一對兒。」寶玉原來不知道有金鎖這回事,聽鶯兒這麼說,才要求薛寶釵給他看看金鎖。這一回在脂硯齋八十回本中叫做「看金鎖姻緣微露」,實際上就是求婚。在封建社會,從沒有女家向男家求婚的,何況林黛玉來在薛寶釵之先,同寶玉的成情很好,又是賈母的外孫女。因此,非得讓自己姑娘有把金鎖,揚言必須有玉才能配親,並且還要找機會顯露這把鎖,這不是求婚是什麼?
有人說,薛寶釵一腦袋的封建思想,是個典範的封建淑女。我不同意這樣的意見。且看《紅樓夢》如何描寫。在二十二回以前,作者寫薛寶釵老是跟著寶玉轉,每當賈寶玉、林黛玉在一起時,緊跟著總是「寶姑娘來了」,用北京的土話說,叫做「夾蘿蔔乾兒」。論理,像寶釵這樣的人,應該成天跟著李紈、迎春、探春、惜春等人才是,現在成天跟著寶玉轉,這又算得個什麼封建淑女!當然,我不是說薛寶釵就沒有資格同賈寶玉戀愛,但你不要嘴上一套,心裡又是一套,搞得賈寶玉很膩煩。此如有一次賈林兩人正鬧彆扭,寶釵在旁不走,寶玉就攆她去陪賈母打牌。賈林兩人有一陣子老是吵嘴,而且越吵越凶,主要的矛盾就是「金玉良緣」之說,許多吵鬧都是從這引起的。
從二十二回起,情況有所變化。賈母喜愛薛寶釵「穩重和平」,要給她做生日。這天王熙鳳問賈璉按什麼樣子做生日。這裡作者怕讀者不注意,因為書中寫過生日的事情很多,點明這不是普通做生日,而是賈母看中了寶釵,所以這個生日就有特殊意義。
到二十八回,薛寶釵開始有主意了。她不再老是跟著寶玉走,她有意識地討賈母等人的喜愛,賈母要她點菜。她就點老太太愛吃的甜食;要她點戲,她就點吉利熱鬧的戲。元妃發出燈謎來讓大家猜,明明很簡單,她偏裝猜不著,東猜西猜,最後才猜出來,這也是為了討大家喜歡。二十二回前,她只討賈寶玉喜歡,這時則左右開弓,要兩面派,既討賈寶玉喜歡,又想方設法討家長喜歡。討賈寶玉喜歡主要是顯示自己的才學,讓寶玉珮服她。
二十八回以後,薛寶釵又發展到另外一個階段。她不可能兩方面都討好:家長喜歡她,賈寶玉就不喜歡她;討好了家長,就不能討好寶玉。這一回寫元春送禮物,送來的東西寶玉同寶釵的一樣。寶玉問:「怎麼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樣,倒是寶姐姐的同我一樣,別是傳錯了罷?」襲人回沒有錯,「都是一分一分的寫著簽子的。」這裡作者告訴讀者,這份禮物有其特殊意義,就是通過給禮物訂了婚,只是沒有明白宣佈而已。這個地方也要對薛寶釵懷疑懷疑。果真是一個封建淑女的話,拿到這份同寶玉一樣的禮物就應該害羞。她多的就是一掛紅麝串,照說應該裝進箱子裡不拿出來,何況當時正逢炎夏,宜於戴翡翠、瑪瑙之類的光溜溜的飾物,她卻公然戴上一掛挺不舒服的紅麝串,毫不害羞,反而自豪。這無異於當眾炫耀自己的勝利,奪得了錦標。一上來跟著寶玉轉,然後又兩面討好,最後就一邊倒,再不怕你賈寶玉不喜歡我。在二十八回前,薛寶釵沒有批評過賈寶玉,從這時起,她就政於進「忠言」了。葬寶釵是實利主義者,什麼事情對自己有利就干,這時她已沒有顧忌,開始批評賈寶玉,一邊倒向封建主義的懷抱中去。
《紅樓夢》前四十回,主要寫賈寶玉和林、薛二人的戀愛關係和婚姻關係。賈寶玉同林黛玉的戀愛關係是一條路線,賈寶玉同薛寶釵的婚姻關係是一條路線,前者是民主主義的道路,後者是封建主義的道路。究竟走哪一條道路,要求賈寶玉作出抉擇,這裡二面也反映了階級鬥爭。
原先,林黛玉同賈寶玉的關係也是有鬥爭的。賈寶玉有進步思想,但是出身富貴之家,公子哥兒的習氣很重,這兩種東西在賈寶玉的身上是並存的,是一步步地克服和發展的。林黛玉對賈寶玉的公子哥兒的缺點不能容忍,加上「金玉良緣」的問題,因此產生矛盾。在前四十回,我們看到這兩個人老是鬧彆扭,越鬧越嚴重。作者寫他們二人關係的發展是高度現實主義的:由最初的青梅竹馬發展到有意識的搞愛情,最後發展到成熟,「訴肺腑」之後矛盾解決,他們從此再也不吵架了,可是兩個人又面對了環境的矛盾,像大山一樣矗立在面前,無法逾越過去。
寫薛寶釵同賈寶玉的關係也是一步步地發展的:最初跟著寶再轉;然後左右開弓,兩面討好;最後一邊倒。薛寶釵在環境方面取得完全的勝利,可是賈寶玉不喜歡她,她也一點沒有辦法。薛寶釵跟統治勢力方面越處得好,越沒有辦法叫賈寶玉愛她。
以上兩條線在書中是同時發展的,而作者的傾向性非常鮮明,常常通過具體情節來表達自己的愛憎。例如三十六回寫寶釵正幫襲人繡花,寶玉在夢中喊罵:「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麼金玉姻緣,我偏說木石姻緣!」這意思是說,他只知有林黛玉,不知有薛寶釵。作者有意通過寶玉說夢話否定「金玉姻緣」,讓薛寶釵親耳聽到。這說明作者對處在被壓迫地位的林黛玉充滿了同情。
這兩條路線寫到這裡,形成僵持的階段,家長的傾向性很明確——選中薛寶釵,不要林黛玉。可是,作為賈府最高權威的賈母,又猶豫不決,一直拖著,不肯公開宣佈。賈母這個老太太不大考慮別人,只考慮自己的享樂,是個極端利己的享樂主義者。正因為如此,把個賈寶玉嬌慣成這樣,沒有賈母的庇護,賈寶玉的思想是形成不起來的。當然,賈母不是民主主義者,她是封建主義者,封建主義發展到最後產生極端利己的享樂主義,自己破壞自己,挖封建主義的牆腳。賈母在她的享樂生活中,不能不考慮自己鍾愛的孫子寶玉的意志。賈母不是一個糊塗的老太太,腦子清楚,眼睛很亮,深通世故,經驗豐富,通過多年的觀察,寶玉和黛玉的關係她完全知道。尤其是通過紫鵑試寶玉一節,寶玉一聽黛玉要回蘇州去,立刻就發瘋了,這使得賈母更加心中有數。寶玉不能沒有林妹妹,他們的關係是有思想基礎的,不可動搖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設想賈母唯一寵愛的寶玉婚姻生活不幸福、而她仍能保持自己的享樂生活。她不能不考慮這一點。再說黛玉是她的親外孫女。擺在次要地位,她也要考慮考慮。於是表現了舉棋不定:照她的本意就是要訂薛寶釵,考慮到孫子和外孫女的具體情況,又不敢馬上決定。總之兩方面她都要考慮。有人認為賈母不會去考慮兩方面,我的看法不同。封建時代的老太太,為了寵愛自己的孫子,作出某些容讓和遷就的情況是有的。因此,我們說寫到這裡形成了僵持局面:家長方面不放薛寶釵,賈寶玉不放林黛玉。本來賈寶玉不一定非要林黛玉不可,現在則形成了一種力量,堅持不下,要死一塊兒死,要活一塊兒活,達種現象是很有社會意義的。
從這時起,作者就把戀愛關係和婚姻關係的線索擺到次要地位。因為家長不能解決這個問題,當事人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寫寶玉、黛玉、寶釵三人的關係,寫各個人的主觀因素,都只能到此為止,因為婚姻問題的最後解決不決定於個人的愛憎。於是作者掉轉筆頭,用主要的筆墨來寫環境。從書中可以看到,第四十回以後就不大寫愛情,賈寶玉見了林黛玉好像沒話好講了,或者有一肚子話不敢講,怕損害了林妹妹的自尊心。林黛玉對賈寶玉也是一樣,見了面就含著眼淚,默默無言。
從四十回起,作者用很多筆墨寫了一系列的故事情節和場面,來反映和刻劃環境,這裡不能一一地講,總括起來,有這樣幾個問題。
第一,寫賈家經濟上的枯竭。賈家的經濟狀況,原來就已經不寬裕了,奢侈揮霍,收入少,支出多,到這時更是急轉直下,幾乎無法維持下去。例如當家人通過鴛鴦把賈母的金銀器皿偷出去典賣,用來償付債務。又如王熙鳳病了,要吃人參,東尋西找,拿出來的不是參須,就是年久失效的壞參。這個情節揭示了賈家經濟上的困難情況。這方面,薛寶釵很在行,她說臨時到外面買人參容易碰上假貨,建議通過她家店舖的內部關係去買。這些方面,薛寶釵長袖善舞,深得賈家的歡心。你賈家枯竭,我薛家有錢;我看中你賈家的「貴」,你看中我薛家的「富」。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指出,在封建貴族家庭,「娶妻乃是一種政治的行為」。(單行本第七四頁)這話說得深刻極了!薛寶釵追求賈寶玉就是一種政治行為,而賈家看中薛寶釵也是一種政治行為——解決經濟困難,維持門面。
第二,寫各方面矛盾的爆發。壓迫者和被壓迫者的矛盾是始終存在的。到這時,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也越來越顯著,越來越突出了。照封建社會的規矩,應該是長子掌權,長媳管家,就賈家說,應該是賈赦掌權,邢夫人管家。可是,作為最高統治者的賈母不喜歡老大,偏愛老二,硬把賈赦擺在「那邊屋子裡」。因此,賈赦和賈母有矛盾,見了母親有一肚子牢騷,中秋節說笑話還諷刺媽媽偏心眼,惹得賈母生氣。由於賈母喜歡賈政,就叫王夫人掌管家務。王熙鳳是邢夫人的兒婦媳,本來也應該在「那邊」的,可是由於賈母偏愛,又是王夫人的內侄女,就到這邊來當家。這些關係就非常複雜,母子之間,婆媳之間,妯娌之間都存在著矛盾。傻大姐拾了個繡春囊,糊里糊塗地交給了邢夫人,邢夫人拿到這個東西,覺得這可了不得,鄭重其事地轉送給王夫人。這是什麼意思?邢夫人有滿腔不平:應該我管家的,卻叫你管家,看,你把這個家管成什麼樣子!其實,在貴族之家發現一個繡春囊又有什麼了不起,邢夫人無非借此機會打擊王夫人。再說王夫人,如果心裡沒事的話,把繡春囊燒掉也就完了。她不是這樣,而是立刻大張旗鼓地搜檢大觀園,並且特意讓王善保家的參加,因為她是邢夫人的陪房,叫她去檢查,等於是請邢夫人自己去檢查。這種鉤心鬥角就是搞政治鬥爭。搜檢大觀園本是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可是,隨著事態的發展,矛頭卻轉向被壓迫者,因為實際受害者還是那些當丫頭的女孩子。司棋犧牲了,晴雯也犧牲了,四兒、芳官等人一個個地被攆出去了。封建主義的氣焰大為猖狂。接著,作者寫到當這些當家人不在家時,被壓迫者起來掙扎反抗,大觀園裡到處打架,吵翻了天。例如勇於反抗的芳官與養母吵架,緊接著又有芳官、葵官等人與趙姨娘打群架,等等。這些情況說明,封建秩序已經無法維持了,王熙鳳的權勢在各種各樣的矛盾中垮下來了,弄得王熙鳳得了病,達個病主要是政治病——維持不住統治地位。於是乎有探春理家。封建社會由姑娘管家是很少有的,這時候實在沒有辦法了,才由探春出來臨時主持,搞個薛寶釵在旁邊幫忙。這是王夫人的主意。讓薛寶釵來幫忙,家長的意圖是清清楚楚的。由於內部各種矛盾爆發,封建主義的統治地位不能維持了。試問誰能夠繼承王熙鳳來維持統治?林黛玉是不行的,只有薛寶釵行,所謂「薛寶釵小惠全大體」,她向來是有辦法的,只有她能夠代替王熙鳳來維持搖搖欲墮的統治。選擇誰的問題,最後不能不落在薛寶釵身上。
第三,賈寶玉走什麼路子的問題。一個人失足落水,他還是要用一切辦法來挽救自己,據說淹死的人常常兩手緊緊抓著泥草,表明他臨死前經過一番掙扎。沒落了的階級不會自動退出歷史舞台。現在賈家要完蛋了,唯一的指望是賈寶玉,要他走封建主義的道路,才能維持賈家的門第。那麼,什麼人可以幫助賈寶玉走封建主義的道路?是林黛玉,還是薛寶釵?我們說,只有薛寶釵可以扶持賈寶玉走上封建主義的所謂正路。
關於《紅樓夢》所寫的環境問題,我們不多講了,就憑以上三條,不難理解為什麼非選擇薛寶釵不可。作者沒有把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戀愛悲劇的根源,簡單化地看成決定於家長個人的好惡。解放初期越劇舞台上演的《紅樓夢》,就把這個問題簡單化了,彷彿賈林二人的戀愛悲劇,完全是鳳姐在中間出壞主意造成的。曹雪芹不把原因完全歸結到家長個人身上。家長個人有他的意圖,但不能決定,最後決定的是具體形勢。賈家經濟枯竭了,統治不能維持,後繼無人。薛家有錢,薛寶釵能接替王熙鳳,又能幫助賈寶玉走上封建主義道路。因此,賈林的戀愛悲劇根源,是由封建統治階級的客觀形勢決定的,這樣來認識,社會意義就大了。再看通過環境描寫揭示出來的統治階級的一系列問題,包括道德品質的敗壞墮落,這些問題都不是一朝一夕出現的,而是長時期形成的,它不是普通的傷風成冒、頭疼發燒,而是已經病入膏育。通過這些描寫,把封建主義制度的罪惡和衰朽的特點全部端出來了。這是封建主義末期的形勢,表面強大,內裡已經腐爛透頂。這是賈林二人戀愛悲劇的根源。
對賈寶玉同薛寶釵的關係又怎樣看?照常理,封建社會的一個公子哥兒,愛上一個姑娘,家庭不同意,用欺騙的手段給他娶了另外一個姑娘,這個姑娘很漂亮,很有錢,又頗有才幹,這個公子哥兒最初也許不高興兒天,慢慢的完全可能得新忘舊,相安無事;甚至即使不愛她,也可以像賈珍、賈璉那樣,來個三妻四妾。可是賈寶玉不幹,他一定要跑。這個結局說明在賈寶玉身上的民主主義力量雖然還薄弱,但已經形成,是新生力量,已經壓不死,打不垮。你要我走封建主義道路我就是不走,你要我娶薛寶釵我硬是不幹,我不能帶林黛玉私奔,我可以一個人跑。跑的結果也產生悲劇——薛寶釵和賈寶玉之間的婚姻悲劇。薛寶釵也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這體現了當時的封建主義和民主主義的鬥爭。
戀愛婚姻問題作為個人問題,不會有多大意義,可是《紅樓夢》不同於任何以戀愛婚姻問題為主題的作品,它聯繫到整個社會和社會制度,鮮明地表現了被壓迫階級和統治階級的尖銳斗事,揭露了腐朽的封建制度日趨衰亡的必然趨勢,歌頌了雖然幼稚但是不可戰勝的新生力量。作品的偉大,首先在於作者提出了如此重大的問題。我認為《紅樓夢》的吸引人不在技巧,所以我們今天沒有談技巧。《紅樓夢》的高度技巧主要也是從作家的高度的認識能力和強烈的愛憎感情中產生的。《紅樓夢》的偉大之處在這裡,我們讀《紅樓夢》首先要學習的也是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