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的意蘊

《紅樓夢》的意蘊

《紅樓夢》的意蘊

紅樓評論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作者曹雪芹在萬分感慨中留下了  自信是帶有獨創性甚至有神秘性因而誇人難以理解的「味兒」。他的巨著問世幾百年來.不知有多少人「解味」,見仁見智,眾說紛紜.然而,這些理解往往是歷史性的相對解讀.即讀者受其所處時代影響制約的接受理解。需要有新的建立在更大時間和空間之上、聯繫人的生命本質和社會發展、與直覺感受渾然一體的「解味」。本文抱著這樣的態度,嘗試「解」 出《紅樓夢》的「味兒」 即意蘊來.

歷來對於《紅樓夢》的「解味」,都僅僅將其局限為主題,只是說法不一而已。景明顯的有以下幾種片面的主題認識.一是最早但至今也常見的「寶黛愛情說」。這種認識是世俗膚淺的。其實所說不是主題,而是題材。究竟寶黛愛情怎樣卻無主題所應有的判斷。二是「四大家庭興亡史」 ,在特定的「突出政治」的年代中十分盛行.與之相聯的還有「東風壓倒西風」的鬥爭說。家族興亡,是讀者感到十分明顯的內容.但將其作為主題就成為將小說的背景畸形放大的錯誤的主題認識。三是。白茫茫的幻滅史 。過分突出了小說中的悲愴和幻滅意識,可以說是喧賓奪主。不過,這種認識相當廣泛,以至於不少人以此為主導思想去寫續書或者改編為影視戲劇。四是「賈寶玉的心靈和命運的發展史」 。這種認識倒是趨向於本真的認識,但是同樣模糊不清,處於「解味」 的初級階級.而其它主題認識更是狹隘片面,或者扭曲敵視,不再一一列舉這些誤解.

要想更為確切地「解味」 ,首先要正確地認識「味」。「味」是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一十不大明顯的借喻米的術語,常常依附於其它術語如「情味」 、「韻味」等。至於「詩味」、「畫味」等則和曹雪芹所說的一樣是作品的意蘊。「味」,是借助於五官中的嗅覺感受.用在文學中比起其它術語如文氣、性靈等更為生疏模糊。不過,古誇用之者不絕. 蒲橙齡甚至演繹出一篇描寫盲人焚燒文章,嗅味以辯別水平高低的短篇小說來。從古代人們和曹雪芹使用的「味」 的情況來看,它是一種文章的靈魂或者精氣,處於一種模糊朦朧的狀態,決定著文章的水平高低。而文章的靈魂,人們又常常章來比喻主題。因此, 「味」可以說是文章的主題及整體狀態(氣就是其中的一種因素)的一種比喻。這樣一來.對於「味」只能是一種個體生命的直覺感悟,而不是純粹的邏輯判斷。「誰解其中味」 中的「味」是個體的,要在感悟中和作者的靈犀一點而通。進而,運用語言表達經過「解」即抽像出來的較為明晰單純並且可以交流給他人的認識。

由上所述, 「味」 在文學作品中可以簡明扼要地理解為意蘊。這裡需要辨析意蘊和主題。主題是作者在文章中通過全部材斟所表達的基本認識.主題是作者的認識,讀者的認識只能是一種認定或者推測。基本認識,是說主題是一種邏輯判斷,表現為一個包括主謂賓的完整句式。人們常說主題是文章的靈魂、統帥,也就是核心。而意蘊則是主題在文學作品中的發展,是全部作品內容所體現的中心意向,包括核心主題、副主題(或者說是「多主題」 )以及審美情致等作者的認識判斷和審美追求,往往用語言表達為一個複句。中心是主題,而副主題和審美情致也是不可缺少的.渾然一體為靈魂—— 精神生命。也就是說,意蘊是抽像思維和形象思維辯證統一的產物,具有一定的生命特徵,體現為某種審美判斷和審美效應。這就使人們解讀時,需要在感同身受中領悟,進而才能定性化地分析,即「解味」 。下面即以此種途徑來「解味」。

讀《紅樓夢》,探探為其中一種極純極美的 「味兒」所薰染所陶醉,彷彿中置身於一種藝術審美的無限嚮往的境界中,還會浸染著這種境界時常幻滅的悲愴。仔細地反覆地尋味之後,漸漸明晰了⋯ ⋯我解其中味.可以單純地表達為一種意蘊,在混沌生活中極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理想境界丑這種追求不可能達到的悲愴和幻滅。假如用中心詞來概括的話,意蘊的核心主題是個性的人生追求。混沌生活,便是大觀園、四大家族 及塵世人間的日常生活·也就是封建社會物極必反時期的「鼎盛」生活,還是人性的最低層中的散望本能。人間的一切,無法用是非道理來衡量劃分,也不能預知前途命運,更多的是局限於一得之見中不能自主地活著 絕大多數人只是生活在低級慾望的蠕動中,爾虞我詐, 「一個個烏眼雞似的,恨不得體吃不我,我吃了你」。 就連有較高精神追求的賈寶玉也薰染著公子哥兒的腐化,精靈一般的黛玉有著俗人難免的尖刻。在這種混沌生活中,以寶黛為代表的年輕的人們嚮往著人生高超、純淨、自由,人和人關係的自主、平等、博愛的境界 這種在兩千年封建社會中難得的嚮往,結晶和奇托在寶黛愛情以及寶玉對女性的憐惜敬愛之上 由於這種嚮往的不能順連,正如弗洛伊德所分析的常常化為寶黛的夢。夢字,成為壘書的丈眼,成為作者讓人選視壘書意蘊的一扇窗口。正如夢的倏忽易逝即幻滅一樣,個性的人生追求 及建立於其上的高尚愛情不可能在封建社會那種混沌生話中實現,於是使主人公、作者 和讀者產生了無限的悲愴感和虛無感。

意蘊也是充分地體現在主人公形象中。據脂硯齋以及其它人的考證,同時文學理論也說明,主人公賈寶玉帶有作者自身的體驗;這一形象集中體現了此書意蘊。這一形象.足以「解味」。寶玉,玉、欲諧音,取名中即有作者對於人的原欲車性和生活薰染的確認。作為一個貴族子弟,賈寶玉享盡榮華富貴,受到周圍男性世界那種醜惡扭曲生括的薰染。年紀不大就和貼身丫環發生了性關係。然而,使那時的人驚奇、使讀者感到難能可貴的是,賈寶玉在混沌生活中產生了敏高楹純的超越性的精抻追求,並在林黛玉的感染下更加執著強烈。他蔑視世俗.不願揣摩官場虛套,甚至驚世駐俗地大罵封建傳統倫理道德觀念。他講究平等, 沒大沒小 ,一視同仁地對待周圍的奴僕。對遭受迫害的人們表示了深切的同情,並對自己的生活地位作了難得的反思。在對比他所能接觸的男人世界以及有地位的女人之後,他對年輕的女性表示由衷的讚賞。特別是寶黛愛情,超越了性愛,超越了一般世俗的情愛,建立在傳統文學中少有的男女平等的共同語言的基礎上,而且是較高人生追求的一致的基礎。當這種愛情及其所凝結的人生理想追求破滅的時候,他義無反顧地走上了那個時代所能有的僧遭式超脫之路。

林黛玉同樣是意蘊的體現者,只不過更為純真 高潔、執著。她出身上層,生活在貴族家回。但是,做人的追求競使她成為大觀園中的高士哲人,似乎不食人間煙火。從不言及家財。蔑視和諷刺一切低俗的生活現象,但叉掇其真誠地對待周圍的人們。投入到詩歌創作和哲理思索的精抻世界中。自尊到了敏感尖刻的變態地步。她樹立了一個晶瑩剔透的理想女性的形象。最後,不能實現人生理想,在脆弱的愛情破滅的威肋和事實面前.她「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魂歸離恨天」 。拿現在的話說.她短哲的一生是為了理想追求而奮鬥犧牲的一生。可以說是一曲追求個性自由的仙子頌。

至於其它人,也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但是與寶黛相比遠為低下或者單純。商人的女兒寶釵卻追求社會地位.晟初想進宮做才人侍侯皇帝.後來退而求其次做了賈家的二奶奶。襲人屬於寶釵一類。探春實行家政改革.追求的是「補天」.重建封建秩序。地位低賤的晴雯追求人格的尊嚴。還有一些人,隨波逐流,不知人生為了什麼。而那些貴族男子則追求享受.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而醉生夢死,取得更高的地位也是為了最終的私慾。

極力追求人生以及人和人關係的真善美的意蘊,這就是《紅樓夢》的「味兒」。 作者開卷之韌,就寫遭「更於篇中間用『夢』『幻』 等字,卻是此書車旨,兼寓提醒閽者之意」。寶黛的夢遊,是這種追求在下意識中的表現。不符台這種人生追求的意蘊的尋味,應當說是錯覺和誤解。有不少人被書中明顯的濃郁的幻滅感和悲愴感以及作者似乎在太虛幻境中的命運安排所迷惑.認為「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真乾淨」是主題,因而在續書和改編中以這一看法為主導。特別是在興師動眾,耗費驚人的電視劇中,結局出現了「白茫茫」:賈家被抄.大觀園中的女子死的死,關的關.賣的賣.如鳥獸散。寶玉出家則是公認的不可更改。這種結局,其實是一種誤解.將以人生追求為主的意蘊轉換和簡化為僅僅是副主題或審美情致的悲愴和幻滅.喧賓奪主,悲愴和幻滅不是主要的意蘊,正如其它的文學作品.再悲愴和幻滅的作品如西方現代派文學中卡夫卡的荒誕小說和薩特的存在主義小說.都是從正面或者反面揭示了生命存在的真相,進而啟迪和激發更多人的生命進取一味悲愴和幻滅的作家,喪失生存意義的作家是不會作出作品來的。在續書和電視劇中的結局,不符合原著意蘊的原因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作者已經明言「增刪五次」.可見後四十回及結局應是早已有之。即使高鄂續書也不會有再大的更動。如果真的改動了,反而說明人們認可了現在所傳本子的意蘊。二是生活是曲折向前發展的,一時會出現「白茫茫」 ,如封建時代的港滿門抄斬,但是人類的前景只會是更進一步的發展。即使賈家的命運,經歷雍正時的查抄後.乾隆上台後又平反改正了,正如書中所說「蘭掛齊芳」。至於愛情受個性追求的「白茫茫」,正如生命存在的一次性一樣在任何人都是不可復返的.或者不能及身而見。但是,生命畢竟提高了層次。投入在創造性的工作中更能使人們在審黃中得到昇華陶冶.曹雪芹即是如此。三是賈寶玉在「白茫茫」的情況下出家並不奇特和動人。由於生活窘圍、政治迫害而出家的人是不少的.而且不失為一條妥當的路子。如傳說中明代建文帝的出家和李自成的出家,在「蘭桂齊芳」之後,更加痛感理想和愛情的破滅,洞悉人心的低下醜惡.完全出之於內心突變的撒手紅塵,才符合原著的「味」.能夠產生震撼讀者心靈、促使人們思考的力量。

「誰解其中味?」作者的設問同時說明了他對意蘊層次的自信,正如魯迅所說《紅樓夢》將傳統的寫法都打破了。《紅樓夢》的「味兒」 ,達到一種極致的境地和限度,是中國文學史上所很少有的,在世界文學史上也居於前列,到了今天仍然顯得進步新穎。還可以說.只要個體生命及人類的追求不會泯滅中斷,這種「味兒」就有其存在的前提。

至此我們確認《紅樓夢》的意蘊即是個體生命的超越性追求.這種追求,建立在人的生物慾望的基礎之上,是與之辯證統一的理性化的超我的人性.儘管人人都會有這種追求,但是由於各種條件如年齡性別、社會環境、文化思想等等的不同,許多人的追求的發展十分緩慢甚至變態或者泯滅。只有《紅樓夢》才純正深入地寫出了這種追求.把它提高到極致的地步。而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大部分文學作品在人生追求的意蘊上片面、單純或者扭曲。從屈原到李白、杜甫⋯ ⋯ 都只寫這種追求表現在政治上的一面,使得中國古代文學史成了圍繞政治而言志的文學史。這些士大夫知識分子都力圖取得政治地位.居高臨下地治國安民。不多的一些言情的文學作品,如《西廂記》和《牡丹亭》等戲劇.純任情性的作家們大膽表示了人性之一情愛的突出.衝破了封建倫理的牢籠,但是畢竟顯得單調。《三國演義》更是封建政治倫理道德的思想觀念。《水滸傳》寫了男人世界的不平和反抗.《西遊記》在毫無人性慾求根基的虛幻天空中進行道家的逍遙漫遊,然而卻是籠罩在封建秩序和由之生發的觀念的羅網中。唯有《紅樓夢》,從肯定個體生命出發,寫人的超越性追求 這種追求是前所未有的人和人關係的平等、博愛和自由。

紅樓夢,敢於批判封建傳統倫理遭德,賈寶玉出面憤激地抨擊大小統治者的虛偽和低下 。人作為個人的自主性,在《紅樓夢》中開始覺醒。人和人的平等,是賈寶玉在大現園中一些姐妹們慘遭不幸時的內心反思和呼籲。人的自主和平等,對人的博大的愛,是賈寶玉所體現的、在中國文學史上所未曾有過的偉大進步思想。賈寶玉又敬又愛那些處於社會下層的女子們,不但有男女平等觀念.而且簡直可以說是有了一種女權主義的萌芽.人生活在封建倫理觀念有所鬆弛的大觀圈中,思想自由奔放。夢中太虛幻境中的仙人,也不是《西遊記》中為種種神權關係所制約的無情無慾的道家,而是有著情慾的自由的仙子。《紅樓夢》,是中國人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人生的空谷足音。

《紅樓夢》的意蘊建立在對當時所有思想進行深刻總結批判的基礎之上,但又是中國文學史上從未有過的新思想的結晶。從書中可以看出,在中國思想史上罱為重要的三大家道、儒、佛的思想,作者都有探到的認識.採擷了其中的精華。至於其它一些思想文化知識,更有不同程度地吸收,說明了作者文化根底的渾厚廣博。然而,從意蘊自身來看,它的新穎進步卻又是前所未有的.它不但是人們常說的資本主義萌芽思想.而且可以說是人類自古就有並且只有人類才有的對於自由的超越性追求意識的突出表現 這在今天也是有意義的,符合人類整體進步的思想主流。《紅樓夢》是文學作品中的佼佼者,而文學藝術的根本使命正是在審美(美的本質是與高級生命融為一體的)中確認和提高讀者個體生命的進取本質和整體層次。確認和探索人的存在意義、激勵人生追求的文學,是世界文學的總趨勢.西方文學在這一點上比較突出 西方文學從古希臘起,就開始了對人的探索,人在那時是無與倫比的英雄美女.在荷馬詩史中人追求美色比起政治地位和杜會耳的來更加忘我。在中世紀的西方文學中.人又成了面對至高無上的上帝的低下罪人。而在文藝復興之時的文學中,人回歸為同時有著生物慾望和理性激情的「萬物之靈」(莎士比亞語)。十九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真實地描寫兼有銅臭和人性的俗人 二十世紀的現代派文學則寫出了處於科學經濟以及社會制度重壓之下而異化的非人對十人和人類關注的思想意識,貫穿著西方文學史。而在我國,這樣的文學作品風毛瞬有.使人高興的是在十七世紀的時候·竟然出現了《紅樓夢》這 樣一部探討人生追求的精美絕倫的.即使在世界文學史上也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傑作。僅僅其中的副主題即悲愴和幻滅,就使得《紅樓夢》成了中國文學中少有的具有深邃生命意識的悲劇性作品。

我解其中味,只能說「解」了《紅樓夢》「 味兒」正品的門檻.算是 「檻內人」 吧,還有待於曲徑通幽.漸入佳境。而這一「味兒」,是與作者個人生命體驗渾然一體的妙悟.是有神秘性的禪思.是審美的不可能徹底透析只能達到某種極致的藝術生命的精魂。願對更多的人在個體生命丑相對時代的審美感悟中的「解味」起一點助益!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