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美學論片(一)

紅樓美學論片(一)

紅樓美學論片(一)

紅樓評論

一、美學與紅學

美學大師黑格爾認為,美學就是藝術哲學,就是美的藝術的哲學。美的藝術古今中外不計其數,但能望《 紅樓夢》項背者卻不多,可以說是以《 紅樓夢》 為最。《 紅樓夢》 可以說最完整、全息、凝集地體現了全人類共有的美學真諦與原理,特別是東方美學的一切精粹;不但是傳統古典美學精神的集大成者,而且天才地包孕了近現代美學思想的某些雖然稚嫩卻十分耀目的胚芽,是探求古典和諧美與弘揚近現代悲劇美之間的一座獨具的美學橋樑。如果說作為「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紅樓夢》 在思想內容方面未能超越某種歷史的局限性;那麼作為一部「藝術實踐中的動態的美學全匯」,《 紅樓夢》 則在最大程度上體現了偉大藝術超越時空的最大可能性和永恆性,創造了藝術方面的「一種規範和高不可及的範本」1 、「顯示出永久的魅力」2 和藝術美。因而,以藝術美為自己主要研究對象的美學,不能不研究《 紅樓夢》 。馬克思曾指出,人體解剖是猴體解剖的一把切匙。我認為,《紅樓夢》堪稱是結合藝術實際研究美學的一條獨特捷徑。真正「吃」透了《 紅樓夢》 ,就應當也吃透了美學.真正懂得了美學,也不能不懂《 紅樓夢》 。正是從這種意義上講,紅學亦美學,美學亦紅學。

二、《 紅樓夢》 與審美關係

美學是研究人對現實的審美關係的一門哲學性的科學;《紅樓夢》 則是具體歷史地、集中動態地體現了人對現實審美關係的一本形象化的美學,人對現實審美關係中的主體、客體及其多重關係形態在其中均得到了多層次地、血肉豐滿地、獨具特色地集中反映和描繪。《紅樓夢》 雖然反映的是中國封建社會末世矛盾百結、鬥爭蜂起的社會關係階級關係也包括審美關係;但它卻透過歷史的迷霧藝術地反映了永恆的、具有全人類意義的人對世界的全面的「人的關係」的探求與結構,積澱和結晶了人對世界的永恆的、具有全人類意義的審美關係和審美價值。

從《 紅樓夢》 所集中反映的審美關係的創造主體曹雪芹來看,他既是一個出身於封建貴族、自覺不自覺地受著封建統治階級思想意識主導、纏繞和束縛,具有中國傳統的封建意識、審美觀念的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又是一個處在封建社會末世、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有了某些萌芽時代、受到初步民主主義思想影響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初步民主主義思想,在某些方面突破了傳統的封建美學觀念而具有初步民主主義美學觀念的封建思想的懷疑者、叛逆者甚至批判者;更可貴的是他雖處在封建社會種種社會關係和思想觀念的制約下,但卻由於他世界觀中唯物的因素使然,竟能突破種種局限,從而獲得對世界、對人生的某些具有全人類永恆意義的認識、真諦和價值,如對符合歷史發展趨向的美的人、事、愛情的肯定和讚美,對人生價值和生存意義的深沉的思考和執著的追尋等等。質言之,他不僅是一個封建末世、新世界萌芽時代最高水平的審美創造主體;而且是一個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能在一定程度上跨越時代社會局限、站在全人類審美高峰、至今還能代表中華民族審美水平的審美創造主體。

再從《 紅樓夢》 所體現的審美關係的客體- 它所反映的時代生活來看,其中既有封建社會中美的人、事、情、景、物,如:大觀園中的晴雯、鴛鴦為代表的一群雖身為「奴才」、卻品質高潔的丫頭、使女;以寶釵、探春為代表的一些雖身處尊貴、卻仍能在不同程度上體現出「東方女性」的美、智慧、才能的貴族女性;探春的「興利除弊」,大觀園的「良辰美景」等等,又有體現封建社會末期新的生產關係萌芽的美的人、事、情、景、物,如:以寶、黛為代表的藝術地體現了當時初步民主主義思想觀念、審美觀念和價值觀念的封建社會的懷疑者、叛逆者;寶、黛愛情悲劇所體現的迥異於封建婚姻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新質,以寶、黛為代表的封建規範的叛逆者們的被當時視為異端的相當鮮明的反封建的思想傾向和反傳統的審美傾向(賈寶玉與賈政在園林審美上的差異和爭論集中體現了當時新舊兩種思想觀念和審美觀念上的鬥爭)等等,特別可貴的是還有那從總體上看雖然是一個人性異化、人命危淺、真善美的事物慘遭毀滅的封建末世,卻永恆不息地張揚著、湧動著的人道主義和美的吶喊和潮流。《紅樓夢》 雖然寫的是美的毀滅,卻使我們同時看到了美的存在、發展和永恆!

第三,從《 紅樓夢》所反映的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的關係看,這既是一個封建末世撩倒的知識分子審美主體與封建末世審美客體的關係,也是一個具有初步民主主義和人本主義思想的審美主體與新生產關係有了初步萌芽的社會審美客體的關係;更是一個綜合了並通過上述兩重關係集中反映了具有人類最高級審美水平的審美主體與具有永恆審美意義的審美客體的關係。質言之,《紅樓夢》 不僅是封建社會末世審美關係的集中而最高的表現;而且是新的生產關係即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在中國萌芽時期的審美關係集中而最高的表現,更是具有普遍意義、永恆意義的人對世界審美關係集中而高度的表現。所以,研究《紅樓夢》 所集中反映的審美關係,既是《 紅樓夢》 研究本身的一個極其重要的課題,也是美學研究十分寶貴的、頗富特色的一個重要課題。在這裡,美學研究和《 紅樓夢》研究是完全一致的。

三、《 紅樓夢》 與美學的共同旨歸- 人學

現代科學形態的美學產生發展至今,不論關於它的研究對像出現過多少主張、見解和論辯,但有一個趨向卻是愈來愈明顯愈來愈為人們所認同的,這就是把人- 審美人,愈來愈當作美學的主要研究對象,當作美學的核心,美學也愈來愈被看作學科眾多、學派林立的現代人學中最富有特色的一大學科了。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美學無論是審美活動、還是把審美關係、抑或是把美、美感、藝術或其它文化現象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都是以人- 審美人為主體、為中心的,也就是說,這裡的審美活動是指人的審美活動,這裡的審美關係是指人對現實的審美關係,這裡的美是對人來說的,這裡的美感是指人的美感,這裡的藝術是指人對世界的獨特的藝術掌握方式,這裡的其它文化現象也都是指人的物質創造或精神創造;進一步說,只有人才有審美活動,審美活動是人的專利;凡是有審美關係存在的地方,這種關係都是為人而存在的;美是對人來說的,沒有人世界無所謂美醜;美感是人這個審美主體獨有的精神活動,沒有人這個審美主體不可能存在什麼美感;只有人才能對世界進行藝術掌握,沒有本也就沒有藝術;一切文化現象都是人創造的產物,沒有本的創造也就不存在文化現象。因此,但凡是有現代科學自覺的美學,都不能不把人- 審美人當作自己的主要研究對象,也因此很自然地把自身列入以研究人為己任的現代人學之林。

當然,美學作為一門現代綜合性的人學,既不同於從不同角度研究人的不同方面的具體人學學科,如研究人的生物性的生理學,研究人的心理活動的心理學,研究人的歷史活動的歷史學等等,也不同於雖也對人進行綜合性整體研究、但主要側重於對人的本質進行高度概括的人的哲學;而是一門把自然性和社會性、肉體和精神、感性和理性、現象和本質、外在和內在高度統一的審美人作為自己主要研究對象的人學。在這方面,它顯然更貼近文學藝術,「使我們看到的是人的靈魂最深沉和最多樣化的運動」, 「感受到的」「是生命本身的動態過程,是相反的兩極- 歡樂與悲傷、希望與恐懼、狂喜與絕望- 之間的持續擺動過程」,傳達的是「對人類的事業和人類的命運、人類的偉大和人類的痛苦的一種認識」,揭示的「是人類情感從最低的音調到最高的音調的全音階」、「是我們整個生命的運動和顫動」3 ,探索的是人- 審美人豐富多彩、變化多端的內在文化心理結構和奧秘、是比外在世界還要深廣微妙得多的人的內在世界;所以,人們很自然地把美學和文學藝術一起,都特別突出地列入了「人學」的殿堂。也許堪稱「人學」傑作的文學藝術名作可以列出許多許多,但能夠最充分體現上述人學內涵的、幾乎是以無與倫比的深度和廣度揭示了極其豐富的人學內容的古典名作,我以為仍當首推《紅樓夢》 。誠然,《 紅樓夢》 所寫的中心人物不過是幾位封建社會末世的貴族青年男女,其中心情節不過是賈寶玉與林黛玉以及薛寶釵這三位封建貴族男女間的愛情婚姻故事。然而,通過對這些人物肉體和精神、感性和理性、外在和內在高度統一的審美特質的精雕細刻、多方塑造,通過這一與當時重重現實矛盾或直接或間接緊密聯接的愛情婚姻悲劇的深人描寫和動態展開,卻使我們多角度多側面地看到了人的靈魂所共有或可能有的那種最深沉、最微妙和最豐富、最多樣化的運動和軌跡,使我們和書中男女主人公一起,感同身受、休戚與共地去經歷那人的生命本身所經歷的那種最豐富、最刻骨銘心的動態過程;在歡樂與痛苦、希望與恐懼、狂喜和絕望……這感情的兩極持續擺動和辯證運動過程中,使我們最深刻地感受到人類整個生命的那種不息的運動和頗動的過程;最清晰地傾聽和神領到人類情感從最低到最高的音調的全音階……從而自然而又必然地通向和到達對整個人類命運、人類的偉大和人類痛苦的認識和體悟,進而獲得一種無與倫比的巨大的人生體驗,一種巨大的生命感、身世感、歷史感、使命感、價值感。因而,只要是認真閱讀過《紅樓夢》 並真正把握了其中哪怕一點點人學內涵的人,沒有不為之動容、認同並泫然而泣下的。

特別值得進一步指出的是,《 紅樓夢》 最卓越動態地體現了人- 審美人的內在性格的辯證法,體現了現代美學中人物性格結構及其組合的美學原理.H . N .克留科夫斯基曾提出,「必須突破那種傳統的二分法的框架,那種一對辯證範疇的兩極劃分,用較為具體的過渡層次填補這兩極之間的空隙」,在「人肉體和精神、生物性和社會性的辯證的矛盾統一出發來論述審美人」時,「要把一般哲學的辯證方法同現代系統方法結合起來」,以避免使所研究的對象「喪失了具體的特點和細節」4 。不謀而合的是筆者也曾撰專文表示不同意有的人把人物性格說成是「都是相反兩極構成的」、把文藝創作中的「人物性格結構及其組合的美學原理」概括為「人物性格二重組合」的意見,因為筆者也認為這是「用一種靜達的、缺乏中間環節的、在很大程度上只表示『結果』的『兩級』,取代了動態的、包含著許多中間環節的、體現了事物發展『過程』的『傾向』」, 用這一原理作指導來分析複雜萬端、變化無窮的人物性格,只是一種「簡單化了的哲學的認識人物性格的方法」,遠不能概括「人物性格的全部豐富性、複雜性和具體性」,因而很難成為「人物性格結構及其組合的美學原理」。因此,筆者認為:「按照藝術辮證法和藝術系統論的觀點,縱觀古今中外文藝創作中的典型人物塑造的美學實際,典型人物性格應該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多種周素矛盾統一的、發展變化的動態系統和有機整體。」所以文藝中的「人物性格結構及其綜合的美學原理」。應該是「多層次、多側面、立體化、有機整體的動態結構」6 原理。《 紅樓夢》 的典型人物塑造就最成功、幾乎近於完美地體現了這一原理。比如賈寶玉就是一個充分體現了人物性格的多要素、多層次、多側面動態結構特點的典型人物形象。其性格內含的複雜性、豐富性、深邃性,其性格結構的有機性、多維性、統一性,其性格系統的整體性、動態性、開放性,是很少有幾個典型人物形象能與之比美的。首先從他的性格內含來看,即使最概括地說,也既包含著他作為一個還沒有完全擺脫封建思想體系的控制和封建階級實踐地位的公子哥的多種多樣性格特徵,如他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剝削寄生生活方式,他的「富貴閒人」式的百無聊賴的思想感情方式,他反對封建禮教、科舉制度、等級制度、婚姻制度的妥協性、動搖性、不徹底性,等等;又包含著他作為一個體現我國封建社會末期、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有了某些萌芽時代的社會本質和初步民主主義思想的封建階級的叛逆者的多種多樣的性格特徵、對現實的獨特態度和行為方式,如他激烈反對科舉制度和「仕途經濟」,對封建君臣之道抱一種懷疑態度,他的「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的獨特的「褒女貶男」觀,對壁壘森嚴的封建等級界限的無視甚至突破,對林黛玉愛情的明顯的反封建禮教的內涵,等等;還包含著他作為一名體現了人類本性的人道主義、全人類價值、自由自覺本質的獨特「真的人物」形象所具有的帶有普遍永恆意義的多種思想感情追求和行為方式特點,如他的建立在對人和人的價值高度尊重和環護基礎上的同情弱小、尊重女性、愛美求真,他對超越一般世俗規範的建立在共同思想感情基礎上的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他對符合人類本性健康發展的自由美好生活的熱烈嚮往,等等;另外,他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活的人物」形象,、其思想性格的社會內涵不是架空的純粹社會學的抽像,而是建立在他獨特的生理機制的物質基礎之上的,因而本書中還從不同角度、多方面地寫了他作為審美人的獨特的自然、生理、肉體特點方面,如他獨特的體貌特徵,他的七情六慾,他的冷熱病痛,甚至他的性覺醒性衝動,等等。正因為如此,賈寶玉的形象才獲得了如此豐富、深邃的性格內涵,具有如此栩栩如生的立體特點,成為一個敘說不盡的典型人物形象。同時,從賈寶玉的性格結構來看,賈寶玉的多重性格內涵和性格側面,不是孤立存在、互不相干的,而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相互濡染、相互滲透並相互作用、相互豐富的,並有機構成了一個有序統一的性格結構整體。這個性格整體的核心即賈寶玉之所以為賈寶玉的典型性格的質的規定性。這一規定性既不能孤立地規定為「封建公子哥兒」,也不能孤立地規定為「封建階級的叛逆者」,又不能孤立地規定為一超越時空的「審美人」;而只能綜合地規定為:既是封建公子哥兒,又是封建階級的叛逆者,還是個體現了人類共同本質和共同價值的審美的「真的人物」;是封建公子哥兒和封建階級的叛逆者與體現人類共同本質、共同價值和審美的「真的人物」6 高度統一的獨特的性格合金體。對賈寶玉這個人物的豐富而又總體的審美感受告訴我們。不能簡單地僅僅把賈寶玉說成是一個封建公子哥兒,因為實際上他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封建公子哥兒,在他身上還同時表現出他作為封建階級的叛逆者的某些突出特點和作為人類共同本性和全人類價值的體現者的某些可貴特點。也不能簡單地僅僅把賈寶玉說成是一個封建階級的叛逆者,因為實際上他還不是二個徹底的叛逆者、也不僅僅是一個叛逆者,在他身上還同時打有封建階級的深深的烙印,還體現出人類共有某些社會本性和意義。把賈寶玉僅僅說成是一個體現人類共同本質和全人類價值的形象顯然也過於抽像,因為實際上他還是一個處於具體時空環境中具體階級特點和思想特點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所以賈寶玉的性格整體,既不是其孤立的某一性格內涵和側面,也不是其各種性格內涵和側面的簡單相加或平行排列,而是其各種性格內涵和側面相互滲透、有機交融、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渾然一體的結果;從而使得賈寶玉的性格獲得了比原來一些性格內涵和側面單獨不具有的更高、更複雜、更豐富、也更能反映那個社會的本質、乃至整個人類本性、全人類價值的深廣性格內涵和性格結構。另外,說賈寶玉性格是一個具有多重性格內涵和側面構成的具有新質規定性的性格整體,這也並不是說他事事處處都靜態、均衡地體現了這多重性格交織而成的性格平均質;實際上,他有時更像一個封建公子哥兒,如他的「富貴閒人」的言行;有時又更像一個封建禮教的叛逆者,如他的為世俗社會所不容的「乖張心性」和「偏僻行為」;有時卻更像一個博愛濟眾的人道主義者,如他的「愛博而心勞」……這祥,從其性格系統看,就不是一個四平八穩;缺乏內在活力和生命的僵物;而是一個搖曳多姿的平衡與不平衡、變動與不變、靜態與動態交替呈現、辯證運動和開放的性格系統.因而其整個性格充溢著一種蓬勃的動感和誘人的魅力。當然,眾所周知,《紅樓夢》 中塑造的如賈寶玉這樣成功的典型人物還有很多,如王熙鳳、林黛玉、薛寶釵、晴哭、襲人、鴛鴦… … 等等起碼不下一、二十人。完全可以說,《 紅樓夢》 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是可稱為我國封建社會人物性格的全息的審美光譜的斑瀾多彩的人物畫廊,提供了一部無與倫比地揭示了審美人(包括現代審美人)無窮奧秘和極其豐富的人學內涵的「行動中的人學百科全書」。唯其如此,如果說高爾基稱文學是人學,我們則可以充滿自豪地說《紅樓夢》 是一本傑出、偉大的人學。它所揭示的深厚的人學內容,極大地豐富了世界人學寶庫,與美學研究的最終人學旨歸,是完全一致的。自然,作為人學的《 紅樓夢》 與美學的區別也是有的:如果說美學是理論形態的靜態的人學,那麼《紅樓夢》 則是藝術形態的動態的人學.借用歌德的話來說,如果前者是「為一般而找特殊」,那麼後者則是「在特點中顯出一般」7。

四、《 紅樓夢》 與藝術審美形態

有一種習慣的說法即:《 紅樓夢》 創造了悲劇美。- 如果從《 紅樓夢》 所創造的總體審美形態看,從《紅樓夢》揭示了社會的悲劇衝突、塑造了悲劇人物、營造了悲劇結尾這一方面來說,這是有道理的,也是符合事實的;然而,如果從《 紅樓夢》 反映生活的深廣程度、豐富程度、複雜程度和全面程度來看,從《紅樓夢》 所反映和創造的豐富多彩、無與倫比、既能分類、又不能完全分清楚的無法數計的審美形態來看,這樣說就遠遠不夠了。完全可以這樣說。世界有多麼豐富,《 紅樓夢》就有多麼豐富l 世界有多麼幽邃,《 紅樓夢》 就有多麼幽邃!世界有多麼廣闊,《 紅樓夢》 就有多麼廣闊! 世界有多麼複雜,《紅樓夢》 就有多麼複雜!……世界有多少美的形態,《 紅樓夢》 就有多少美的形態!《 紅樓夢》 反映、發現和創造了一個紛紜複雜的大千世界同形同構的、多樣統一的世界上一切可能有的審美形態的、動態開放的無比深廣的藝術審美世界!

一般來說,從古典美學到近現代美學,無論從美本體的表現形態,還是從審美經驗的物化形態,大都把審美形態劃分為如下幾種基本形態,即:美(優美)與丑、崇高與滑稽、悲劇與喜劇,再具體一點,也不過又把美分為優美與壯美,把丑分為卑劣與恐飾,把崇高分為壯麗的祟高和敬畏的崇高,把滑稽分為肯定性滑稽和否定性滑稽,把悲劇分為歷史悲劇和現實生活悲劇,把喜劇分為肯定性喜劇和否定性喜劇;或者進一步又在各種基本審美形態的相互交融中又提出一些所謂審美形態的亞形態,即使豐贍如劉勰的《文心雕龍》 將文章風格分為八體,也不過提出了八種藝術審美形態;豐博如司空圖的《 二十四詩品》 ,也不過提出了二十四種藝術審美形態……。而《 紅樓夢》 作為一部動態的美學全匯,則可以說不僅最全面、典型地體現和創造了這些審美形態,而且賦予了這些審美形態以某些嶄新的特點、深邃的內涵,或者說創造出了或預示出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既具有古典審美特質又具有近現代審美新質的獨特的藝術審美形態。逐一地具體地說明《紅樓夢》 怎樣體現和創造這些審美形態,無異於重述整部《 紅樓夢》 ,解釋和闡明這些審美形態的特點,也完全需要編撰一部其篇幅決不亞於《 紅樓夢》 本身的《 紅樓夢藝術審美形態大辭典》;區區本文當然不可能完成如此巨大的課題。在這裡筆者僅就《 紅樓夢》 所體現和創造的藝術審美形態具有的某些新質特點,談一點粗淺的認識,以就教於同好和方家。

總括言之,《紅樓夢》 所創造和體現的藝術審美形態既充分、全息地體現了古典美學審美形態的最高精神和典型形態,達到了古典藝術美的極至;又突破了古典美的落籬;並十分難能可貴地顯著地體現了近現代美學審美形態的某些突出特點和特質,具有了近現代藝術美的某些顯著特點,成了聯結和綜合古典藝術美和近現代藝術美的一種獨具異彩的美學橋樑和美學晶體。具體言之:

第一、如果說無論是西方的古典藝術還是我國的古典藝術,它們共同的審美要求,大致都可以概括為:和諧整一,對稱平衡,圓滿完美的話;那麼近現代藝術的突出特點則在明顯追求一種不和諧的美、不對稱的美、不平衡的美、不純粹的美。正如李斯托威爾所指出的,在近現代各種藝術形式中,開始大量地滲透或包容一些不和諧的、醜的因素,他認為這是「近代精神的一種產物。那就是說,在文藝復興以後,比在文藝復興以前,我們更經常的發現醜,而在浪漫的現實主義的氣氛中,比在和諧的古代氣氛中,它更得其所。」8 如音樂中不和諧音甚至噪音的成功運用,繪畫中不調和色彩的成功運用,建築中不對稱因素的引入,文學中開放結構的出現等等。《 紅樓夢》 中的藝術形態就集中地反映了這種美學轉型並兼有這二重審美特點,堪稱承前啟後的光輝范型。一方面它創造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流的古典藝術美的典型形象:如「金陵十二釵」的形象可以說達到了中國古典藝術女性美的極至和高峰,吸收、熔匯和總結了我國古典藝術中女性形象審美創造的最高成就,其中的林黛玉、薛寶釵等形象已經成了我國古典女性美的代名辭、「共名」和代表,我們幾乎已不可能用「美」之外的任何詞彙來形容她們、描述她們,已經家喻戶曉、眾所共認她們是我國古代最富魅力的標準的古典美人;再如那個「天上人間諸景備」的大觀園,可稱集中國古典建築藝術和園林藝術美之大成,其景物之幽美、造園藝術之高超、結構之精巧、佈局之完滿和諧,都令人歎為觀止。另一方面,《紅樓夢》 所創造的這些藝術審美形態與追求完美與和諧的標準的古典藝術審美形態相比,無論從外觀還是從內涵看,顯然已存在明顯的不同,體現出突出的新質特點,這就是:不同程度地滲入和包容了一些不和諧的、醜的因素,從而大大提高了其真實性和立體感。先從人物的審美形態來看,《紅樓夢》 雖然創造出了無與倫比的古典美人的形象已如上述,但與古代藝術中那種完美無缺的近似抽像化的「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施朱則太紅,著粉則太白」的標準古典美人形象與具有「閉月羞花、沉魚落雁」容貌的古代「佳人」形象相比,顯然已存在著質的區別了。審視遍《紅樓夢》 中所有女性美的形象,可以說沒有一個是完美無缺的、是完全符合古典藝術中美人的審美標準的;不是外形就是性格,總這樣或那樣地程度不同地存在著一些不和諧的、不美的或近似於醜的因素。比如林黛玉可以說是《紅樓夢》 中最負盛名的美人了,連潑辣功利的王熙鳳見了她都禁不住讚歎道:「天下真有這樣標緻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至於好色潑賴的薛蟠一見黛玉的風流婉轉之態,竟「酥倒在那裡」;所以脂硯齋批道:「可知暈兒之丰神若仙子也。」9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能傾倒眾人的美人形象,在曹雪芹的筆下,無論是外在形貌還是內在性格也都具有某些明顯的不和諧的或病態的因素和特徵。比如《 紅樓夢》 第三回寫林黛玉出場與眾人見面的一段文字:「見黛玉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 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這就既從總體上寫出了黛玉風流裊娜的出眾的外貌,又寫出了她外表上病弱的特徵。至於林黛玉內在性格上的這種不和諧矛盾、病態,在《紅樓夢》 中的表現就更加豐富多樣了.比如她既高潔、聰穎又孤傲、過敏,既率真、堅強又猜忌、脆弱,既情深、才雋又多愁善感… … 這樣,林黛玉就既不是一個傳統的悲劇形象,也不是一個古典的優美形象,它突破了傳統的古典女性美的基本形態,而成功為一種優美的形式包含著深刻的悲劇內容的獨特的審美人形態。而其優美已不同於傳統的完全和諧的優美,而是一種包含著不和諧甚至醜的因素的近似現代形態的優美;其悲劇也不是提純的完全古典形態的悲劇,而是一種包含和表現在近似現代優美形態中的悲劇。恩格斯就曾指出過,生活中最深刻的悲劇有時是穿著喜劇的服裝出現的,唐· 吉訶德就「最富有悲劇性」,十 我們也可以說,《 紅樓夢》 中的林黛玉形象的創造,為世界審美形態學提供了一個在古典審美形態向現代審美形態轉型期,綜合了現代審美形態特質的以優美的形態感性顯現著最深刻悲劇內容的獨具異彩的審美人的形態。這一審美形態不僅亙古未有,而且後無來者。是一切美學書中似乎能夠找到但又不能完全找到的《紅樓夢》 的獨特卓異的美學發現和創造! 是《 紅樓夢》 對人類藝術和美學的特殊貢獻!當然,《 紅樓夢》 所創造的具有現代審美新質的審美人的形態,絕不僅僅是林黛玉一種形態;完全可以說,《紅樓夢》 創造了多少人物形象,就同時創造了多少種絕不重複的審美人的嶄新形態。再拿薛寶釵的形象來說,據書中描寫,她「年歲雖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而且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然而正是這樣一位無論從外貌還是從性格看都勝過黛玉、近乎完美的主釵,通過曹雪芹充滿藏否褒貶、卻又不露痕跡的現實主義的多方面豐富描寫與立體勾畫,最終在一定程度卻給人以「乍看全好,再看就好壞參半,又再看好處不及壞處多,反覆看去,全是壞,壓根兒沒有什麼好」[11] 的汲其豐富的審美感受。這種極其高翅的審美人獨特審美形態的創造,比起那些近似類型化的「外美大醜」或「外丑內美」或「內外皆美」或「內外皆丑」的審美人形態創造來不知要高多少倍!即使比起林黛玉的形象創造,其創造難度和獨特程度也有過之而無不及,起碼也「若兩峰對峙、雙水分流,各極其妙莫能上下」移。另外,我們再從《紅樓夢》 所創造得典型環境的審美形態來看,如前所舉它創造出了那「天上人沁諸景備」的大觀園的藝術形象,即使從古典美的最高要求來看,也是萬美皆備、堪稱范型的。這裡既有整體的恢宏壯麗,又有局部的秀美玲瓏;既有顧恩思義殿的巍峨宏偉,又有嘉蔭堂的寬大敞亮;既有怡紅院的華麗雅致,又有稻香村的偏靜寒涼;既有瀟湘館的瀟灑幽靜,又有蘅蕪苑的清雅素淨……。然而,在具有初步民主主義審美觀的藝術巨匠曹雪芹的眼中,它卻並不是無可挑剔、值得完全肯定和讚美的。誠然,作為現實主義藝術大師的曹雪芹,並沒有跳出來直接加一貶詞,所謂均是「追蹤攝跡,不敢稍加穿鑿」;但是他那強烈的批判精神、鮮明的愛憎感情和尖銳的諷刺與設諭,卻「通過情節和場面自然地流露出來」。比如書中寫到、當元春歸省時見到大觀行宮的正殿(即顧恩思義殿)「崇閣巍峨,層樓高起,面面淋宮合抱,迢迢復道縈紆,青松拂簷,玉欄繞砌,金輝獸面,彩煥螭頭」,作為皇妃的她也禁不住非議道:「奢華過費」了。這實際上也正表現了曹雪芹對大觀園的感情態度的審美評價,借助元妃的嘴說出,既不露痕跡,又收到了一貶千鈞的作用。說實在的,這種既最充分地體現了中國古典建築藝術的典型審美形態,又深深滲透著新的審美褒貶和諷諭這種審美因素的獨特藝術審美形態,的確是世所罕見的。再比如《紅樓夢》 第十七、十八回寫賈寶玉隨賈政到新建成的大觀園各處題對額,當行到大觀園西部的「稻香村」時,賈政對那裡的田園山野風光大為讚賞,而賈寶玉卻對之大加貶詞,認為遠山無脈,近水無源,有失天然。實質上這場父子之間的不爭之爭中,隱藏著封建階級正統的古典主義審美觀與封建階級的叛逆者的初步民主主義審美觀之間的矛盾、衝突和交鋒:前者附庸風雅、崇尚雕琢,似喜自然,實反自然;後者追求真實本色,不加雕飾,似厭自然,實愛自然。於是曹雪芹借這一段小小的情節,在雄渾壯麗的大觀園古典交響樂中,加進了一組弦人耳目的不和諧音,創造出一種世所未有的獨異的藝術審美形態。使人們在對古典美的觀點中,同時也神往和憧憬著一種通向和交融著現代美的獨特審美形態和審美空間。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