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心武摘取隻言片語,所謂「秦可卿原型」
劉心武摘取隻言片語,所謂「秦可卿原型」
我們上面從「縱」的和「橫」的兩方面對秦可卿形象的學術研究作了整體掃瞄,基本把握了秦可卿形象的內涵和外延,以及她在《紅樓夢》整體敘事結構中的作用。這便是我們判斷劉心武先生「秦學」是否是「紅學」研究的學理和根據。下面我們先看看劉心武先生對「秦學」的闡述:
在我來說,這個「秦學」的探佚空間,它有四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紅樓夢》的「文本」。…… 我們從脂硯齋批語裡得知,形成這樣的文本,是因為曹雪芹接受了脂硯齋的建議,出於非藝術的原因,刪去了多達四五個雙面的文字,隱去了秦可卿的真實死因,並可推斷出,在未大段刪除的文字中,亦有若干修改之處,並很可能還有因之不得不「打補丁」的地方。因此,「秦學」的第一個探佚層次,便是探究:未刪改的那個《紅樓夢》文本,究竟是怎樣的?……
第二個層次,是曹雪芹的構思。從有關秦可卿的現存文本中,我們不僅可以探究出有關秦可卿的一度存在過的文本,還可以探究出他對如何處理這一人物的曾經有過的構思,這構思可以從現存的文本(包括脂評)中推敲出來,卻不一定曾經被他明確地寫出來過。
第三個層次,是曹雪芹為什麼要這樣寫、這樣構思。……我們在進入「秦學」的第三個層次時,探究當年曹家在康、雍、乾三朝中,如何陷入了皇族間的權力爭奪,並因此而終於弄得「家亡人散各奔騰」、「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從而加深理解曹雪芹關於秦可卿的構思和描寫,以及他調整、刪改、增添有關內容的創作心理的形成,便很有必要了。這個層次的研究,當然也就跨入了「曹學」的空間。
第四個層次,是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人文環境。……探究康、雍、乾三朝皇帝與曹家的複雜關係,是弄通《紅樓夢》中關於秦可卿之死的文本的關鍵之一,比如,為什麼秦可卿「畫梁春盡落香塵」之後,喪事竟能如此放肆地鋪張,而且宮裡的掌宮太監會「坐了大轎,打傘鳴鑼,親來上祭」,這當然都不是隨便構思、下筆的,這筆墨後面,有政治投影,因此「秦學」的空間,也便必須延伸到關於康、雍、乾三朝權力鬥爭的研究上去,其探佚的空間,當然也就大大地展拓開來。……6
劉心武先生概述的「秦學」的四個層次,是從他具體的探佚、索隱和想像中派生出來了。其中是由三個環節組成:
(一)「秦學」的探佚空間是一個由「秦可卿形象」作為切入口的沒有邊界的空間。從《紅樓夢》文本中摘出有關秦可卿的隻言片語,加以引申、曲解、組合,形成與《紅樓夢》文本沒有任何內在聯繫的「秦可卿原型」、「賈元春原型」、「賈珍原型」。這一切都涵蓋在他的「揭秘」之中,實質上,當這一切跨出秦可卿形象在《紅樓夢》整體敘事結構中的制約,和秦可卿人物形象的基本內涵之外,他的探佚便脫離了《紅樓夢》文本。
(二)「秦學」的「秦可卿原型」、「賈元春原型」、「賈珍原型」,在劉心武先生探佚所謂「曹雪芹的構思」之下,組合成一個故事新編。故事梗概:秦可卿乃康熙廢太子的女兒,一出生就由曹家,即賈府的賈珍接進寧國府,養育成人。待廢太子兒子「弘皙逆案」敗露後,其家族命秦可卿自盡。選入宮的賈元春也將秦可卿身世告密,得到了皇上的喜愛,晉陞為賢德妃…… 總之,「秦學」是一部新編「宮闈秘事」,完全取代了《紅樓夢》深刻的思想價值,文化意蘊和審美意味。
(三)劉心武先生「秦可卿故事新編」還處處與曹家本事相聯繫,一些沒有史料支撐的證據,被任意拿來引用,因此「秦學」的空間,也自然延伸到了康、雍、乾三朝的權力鬥爭之中。這一切都被劉心武先生認為是曹雪芹沒有寫出來的,或者說打算過這麼寫。根據何在?探佚。
為了深入看清「秦學」的內涵所在,我們將在以下幾章,分別就其故事新編中的重要人物:秦可卿、賈珍、賈元春一一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