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心武「揭紅」使名著變了味兒(2)

劉心武「揭紅」使名著變了味兒(2)

劉心武「揭紅」使名著變了味兒(2)

劉心武紅學之疑

劉心武「揭紅」使名著變了味兒(2)

   

另外從出版和媒體來看,也有很大的炒作因素。在《劉心武揭秘〈紅樓夢〉》這部書的封面加一個條幅,上面寫到:「2005紅迷追捧第一書」、「劉心武『完全』揭秘紅樓夢」;同樣《紅樓望月》封面也加一個條幅,上面寫到:「《百家講壇》超人氣節目」、「《劉心武揭秘〈紅樓夢〉》全文字典藏版」。央視《百家講壇》用「揭秘」二字冠名,迎合人們的獵奇、探 秘的心理。總之,宣傳炒作導向的錯誤傾向,給人一種印象,彷彿《紅樓夢》是一部謎語大 全,以此吸引讀者,誤導聽眾,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理,使人陷入一種怪圈,越揭秘越猜,越猜得邪乎越來精神。因為劉心武先生的「秦學」,本身就建立在永遠解不開的謎底的基礎上。

從文化學的視野審視,大眾文化,特別是流行文化與我們傳統文化的一個根本區別,就是傳統文化有一個歷史積澱的過程,是經過許多代人的繼承和創新,才逐漸形成的,而大眾文化顯著特徵之一是消解了文化的層面,即它把傳統中關於文化的高級與低級、經典與粗俗的定位作了否定,善於用一種插科打諢的態度輕輕鬆鬆地把某種權威、經典、神聖的東西置於被嘲笑被戲弄的地步,因而缺乏一種提升國人文化品味和文化素養的精神力量,也就是一種文化的引導機制。

傳統文化特別是精英文化與知識階層,尤其是與權威大家的傳播和創造是不可分離的。他們長期把持著這一領域的話語權。一旦這些傳統文化被調侃,被戲說,換句話說,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剝奪了學術機構和專家、學者秉有的話語權。「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中一個令人矚目的現象就是知識精英的退場和精英文化的邊緣化,這種現象的出現固然主要和中國當前的社會轉型及市場經濟的發展有關,但是大眾文化在其中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4大眾文化對主流文化、傳統文化地盤不僅擠占,而且還表現出「為民請命」的姿態。試想學術界的家有誰能像劉心武這位「平民紅學」家那樣風光,在中央電視台一連幾十集講《紅樓夢》呢,又有誰能像劉心武這位「平民紅學」家那樣幸運,一連出版那麼多研究《紅樓夢》的著作呢,還有誰能像劉心武這位「平民紅學」家那樣大手筆,刮起了一股「平民紅樓風」?當然,這其中也積澱著「名人效應」,劉心武先生是當代著名作家嘛!也許換個人講,就不會如此之熱了。

在商業利益的驅動下,大眾傳媒從選題、策劃到創作,千方百計地投大眾所好,設計大眾喜聞樂見,並且易於接受的媒介產品。這種強烈的商品屬性,使得一些大眾文化的製作者難免忽略文化的藝術底蘊和文化的社會效益,逐漸消解了大眾傳媒產品中原來應該具備的人文關懷。但這並不等於說不適合或者排斥把提升國人文化品味的經典作品搬進電視傳媒之中。「劉心武現象」積極的因素,就是成功的例證。因為大眾傳媒只是一種傳媒手段,本身並不決定傳播內容的高雅還是通俗,更主要的是取決於從選題、策劃到創作的主觀動機和審美取向,取決於媒介產品的文化品味。因此,充分利用大眾文化的傳媒形式,來實現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的社會價值,則是我們應當重視的話題。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