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秦可卿之死」的考證

關於「秦可卿之死」的考證

關於「秦可卿之死」的考證

劉心武紅學之疑

關於「秦可卿之死」的考證

   

胡適、顧頡剛、俞平伯的學術通信,引發了關於「秦可卿之死」的考證

紅學發展史上最早引發「秦可卿之死」的學術論爭,是從胡適、顧頡剛、俞平伯這幾位學者的討論開始的,並由俞平伯寫出了《秦可卿之死》的考證文章。1921年5月30日,胡適先生給顧頡剛的信中說:「寄上上海《晶報》《紅樓佚話》四則,可見人對於『傳聞』的信心,真有不可及者!」信後附有1921年5月18日《晶報》臞蝯《紅樓佚話》。其中有關秦可卿的一段:「又有人謂秦可卿之死,實以與賈珍私通,為二婢窺破,故羞憤自縊。書中言可卿死後,一婢殉之,一婢披麻作孝女,即此二婢也。」臞蝯的這種描述雖較具體,但它只是記錄傳聞,並無可以服人的真憑實據,因此,顧頡剛先生不以為然,1921年6月6日覆信胡適:「……『可卿自縊』,又是想像的話,這都是看了書後的一種閒說。」

1921年6月24日,顧頡剛先生給俞平伯的信中又說:「秦可卿與賈珍私通,被婢撞見,羞憤自縊死的。我當時以為是想像的話,日前看冊子,始知此說有因。冊子上畫一座高樓,上有美人懸樑自盡。……若說可卿果是自縊的罷,原文中寫可卿的死狀,又最是明白。作者若要點明此事,何必把他的病症這等詳寫?這真是一樁疑案。」2顧頡剛先生給俞平伯的信,使俞平伯受到很大的啟發,對「秦可卿之死」產生了興趣,他說:「本書寫秦氏之死,是最為隱曲,最可疑惑,須得細細解析一下方才明白;若沒有這層解析功夫,第十三回至第十五回這三回書便很不容易讀。因為有這個需要,所以我把這題列為專篇」。於1923年6月出版的《紅樓夢辯》一書中特列《論秦可卿之死》這一專篇。首次對秦可卿死亡真相作了周詳的考證。論證了秦可卿是自縊而死,死因是因為她與賈珍私通被婢女撞見。這些證據是在1921年6月30日,俞平伯給顧頡剛的信中講的:

1「依冊子看,可卿確是自縊,毫無疑義。」

2俞平伯認為:「第十三回說『彼時閤家皆知,無不納罕,都有些疑心』。……『納罕』、『疑心』皆是線索。」

3「寫賈珍之哀毀逾恆,如喪考妣,又寫賈珍備辦喪禮之隆重奢華,皆是冷筆峭筆側筆,非同他小說喜鋪排熱鬧比也。」

4「秦氏死時,尤氏正犯胃痛舊症睡在床上,是一線索。似可卿未死之前或方死之後,賈珍與尤氏必有口角勃谿之事。且前數回寫尤氏甚愛可卿,而此回可卿死後獨無一筆寫尤氏之悲傷,專描摹賈珍一人,則其間必有秘事焉,特故意隱而不發,使吾人納悶耳。」

5秦氏死後,二婢一個觸柱而亡,一個甘作義女,這說明此二婢與秦氏之死的關係,正是她們撞破了賈珍與秦氏的私通,秦氏才羞憤自縊。

俞平伯先生最後表示:「我很感謝你,因為你若不把紅樓佚話告訴我,寶珠和瑞珠底事一時決想不起,而這個問題總沒有完全解決。」 顧頡剛先生7月20日又來信:「我上次告訴你晶報的話,只是括個大略。你就因我的『被婢撞見』一言,推測這婢是瑞珠寶珠。原來紅樓佚話上正是說這兩個。他的全文是:『又有人謂秦可卿之死,實以與賈珍私通,為二婢窺破,故羞憤自縊。書中言可卿死後,一婢殉之,一婢披麻作孝女,即此二婢也。又言鴛鴦死時,見可卿作縊鬼狀,亦其一證。』」3

1927年夏,胡適先生得到「甲戌本」,第一次發現了脂硯齋的批語,揭開了「秦可卿之死」這一章回的刪改問題。如:「甲戌本」十三回回前總批殘文:

〔……〕在封龍禁尉寫乃褒中之貶,隱去天香樓一節,是不忍下筆也。

同回回末有朱批:

「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作者用史筆也。老朽因有鳳姐賈家後事二件,嫡(豈)是安富尊榮坐享人能想得到處?其事雖未漏,其言其事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刪去。

又有硃筆眉批:

此回只十頁,因刪去天香樓一節,少卻四、五頁也。

後出之《庚辰本》第十三回也有回末批語:

通回將可卿如何死故隱去,是大發慈悲心也。歎歎!壬午春。

在第三頁下「無不納罕,都有些疑心」上有硃筆眉批:

九個字寫盡天香樓事,是不寫之寫。

在第五頁上「另設一壇於天香樓上」句旁有行間旁批:

刪卻,是未刪之筆。

在第六頁上「丫鬟名喚瑞珠者,見秦氏死了」句旁也有旁批:

補天香樓未刪之文。

胡適為此專門在《考證〈紅樓夢〉的新材料》一文中,寫了「秦可卿之死」這一節,他說:

後來刪去天香樓一長段,才改為「死封龍禁尉」平仄便不調了。

秦可卿是自縊死的,毫無可疑。第五回畫冊上明明說:

畫著高樓大廈,有一美人懸樑自縊。(此從脂本)其判雲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

俞平伯在《紅樓夢辨》裡特立專章,討論可卿之死。但顧頡剛引《紅樓佚話》說有人見書中的焙茗,據他說,秦可卿與賈珍私通,被婢撞見,羞憤自縊死的。平伯深信此說,列舉了許多證據,並且指出秦氏的丫鬟瑞珠觸柱而死,可見撞見姦情的便是瑞珠。現在平伯的結論都被我的脂本證明了。我們雖不得見未刪天香樓的原文,但現在已知道:

(一)秦可卿之死是「淫喪天香樓」。

(二)她的死與瑞珠有關係。

(三)天香樓一段原文占本回三分之一之多。

(四)此段是脂硯齋勸雪芹刪去的。

(五)原文正作「無不納罕,都有些疑心」,戚本始改作「傷心」。4

前輩大師做學問多麼嚴謹,且彼此平和的討論,惟是以求。也就是這種考證和探佚緊緊扣在《紅樓夢》的文本上,這是他們研究方法上最主要的特徵。正如石昌渝先生所評價的: 「俞平伯主要是用文學的方法研究《紅樓夢》,他最大的貢獻是第一個把文學的方法運用於紅學,使紅學具有了文學性質的學術品格。」5說得更準確些,他是第一個把考證方法與文學的方法同時運用於《紅樓夢》研究中來的人。胡適、顧頡剛、俞平伯的學術通信,引發了關於「秦可卿之死」的考證。伴隨著新紅學派的聲名雀起,自此以後,秦可卿之死乃是與賈珍有染而懸樑自盡之說,遂成定論。

「甲戌本」第十三回脂硯齋批注開啟了研究「秦可卿之死」的濫觴,諸說紛紜,但基本都是在文本的基礎上,又結合脂批,展開考索或探析。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