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心武先生解秘「抱養之謎」
劉心武先生解秘「抱養之謎」
被劉心武稱為「野種」的她,在其故事新編裡又成為皇族的公主
劉心武先生解秘「抱養之謎」,列舉了兩條主要的理由:
理由之一:劉心武先生說:「上一講咱們費了老大力氣,得出一個結論,就是賈蓉的妻子千萬不能亂娶,寧國府的血脈已經到了三世單傳的危機時刻了,娶媳婦一定要娶一個門當戶對的,門不當戶不對的話也得比賈府的門和戶還要高,而且要保證能給賈蓉生兒子,也就是給寧國公這一支傳續後代。可是僅僅因為營繕郎跟賈家有點瓜葛,就去把他抱養的養生堂的女兒,許給了賈蓉,還不是小老婆,而是娶為了正室。舊社會一夫多妻,可以先娶小老婆,後娶正妻,那也是可以的,但寧國府不是這樣,是正正經經地將秦可卿娶為了賈蓉的妻子。所以這一段話實在是每一句都古怪。」 2
理由之二:劉心武先生說:「再聯繫到第十三回秦可卿之死那一回——原來回目叫做『秦可卿淫喪天香樓』,據說有人看到的一種古本裡面,『喪』還寫成了『上下』的『上』——在第十三回的脂硯齋批語裡面說得更清楚,是她勸曹雪芹刪去了關於秦可卿之死的大段文字。」這是從考證推理出來的下面的結論,「實際上,這也就是掩飾了、隱去了秦可卿真實的出身和真實的死因,這又是一種非藝術性的考慮,而不是藝術性的考慮」。3
這兩條理由簡括地說:寧國府的血脈已經到了三世單傳,因此,一要門當戶對,這是強調社會地位;二要保證能給賈蓉生兒子,這是強調傳宗接代。他這兩條理由的推導,一是靠著定勢思維下的常理;二是靠著想當然,斷然說出《紅樓夢》刪去了第十三回關於秦可卿的真實身份和真實死因,是出於「非藝術性的考慮」。根據呢?他沒說。那麼按照他的推導,有沒有道理呢?我們還得回到《紅樓夢》,以文本為依據。
封建貴族的婚姻是政治的聯盟,講究門當戶對是當時社會的習俗。《紅樓夢》「護官符」所說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就是一個用聯姻紐帶結合起來的大地主、大官僚、大皇商的封建貴族集團。「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是四大家族的共同的社會心理,都非常重視與自己家族成員聯姻的其它家族的社會地位。賈府分為兩個支脈,榮國府的賈代善娶的是「史家」的小姐,也就是賈母;賈政娶的是「王家」的小姐,也就是王夫人;賈璉娶的是「王家」的小姐,也就是王熙鳳。賈寶玉和薛寶釵的結合,是「賈家」同「薛家」的聯姻,這一切都體現了四大家族是一個用聯姻紐帶結合起來的封建貴族集團。也正是姻親關係背後的家族勢力,決定了像賈母、王夫人、鳳姐、薛寶釵這些太太奶奶們的地位之高。反之,賈赦的邢夫人沒有娘家的靠山,在賈府的地位就大為遜色。當然,這和她本人的性格人品也分不開。封建貴族是用婚姻作為一種手段加強政治上的結盟,這確實是常理。
但並不等於說封建貴族的婚姻全部都是這樣,賈府的另一支脈寧國府,卻不同於榮國府。
《紅樓夢》對寧國府姻親關係的描寫,從來就沒有什麼門當戶對,賈珍娶的尤氏不就是出身清寒人家?尤氏出身很貧苦,甚至連母親和妹妹的生活,也時常需要她的接濟。因此在極重視上流社會中「扶持遮飾,皆有照應」的姻親關係的賈府,尤氏由於沒有這種家族光輝的籠罩,便失去了與其它太太奶奶們爭榮爭寵的資本,甚至連妹妹在遭到賈珍父子的調笑和玩弄,尤二姐在被欺凌至死的時候,她也不敢挺身而出。在家族主子階層裡她忍受諸多的不公允。相比之下,秦可卿的父親系現任工部營繕司郎中,雖然是一個小官,宦囊羞澀,但畢竟和賈家還有小小的瓜葛,即使結了親,將秦可卿許與賈蓉為妻,也不違背情理。
何況,封建社會婚姻的選擇對男女雙方來說,存在著不均衡的評價和選擇標準。男性有相當多的因素介入。比如:財富、地位、才華、相貌、前途等等,像賈府的貴族公子正是綜合多種因素於一體的男性主體,有明顯的優勢。而對女性來說,主流意識只認同相貌和家世。對於女性的才華、智慧等因素都可忽略不計,像賈府的小姐儘管個個才華出眾,但仍舊處於弱勢,所以她們都沒有好的命運和結局。秦可卿生得形容裊娜,性格風流,兼有釵黛之美。這是超群出眾的優勢,僅憑借這一點,她被賈珍看上眼,選為兒媳,是很自然的。
《紅樓夢》對寧、榮二府婚姻關係的描寫是形成這個家族長期房族之爭的根源,同時也是一種對比,著意描述寧國府是一個連起碼的封建禮教都不遵循的,陰森齷齪的潰敗而糜爛的家族。由於賈敬過早的吃齋念佛,住在寺院,不理家了,都交給了賈珍,這個三十郎當歲的貴族爺兒們有地位、有錢財、有空閒,恣意所為。封建的所謂綱常禮教對賈珍等貴族「爺兒們」完全失去了約束力,他是「一味高樂不了,把寧國府竟翻了過來。」這一群敗壞自己家運的不肖兒孫,長年累月表現出的是一樁樁充滿形形色色貴族階級生活的淫濫穢行。「秦可卿之死」便是這種淫糜生活下的典型事件,來體現《紅樓夢》整體敘事結構意脈的走勢,寧國府衰敗在先,榮國府其次;寧國府是明寫,榮國府是暗寫,因此說「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
因此,我認為劉心武先生離開了《紅樓夢》整個敘事結構,不從文本出發,單靠簡單的常理的推測和想像,揭秘「秦可卿抱養之謎」,必然得出似是而非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