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向大眾文化的轉型(2)
學術研究向大眾文化的轉型(2)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劉心武新時期小說創作走進了多元文化格局的對話中心,成為當代國內外令人矚目的作家,在紅學研究上也把學術的話題帶進多元文化格局的平台。「劉心武現象」的出現,是向學術界發起挑戰,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這就是傳統文化是文本意義的研究模式,而大眾文化則要求文本意義在社會文化語境中實現的研究模式,也就是內容向媒介的轉換。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如能充分利用大眾文化的傳媒手段,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深刻的人文關懷、合理的價值觀念、豐富的思想情感以群眾喜聞樂見、易於接受的形式表現出來,實現大眾文化、精英文化、主流文化的優勢互補,必將會開創出社會轉型期文化發展的新格局。也許劉心武先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把《紅樓夢》帶到了電視講座,從而走進了千家萬戶,掀起「紅樓」熱浪。
學術界的許多學者苦苦地在日漸荒蕪的學術領地守望,只懂得在一個層面,即學術上對話。這是他們執著和可愛的一面;而他們長期遠離基層、遠離大眾、遠離書房外面喧囂的世界,對「劉心武現象」所產生的正面效應,提出的新課題,毫無知覺,這又是他們木然和可歎的一面。我們知道:大眾文化以其特有的娛樂性、流行性、通俗性,以及對普通百姓日常生活與內心世界的揭示,使人感到可親可敬,這些都是精英文化與主流文化無法企及的。把平民百姓的生活引到了時代舞台的中心,在文化領域開拓出了一片新的綠地,是大眾文化之所以能贏得普通百姓青睞的重要原因。多年來,我們的精英文化與主流文化更多地講的是思想性,強調灌輸、啟蒙和引導,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相反,那些低俗的搞笑、宣洩的狂歡、無益的猜謎等,卻乘虛而入,贏得很多觀眾或聽眾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