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中的生機(4)

危機中的生機(4)

危機中的生機(4)

紅樓夢與百年中國

危機中的生機(4)

   

認為甲戌本上的這段脂批由不同部分組成,「今而後」起提行,和前邊有所分別,過去就有人提出過。但把「今而後」前面的批語也分解成兩部分,以「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單獨作一條批語,則是梅挺秀先生的創見。就是說,他認為「壬午除夕」四個字是批語署年,而不是雪芹逝世的時間。

過去把這段批語標點為:「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是誤斷。「壬午除夕」應上屬,絕不該下屬。實際上,按過去下屬的讀法,語意上是有毛病的:一會說「哭成此書」,一會又說「書未成」,理解起來確有困難。只不過自從胡適1928年按下屬標點以後,人們習以為常,沒有注意到這一點,致使以訛傳訛,訟案迭起。現在梅挺秀先生發現了這個問題,我以為是對紅學考證的一個貢獻。作為旁證,他提出壬午年是畸笏集中批《紅樓夢》的一年,庚辰本的第十二至第二十八回,署「壬午」的批語有四十二條之多;而且按記時習慣,有的直接署年月,有的則寫季節,如「壬午春」、「壬午季春」、「壬午孟夏」、「壬午夏雨窗」、「壬午孟夏雨窗」、「壬午重陽」、「壬午重陽日」等。那麼,「壬午除夕」是批語署年而不是雪芹逝世的時間,應無疑義矣。

這樣一來,原來卒年兩說種種爭論不休的問題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決。就是說,雪芹是卒於乾隆甲申(1764年)年春天,敦誠的《挽曹雪芹》及輓詩的兩篇原稿如詩題所標,都作於甲申,是雪芹死後送葬歸來就作的。張宜泉的《傷芹溪居士》也是甲申年雪芹死後不久作的,所以詩中有「琴裹壞囊聲漠漠,劍橫破匣影楉楉」句;如果寫詩時間很晚,他就看不到這種景象了,也不至於「懷人不見淚成行」那樣傷痛。起句「謝草池邊曉露香」已點明時間是在春天的一個早晨,當然是雪芹逝世那一年即甲申年的春天,不可能是第二年或第三年的春天。連甲戌本那條「淚筆」批語,看來也是靖本的準確,時間是「甲申八月」,而不是「甲午八月」,因為如是十年以後的甲午下批,感情未必那樣激動。而敦敏的《小詩代柬寄曹雪芹》確實作於癸未,那時雪芹還健在,敦氏兄弟邀請他前去賞春飲酒,完全說得通。

至此我覺得雪芹卒年這段公案,可以宣告解決了梅挺秀的《曹雪芹卒年新考》發表後,《紅樓夢學刊))1981年第二期披載了徐恭時的《文星隕落是何年——曹雪芹卒年新探》一文,表示同意梅文對脂批的分解和「壬午除夕」系批語署年,做了大量補充論證,使此一卒年新說更加堅實,並具體推斷雪芹卒於乾隆甲申年仲春二月十八日春分節之際。。本來壬午也好,癸未也好,甲申也好,相差不過一兩年,即使沒有確定下來,也不影響對曹雪芹生平的理解和對《紅樓夢》的評價,但對紅學考證來說,確定不下卒年總是一件憾事。現在確定下來了,即曹雪芹卒於乾隆甲申(1764年)年春天,紅學愛好者可以無憾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紅樓夢相關
紅樓夢人物
紅樓夢典籍
紅樓夢大全
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