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回均曹雪芹作
《 紅樓夢》全書一百二十回都是曹雪芹一個人做的。我們可從本書第一回中看出。第一回說本書的緣起,有「… … 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又題曰《金陵十二釵》 」的話。所以我們知道這一百二十回的《 紅樓夢》,完全是曹雪芹一手做成的。現在有人說《紅樓夢》原本只有八十回,後四十問是高鶚補作的。這話我完全反對,因為披閱、增刪,都是修改時的工作;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尤為成書後的手續。假使《 紅樓夢》全書未曾寫完,哪能披閱、增刪、纂目、分章呢?
說《 紅樓夢》 八十回以後不是曹雪芹做的,第一個人要算俞曲園(俞樾)先生了。曲園在他的《小浮梅閒話》裡說:「《船山(張問陶)詩草》 有《 贈高蘭墅鶚同年》 一首云:『艷情人自說《紅樓》' 注雲.『《 紅樓夢》 八十回以後,為蘭墅所補。』然則此書非出一手;按鄉會試增五言八韻詩,始乾隆朝,而書中敘科場事已有詩,則其為高君所補可證矣。」
胡適之先生根據這段話,認為《 紅樓夢》八十回以後系高鸚續成的。其實我們細玩船山詩注,也不過說後四十回為高鸚所補,並沒有說為高鶚所續,補與續是兩件事,我們應當分開看(詳見下文)。至於曲園說科場有五言八韻詩.已經胡先生考定,曹雪芹死於乾隆二十九年,而詩始於乾隆二十一二年,那麼鄉會試之有律詩,在曹雪芹死前七八年,安知他作《紅樓夢》不用這種詩呢?所以這項證據已全不可靠。
胡先生作《紅樓夢考證》,雖說《紅樓夢》 後四十回系高鶚所續,但胡先生並沒提出有力的證據,胡先生的證據不過這樣四項.
第一、張問陶的詩及注。
第二、俞樾舉的鄉會試增五言八韻詩始乾隆朝,而書中敘科場事己有詩。
第三、程序(程偉元《紅樓夢序》說先得二十餘卷,後又在鼓擔上得十餘卷,此話便是作偽的鐵證,因為世間沒有這樣奇巧的事。
第四、高鶚自己的序,說得很含糊,字吸行間,都使人生疑(這四項證據中的第二項,已由胡先生自己推翻了。第一項且待我下面說明。至第三第四兩項.究竟程偉元是否作偽?高鶚是否說謊?要看他們的原序如何。今把他們的序和引言錄下:程偉元的《紅樓夢序》說:
《石頭記》是此書原名,… … 好事者每傳鈔一部置廟市中。昂其值得數十金,可謂不脛而走者矣。然原.本目錄一百二十卷,今所藏只八十卷,殊非原本。即間有稱全部者,及檢閱仍只八十卷,讀者頗以為恨。不侮以是書既有一百二十回之目,豈無全壁?愛為竭力搜羅,自藏書家甚至故紙堆中,無不留心,數年以來,僅積二十餘卷。一日偶於鼓擔上得十餘卷,遂重價購之。欣然翻閱,見其前後起伏.尚屬接棒。然濾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細加厘剔,截長補短,鈔成全部。復為鐫板,以公同好,《石頭記》全書至是始告成矣。 「… 小泉程偉元識。
高鶚的《紅樓夢序》說:
子聞《紅樓夢》 膾炙人口者幾廿餘年,然無全璧,無定本。……今年春,友人程子小泉過予,以其所購全書見示,且曰:「此僕數年來殊積寸累之苦心,將付剞劂,公同好,予閒且憊矣,素分任之?」予以是書雖稗官野史之流,然尚不謬於名教,欣然拜諾,正以波斯奴見寶為幸,遂襄其役。工既竣,並識端末,以告閱者。時乾隆辛亥冬至後五日,鐵嶺高鶚序並書。《紅樓夢》 的引言有幾條說:
一、是書前八十回,藏書家鈔錄傳閱,幾三十年矣。今得後四十回,合成全璧。緣友人借鈔,爭觀者藉,抄錄固難,刊版亦須時日,姑集活字刷印。因急欲供諸同好,故初印時不及細校,問有紕漏,惟閱者諒之。
一、書中前八十回抄本,各家互異。今廣集合勘.准情酌理,補遺訂訛,其問或有增字處,意在便於披閱,非敢爭勝前人也。
一、是書流傳既久,坊間善本及諸家秘稿,繁簡歧出,前後錯見。即如六十七回,此有彼無,題同文異,燕石莫辨。茲惟擇其情理較協者.取為定本。
一、書中後四十回,系就歷年所得,集腋成裘,更無他本可考:惟按其前後關照者,略為修輯,使其有應接而無矛盾。至其原文,未敢臆改,侯再得善本.更為釐定,且不欲盡掩其本來面目也。
像我這種不是神經過敏的人,看了上面的兩篇序和幾條引言,實在看不出程偉元和高鶚有作偽的地方。可是胡先生對於程偉元的「先得二十餘卷,後又在鼓擔上得十餘卷」的話,以為便是作偽的鐵證,因為世間沒有這祥奇巧的事。但我們看胡先生「搜求《四松堂集》」的一段故事(見亞東圖書館出版的《紅樓夢》本),正合著世間真有這樣奇巧的事呢!
胡先生「搜求《四松堂集》 」的一段故事是:
我那時在各處搜求軟誠的《 四松堂集》……不料上海北京兩處大索的結果,竟使我大失望。到了今年,我對於《四松堂集》,已是絕望了。有一天,一家書店的夥計跑來說:「 《四松堂詩集》 找著了。」我非常高興,但打開書來一看,原來是一部《四松草堂詩集》 。又一天,陳肖莊先生告訴我說,他在一家書店裡看見一部《四松堂集》,我說:「恐怕又是《四松草堂》罷!」陳先生回去一看,果然又錯了。
今年四月十九日,我從大學回家,看見門房裡桌上擺著一部退了色的藍布套的書,一張斑綠的舊書箋上題著《四松堂集》四個字!我自己幾乎不信我的眼力了,連忙拿來打開一看,原來真是一部《四松堂集》的寫本!這部寫本真是天地間唯一的孤本,因為這是當日付刻的底本。… …
我在四月十九日得著這部《四松堂集》的稿本;隔了三天,蔡孑民先生又送來一部《四松堂集》 的刻本,是他托人向晚晴移詩社裡借來的。……最有趣的是蔡先生借到刻本之日.差不多正是我得著底本之日,我尋此書近一年多了,忽然三日之內,兩個本子一齊到了我的手裡,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了。
從上面這段故事,那我就要請間胡先生了。胡先生於一年多找不到的《四松堂集》 ,竟於三日之內找到兩部,一部且系天地間唯一的孤本,這不是世間極奇巧的事嗎?胡先生可以有這樣奇巧的事.別人就不能有嗎?胡先生可以得到天地間唯一的孤本,別人就不能得嗎?且程偉元對於後四十回《 紅樓夢》,「竭力搜羅,自藏書家甚至故紙堆中.無不留心。數年以來,僅積有二十餘卷。一日偶於鼓擔中得十餘卷」。這種銖積寸累的事實,較胡先生於三日之內,忽然得到兩種本子,更為合理,更為近情。而胡先生反認他為作偽的鐵證.那我真不知道胡先生從何見得了。
至於高鶚的序,在愚鈍的我看來,並不含糊;字裡行間,也沒有使人生疑的地方。胡先生也不能指出何處含糊,何處可以使人生疑;不過拿引言第六條(是書開卷略志數語,非雲棄首,實因殘缺有年,一旦顛末畢具,大快人心;欣然題名,聊以記成書之幸。)的一段話,來說明高序的含糊,高序的可以使人生疑,如此指東話西,未免吹毛求疵。且引言上明明說:「准情酌理,補遺訂訛」, 「按其前後關照者略為修輯,使其有應接而無矛盾。至其原文未敢臆改。侯再得善本,更為釐定。」是引言第六條所說的話,正指程偉元搜求的成績,和當時修輯成功的快慰,斷不是高鴿不諱補作的意思。不過我們從上文看來,高鶴對於《紅樓夢》 確是下過一番修輯的工夫。所以張船山送他的詩,有「艷情人自說《 紅樓》 」,並注「《紅樓夢》 八十回以後,俱蘭墅所補」的話。現在胡先生對這詩及注認為最明白的證據。其實船山所說不過是個「補」字,這「補」字我們不能就認為補作。因為高鶚不但後四十回《紅樓夢》做過「補」的工夫,即前八十回也經過他「截長補短」, 「補遺訂訛」的「補」的工夫。所以船山所說的「補」,不是胡先生所說的「補作」。八十回後真出高鶚之手,我想船山定說:「俱蘭墅所續」,當不用這個「補」字了。現在船山捨「續」字而用「補」字,正指高鶚修輯的工夫而言、確乎沒有指高鶚續作的意思。
在情理上說,《紅樓夢》 在當時尚無印本,「好事者每鈔一部,置廟市中」,其中錯誤脫落自然是難免的。程偉元和高鶚既做「細加厘剔,截長補短」的整理工作,對於錯誤脫落之處,當然要加以修輯補直的。或補一二字,或補一二句,或補一行數行,或補一頁數頁,這是有的。他們自己也說:「其間或有增字處,意在便於披閱」; 「按其前後關照者略為修輯,使其有應接而無矛盾,至其原文.未敢臆改。」胡先生何以見得這些都是謊話呢?
《 紅樓夢》 一百二十回的目錄,在當時也還有保存的,所以程偉元的序,有「原本目錄一百二十卷」的話。現在胡先生對於這點,也認為程偉元作偽。我想我們沒有提出證據以前,不能一味的說古人說謊。大概《紅樓夢》八十回早已另行,後四十回尚未推廣.所以後來一切八十回本,都不見這目錄。好比《書經》 本有百篇,但其目錄只有五十徐篇.倘若沒有《書》 序,我們也不知有《九共》 等四十多篇的亡目了。
總核胡先生所提出的四項證據,其實只有第一、第二兩項,還合著考證家所用的證據。可是第二項已全不可靠;第一項張船山詩注上所說的「補」,確是指「截長補短」,「補遺訂訛」的「補」。至於第三、第四兩項,實在算不得證據.不過胡先生對於程高二人的序和引言,加以一番臆測而已。這種臆測,恐怕不是考證學上的正路,不知胡先生以為如何?
同胡先生一樣主張的,還有一個同學俞平伯君。俞君作《紅樓夢辨》,也認後四十回是高鶚續的。俞君的二項理由是:
(一)和第一回自敘的話都不合。
(二)史湘雲的丟開。
(三)不合作文時的程序心
胡先生補充俞君的意思,也提出三項理由是:
(一)小紅的沒有下落。
(二)香菱的扶正。
(三)賈寶玉肯做八股文,肯去考舉人。
按以上六項理由.胡先生的第三項,正是俞君第一項的一部分。如《 紅樓夢》 的開端明說:「一技無成,半生潦倒」;明說:「蓬牖茅椽,繩床瓦灶」;豈有到末尾說寶玉出家成仙之理?(俞君)又如寫賈寶玉忽然肯做八股文.忽然肯去考舉人,也沒有道理。(胡先生)
據胡俞二先生的意思,以為後四十回的《 紅樓夢》 ,不應說寶玉中舉而又出家成仙。因為這些事和第一回自敘的話都不合。但我要問:中個舉人就算有成了嗎?就不能自說;「一技無成」了嗎?哈哈!半生潦倒的舉人,清朝不知有多少,何止寶玉一人呢!說到「蓬牖茅椽,繩床瓦灶」,正是寶玉出家的原因,因為貧窮而想出家,世間這種人很多呢。況且作者寫第一回書,忽僧忽道,到處皆是,足證他早有這種出家的思想,他寫空空道人改名「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 ,更足證明他有出家成仙的念頭。怎麼可說寫寶玉中舉成仙,便和第一回自敘的話不合呢了
有人說寶玉反對舉子業,罵那些人為「祿蠢」,那有自己肯做八股文,肯去考舉人的呢?我說這正是寶玉反對舉子業的意思。他看那些做舉子業的人,認八股文為終身大事,板著面孔,十分認真。所以寶玉隨便出之,一舉而得,表示這有什麼了不得。作者寫寶玉中舉,就是這個理由。
按胡先生的第一項理由,正和俞君的第二項相同。如第三十一回的回目「因麒麟伏白首雙星」,依此句看來,史湘雲後來似乎應與寶玉做夫婦.不應該此話全無照應。(俞君)又如第八十回竭力描寫小紅是個扳高好勝的丫頭,好容易得著風姐的賞識,把他提拔上去了;但這樣一個重要人才,豈可沒有下場。(胡先生)關於寶玉湘雲應該成婚這層,俞君在《紅樓夢辨》中已不堅持,至湘雲的丟開,小紅的沒有下場,最好請看《 紅樓夢》的引子。〔 紅樓夢引子〕 - 開闢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因此上,演出「悲金悼玉」的「紅樓夢」。
那麼《 紅樓夢》 的目的,在「悲金悼玉」;金是寶釵,玉是黛玉。可知《紅樓夢》 的主人,除了寶玉以外,便是寶釵黛玉,不是湘雲小紅。湘雲小紅這些人,不過文章的陪襯,自然不妨丟開,不妨沒有下場。譬如西施在吳國亡後,《國策》 《史記》也並不詳她的究竟;貂蟬於呂布死後,《 三國演義》 也未曾載她的結局。可知文章有主有賓,有重有輕,那有一百二十回的大書,人人都要寫個下落呢!胡先生的第二點理由,即第五回的「十二釵副冊」上寫香菱的結局道「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芳魂返故鄉」。兩地孤木,合成桂字,是指夏金桂,明說香菱死於夏金桂之手。後四十回卻金桂死了為了,香菱扶正.這豈是作者的本意呢?
誠如胡先生所說,高鶚連十二副冊也不注意,那真疏忽極了,還配續後四十回嗎?可是後四十回寫鴛鴦吊死時,乃有秦可卿的鬼前來引導,補出前十三回秦可卿的死,是由自己吊死的。這又何等細心!其實高鶚本不疏忽。也不細心,不過「至其原文,未敢臆改」薯了。依理續書的人,終是十分細心,惟恐一有破綻,授人口實,那有疏忽到連冊文也不顧及的人呢!我想高鶚終不罕疏忽到這步田地罷!
況《紅樓夢》 前八十回中,也有同樣疏忽的地方。如三十一回的回目說。「因麒麒伏白首雙星」,是湘雲丈夫不管何人,結婚後都應同享高壽。但據第五回冊文的詞說.「展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雲飛」,又同回的曲文也說:「一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終究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 … 何必枉悲傷。」依這詞和曲文,所謂「水逝雲飛」,所謂「雲散水涸」.都明指湘雲日後要寡居,下文不能再有「因麒麟伏白首雙星」的回目。前八十回公認是曹雪芹一人做的,何以也竟有這樣疏忽的地方呢?那麼香菱的結局和冊文不符,我們也不能說不是曹雪芹做的了。
俞君的第三項理由,是「不合作文的程序」。這層以胡先生之天才,尚不能說明.如我駑下,更不必談了。不過我細讀後四十回《 紅樓夢》的文章,實在和前八十回沒有什麼差別。胡先生也說:「我們平心而論,高鶚補的四十回,確然有不可埋沒的好處。他寫司棋之死,寫鴛鴦之死,寫妙玉的遭劫.寫鳳姐的死,寫襲人的嫁都是很有精采的小品文字。」可是我們看那些《紅樓圓夢》、《紅樓後夢》、《續紅樓夢》… … 十多種續本,不但立意荒謬,即文章亦不堪入目。豈這些人沒有一個能比高鶚嗎?我想不是沒有一個能比高鶚,實在沒有一個能比曹雪芹呢!因為曹雪芹以自己的事.自己來寫作小說,自然「維妙維肖,入情入理」的了。
總之,《紅樓夢》 是一部一百二十回的大書,不是一時所能做成的,不是一次所能寫完的,必然經過許多次的修改。曹雪芹自己說,他在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可知《紅樓夢》是十年功夫做成的,而民經過五次修改的。但《紅樓夢》 中的許多矛盾,卻因這五次的修改而發生了。何以呢?這因《紅樓夢》 前幾次的修改本已流行了,而後幾次的修改本又出來,自然有許多地方和從前的不同,或者竟有許多地方和從前的相反。但當時傳抄的人,那能顧到這些呢,自然前次未曾寫完的,就拿後來的修改木來抄,於是一本之中,前後自相矛盾,例如引言上說,「是書流傳既久,坊間繕本及諸家秘稿,繁簡歧出,前後錯見。即如六十七回,此有彼無,題同文異。燕石莫辨。」可見各種修改本是同時流行的。俞君平價作《紅樓夢辨》,不知這層理由,以為《紅樓夢》除高鶚續本外.還有許多續本。其實他所認為續本的,都是曹雪芹先後的修改本。我們只要拿有正書局印行的八十回本,和現行的一百二十回中的前八十回比較,也有許多不同的地方,就可證明曹雪芹的修改了。我們明白這層理由,知道《紅樓夢》中的矛盾,是傳抄各修改本先後錯誤的緣故,高鶚那能負這種責任呢!
本文是說明一百二十回《紅樓夢》全書是曹雪芹一人做成的。我在上文不過對胡俞二先生的主張略加駁正而已,至於詳細的考證,當另作專書,不是本文所能盡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