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紅樓夢》五個書名
《紅樓夢》是一部用小說和謎語形式寫成的、記載真實的歷史事件的史書,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部集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和智慧之大成的「天書」。由於是史書,它對歷史事件發生時間的記載就是相當精確的;之所以說它是謎書和天書,就因為它記載歷史事件和日期的種種謎語手法是獨特的和違背史書和小說規範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按照我們平時的時間概念來理解《紅樓夢》中的時間,是永遠也不可能得到正確的、符合作者原意的答案的。只有發現作品所隱寫的生活內容和歷史事件,並同時發現作者記載它們的種種謎語方法時,才有可能破解作品中的種種謎團。我在前十來年研究的基礎上,又經過近兩年多的進一步深入研究,現在已經基本上掌握了作品的真正內容和獨特構思。古人云:名不正則言不順。《紅樓夢》的一個獨特之處,就是它竟然有五個書名和四個題名者。毫無疑問,弄清這其中的寓意,是科學地瞭解和把握《紅樓夢》一書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下面就對此作些簡略的考證和說明。
「金陵十二釵」之謎《紅樓夢》長期以來之所以聚訟紛紜,除了它本身的謎語性質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所有索隱考證者,都沒能正確發現作品所隱寫的主要人物是誰。這個根本問題不解決,其他一切對作品的索隱式解讀自然就只能處於猜測階段。而這個人物就是順治四子的同母弟。順治出於對董鄂妃的寵愛,原本要立四子為太子「1」,但他不幸早夭。董鄂妃在順治十七年即公元1660年又生了一個兒子,順治歡天喜地地規定他為將來的太子「2」,但終因宮中流言等原因,這個兒子卻被當成了死人,其母不久也因此逝世。其實順治的這個兒子並沒有死,說他死了只是一種訛傳而已,所以作品用「因訛成實元妃薨逝」來寫他最後失去太子身份的遭遇(因為當他最後失去太子身份後,就永遠地告別了皇室宗族,也就好比他死了一樣)。後來順治在出家前為了紀念愛妃,賭氣地不負責任地將皇位傳給了他,又賜以玄燁的漢名。但順治生母為了顧全大清朝的臉面(一個不滿週歲已被當成死人且被傳言非順治親生兒子的人怎麼能「死而復活」並成為大清朝的皇帝呢),矯詔讓順治的三子(也就是後來的康熙)襲用了此漢名,並登上了大清皇帝寶座。而順治四子的同母弟(後文用寶玉代之),經過一些變故後最終流落曹家成了曹宣。《紅樓夢》主要就是隱寫他幼年的這段親身經歷的。
作者曹宣具有廣博的歷史文化知識,《曹璽傳》說他「殖學具異才」。他在1704年隱居到五台山去了,和親生父親順治生活在一起。在無所事事的情況下,用了數十年的心血來寫這部凝聚了其全部知識和才華的曠世奇書。在既不為名,又不為利,只是把他想說又無法直接說出的事情寫出來,並藉此把他的才華和智慧最大限度地表現出來的創作動機的支配下,他根據自己的遭遇,終於創作出了這部用於隱寫真實的歷史事實的小說。這就是說,對於作者來說,《紅樓夢》的小說形式和它的謎語形式,實際上都只不過是他展現自己才華的有力工具而已。只把《紅樓夢》當成小說來讀,或者只把《紅樓夢》當成謎書和史書來讀,實際上都抹殺了它的獨特品格。尤其是只把它當成小說來讀,就無法發現和欣賞作者在其中所蘊含的舉世無雙的聰明才智和獨特的民族智慧了。
那麼作者是如何來打造作品的史書品格的呢?換句話說,作者確立作品的史實內容時,最主要的思路是什麼呢?打個比方,如果《紅樓夢》是一座金碧輝煌的古建築的話,構成這個建築的地基或者說其基本框架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呢?
我終於發現,作者的一個最為重要的思路,就是以能夠表示寶玉的全部身份經歷的日子為全書的謎底,然後配合古代種種豐富複雜的文化知識尤其是數術知識,來構思和編造出種種故事情節。
這些日子主要是:A、太祖、太宗和順治登基的五個日子,即太祖建元天命即汗位的1616年1月1日壬申「3」(本文日期均為農曆)、太宗繼父汗位改元天聰的1626年9月1日庚午「4」、太宗改元崇德稱大清皇帝的1636年4月11日乙酉「5」、世祖繼父皇位改元順治的1643年8月26日丁亥「6」和他定鼎北京即皇帝位的1644年10月1日乙卯「7」。B、寶玉的生日1661年2月1日丙戌、他被順治立為太子的日子即1661年1月2日壬子「8」,他失去太子身份的日子即1661年1月4日甲寅(這三個日子是我從作品中索隱考證出來的)。C、太祖死日即1626年8月11日庚戌、太宗生日即1592年10月25日辛亥、太宗死日即1643年8月9日庚午、順治生日即1638年1月30日甲午。
將這些日子分成三組,用干支來表示可排列如下:
A、壬申、庚午、乙酉、丁亥、乙卯。B、丙戌、壬子、甲寅。C、庚戌、辛亥、庚午、甲午。
這十二個日子就是所謂的「金陵十二釵」命名的涵義。
這種構思的重要性在於:標示寶玉的皇子身份的生日,標示他太子身份的被立為太子日和失去太子身份日,在史書中都是沒有記載的,我也只是根據《湯若望傳》中的有關記載,才知道了他這個人的存在以及順治在他出生後就決定他大了要作太子之事的「9」。那麼當作者要想把寶玉的這兩種身份確鑿無誤地表現出來的時候,一個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這三個日子和太祖、太宗和順治三人登基的日子聯繫在一起來進行構思。這就好比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一樣,如果一個鏡頭是兩個青年男女接吻,接下來的鏡頭若是兩個人一起哄一個嬰兒,我們就會得出他們已經結婚了的結論。這就是寶玉的命根子為「通靈寶玉」的內涵:他的太子身份是和父親、爺爺和太爺的皇位連在一起的。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為什麼要將這些日子命名為「金陵十二釵」了。在《紅樓夢》中,金陵是與都中對應的,因為這裡的「金陵」其實指的是當時的盛京即現在的瀋陽,而都中指的是當時同時也是現在的北京。也就是說,《紅樓夢》中的金陵,指的是太祖、太宗和順治三代皇宮所在地盛京(順治也是在瀋陽故宮繼承父親皇位的,後才遷都北京),《紅樓夢》中的都中,指的是順治和康熙兩代皇宮所在地北京。當時稱為盛京的瀋陽,為什麼可以用金陵來指代呢?其中的緣由其實是極其簡單的:明代先是在古金陵即當時的南京建都,後遷都北京,遷都後稱南京為陪都。而清代仿明代之制,遷都後也把盛京作為陪都。在這個意義上,按照作品中例示的射覆式連環手法,盛京也就可以用金陵來類比和指代了。所以第2回雨村說賈府的老宅在石頭城即金陵城,後文賈母也說過回南京老家的話。這其實就是暗示瀋陽故宮為北京故宮的老宅、老家。所以所謂的江南甄家其實指的就是盛京中的皇宮當然也就是北京賈府的老宅了。雨村又說賈府老宅的街東為寧國府,街西為榮國府。寧國府指太祖時修建的大政殿和十王亭(所以後文說天下十亭),這組建築在瀋陽故宮的東側。故寧國公指太祖。榮國府指太宗時修建的崇政殿和崇德五宮等建築群,相對寧國府而言,它自然就在西側了。故榮國公指太宗。至於說寧國公和榮國公為兄弟,是從天命和天聰這兩個年號好比兩個兄弟的名字(天字輩)這一點出發,來編製出來的謎語。所以「謾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首罪寧」的真正內涵是:不要說不能繼承皇位光大祖業的人都是清太宗的子孫後代,使這種現象得以產生的根源和「罪魁禍首」當然還是清太祖了,因為他才是大清帝業的締造者。
至於用「十二釵」來指代康熙前的清代皇位,除了前述十二個日子這層內涵外,還因為滿族人原稱女真人,也就好比「女子」一樣了。最為重要的是,此處的女子實為死人的隱語。古人稱男為陽,女為陰;又稱生為陽,死為陰,如活住陽間,死則居陰間之類。太祖和太宗確實死了,順治和寶玉也被當成了死人,而這十二個日子在作者寫書時也早已成了歷史。所以第五回寶玉初入太虛幻境時,所見全都是女子,並指出太虛幻境是不允許男人進入的場所。在116回寫寶玉再入太虛幻境時,「忽見一群女子都變作鬼怪形象」。93回寫甄寶玉也是「走到一座牌樓那裡,見了一個姑娘領著他到了一座廟裡,見了好些櫃子,裡頭見了好些冊子。又到屋裡,見了無數女子,說是多變了鬼怪似的,也有變作骷髏兒的」。這裡的「也有變作骷髏」者,就是指太祖和太宗確實是死了。這裡的「說是多變了鬼怪」者,就是指順治和寶玉其實都沒有死,他們的死只是「說是」而已(此處巧妙地通過轉述的形式把「說是」突出了出來),所以把他們當成死人是很詭秘奇怪的事情。「多變了」這個說法,一方面是指在寫寶玉的經歷遭遇時,涉及到順治和寶玉的日子,要多於涉及到太祖和太宗的日子,另一方是指順治和寶玉還都活著,否則三死一活的話,就只能是說成「多變作了骷髏」了。同時我們也不難發現,這裡對甄寶玉經歷的交代,就是對賈寶玉兩次入太虛幻境經歷的概括:甄寶玉「見了無數女子」,是指賈寶玉頭一次入太虛幻境只見了無數女子;甄寶玉所見女子「說是多變了鬼怪似的」,是指賈寶玉第二次入太虛幻境。這就是說,甄賈寶玉其實都是在隱寫生活中的同一個人。
那麼作者設計甄賈寶玉的用意何在呢?明白了前面所說的金陵和京都的寓意,甄賈寶玉之謎的部分謎底也就昭然若揭了:甄寶玉即真寶玉,是說寶玉的太子身份是真實的,是在與太祖、太宗和順治皇位的聯繫中來寫寶玉的太子身份,所以甄寶玉家住金陵其實是指太祖三人的皇宮在盛京城中。賈寶玉就是假寶玉,是就寶玉失去了太子身份而說的。就康熙成了太子和皇帝這一點而言,寶玉的太子身份就是假的了。康熙是在北京皇宮當的皇帝,所以賈寶玉家住北京(甄賈寶玉之謎的另一部分謎底是:寶玉是順治的真七子即甄寶玉,史書記載中的順治七子隆禧是假七子,即賈寶玉。所以作為順治真七子的曹宣家住金陵,因為當時曹宣名義上的父親曹璽任江寧織造,率家居住在當時的江寧府也就是古金陵、明代的南京。順治的假七子隆禧家住京都即北京)。
從這個角度著眼,作品中許多重要情節的內涵就都不難發現了。比如元春省親是指寶玉被立為太子,與之相聯繫就交代江南甄家接駕四次:這是指太祖、太宗和順治三人登基的四個日子。當然太祖登基並不在盛京的大政殿,但從事理上看也就是「大概如此」地說,也就可以一併講成江南甄家了。又如聳立在太虛幻境前的大石牌坊,其實指的就是盛京皇宮大清門前東西側的文德坊和武功坊。牌坊上的對聯「假作真時真作假,無為有處有為無」的內涵是:康熙成了太子(假作真時),寶玉就失去了太子身份(真作假)。寶玉成了太子之日(沒有史料記載故為「無」,但他的太子身份是真實的故「無為有」),就是順治交出皇位之時(有為無)。後句眾多異文為什麼又作「無為有處有還無」呢?這又是聯繫康熙的太子身份說的了:當寶玉被立為太子時(無為有處),康熙還沒有成為太子呢(有還無)。這個對聯的寓意可以說是一部紅樓之綱,所以作者才故意通過各種版本的異文來彰顯之。
上述十二個日子尤其是A組和B組中的八個日子就是一部紅樓全部時間概念的基礎。把這些日子通過種種方式連接在一起,就形成了一部紅樓最為重要的處於核心地位的謎語方法:十二釵連接法。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作品中的所有內容,大到人物情節,小到花鳥魚蟲、骨牌酒令,都是以這三組日子為基礎,並結合其他一些重要的日子如所謂的順治傳位給康熙的1661年1月6日丙辰、康熙登基的日子9日己未和史書中關於順治四子和順治七子的記載(因為正史中沒有關於寶玉的任何記載,作者只好用寶玉的親哥哥的某些特徵來寫寶玉的身份了。也由於寶玉是順治事實上的真正的七子,所以作者同時也用史書記載中的順治七子的特徵來寫寶玉的身份了)以及曹宣的生日等所編撰出來的「假語村言」。正因為如此,所以所謂的「十二釵」就不限於上述的十二個日子了。比如A組五個日子之和為1+1+11+26+1=40,B組再加上1661年1月3日,這四個日子之和為1+2+3+4=10。所謂的立康熙為太子的1月6日、順治死亡的7日、詔告天下康熙為太子的8日和康熙登基的9日(這四個日子可代表康熙皇位)之和為6+7+8+9=30,曹宣生日取2月15日,順治七子隆禧在1674年1月25日被封為和碩純親王,這兩個日子之和為15+25=40。上述共15個日子的總和是40+10+30+40=120。這就是41回妙玉處「一隻九曲十環一百二十節蟠虯整雕竹根的一個大 hai(上頭一個台字,底下一個皿字)」的內涵。這些日子可以充分表明寶玉的皇七子、皇太子和曹宣這三種身份。因為代表寶玉的皇子和太子身份的四個日子是這些日子的核心,把這四個日子和太祖三人登基的五個日子合在一起共為九個日子,所以說「九曲」;把這四個日子和其他六個日子合在一起是十個日子,所以說又說「十環」。為了暗示寶玉為順治真正的皇七子身份,所以說寶玉中了第七名舉人。古代科舉制度,殿試的前十名由皇帝親自決定其排名次序。寶玉的皇七子身份,無疑是由順治這個皇帝來決定的。現在只要用寶玉參加鄉試來影射殿試(因為作品中的寶玉的具體情況,使作者無法虛構他參加殿試的情節),寶玉第七名的名次就與皇帝的作用聯繫在了一起。這種謎語手法就是敲山震虎、隔岸吹火、打草驚蛇之法了。上述A組中的五個日子之和為40,代表寶玉皇子和太子身份到四個日子之和為10。順治七子隆禧生於1660年4月22日,如前述他1月25日被封為和碩純親王,1679年7月15日他年僅20歲時去世,這三個日子之和為62,這三個日子可代表他的順治七子身份。《康熙實錄》記載1月6日丙辰順治立康熙為太子。曹宣生日取2月12日。上述14個日子之和為40+10+62+6+12=130,這就是賈蘭中了第130名的內涵(《芙蓉女兒誄》中有「生儕蘭蕙」之說,就是表明賈蘭與寶玉生日的關聯)。這14個日子連在一起所要傳達的意思是:寶玉這個順治真正的皇七子,後來流落曹家成了曹宣,而他才是順治所立的真正的太子。又比如,元春和探春生日是在與大清皇位的聯繫中來寫寶玉被立為太子日1月2日的隱語,是用不同的計算方法產生的結果。把太祖登基的1月1日、太宗登基的9月1日、順治登基的10月1日和寶玉被立為太子的1月2日這四個日子用十二釵連接法計算一下,元春生日:月份是1+9-10+1=1,日子是1+1+1-2=1,結果是1月1日。探春生日:月份是10-9+1+1=3,日子是1-1+1+2=3,結果是3月3日。這就是十二釵正冊中元春後緊接著的是探春而不是迎春的原因:二人是不可分開的連體關係。而按常理,長女之後則應為次女,而不應為三女。等等。
那麼「金陵十二釵」為什麼會有正冊、副冊、又副冊之類的說法呢?如果說正冊指太祖、太宗、順治三人的帝王身份即他們登基的日子,和寶玉的太子身份即他被立為太子的日子,副冊就是指他們的皇子身份即生日(太祖沒有生日例外),又副冊則是指他們的死日即失去帝王身份或太子身份的日子了(對順治而言則是指他把皇位傳給寶玉的日子),這是由上述三組日子的不同性質所決定的。嚴格地講,就並沒有做這種區分的必要了。所以,只要明白正冊、副冊和又副冊的說法,不過是這些日子可以分為三類的一種暗示,也就可以了。
只有明白了這些,才能夠真正明白迎春的元宵燈謎的謎底為什麼會是算盤了,它其實就是對十二釵連接法的暗示。因為這種方法涉及到大量不同方式的連接和計算。這個燈謎中的「天運」,是指這些日子及其它相關的歷史日期,因為它們是具體連接和運算的內容。這裡的「人功」,則是指對這些日子之間以及和其他相關日子的計算結果。所以「天運人功理不窮」的意思是說,作者在這種連接運算中蘊含的道理和史實內容是十分豐富的。「有功無運也難逢」是說,作者的種種連接運算是建立在「天運」的基礎上的,沒有了這個史實基礎,也就不能讓這些日子聚集在一起來共同完成隱寫寶玉的太子身份的任務了。「因何鎮日紛紛亂」是說,這種連接所涉及到的日子很多,具體的運算方法有很多,自然也就顯得很亂了。「只為陰陽數不同」則是說,這些日子有的是人物的生日(陽),有的是死日(陰),有的是卦氣圖中的陰爻,有的是陽爻,而在古代算命術中,記載日子的干支又能分成兩類,陽和陰;因此它們在數目上的不同也就可以說成陰陽上的不同了。
「風月寶鑒」之謎十二釵連接法所賴以進行和展現的一個重要工具,就是彙集了各種知識的太極盤。所謂太極盤,就是把一個圓分成12等分,並標上子丑寅卯等十二個地支。古人把28星宿配在這個圓中。當我們把它看成西洋鐘表盤時,就可以按照我們現在所使用的鐘錶的時間概念來理解這個太極盤了。在《紅樓夢》產生的年代,作者對西洋鐘表很熟悉,所以他可以利用鐘錶的特點來製作謎語。因為古人是用干支來計每個時辰、日子、月份和年份的,所以當把一個個具體的干支放到這個盤上的時候,就可以用它來表示每一個具體的時辰、日子、月份和年份了。
子
太 極 盤
這個太極盤配以先後天八卦方位圖和河圖洛書之數,和卦氣圖等方面的知識結合起來,就成了作者隱寫具體的歷史日期的有力工具。綜上所述,我把這個綜合了古代各種知識的太極盤,命名為紅樓太極梅花鐘錶盤,它是作者許多重大構思所賴以形成的重要工具,我把作者的這種謎語方法簡稱為太極盤法。十二釵連接法和太極盤法,是解開《紅樓夢》真正謎底的堅實基礎,像太虛幻境中的15個人的圖像以及大量的詩詞謎語骨牌酒令等,主要都是這兩種謎語方法的產物。把上述A組和B組的八個日子全放到太極盤上,從頭即從1616年1月1日壬申日起,至尾即到1661年1月4日甲寅日止,共為16419天。這些日子在太極盤上所形成的形狀,平面地看,它們就好比形成了一面鏡子了。
這些日子的干支可以分成陰陽,因此可以用陽男陰女為喻;古人也把男女關係稱為風月,故這面具有記載具體歷史日期功能的鏡子,也就成了風月寶鑒了。這就是寶玉在可卿房中入夢時「案上設著武則天當日鏡室中設的寶鏡」這個細節的寓意所在了。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十六「春畫」條云:「春畫之起,當始於漢廣川王。……唐高宗鏡殿成,劉仁軌驚下殿,謂一明乃有數天子。至武後時,則用以宣淫。」這面包括了太祖、太宗和順治三位帝王登基日子同時主要是寫寶玉的太子身份的寶鏡 ,當然「一明乃有數天子」的了;把這些陰陽不同的日子連在一起,也就好比讓陽男和陰女相交合一樣,當然就有「宣淫」之功了。這也就是寶玉的元宵燈謎的謎底為鏡子的內涵了。所以跛足道人拿出一個兩面都可照人的鏡子給賈瑞看時,就明確交代這面鏡子名為「風月寶鑒」。
武則天在684年9月6日甲寅日改元光宅,在695年9月9日甲寅日改元天冊萬歲,加號天冊金輪大聖皇帝。作者借古喻今,把《紅樓夢》中的風月寶鑒和武則天的寶鏡聯繫在一起,就有用唐代的這個甲寅日來隱寫寶玉失去太子身份的甲寅日的作用了。這種以古喻今的謎語手法,作者在作品中曾經提示過了:「若雲無朝代可考,今我師竟假借漢唐等年紀添綴,又有何難?」並且,把寶玉生日丙戌和這個甲寅日連在一起,可以組合出丙寅來。在《推背圖》中,第三象為丙寅,內容就是武則天稱帝之事。在干支表中,從甲寅到丙寅正好在太極盤上形成了一圈,也就好比一面鏡子了。據此,武則天鏡室中的鏡子最為具體的內涵,就是寶玉的皇子和太子身份的寫照了。「鸞分鏡別,愁開麝月之奩」和「一個是鏡中花」等說法,都是這個構思的產物,此處不贅述。
把這個太極盤同時看作太極陰陽圖,本身就可以暗示寶玉的太子身份了。一是太極即兩儀即陰陽,二是由於清太宗名皇太極的緣故。《清史稿.太宗本紀》:「初,太祖命上名,臆制之,後知漢有儲君曰『皇太子』,蒙古嗣位者曰『黃台吉』,音並暗合。及即位,鹹以為有天意焉。」據此,太極就是太子的隱語了。這就是作品中通過賈母之口說只有寶玉最像他爺爺榮國公的原因。因為寶玉是清代採取漢人的立太子制度後的第一位皇太子。
要之,一部紅樓的關鍵之處,從事理邏輯上說就是陰陽,就是太極,就是寶玉實際上沒有死並且是真正的太子;從數理邏輯上說,就是能表明寶玉的皇子和太子身份的諸多歷史日期在卦氣圖中的爻位、在太極盤上的位置及其聯繫。換句話說,「風月寶鑒」就是太極盤也就是太極其實就是寶玉的太子身份的象徵。
「情僧錄」與「石頭記」之謎關於《情僧錄》的命名,作品中已有明確交代:「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
《紅樓夢》中形影不離的僧道二人,其實就是陰陽也就是上述太極盤即風月寶鑒的化身。人生而有情,死而無情。石頭無情人有情,所以將《石頭記》改名為《情僧錄》,其實就是把被當成死人的寶玉「起死回生」的意思,《情生錄》因此就是《陽生錄》的意思,是在告訴人們:此書是記載一個被當成死人的人實際上並沒有死的奇特遭遇的。
而在太極圖中,陽是用白色來表示的(也就是沒有顏色就是「空」了),陰是用黑色來表示的(也就是「有」了)。所以陽就是空即無,陰就是色即有。由於古人認為陰陽是對立統一、互相依存和互相轉化的關係(用湘雲的話來講就是「陰陽一理」,「陽盡了就成陰,陰盡了就成陽」),所以陰的存在是由陽對稱出來的,故空空道人「因空見色」;而色即陰又要不斷地轉化為陽,而陽即情,故接著說「由色生情」;當然同樣陽也要不斷地轉化成陰,所以又說「傳情入色」;而這種陰陽的消長轉化循環往復是沒有止境的,所以又用「自色悟空」來總結。「自色悟空」和「自空悟色」的寓意是一樣的,都是對二者上述關係的一種簡要概括。
正因為《紅樓夢》中的色空和有無是同一概念,所以舒本在第1回中把太虛幻境的對聯故意寫成了「色色空空地,真真假假天」,把與「真假」對應的「有無」換成了「色空」。
把這種構思落實到太子之寶或帝王玉璽中,則陰文為白為空為無,陽文為紅為色為有,道理是一樣的。只不過此時「陽生錄」就變成了「紅生錄」而已。所以寶玉才是怡紅公子。用所謂的順治傳位給康熙的丙辰日作為寶玉的太子身份的象徵,「丙辰」可變成「人唇」(即把丙字中的人字拿出來,把上橫放到下面成個口字,口字與辰字合成一個唇字),則康熙這個太子之寶的紅色陽文,就好比人唇上的口紅了。所以寶玉才有了愛吃胭脂的毛病。現在我們才知道,這個毛病其實不過是丙辰日也就是寶玉的順治皇位繼承人的隱語。而曹宣的生日干支即1662年2月12日也是丙辰日,所以才說曹雪芹即曹宣(詳後文)在悼紅軒中對此書進行批閱增刪。
而《情僧錄》的命名者為什麼是空空道人呢?如前述,寶玉的太子身份是在和太祖、太宗和順治三人登基之日即其皇位的象徵的聯繫中來寫的,而這三人的皇位都已經成了歷史也就是「空空如也」即「無」了,而且就史書沒有記載寶玉被立為太子之事這一點來說,他的太子身份也是「空」即「無」了。這就是87回惜春口占一偈中「既從空中來,還應空中去」說法的內涵。所以黛玉居處就有了「綠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的對聯,所以講述這些歷史的人自然就成了「空空道人」了。
《石頭記》命名也是從寶玉獲得和失去太子身份的壬子日和甲寅日著眼的結果。在太極盤上看,從壬子到癸丑到甲寅三日所形成的一小段圓弧和三條直徑相連,就構成了一個山字。同時甲寅日在卦氣圖中為小過卦的初六爻,和其後的乙卯日和丙辰日為小過卦的下卦即八卦中的艮卦。在《周易》中,艮為山為石。
根據卦氣圖推算,此甲寅日的23:25分之前為小過卦的初六爻。為什麼「壽怡紅群芳開夜宴」的時候,眾人要在子初初刻十分散去呢?就是因為子初初刻十分就是23:25分。作者藉此來準確地寫出了寶玉失去了太子身份的日子。由於卦氣圖受冬至交節時間的限制,所以這個23:25分為小過卦初六爻結束的時間,是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是唯一的不可重複的時刻,也是確定寶玉生日及他失去太子身份日的最為重要的一個時間。由於小過卦為64卦中的第62卦,所以寶玉生日要寫在第62回。從作品中看,寶玉生日的次日為庚申日(因為寶玉生日當天的夜裡賈敬守庚申即在庚申日前一天的夜裡不睡覺而死),這就是說,寶玉的生日是己未日。這是因為,把康熙登基的1月9日己未日當成寶玉的生日,寶玉的生日就是己未日了。把帝王登基的日子作為他們的生日,是《紅樓夢》的一個重要手法。如作品說太祖太爺和元春一樣,也是大年初一生日,這就是把清太祖(他是寶玉的太爺)1月1日登基的日子作為他的生日了。所以說寶玉己未日生日,其實是在暗示康熙的這個皇位原本是屬於寶玉的。同時也是因為寶玉作為太子的1月2日、1月3日和1月4日這三天,通過計算也能夠變成1月9日的緣故:月份相乘是1×1×1=1,日子相加是2+3+4=9。這樣一來,這個1月4日甲寅就變成了1月9日了!
這就是《石頭記》命名的真諦:這塊被棄而不用的補天石是壬子日、癸丑日和甲寅日也就是寶玉的太子身份的象徵。
「紅樓夢」之謎《紅樓夢》的命名也是從1月2日壬子、3日癸丑和1月4日甲寅日著眼進行構思的結果。把太極盤看作鐘錶盤,把壬子日、癸丑日和甲寅日分別放到子位、丑位和寅位,把分針處在子位代表壬子日,讓時針處在丑位和寅位的中間代表癸丑日和甲寅日,就會得到如下結果:白天是7:30,在夜間是19:30,即辰時和戌時。而7:30和19:00二者的中間值是13:30分即未時。這就是說,辰時、戌時和未時,通過特殊的謎語手法,就成了這三個日子也就是是寶玉的太子身份的象徵和標誌了。
分值辰時的星宿為角宿和亢宿,屬於12次中的壽星;分值戌時的星宿為奎宿和婁宿,屬於12次中的降婁。降婁諧音就是「絳樓」,絳為深紅色,故「絳樓」就是「紅樓」了!所以,「紅樓」其實就是1661年1月2日、3日和4日也就是寶玉的太子身份的隱語,「紅樓夢」其實就是寶玉的太子之夢或者說帝王之夢的隱語!所以作品中賈菌的母親就為婁氏。被眾多研究者猜測不已的「紅樓夢」命名的真諦,一旦發現了其謎底及謎語手法後,原來竟是如此的簡單明瞭!
而作者之所以要花費這個心思來起「紅樓夢」這個名字,是因為寶玉其人的皇子身份和太子身份,在正史中並沒有得到記載,所以他所經歷的這些,對世人來講都是不存在的東西,也就好比是夢中所經歷的事情一樣不具有真實性了。所以第1回「瞬息間則又樂極生悲,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處甲戌本有側批「四句乃一部之總綱」。而從作品中看,所謂的「紅樓夢」,其實就是第5回寶玉在可卿房中夢入太虛幻境,看了「金陵十二釵」的冊子之事了。由此可知,「紅樓夢」和「金陵十二釵」的寓意是完全相同的。太祖登基日、寶玉生日為春天,太宗改元崇德登基日為夏天,太宗登基的9月1日、順治登基的8月26日和10月1日(在立冬前)為秋天,代表寶玉太子身份的三個日子以節氣算為冬天。所以太虛幻境中有「春感司」和「秋怨司」,所以寶玉進了大觀園後就作了《四時即事詩》,所以「枉凝眉」曲中才有了「想眼中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的說法。尤其是「冬盡」之說完全扣實了立春的前一天甲寅日!寶玉若登基就和康熙一樣,應該在北京故宮的太和殿了。古人把1月9日作為玉皇大帝的生日,所以若把康熙登基的1月9日作為他的生日,就可以用玉皇大帝來指代康熙了。所以劉姥姥把元春省親所住之處「省親別墅」稱為玉皇寶殿(42回),而寶玉「見了這個所在,心中忽有所動,尋思起來,倒像那裡曾見過的一般,卻一時想不起那年月的事了」(元春省親回),己卯等本此處有夾批:「仍歸於葫蘆一夢之太虛玄境」。等等。
《紅樓夢》的題名者吳玉峰,也是從壬子日、癸丑日和甲寅日的隱語為山為石頭的角度進行構思的結果。「吳玉」就是「無玉」也就是通靈寶玉丟失的意思,峰字扣山峰扣壬子日到甲寅日。所以,「吳玉峰」其實也就是從壬子日到甲寅日沒有在歷史中得到記載的意思。
至於《風月寶鑒》的題名者東魯孔梅溪的命名,也是壬子日和甲寅日即寶玉的太子身份的隱語。魯國為婁宿和奎宿的星野,故東魯可為婁宿即戌時即壬子和甲寅的隱語。壬子和甲寅連在一起可以重新組合出甲子來,在干支表中,由壬子始到甲子止共為13個干支,把它們都放到太極盤上,正好就是一圈形成了一個圓孔。於是通過這個太極盤把壬子日和甲寅日聯繫在一起就可以用圓孔來表示了,這就是「孔梅溪」中孔姓的內涵。
梅花五瓣,故在《宣和牌譜》中常用五個圓點來代表梅花。如果把這五個圓點中的一個圓點看作一個「月亮」,其餘的四個圓點看作四個太陽即「日」,則梅花就成了一個月亮和四個太陽也就是「1月4日」的隱語了。甲寅納音為大溪水,《三命通會》卷1:「甲寅乙卯大溪水」,據此「溪」也是甲寅日的隱語了,故「梅溪」實際上就是「1月4日甲寅」的隱語了。
同樣道理,曹霑和雪芹等名字也是曹宣為了暗示自己原本曾為太子的經歷而設計出來的。《三命通會》卷1:「甲寅水,雨也。」霑字拆開就是「占雨水」。由此可知,霑字是曹宣曾在甲寅日失去太子身份的隱語。如前述從壬子日到甲寅日在太極盤上能形成一個山字,並且是個「橫山」(這就是大觀園題詩中「山水橫拖千里外」的內涵),雨字在上,橫山在下,當然就是一個雪字了!寶玉的太子身份是曹宣的「宿根」。於是這一點就可以用「雪芹」來表示了(取典於蘇轍詩句「園父初挑雪底芹」和蘇軾詩句「泥芹有宿根」)。所以雪芹的其它之號如芹圃、芹溪亦是對這種構思的補充。如前述甲寅納音是大溪水,這就是芹溪命名的由來。由此可以推知前些年發現的所謂的曹公諱霑的墓碑,若非假造物,應該是曹宣生前故意留下的昭示自己身份的東西。所以記載曹宣的太子身份的《金陵十二釵》的題名者,自然就應該是曹宣即曹雪芹了。至於歷史上的那個曹雪芹,是曹宣後來所安排的自己孫子輩中的一個人,他承擔的是能夠讓《紅樓夢》順利地流傳下去的任務「10」。
綜上所述,作品的五個書名和四個題名者的名字,都是在綜合寶玉的皇子、太子和曹宣這三種身份的基礎上來最大限度地寫他的太子身份的謎語。在提示作者寫作此書的最為根本的謎語手法方面,《金陵十二釵》和《風月寶鑒》的內涵最為豐富,作用也最大。現在我們也可以發現作品說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題曰《金陵十二釵》」的真正寓意了:作為通過清代帝王朝代的變革來寫寶玉的太子身份的史書,每個朝代的建立就是增加,其被新的朝代取代就是被刪除了。按照這個邏輯,天命朝的建立和被取代就是增刪一次、天聰朝的建立和被取代就是增刪兩次、崇德朝的建立和被取代就是增刪三次、順治朝的建立和被取代就是增刪四次,到寶玉被立為太子和失去太子身份就是增刪五次了。那麼「披閱十載」的內涵又是什麼呢?如前述「金陵十二釵」的具體內涵是十二個日子,而其中寶玉的生日、被立為太子日和失去太子身份日按節氣算都屬於1660年,加上其他九個日子對每個人來說分別在九個年份(如太祖死日和太宗登基日在同一年,但對於他們各自來說他們的登基日和死日就是不同的年份了。也就是說,每個朝代的年份是以每個人單算的,然後再把它們加起來。比如太祖即汗位和逝世分別發生在兩年,太宗繼父汗位和改元崇德也分別發生在兩年,則二者的增刪合起來就是四年,儘管這四個日子實際上發生在三個年頭中),合起來就是十載了。所以,「披閱十載」是對「金陵十二釵」寓意在年份上的嚴格限定,「增刪五次」則是對其中部分日子也就是其主要內涵的嚴格限定。這就是說,被眾多研究者猜測不已的「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說法,其實只是用來暗示該書的史書性質和史實內容的一種謎語手法而已。上面對《紅樓夢》最為重要的兩種謎語方法:十二釵連接法和太極盤法,作了簡略的說明;同時與之相關,對《紅樓夢》五個書名和四個題名者的內涵,作了簡單的闡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一個全新的《紅樓夢》研究模式,在對這兩種謎語方法的發現中,牢固地建立了起來。最後還想指出的是:堅冰已經打破,航線已經開通,我們有理由相信,幾百年來困擾了無數讀者和研究者的紅樓天書,終於有了徹底展現其廬山真面目的一天。我們可以告慰九泉之下的作者曹宣,終可全須全尾、原汁原味地復原這筆寶貴的文化遺產,也可以讓全世界人民欣賞到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智慧了。